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开展清咳平喘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痰热郁肺证)的临床研究,观察其对AECOPD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炎症指标的调节作用,评价清咳平喘颗粒治疗AECOPD(痰热郁肺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设计,将2022年3月—2023年4月就诊于河北省中医院呼吸科病房的痰热郁肺证AECOPD患者10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咳平喘颗粒治疗,疗程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慢阻肺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MRC)评分和中医证候量表评分,血气指标、6 min步行试验(6 min walking test,6MWT)距离、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实际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97.92%)高于对照组的93.62%,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和CAT、mMRC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和CAT、mMRC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氧分压(pO2)、6MWT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试验组pCO2pO2、6MWT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PCT、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第1周末血清PCT、IL-6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第2周末,试验组血清PCT、IL-6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比较试验组实际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期间,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结论 清咳平喘颗粒可有效改善AECOPD(痰热郁肺证)的临床症状及各项试验指标,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清咳平喘颗粒治疗痰热郁肺型咳嗽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痰热郁肺型咳嗽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为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清咳平喘颗粒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咳嗽症状、气道反应(血清免疫球蛋白E、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肺功能[最大呼气流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for 1 second,FEV1)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的比值]、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0%、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日间及夜间咳嗽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E、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气道反应指标改善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最大呼气流量、FEV1/FVC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治疗组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清咳平喘颗粒在治疗痰热郁肺型咳嗽安全性良好,有助于改善咳嗽症状,改善肺通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狄浩然  傅梦清  辛大永 《中草药》2022,53(19):6117-6122
目的 观察清咳平喘颗粒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痰热壅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20年11月-2021年12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院收治的96例痰热壅肺证CA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清咳平喘颗粒(10 g/次,3次/d),疗程10 d。比较两组患者咳嗽、咯痰、发热、肺部湿罗音等症状消失时间以及影像学结果,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咳嗽、咯痰、发热以及肺部湿罗音等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 percentage,Neu%)以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0.01);治疗后,两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下降(P<0.01),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明显上升(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改善更明显(P<0.0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清咳平喘颗粒治疗CAP痰热壅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减轻患者肺部炎症,改善患者咳嗽、咯痰、发热等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加味小青龙汤治疗风痰恋肺型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风痰恋肺型UACS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治疗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氯雷他定、孟鲁司特),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加味小青龙汤治疗,疗程为14天。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咳嗽积分、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67%(P<0.05);治疗14天后,两组患者的咳嗽积分、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咳嗽积分、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味小青龙汤可明显改善风痰恋肺证UACS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定坤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气滞血瘀型患者疗效的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设计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COPD稳定期气滞血瘀证的60例患者按照1∶1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期间,两组无脱落、失访或剔除情况发生。在两组均采用中医肺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观察组口服定坤丹7 g/次,每日2次;对照组口服同样规格的定坤丹淀粉模拟剂7 g/次,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12周。进行治疗前后患者自我评估测试量表(CAT)、改良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疲劳量表-14(FS-14)、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6 min步行距离(6MWD)和肺功能各项指标评价。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CAT、mMRC、FS-14、SAS评分和6MWD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SDS评分及肺功能各项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CAT、FS-14、SAS、SDS评分和6MWD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 定坤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气滞血瘀型患者具有明确疗效,可以减轻症状负担、提升运动能力、改善心理状况,并具有改善肺功能的潜在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清咳平喘颗粒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对清咳平喘颗粒进行活性成分筛选以及作用靶点预测,运用Cytoscape 3.8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检索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以及DrugBank数据库获取疾病靶点;将靶点名输入到UniProt数据库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韦恩图,得到清咳平喘颗粒治疗二病靶点;使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MetaScape数据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构建清咳平喘颗粒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活性成分-共同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并通过文献确认相关靶点的准确性。结果 共获得清咳平喘颗粒165个活性成分,374个相关靶点,疾病相关靶点512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130个,其中核心治疗靶点14个。对14个核心靶点进行分析,其中GO富集分析共得生物过程390条,细胞组成9个,分子功能23个;KEGG通路分析共得到22条信号通路。