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负担逐年加重, 且存在区域异质性。我国西南地区地域辽阔, 民族众多, 地域特色鲜明, 慢性病负担沉重, 但卫生资源相对匮乏, 高危慢性病防控形势严峻。为全面深入解析我国西南地区多民族人群疾病分布模式和潜在暴露风险规律, 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项目组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资助, 于2017年启动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建设。目前, 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在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重庆市5省/市/自治区共招募119 556名30~79岁居民(西藏自治区为18~79岁), 已建成大规模、多民族、高质量自然人群队列及生物样本库。项目组围绕西南自然环境、生活方式的健康效应已取得初步研究进展, 并对欠发达地区大型队列的构建模式进行了创新, 可为复杂地理场景的大规模自然人群队列建立与研究提供借鉴, 为我国精准医学研究与多民族疾病防控决策提供高质量基础资源。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剧, 国民生活方式的改变,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的流行现状非常严峻, 但是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 缺乏有效防治对策的科学依据, 而队列研究是探索病因和发病机制的重要研究方法。因此, 依托于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的大力支持, 在我国3个省份(湖北、湖南和河南)启动了华中区域常见慢性病前瞻性队列研究(华中慢性病队列)的建设。完成了3个既独立又可整合的队列, 共计115 424人的基线和107 252人的随访调查, 其中3.9万人的东风-同济前瞻性队列完成了动态调查, 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指标检测以及血液和尿液生物样本收集。该队列对于阐明我国中部人群慢性病发生发展的病因和机制研究, 对我国精准医学的建设有重要支撑作用和巨大贡献。本文对华中慢性病队列的设计理念、基本情况、主要成果、研究进展和挑战等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上海郊区自然人群队列和生物样本库建设题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镇化建设导致人口聚集、环境危险因素暴露风险增加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 人群间健康差异等问题也更加凸显。为了深入研究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的发病特点及变化趋势, 分析环境、生活方式和遗传等因素与主要慢性病的关系, 为慢性病的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依托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项目", 自2016年4月起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上海市松江、嘉定、闵行和徐汇区启动了"上海郊区自然人群队列和生物样本库"(SSACB)建设工作, 招募69 116名20~74岁常住居民作为队列成员。队列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等方法收集成员基本资料, 采集血、尿等标本建立生物标本库, 建立包括队列成员电子医疗病历系统、慢性病管理系统、肿瘤登记系统、传染病报告系统和死亡登记系统在内的区域健康信息共享平台。本文围绕SSACB队列设计理念、建设进程以及今后发展目标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是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西北区域自然环境独特, 人群健康状况与疾病特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为了满足深入研究该地区慢性病病因、机制和转归的迫切需求, 根据西北区域特殊生态环境、人口规模和民族分布, 于2017-2019年在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西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 招募了117 644名35~74岁的多民族(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藏族)自然人群, 调查队列成员的个体、环境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基线暴露信息, 采集外周血, 分离血浆、血清和白膜层, 形成各类生物样本90余万份, 以-80 ℃储存于标准生物样本库。已开始用常规监测和主动随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长期随访观察。队列成员的平均年龄52.43岁, 女性70 391名(59.8%), 不同民族间的社会经济状况和生活方式存在一定差异, 健康状况具有相似性但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该队列为深入研究环境、生活方式及遗传因素与重要高发慢性病的关系提供了研究平台, 为明确该地区不同民族慢性病的病因及长期健康危害提供重要流行病学证据, 为国家制定慢性病防治战略提供西...  相似文献   

5.
