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一种人兽寄生虫病,国内大陆极为罕见。现报道22例广州管圆线虫病如下:  相似文献   

2.
温州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广州管圆线虫 (Angiostrongyluscantonensis)成虫寄生于褐家鼠等鼠体内肺部血管 ,人体可因生吃含感染期幼虫的软体动物等而致广州管圆线虫病 ,临床上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此病在太平洋沿岸及太平洋岛屿不少地区 (包括我国台湾省等地 )有爆发或散发流行。 1997年 10~ 11月 ,温州地区各大医院出现一批不明原因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患者 ,该病来势凶猛 ,病因一时难于查明 ,新闻媒体称之为“怪病”。有关专家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及相应的流行病学指征 ,初步怀疑该病系由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引起。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国内外广州管圆线虫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 "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为检索词从PubMed 数据库检索1963~2009年4月的文献,以"管圆线虫,广州"为主题词和"广州管圆线虫"为关键词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1981~2009年4月的文献资料,从时间分布、期刊和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国内外有关广州管圆线虫(病)报道的年刊载量呈上升趋势,且大多数文献刊载在热带医学或寄生虫学的专业杂志;国内文献量自1996年起逐渐增多,且出现两个高峰:文献内容以病例报道和流行病学调查居多,关于致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等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结论 关于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研究尚处在初始阶段,在该病的流行病学、致病机理、实验诊断、药物治疗等方面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y on A 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Methods A total of 930 papers were searched from the PubMed and Chinese Bio-medical Disc(CBM) database under the search terms of 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and analyzed through publication time,journal and contents.Results The number of papers published was found to increase annually,and two peaks of publication in national magazines occurred since 1996.Most papers were published in tropical medicine or professional joumal of parasitology.The reports mostly documented cases and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s,and only a few invetigated pathogenic mechanisms,drug treatment and other basic theory.Conclusion It is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study on 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and Angiostrongyliasis,and there are a vast space in diagnosis,pathogenic mechanism,therapy and prevalence ofAngiostrongyliasis cantonensis.  相似文献   

4.
温州广州管圆线虫宿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1,自引:5,他引:46  
为温州地区出现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引起的流行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提同原学依据。方法针对性地调查温州境内福寿螺鼠类是否有广州管圆线虫寄生结果发现温州福寿螺体内有第三期幼虫寄虫,感染率69.4%,鼠类体内有成虫寄生,感染率占19.5%,结结论初次发现温州存在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  相似文献   

5.
广州管圆线虫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一种食源性寄生虫病。主要是因吃了生的或不熟的含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淡水螺肉或软体动物而感染,幼虫寄生在中枢神经系统而致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脑膜炎、脊髓膜炎、脑炎、脊髓炎或脊神经根炎,脑脊液内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6.
7.
1病例报告患者,女,45岁,农民,福建泉州人,7年前来深圳,现住南山区西丽镇。患者因间隙性头痛2年,而于2006年8月19日往深圳北大医院就诊。查体:体温36.8℃,血压116/66mmHg,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神经系统专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海南省居民既往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检测人群血清IgG抗体,居民问卷调查,并对当地市县级医院近三年收治的脑膜炎伴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共检测人群血清459人份,抗体阳性92人,对人群血清lgG抗体阳性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8例可疑症状病人,共有3家医院3年来收治11例脑膜炎伴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病人,这11例病人均有接触青蛙、螺蛳史。结论海南省居民中存在广州管圆线虫病感染,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临床医生培训,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
广州管圆线虫病致3例婴幼儿死亡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3例婴幼儿因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致死原因,提出及早检查脑脊液、气管冲洗液、粪等查虫卵、幼虫和及时治疗为诊治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温州地区鼠体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终宿主感染情况,为本地区广州管圆线虫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剖析温州各地捕获之鼠2069只。结果:鼠平均感染率为15.3%,褐家鼠、黄毛鼠、黄胸鼠感染率分别为20.4%、6.0%、4.6%。结论:温州地区鼠类广泛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其中褐家鼠是最主要的终末宿主,其感染率高于国内其它地区鼠体感染。  相似文献   