结论 清咳平喘颗粒可能是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KDR),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细胞质膜微囊蛋白1(CAV1),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白细胞介素-2(IL-2)等靶点,在体内主要与细胞质内的调控因子的合成与转运有关,参与传递的细胞因子主要通过控制细胞增殖凋亡等功能来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联合主动呼吸循环技术(ACBT)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康复治疗中效果,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 选择河北省中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12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试验组予以中药穴位贴敷联合ACBT进行肺康复治疗,疗效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第1秒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 pred)、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 pred)、FEV1/FVC、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RC)分级、6 min步行距离(6 MWD)、COPD评估测试问卷(CAT)评分,并比较两组血清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颗粒蛋白前体(PGRN)水平和miRNA-181a相对表达量,比较两组12个月急性加重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FEV1% pred、FVC% pred、FEV1/FVC、6 MWD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AT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RC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清SFRP1、PGRN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iRNA-181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1);对两组随访12个月,试验组12个月急性加重人次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联合ACBT可有效改善肺功能,减轻呼吸困难,减少病情急性加重,用于稳定期COPD肺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SFRP1、PGRN水平和miRNA-181a阳性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化痰理气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痰气交阻证型患者焦虑抑郁的疗效。[方法] 将9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加服化痰理气口服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改善的结果。[结果] 两组相比较,治疗组医院焦虑抑郁自评量表(HADS)评分中焦虑和抑郁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全身炎症因子均较治疗前下降,且除降钙素原(PCT)指标外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痰理气口服液可以改善AECOPD痰气交阻证型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并降低全身炎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呼吸功能锻炼联合补元汤对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40例。A组予补元汤治疗,B组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吸入,C组予呼吸功能锻炼联合补元汤治疗,均治疗3个月,观察三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总积分、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慢阻肺评估测试(CAT)评分、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6MWD)、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变化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三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总积分、CAT评分、6MWD、SGRQ评分、mMRC评分、肺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C组的临床症状总积分、CAT评分、6MWD、SGRQ评分、mMRC评分、肺功能与A组、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组、B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呼吸功能锻炼联合补元汤能安全有效地降低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总积分、mMRC评分、CAT评分、SGRQ评分,以及改善肺功能、增加6MWD,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痰邪蕴肺型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及对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AHR)的影响。方法 将11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均采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5 mg/次,1次/d,夜间睡前服用。观察组口服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配方颗粒,对照组口服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安慰剂颗粒。疗程均为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每周记录咳嗽症状积分和痰邪蕴肺证积分;记录咳嗽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随访24周记录咳嗽复发情况;进行治疗前后莱切斯特咳嗽生命质量问卷(LCQ)评分检测;测量治疗前后诱导痰液嗜酸性粒细胞(EOS)比例和白细胞介素(IL)-4,IL-5,IL-12及IL-13水平;测量治疗前后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和乙酰甲胆碱使用的累积剂量(PD20);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治疗后不同时点咳嗽症状积分和痰邪蕴肺证积分均逐渐下降(F对照组=5.277,F观察组=7.636,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咳嗽症状积分和痰邪蕴肺证积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咳嗽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随访24周内,观察组患儿复发率为68.97%(40/58),低于对照组的84.48%(49/58)(χ2=3.917,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平均复发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儿LCQ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儿EOS,IL-4,IL-5,IL-13低于对照组,IL-12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儿FeNO低于对照组(P<0.01),PD20多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55%(56/58),高于对照组的82.76%(48/58)(χ2=5.948,P<0.05)。结论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CVA痰邪蕴肺证患儿可进一步控制咳嗽症状,缩短咳嗽病程,提高生命质量,并可减轻气道炎症反应和AHR,减少复发率,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的孟鲁司特,且安全,具有较好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3.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4.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6.
对中医学科建设与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回顾,提出了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总体构思,指出要发展一个大的一级学科,首先要有教育,这是发展学科的基础;其次是科研来提高教育水平,并指导临床;再次是临床;三者缺一不可。同时提出了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如何培养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脘痛证候的量化诊断规律。方法:以因子分析方法对808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因子分析从胃脘痛临床症状中提取12个因子,分别代表脾胃湿热、脾胃虚寒、肝胃气滞、气阴两虚、胃热炽盛、胃阴亏虚、肝胃郁热、脾胃气虚等8个证候,同时对各个证候进行量化。结论:因子分析所得的胃脘痛的常见证候分类及量化诊断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胡方林 《中医教育》2010,29(1):37-39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方剂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试行了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改革,考试成绩由笔试、机试、平时3个方面组成。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带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成立以来,确立了以中医综合治疗结、直肠癌为主攻方向,不断探索具体治疗方法和建立系统评价体系的成长历程。他们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结直肠癌专病建设组长单位,牵头联合全国26家医院以及挪威国家补充替代医学研究中心,进行的中医结直肠癌的诊疗方案的验证工作,牵头制定《结直肠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以及探索建立辐射社区医院的结直肠癌中医三级防治网络等工作,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具有典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白花前胡地上各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白花前胡新鲜地上部分各部位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其化学组分。结果:花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氧化石竹烯(26.590%),2,6,6-三甲基双环[3.1.1]-2-烯(13.605%);果中为石竹烯(34.589%),1R-α-蒎烯(14.444%);叶柄中为(1α,4aα,8aα)-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异丙基)-萘(33.671%),[s-(E,E)]-1-甲基-5-亚甲基-8-(1-异丙基)-1,6-环己烯(22.474%%),1R-α-蒎烯(11.479%);茎中为1R-α-蒎烯(15.544%),[s-(E,E)]-1-甲基-5-亚甲基-8-(1-异丙基)-1,6-环己烯(14.212%),石竹烯(11.551%)。结论:白花前胡地上部分挥发油中,石竹烯类、1R-α-蒎烯含量较高,茎和叶柄挥发油中萘类成分含量较高,在考虑综合利用的同时,应防止人畜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