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HBcAg和HBeAg对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离C57BL/6小鼠骨髓细胞,用rmGM-CSF和rmIL-4体外诱导为树突状细胞(DCs)后,按照干预条件分为对照组、HBcAg组和HBeAg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s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L-12、IL-10和IDO的分泌水平, Western blot法检测Akt 磷酸化水平,设置LY294002组为阳性对照探讨细胞因子分泌的可能调节机制.结果 HBcAg组上清液中IL-12水平以及DCs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HBeAg组上清液中IL-12水平以及DCs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IL-10和IDO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HBeAg组Akt的磷酸化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LY294002组Akt的磷酸化水平较HBeAg组明显降低(P<0.05),并且上清液中IL-12水平较HBeAg组明显升高(P<0.01),IL-10和IDO的水平较HBeAg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相对于HBcAg的正性作用,HBeAg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DCs细胞因子分泌,减弱DCs的免疫功能,这可能是乙型肝炎慢性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华蟾素对正常人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树突状细胞(DCs)的分子细胞水平初步探讨华蟾素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以GM-CSF IL-4培养诱导DCs,采用自身配对设计分成对照组和华蟾素组(DCs培养48小时后加入华蟾素)。培养第7天镜下观察两组细胞形态的异同,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面分子的表达水平,用CCK8检测D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用ELISA法检测DCs培养液上清中IL-12的水平。结果:华蟾素组DCs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形态相对成熟,表面分子表达水平增高,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IL-12分泌能力增强。结论:华蟾素能增强正常人DCs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外源性IL-10对单核细胞定向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外源性IL-10对单核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影响,为进一步认识IL-1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 lupus erythemacosus,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线索。方法:应用GM-CSF IL-4 TNF-α体系诱导培养单核细胞来源的DCs,同时在该体系中加入与SLE患者血清浓度相当的外源性IL-10(30 pg/ml)。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s的表型(CD14、CD11c、CD1a、HLA-DR、CD80、CD86和CD83),CCK-8法检测D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DCs分泌IL-12p40、IL-10和INF-γ水平。结果:30 pg/ml的外源性IL-10可使单核细胞来源的DCs(monocyte derived-DCs,MDDCs)HLA-DR、CD80、CD86和CD83的表达以及IL-12p40和IFN-γ的分泌水平受到抑制,并使其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能力下降。结论:外源性IL-10对单核细胞定向分化为DCs产生了抑制作用。进一步证实IL-10在SLE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膀胱肿瘤患者外周血源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表型及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从膀胱肿瘤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加rhGM-CSF和rhlL-4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DCs表达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CDla、HLA和CD83的变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其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ELISA法检测分泌IL-10和IL-12的变化.结果 膀胱肿瘤患者外周血DCs表达PD-L1[(95.06±4.06)% vs (76.63±6.90)%]和分泌IL-10[(214.00±13.75) pg/mL vs(83.78±7.95) pg/mL]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DCs表达CD83[(16.20±1.91)% vs (35.53±1.58)%]及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均低于正常组水平(P<0.05).结论 膀胱肿瘤患者外周血源性树突状细胞高表达PD-L1、低表达CD83及过多分泌IL-10可能是膀胱肿瘤发生免疫逃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IL-4调控树突状细胞特异性非整合素(dendritic-cell specific ICAM-3 grabbing non-integrin,DC-SIGN)的表达对树突状细胞免疫学功能的影响,以探讨DC-SIGN表达与结核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用不同剂量的IL-4(5、10、50、100、200 ng/ml)调控DCs表面DC-SIGN的表达水平;根据加入IL-4剂量将DCs分为5ng/ml组和50 ng/ml组,分别加入100 ng/ml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结核杆菌H37Rv菌悬液共培养.