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2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圆孢子虫是一种新近引起人们重视的、导致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 [1 ] ,国内 1995年在福建首先发现人体圆孢子虫病病例[2 ] 。以后 ,广东、南京、西安、陕西等省市均有病例报道。为了解圆孢子虫在温州市腹泻人群中的感染情况 ,作者于 1998年 5月~ 2 0 0 1年 6月收集市区 3所医院 86 0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检查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调查对象  1998年 5月~ 2 0 0 1年 6月间收集温州市区 3所医院肠道门诊或住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 ,共 86 0例。1.2 检查方法 送检的粪便先行颜色、性状等观检记录 ,于收集当天进行直接涂片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对双倍体卫氏并殖吸虫病的治疗作用。方法1)卫氏并殖吸虫成虫用含不同浓度Art的RPMI 1640培养基体外培养后作电镜观察;2)实验犬常规感染卫氏并殖吸虫囊蚴,76 d后用青蒿琥酯50和80mg/kg灌胃治疗,103 d解剖犬,作常规病理检查,取出的虫体作电镜观察。结果1)5 mg/kg组体外培养24 h后,虫体萎缩,扫描电镜观察部分体棘消失、倒伏、絮状物附着;透射电镜显示皮层水肿、细胞器及分泌颗粒减少,卵黄腺萎缩,卵巢卵细胞胞浆空泡变等;2)两治疗犬体内虫体萎缩,厚壁囊肿数分别为28和35个,对照犬为16个,差异有显著性(P〈0.05);透射电镜显示成虫变化与体外培养试验相似。结论青蒿琥酯对卫氏并殖吸虫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3.
温州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阐明温州地区1997年10-11月暴发流行“酸脑”的病因,并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患发病过程及临床症状,针对性开展温州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学调查,同时用免疫学试验作临床辅助诊断。结果:温州存在广州管圆线虫的自然疫源地,主要中间宿主(福寿螺)及终末宿主的感染率分别为69.4%和19.5%,患皮内试验及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阳性率分别为100%和90.6%,ELISA法用于检测广州管圆线虫血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确定温州地区此次爆发流行的“酸脑”为广州管圆线虫病,温州地区为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区。  相似文献   
4.
温州地区人群猪带绦虫/囊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猪带绦虫/囊虫病流行情况,为本地区猪带绦虫/囊虫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血清学和粪便检查对本地区猪带绦虫/囊虫病进行调查.结果:温州地区人群血清囊虫抗体阳性率为0.61%,猪带绦虫病现患率为0.02%,囊虫病现患率为0.09%.结论:温州地区囊虫病呈零星散发状态,且较多为输入性感染,但仍须重视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1979年6月至10月在浙南山区发现三平正殖吸虫,并将该虫经口感染动物的实验结果及其疫区自然环境,儿童感染情况等作了初步的叙述。  相似文献   
6.
温州地区鼠类肝毛细线虫流行学和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鼠体肝毛细线虫的感染情况,为肝毛细线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并探讨肝毛线虫幼虫经皮肤和经腹腔注射感染小白鼠的可行性。方法:从温州境内部分地区收集鼠体以检查肝毛细线虫虫卵,分离虫卵并培养成幼虫作感染小白鼠试验。结果:温州地区鼠及臭 毛细线虫总感染率是18.3%,不同鼠种和硒居范围不同的鼠体感染率不同,鼠体感染率和感染度随鼠体年龄增大而增高(强)。肝毛细线虫幼虫经皮肤和经腹腔注射感染小  相似文献   
7.
<正> 三平正并殖吸虫由陈心陶氏(1962)发现于广东山区,以后相继在浙、闽、赣、皖四省发现,并证明在疫区内常与卫氏、扁囊或斯氏并殖吸虫囊蚴混合感染。作者等于1979~1984年在浙西南调查了12个县溪蟹,发现8个县有三平正并殖吸虫分布,现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毛细线虫虫卵可溶性抗原 (SEA)诱导保护性免疫的效果。 方法  30只 SD大鼠随机分为 、 、 3组 ,每组 10只。 组和 组分别予以 0 .1ml4 0 0 μg/ 0 .1ml和 2 0 0 μg/ 0 .1ml SEA加等量的弗氏完全佐剂 (FCA)每周腹腔注射免疫大鼠 1次 ; 组为对照组 ,每周腹腔注射 0 .1ml生理盐水加等量的 FCA,共 3次。各组末次免疫 1周后 ,用约5 0 0粒 /鼠肝毛细线虫感染期虫卵感染大鼠 ,攻击感染 4周后 ,剖杀大鼠检获虫卵 ,计算每克肝卵 (L EPG)及减卵率 ,并检测大鼠血清特异性抗体 Ig G和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含量。 结果  4 0 0 μg和 2 0 0 μg免疫原组减卵率分别是 5 0 .7%和 2 4 .9% ,两免疫组 L EPG、抗体水平及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P<0 .0 1)。 结论 肝毛细线虫 SEA可诱导大鼠产生保护性免疫。  相似文献   
9.
红霉素干预对人鼻息肉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红霉素对体外培养的鼻息肉上皮细胞B细胞淋巴瘤-2基因(B cell lymphomas-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表达的影响,探讨上皮细胞凋亡在鼻息肉组织形成中的意义。方法将30例鼻息肉及15例下鼻甲组织均分成两组,分别对其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其中一组加入红霉素。培养第1、3、5天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he 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凋亡基因Bax、抑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结果①鼻息肉红霉素组培养第1、3、5天的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用x±s表示,下同)分别为(33.23±6.50)%、(36.14±3.21)%和(52.63±7.86)%,对照组(不加红霉素组)为(31.02±5.60)%、(33.88±4.02)%和(39.64±7.48)%,培养第5天的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红霉素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80, P<0.05)。②鼻息肉上皮细胞Bcl-2和Bax表达均显著强于下鼻甲组织(P<0.01);培养第5天鼻息肉上皮细胞红霉素组Bax表达显著强于对照组(t=8.734,P<0.05),Bcl-2表达虽强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鼻甲上皮细胞红霉素组与对照组的Bcl-2与Bax阳性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红霉素干预第5天鼻息肉上皮细胞显示明显的凋亡趋势(P<0.05)。结论红霉素能显著提高Bax蛋白的表达,有显著的促鼻息肉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鉴于本地区裂头蚴病陆续发现病例报告,我们自1987年以来根据病人的线索,对瑞安、乐清、永加、瓯海等地收集标本,进行病原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来源及方法(一)材料来源与鉴定从瑞安、永加、乐清、瓯海等四个县采集到不同蛙种携回实验室,根据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