11.
薛士鹏 《中国热带医学》2014,(11):1358-1360
目的评价环卵沉淀试验(Circum oval precipitin test COPT)在广州管圆线虫病检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时间不同将SD大鼠分为B、C、D 3组,(A组为正常SD大鼠,E、F组分别为感染血吸虫、旋毛虫的SD大鼠),每组5张单凹载玻片,每张采用10个广州管圆线虫虫卵,与感染前后不同时间段大鼠血清各30μL进行反应,放置370C孵箱内孵育,72h后置显微镜下观察阳性反应结果并计算环沉率。结果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感染后7d、14d和28d,SD大鼠血清环沉率分别为24%、68%、90%;感染前SD大鼠血清、血吸虫阳性血清和旋毛虫阳性血清广州管圆线虫环沉率分别为0%、0%和2%。结论 COPT法检测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的大鼠血清抗体具有一定的免疫学诊断价值,为广州管圆线虫病散发病例的快速诊断提供可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罗定市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东山丘区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的分布及宿主种类,为制定广东山丘区广州管圆线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各种螺类均采用匀浆法把螺肉打碎,置室温下自然沉淀,取沉渣图片镜检.结果 在褐云玛瑙螺、福寿螺和石螺体内发现广州管圆线虫,阳性率分别为13.21%(14/106)、2.00%(2/100)和1.43%(1/70);10只中华圆田螺未发现阳性.结论 山丘区的罗定市为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褐云玛瑙螺、福寿螺和石螺均可为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13.
邓智杰  陈志辉  刘宏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2):1494-1495
目的 对昆明市2003~2010年报告的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例进行调查.方法 对昆明市44例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临床特征和实验室结果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68人中有44人发病,发病率为64.71%,发病前患者均有生食(半生食)螺肉史,采集9例病人血清进行广州管圆线虫抗体检测,阳性率为100%;潜伏期...  相似文献   

14.
报道1例临床罕见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性脑膜脑炎,并对其发病过程、临床特点、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大鼠血清IgM抗体水平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大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用ELISA方法对感染后不同时间采集的大鼠血清进行抗广州管圆线虫IgM抗体检测,了解其抗体水平动态变化。并比较感染血清经过或不经过兔抗大鼠IgC处理的情况下,ELISA检测值的差异。结果大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其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水平在感染后第6d已有明显上升,并在45d左右达到第1个高峰,然后下降,在第123d前后又达到一个高水平。感染大鼠血清经兔抗大鼠IgC预处理后,在27、60和90d三个时点IgM抗体检测值出现较明显的变化。结论结果显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后宿主体液免疫应答的特点,对免疫学检测靶标和诊断时机的选择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大鼠血清IgG抗体水平动态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大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用ELISA方法对感染后不同时间采集的大鼠血清进行抗广州管圆线虫IgG抗体滴度的检测,以了解其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并比较了感染血清经过或不经过2-琉基乙醇处理和给大鼠灌服吡喹酮的情况下,ELISA检测值的变化。蛄果大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其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升高。用2-ME处理后各时点采集的感染大鼠血清OD值均较不加处理者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服药结束后第3d大鼠血清IgG抗体ELISA检测值约为未服药组感染大鼠的2.2倍。结论以2-ME处理的血清及服用吡喹酮能提高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江门市新会区司前镇鼠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情况。方法用捕鼠笼或鼠夹等方法在室内外捕捉老鼠。检查鼠心肺组织内的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果检查3种鼠共113只,其平均感染率为26,55%。其中板齿鼠的感染率为29.41%(30/102),而小家鼠、褐家鼠体内未能检查到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论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属于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在当地板齿鼠是该虫重要的终宿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