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DCs表型(CD11c、DC-SIGN、CD83、CD86、HLA-DR),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12、IL-10含量,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检测各组DCs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①IL-4能调控DC-SIGN的表达水平,并呈剂量依赖性,当加入IL-4的剂量由5 ng/ml增加到50ng/ml时,DC-SIGN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当IL-4的剂量由50 ng/ml增至200 ng/ml时,DC-SIGN的表达水平虽仍随IL-4剂量增加而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表达不同水平DC-SIGN的DCs成熟度无显著差异(P>0.05).③表达不同水平DC-SIGN的DCs加入LPS、H37Rv诱导后,培养液中IL-12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加入LPS诱导后培养液中IL-10含量也无显著差异(P>0.05),但DC-SIGNhigh-DCs加入H37Rv诱导后培养液中IL-10含量明显高于DC-SIGNlow-DCs(P<0.05).④表达不同水平DC-SIGN的DCs加入LPS诱导后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SIGNhigh-DCs加入H37Rv诱导成熟后与DCs加入LPS诱导成熟后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相当(P>0.05),但DC-SIGNlow-DCs加入H37Rv诱导后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 DC-SIGNhigh-DCs加入H37Rv诱导后分泌IL-10水平明显高于DC-SIGNlow-DCs,但DC-SIGNlow-DCs加入H37Rv诱导后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降低.DC-SIGN表达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机体抗结核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s)负载胰岛素B9-23多肽后其表型和功能的变化,探讨其对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①应用10 ng/ml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10 ng/ml的白细胞介素(IL)-4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分化为DCs,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胰岛素B9-23多肽刺激组?脂多糖(LPS)刺激组;②流式细胞术检测DCs表面CD11c?CD80?CD86?CD40?MHC-Ⅱ类分子的表达;③CCK-8检测D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④ELISA检测DCs培养上清中IL-12及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DCs,其CD11c的表达均在60%以上,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胰岛素B9-23多肽刺激组表达低水平的CD40以及中等水平的CD80?CD86?MHC-Ⅱ类分子,LPS刺激组表达较高水平的CD80?CD86?CD40?MHC-Ⅱ类分子,同时,胰岛素B9-23多肽组D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增强(P < 0.05),分泌较高水平的IL-12,但分泌较低水平的IFN-γ?结论:胰岛素B9-23多肽能够刺激产生半成熟的DCs,对进一步探讨应用胰岛素B9-23多肽负载DCs免疫NOD鼠诱导免疫耐受预防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IL)-29对肥大细胞Th2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和可能的信号转导通路.方法:肥大细胞P815培养、激发后收集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和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清液中IL-4和IL-13的水平,用细胞激发信号ELISA(CASE)方法检测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TAT)3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蛋白磷酸化情况.结果:IL-29能够促进肥大细胞P815分泌IL-4和IL-13.AG490和LY294002阻断IL-29引起的肥大细胞IL-4分泌并抑制IL-29引起的STAT3和Akt磷酸化.LY294002阻断IL-29引起的肥大细胞IL-13分泌并抑制IL-29引起的Akt磷酸化.结论:IL-29刺激肥大细胞P815分泌IL-4可能是通过激活Akt和STAT3信号转导通路实现的,而IL-29刺激肥大细胞P815分泌IL-13可能与Akt信号转导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不同成熟状态下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分泌的外泌体(exosomes,Dex)的制备、提取及体外功能鉴定。方法:F344大鼠骨髓来源DC培养6后分为2组,一组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组(immature DC,imDC):直接收集上清;一组为成熟树突状细胞组(mature DC,mDC):每孔加入终浓度为1μg/ml的LPS培养48h后,收集上清。然后用多步离心法分离得到Dex,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Dex的表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两组Dex与Wistar大鼠骨髓来源的imDC共培养上清的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p70)的含量,混合淋巴细胞实验(MLR)检测共培养DCs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结果:与mDC分泌的exosomes相比,imDC分泌的exosomes表面中度表达MHC-Ⅱ类分子、低表达CD80、CD86、CD40共刺激分子,而且与Wistar大鼠骨髓来源的imDC共培养后刺激IL-12p70分泌能力较低(P<0.05),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也较mDC分泌的exosomes组弱(P<0.05)。结论:不同成熟状态下的DC分泌...  相似文献   

9.
