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8篇
内科学   1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17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从重组柞蚕抗菌肽AD毕赤酵母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出抗菌肽纯品,并对其进行纯度、分子量和抗菌作用的鉴定。方法用离子交换和疏水层析法对发酵液中的重组柞蚕抗菌肽AD进行分离纯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产物的纯度,再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仪对产物进行分子量鉴定,并结合传统微量肉汤稀释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重组柞蚕抗菌肽AD纯品对E.coli敏感株及耐药株的抗菌作用。结果重组柞蚕抗菌肽AD经离子交换和疏水层析纯化后的纯度达到98.40%,分子量为4068.15Da,与所设计的重组柞蚕抗菌肽AD大小相近。所纯化出的重组柞蚕抗菌肽AD对E.coli的敏感株ATCC25922和产β-内酰胺酶耐药株株ATCC35218的抗菌作用均为MIC 8μg/m L,而头孢他啶和氨苄西林对耐药株ATCC35218的MIC的值分别为8μg/m L和>32μg/m L。结论成功纯化分离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组柞蚕抗菌肽AD,其对E.coli敏感株和耐药株具有相同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找鉴别地沟油与食用植物油的拉曼光谱特征谱带。方法比较和分析地沟油与食用植物油拉曼光谱的形态及差异。结果在532 nm光源普通及扩展光谱中,精炼地沟油呈现平滑包状拉曼谱带,各种类型及来源不同的地沟油普遍具有与之形态相似的拉曼谱带,而各种食用植物油无一具有这一形态的拉曼谱带。通过导数扩展光谱可以有效分离精炼地沟油与食用植物油之间原本严重重叠的谱峰,而通过导数普通光谱可以测量和描述掺杂植物油中地沟油的掺入量。结论平滑包状拉曼谱带是普遍见于地沟油的指纹图谱。该指纹图谱可为鉴别地沟油与植物油,以及检测油脂样品中地沟油的掺入量提供丰富的信息及适用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目的克隆并鉴定淡色库蚊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2)基因并应用于现场孽生蚊媒的种属鉴定,从而为孽生现场的蚊媒预警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设计淡色库蚊诊断性引物分别对淡色库蚊实验室标准株及从现场采集的蚊虫的rDNA-ITS2序列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纯化后连接到pGEM-Teasy载体上并转化到DH5α菌中,然后对其进行DNA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成功克隆了淡色库蚊的rDNA-ITS2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实验中所克隆到的淡色库蚊的rDNA-ITS2序列与GenBank所登录的淡色库蚊的rDNA-ITS2序列同源性均为98%以上,同时发现孽生现场存在淡色库蚊。结论rDNA-ITS2序列在淡色库蚊中具有种属特异性,可为孽生现场的蚊媒预警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疟疾流行状况及其防制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深圳市疟疾流行病学特点,并评估防制效果。方法收集2007-2009年全市"三热"病人血检监测及疟疾发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三间"分布特点,通过比较实施综合性干预措施前后疟疾发病率的变化,评估疟疾防制效果。结果 2007-2009年疟疾发病总数为85例,平均年发病率为0.025/万;输入性疟疾病例为54例,占总病例数的63.5%(54/85),其中恶性疟15例;2007-2009年本地疟疾发病数稳定在每年10例左右,而输入性病例数变化明显,分别为15,29和10例;按地区分,报告病例数前三位依次是罗湖、宝安和龙岗区,分别为31、21和20例,南山和福田区各5例,盐田区2例;发病时间动态分布显示每年的6-8月为发病的高峰期;从事野外作业的低收入群体和往来非洲、东南亚等疟疾高发地区的商务人员为高危人群。实施以输入性疟疾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后,2009年疟疾发病数和输入性病例同比下降了46.1%和65.5%。结论深圳市本地疟疾疫情稳定,输入性疟疾是导致疟疾疫情波动的主要因素。今后,深圳市疟疾防制应以输入性疟疾为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5.