燕飞  汤永志  朱坚胜  陈华忠  朱敏  刘均艳 《浙江医学》2021,43(24):2663-2667,2671
目的探讨HBeAg对脂多糖(LPS)刺激成熟的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MoDC)表面Toll样受体4(TLR4)及下游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健康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经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重组白细胞介素-4(rhIL-4)诱导分化为未成熟MoDC,加或不加入HBeAg(即HBeAg刺激组与对照组),再加入LPS刺激成熟后,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MoDC表面TLR4、磷酸化p38(pp38)、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蛋白表达,同种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试验检测MoDC刺激同种异基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MoDC分泌下游细胞因子(IL-12、IL-6)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BeAg刺激组MoDC表面TLR4、pp38、pJNK、pERK1/2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均P<0.05),MoDC刺激同种异基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均明显下降(均P<0.05),MoDC分泌IL-12、IL-6水平均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HBeAg能降低MoDC表面TLR4及下游MAPK信号通路传导,减少IL-12、IL-6分泌,减弱其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s)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免疫机制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膜炎(EAE)E组、对照(C)组和耐受组模型,采用混和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各组脾脏DC培养上清液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采用ELISA双夹心法测量各组脾脏DC培养液中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三组脾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AE组最强、EAE耐受组最弱(P0.05,P0.01,P0.01)。三组模型脾脏DC培养上清液的TNF-α、IL-10及IL-12水平每两组间进行比较,除了EAE组和对照组及EAE与耐受组之间比较IL-10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异外(P0.05),余均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1,P0.05)。结论DC具有功能异质性和功能可调性,DC调控免疫反应类型与其调节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其分泌细胞因子水平有密切关系,可能在MS免疫机制及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及1α-25-(OH)2-D3体外诱导致耐受树突状细胞的特性.方法 用地塞米松及1α-25-(OH)2-D3诱导CBA/Ca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加或不加脂多糖,观察不同树突状细胞的形态学特点,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表型,ELISA法检测IL-12p70、IL-10细胞因子分泌,测定不同树突状细胞刺激异基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地塞米松及1α-25-(OH)2-D3诱导的小鼠树突状细胞毛刺少,CD80、CD86水平低,IL-12p70水平降低(P<0.05),IL-10水平升高(P<0.05),刺激异基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受损.结论 地塞米松及1α-25-(OH)2-D3体外诱导树突状细胞符合致耐受树突状细胞的特点,为其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趋化因子受体CCR7介导树突状细胞抗凋亡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受体CCR7对成熟树突状细胞(DCs)的抗凋亡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来源DCs,脂多糖诱导成熟。加入CCR7配体CCL21进行刺激,以不加CCL21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Akt、Akt蛋白表达,应用Wortmannin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进一步观察磷酸化Akt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在CCL21的作用下,DCs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磷酸化Akt蛋白表达却明显增高(P〈0.05)。DCs经PI3K抑制剂预处理后,CCR7介导的Akt蛋白磷酸化及抗凋亡作用被阻断。结论在CCL21作用下,CCR7介导了抗凋亡效应,其对DCs的凋亡调控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lactadherin对树突状细胞(DCs)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带血中单个核细胞并诱导分化为成熟DCs,lactadherin实验组在分离第1天或第5天加入培养液,成熟DCs与异体T淋巴混合培养,通过MTT及CFSE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水平,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Lactadherin能够显著提高成熟DCs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在DCs与T细胞不同比例共培养中均是如此(P<0.01),第5天加入组中现象更加明显(P<0.01)。同时lactadherin作用的DCs可提高T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尤以第0天加入组中γ-干扰素的分泌增高最为显著(P<0.05)。结论:Lactadherin能够增强DCs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从而激活适应性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对树突状细胞成熟和功能的影响以及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以Friedenstein法分离培养骨髓间质干细胞,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介素-4的培养条件下制备树突状细胞。在LPS(1ng/mL)诱导下获得成熟树突状细胞。将骨髓间质干细胞与成熟树突状细胞共培养48h后,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经骨髓间质干细胞处理前后树突状细胞对同种异体T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处理前后其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和成熟标记物抗原CD83的表达,ELISA法测定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上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与未成熟DCs组比较,成熟DCs组表面抗原CD86,CD83的表达均增加,对T淋巴细胞刺激能力增强,致炎细胞因子分泌(IL-12,IFN-γ)增多,而抑炎因子(IL-10)分泌减少,成熟DCs组经hMSCs处理后,表面抗原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致炎细胞因子分泌减少,而抑炎因子分泌增加,对T淋巴细胞刺激能力减弱,与未处理成熟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而与未成熟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MSCs能逆转成熟DCs为未成熟DCs状态,从能间接抑制DCs启动的T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炎症因子的分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中的IL-6对脐血CD34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precursor cells,HPCs)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分化发育的影响.方法:免疫磁珠法(MACS)分离纯化脐血CD34 HPCs,GM-CSF IL-4 TNF-α方案诱导其分化形成DCs.在培养过程中,分别加入正常人血清和IL-6水平升高的SLE血清,并通过IL-6抗体的中和作用,观察IL-6对DCs分化发育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DCs表型(HLA-DR、CD80、CD86、CD83、CD1a),细胞增殖/毒性试剂盒(CCK-8)分析DCs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DCs分泌IL-12、IL-10、IFN-γ的水平.结果:SLE患者血清中的IL-6水平较正常人升高;在高IL-6的SLE血清作用下,脐血CD34 HPCs可分化形成不表达IL-10、IFN-γ的DCs,其HLA-DR、CD80、CD86的表达上调,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增强,但IL-12的分泌水平却有所下降.结论:SLE血清中显著升高的IL-6对CD34 造血干细胞来源的DCs的分化发育产生了异常影响,改变了DCs的特性,可能参与SLE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CpG ODN对不同来源树突状细胞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CpG ODN-1826对BALB/C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和脾脏来源树突状细胞(SDC)的活化作用.方法用CpG ODN-1826体外刺激树突状细胞(DC),流式细胞术检测CD80阳性率,ELISA检测1L-12(p70)分泌水平,MTT法检测活化DC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CpG ODN-1826体外可不同程度激活BMDC和SDC,诱导DC上调CD80的表达和分泌高水平IL-12,促进DC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CpG ODN-1826刺激的BMDC膜表面CD80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DC,其分泌IL-12的水平亦高于SDC.结论CpG ODN-1826可促进小鼠骨髓来源和脾脏来源DC的功能成熟,CpG ODN-1826刺激活化BMDC的作用明显强于刺激活化SDC.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DCs)经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载体介导乙肝表面抗原(HBsAg)基因感染后的功能改变。方法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感染rAAV-HBsAg后的DCs (rAAV-HBsAg-DC)分泌IL-12水平以及rAAV-HBsAg-DCs与淋巴细胞共孵育后上清中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采用混合白细胞反应(MLR)检测rAAV- HBsAg感染前后D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用FACSort流式细胞仪检测rAAV-HBsAg-DCs表面分子CD80、CD83、CD86和HLA-DR的变化。结果rAAV-HBsAg感染可促进DCs分泌IL-12(P<0.05),感染后的DCs刺激淋巴细胞分泌IFN-γ的水平显著提高(P<0.01),感染前后的D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其特征性表面分子无明显改变。