疟疾疫情预测GM(1,1)灰色模型的建立与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目的建立疟疾疫情预测模型GM(1,1),探讨其应用于深圳市龙岗区疟疾发病率预测的可行性。方法根据1998~2004年龙岗区疟疾发病率数据建立疟疾发病率预测灰色模型GM(1,1),并作拟合效果检验;外推预测2005年深圳市龙岗区疟疾发病率,将预测值与实际发病率比较,评价龙岗区2005年疟疾防治效果。结果疟疾发病率预测数学模型为^∧Y(t)=-12.8390e^-0.5398(t-1)+19.9444,经拟合检验,模型拟合精度好(C=0.1559,P=1.000)。利用本模型对2005年深圳市龙岗区疟疾发病率进行外推,估计2005年龙岗区疟疾发病率为0.1224/10万,实际发病率为0.1799/10万,实际值比预测值高31.96%。结论GM(1,1)模型较好地拟合了龙岗区疟疾发病的趋势,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龙岗区疟疾实际发病率高于预测值,提示疟疾防治工作需要巩固和加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利用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2)诊断性序列鉴别蚊媒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方法 根据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嗜人按蚊rDNA-ITS2基因两侧的5.8S和28S保守区设计诊断性引物,进行3种蚊虫的rDNA-ITS2克隆鉴定,并利用其rDNA-ITS2特征进行现场蚊虫的鉴别. 结果 诊断性引物对于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嗜人按蚊DNA模板的扩增产物分别为440、514和558 bp,3种蚊虫阳性克隆的测序结果与GenBank-blast相应蚊种rDNA-ITS2序列的同源性均为99%.用Biosept、DNAstar等软件分别分析发现各蚊虫克隆的个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将现场采集的蚊虫诊断性引物扩增产物进行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显示与淡色库蚊阳性对照的一致性为99%;与GenBank中淡色库蚊rDNA-ITS2基因的同源性为99%. 结论 通过对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嗜人按蚊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2)基因的序列分析,表明3种蚊媒的rDNA-ITS2基因具有可鉴别的种属特异性.利用同一体系的共享引物扩增,可以建立适用于3种蚊媒的现场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克隆间日疟原虫海南株红内期小亚基核糖体核糖核酸(SSUrRNA)编码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特征分析。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从海南间日疟患者血样DNA中扩增出间日疟原虫SSUrRNA基因片段,纯化后与pGEM-Teasy质粒连接构建重组子并转化大肠杆菌JM109;阳性克隆以双酶切和PCR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采用BLAST软件分析其特征。结果 PCR扩增出间日疟原虫红内期SSUrRNA基因特异性片段大小约为998 bp;阳性克隆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及PCR鉴定与预期结果一致;核酸序列测定显示插入的SSUrRNA基因扩增片段,含有998个核苷酸,与GenBank中的间日疟原虫Sal 1株、Pv2008/TR/DEL株及El Salvador株相同序列进行比对,其同源性均大于99%。结论成功克隆间日疟原虫海南株红内期SSUrRNA编码基因序列,该序列在不同地理株间相对稳定保守。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深圳市部分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病毒(HIV)、梅毒感染状况,以及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为预防控制性病、艾滋病传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同伴推动抽样(RDS)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0年4月深圳市男男同性恋人群样本300例,并对该样本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该样本进行HIV和梅毒的实验室检测。结果300例研究对象中,HIV感染率为7.0%,梅毒感染率为12.0%,HIV梅毒合并感染率为2.9%;最近一次与男性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率为65.3%,与女性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率为48.9%。结论深圳市MSM人群HIV、梅毒感染率较高,危险性行为普遍存在,安全套使用率低,应加强对该人群艾滋病性病相关的宣传教育及干预工作,控制HIV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深圳市土源性线虫人群感染状况,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集粪便标本,应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一送三检查蛔虫、鞭虫、钩虫、蛲虫等土源性寄生虫虫卵,分析其感染率和感染度.结果 在宝安、龙岗、福田、南山、光明5个区总计调查3 935人,感染人数19人,平均感染率为0.48%,其中蛔虫、鞭虫、钩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为0.13%、0.28%、0.05%和0.03%;蛔虫、鞭虫、钩虫感染者每克粪便算术平均虫卵数分别为242、81.6和120,均为轻度感染.5个区中感染率最高的是宝安区,为0.86%,最低的是福田区,为0.13%,各区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81,P>0.05).男女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56%和0.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9,P>0.05).感染率以<20岁(0.55%)、20~岁(0.60%)和30~岁(0.65%)这3个年龄组最高.结论 深圳市土源性线虫人群感染状况处于较低水平,感染率低于2001-2004年广东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感染状况调查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改建鱼塘上厕所和养猪栏等的生态养殖方式对肝吸虫传播的影响。方法选择深圳市自然环境相似的两个村庄,对其中一个流行村进行鱼塘上厕所和养猪栏的改建等综合处理,实施干预两年后,用直接镜检和PCR法比较检测两村淡水螺体内肝吸虫尾蚴和鱼体内肝吸虫囊蚴的感染情况。结果在两个村共抽肝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2000只,各类淡水鱼240份,在实验村淡水螺肝吸虫尾蚴和淡水鱼肝吸虫囊蚴的感染率分别为0.7%(7/1000)和6.67%(8/120),而在对照村沼螺肝吸虫尾蚴和淡水鱼肝吸虫囊蚴的感染率分别为1.6%(16/1000)和14.1%(17/120)。结论在肝吸虫病流行区实施鱼塘上厕所改造,防止粪便直接投入鱼塘可以降低肝吸虫第一和第二中间宿主的感染率,有效的阻断肝吸虫的传播,防止人群感染肝吸虫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