结论rAAV介导HBsAg基因感染的DCs能诱发淋巴细胞朝Th1型细胞分化,且不明显改变DCs的表型和刺激淋巴细胞增值的功能,rAAV载体介导HBsAg基因体外遗传修饰的DCs可以进一步用于乙型肝炎的免疫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负载膀胱癌冻融抗原和酸洗抗原肽对树突状细胞(Dcs)分泌IL-12的影响和意义.方法 反复冻融法和弱酸洗脱法分别获得膀胱癌细胞株BIU-87肿瘤抗原;联合应用重组人GM-CSF、IL-4和TNF-α体外诱导健康志愿者DCs并负载膀胱癌肿瘤抗原;ELISA法检测第3、6、9 d培养细胞的上清液,评价DCs分泌IL-12 p70的能力.结果 联合应用重组人GM-CSF、IL-4和TNF-α可在体外诱导出DCs;经ELISA方法 检测,不同时期DCs分泌IL-12的量不同,负载肿瘤抗原DCs较未负载肿瘤抗原DCs有更强的分泌能力.负载酸洗抗原肽组分泌IL-12的量高于负载膀胱癌冻融抗原组(P<0.05.结论 IL-12在DCs刺激特异性CTLs的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其分泌量受DCs的成熟状态及某些刺激信号的影响,膀胱癌肿瘤抗原是其刺激信号之一.酸洗抗原肽对DC分泌IL-12有更强的刺激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慢病毒介导RNA干扰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因子(DC-specific ICAM-3 grabbing nonintegrin,DC-SIGN)分子表达及干扰后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成熟度及功能的影响. 方法 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用GM-CSF和IL-4刺激诱导DCs.培养第4天分3组:RNA干扰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按实验设计加入病毒共孵育12 h后换液,继续培养60 h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及荧光强度,培养第6天加LPS刺激成熟.第7天收集细胞用RT-PCR检测DC-SIGN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DCs总DC-SIGN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面DC-SIGN水平,ELISA检测DCs培养上清液中IL-12、IL-10水平,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s对CD4+ T淋巴细胞刺激增殖能力的影响. 结果①荧光显微镜显示感染复数(MOI)为20时,DCs感染病毒的效率达85%.②RT-PCR证实RNA干扰后DC-SIGN mRNA表达水平(0.252 5±0.139 6)显著低于另2组(0.572 2±0.190 9、0.548 7±0.119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42,P<0.05).③Western blot检测干扰组DCs内总DC-SIGN 水平(0.323 7±0.057 0)显著低于另2组(0.590±0.014、0.578 ±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376,P<0.05).④流式细胞仪检测干扰组DCs表面表达DC-SIGN水平[(43.10±10.12)%]显著低于另2组[(73.05±8.11)%、(74.49±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19,P<0.05).⑤各组间成熟标志物HLA-DR及CD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ELISA结果显示各组DCs培养上清液中IL-10、IL-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⑦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显示各组DCs诱导CD4+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能有效抑制DCs表面DC-SIGN分子表达,抑制DC-SIGN表达对DCs成熟度及DCs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对人脐血树突状细胞(DC)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脐带血70 ml,经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脐血单个核细胞,然后分3组进行培养。阴性对照组(N组):只加rhGM-CSF 50 ng/ml和rhIL-4 10 ng/ml培养10 d;阳性对照组(P组):在加入rhGM-CSF、rhIL-4培养的同时加入rhTNF-α50 ng/ml培养10 d诱导成熟树突状细胞;药物组(S组):加入rhGM-CSF、rhIL-4的同时加入舒芬太尼其浓度分别为(0.2、0.5、1.0)ng/ml(S_(0.2)、S_(0.5)、S_(1.0)培养10 d。培养过程中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学变化;以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细胞免疫表型CD80、CD86、CD83、HLA-DR分子的表达;ELISA法测定其分泌IL-12的水平;MTT法检测DCs刺激混合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与N组比较,S组和P组细胞具有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学特征,CD80、CD86、CD83和HLA-DR分子的表达增加(P<0.05),促进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较强(P<0.05),IL-12表达增加(P<0.05);与P组比较,S组细胞随舒芬太尼药物浓度增加树突状伪足逐渐不明显,CD80、CD86、CD83和HLA-DR分子表达以及促进混合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呈不典型的剂量依赖性下降趋势(P<0.05),IL-1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可在舒芬太尼的刺激下诱导为成熟的树突状细胞,但舒芬太尼对树突状细胞成熟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具有剂量依赖性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