2016年我国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中发布国家百万自然人群队列建设项目, 建设七大区域自然人群队列。东北地区作为我国区域划分七大地区之一, 气候特征显著、膳食习惯独特且人口老龄化严重, 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居全国前列。因此, 建立东北区域大型自然人群队列, 系统探寻疾病发生和预后相关区域特色暴露因素, 为建立东北地区疾病预防新策略、降低国家医疗负担、提升东北地区人口健康水平, 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7月, 东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现场工作启动, 现场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 以及血、尿、粪便样本的采集和检测, 截至目前, 队列总计完成各年龄层共115 414人的基线数据收集工作。本文简要介绍了东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建设概况, 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自然人群队列研究的经验与展望题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京津冀自然人群队列研究是一项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 2017年在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开展基线调查, 覆盖了从生命早期直至老年的114 850名调查对象。截至2021年12月, 106 031人已完成至少1次随访, 总体随访率为92.3%。本队列结合三地环境和健康问题特点, 重点围绕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心血管代谢疾病及其危险因素、老龄化及共病、空气污染的健康效应等主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京津冀自然人群队列中全生命期多样化人群的长期随访将为我国健康与疾病研究提供独特和宝贵的科研资源以及丰富的生物样品。本文描述了京津冀自然人群队列的产生背景和战略意义、研究现状和成果、不足和挑战以及未来规划和展望等, 以期为国内外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环境、职业因素、个人生活方式、遗传因素和遗传-环境交互作用对某职业人群的主要慢性病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方法 东风-同济队列研究为一项建立有生物样本库的前瞻性开放式队列研究。2008-2009年对湖北省十堰市东风汽车公司退休职工进行基线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指标检查和血液样本采集。计划每5年随访一次。2013年4-10月完成了第一次随访,再次进行了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指标检查和血液样本采集。结果 基线调查共邀请了31000名东风汽车公司退休职工,其中27009名(占87%)退休职工同意参加并提供了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和基线血液样本。东风-同济队列研究入选人群的基线平均年龄为63.6岁,其中男性占44.6%。2013年第一次随访共纳入了38295名退休职工,男性占44.7%。在2013年第一次随访研究人群中,40.5%的参与者为高中及以上学历。队列人群男性和女性的现在吸烟率分别为33.6%和2.0%,饮酒率分别为39.9%和10.6%;38295人群中流行病学调查自我报告的慢性疾病患病率分别为高血压41.1%、高脂血症24.3%、糖尿病13.9%、冠心病16.7%、中风5.1%、慢性支气管炎12.7%和哮喘4.0%;男性高血压和中风的自我报告患病率高于女性。2008年基线人群中,共有25978人随访到相关信息,2008年基线人群第一次的随访率为96.2%。结论 东风-同济队列的建立为研究遗传、环境及遗传-环境交互作用对慢性病发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8.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于2004年6月至2008年8月在5个省(浙江、湖南、甘肃、四川、河南)的农村地区和5个省(自治区)(黑龙江、山东、江苏、广西、海南)的城市地区开展基线调查, 共入选512 891名30~79岁调查对象, 完成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生物样本收集工作。项目于2008年6-10月开展了19 786人的第一次重复调查, 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开展了25 239人的第二次重复调查。2016年,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支持下, CKB基于多年工作基础开展了大型自然人群队列示范研究。CKB项目在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开展了第三次调查, 完成25 087人的调查工作, 包括问卷调查(在基线调查内容上增加了老龄化相关问题)、体格检查以及血液、尿液、唾液、粪便等生物样本采集。截至2022年6月, 项目对全部队列人群平均开展随访已达15年, 累计观察770万人年, 收集死亡事件7.4万人, 医保结局事件37.1万人(累计279.5万人次), 主动随访事件1.1万人(累计1.2万人次), 发病监测事件10.0万人(累计14.7万人次)。C...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苏州队列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状况及人群分布特征, 探索其发病的危险因素, 为防控COP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苏州市吴中区项目点数据, 剔除基线气流受限及基线调查时自报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个体后, 最终纳入分析45 484人。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队列人群COPD发病的危险因素并计算风险比(HR)及其95%可信区间(CI), 同时分析吸烟在其他危险因素与COPD发病关联中是否存在效应修饰作用。结果截至2017年12月31日, 研究对象中位随访时间为11.12年, 随访期间共诊断COPD 524人, COPD的发病密度为105.54/10万人年。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HR=3.78, 95%CI:3.32~4.30)、曾经吸烟(HR=2.00, 95%CI:1.24~3.22)、当前吸烟(<10支/d, HR=2.14, 95%CI:1.36~3.35;≥10支/d, HR=2.69, 95%CI:1.60~4.54)、有呼吸系统疾病史(HR=2.08, 95%CI:1.33~3.26)、每...  相似文献   

10.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 - communicable diseases, NCDs)病因复杂、病程长、治愈难、预后差,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重大疾病类型。大型自然人群队列因其可以纳入足够多的样本、随访足够长的时间,已成为探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复杂病因的必要发展趋势。在慢性病众多暴露因素中,膳食因素对人群影响重大且可采取有力措施进行干预,已成为每个大型队列研究的必要探究内容。众多大型自然人群队列研究区域和人群不同,膳食相关研究结论各异。本文对国内外大型队列膳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了解不同大型队列中膳食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亚欧地区部分国家队列研究进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梳理西亚地区17个国家和中东欧地区16个国家队列研究概况,分析典型前瞻性自然人群队列的分布、建设及发展状况。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法收集队列研究的基本信息,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析队列研究的特征。结果 西亚和中东欧地区各国共有样本量在1 000人及以上的队列研究562项,国家内队列研究468项(83.27%),国际多中心队列研究94项(16.73%);从研究性质来看,病因学研究347项(61.74%);从研究内容来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研究310项(55.16%),母婴健康研究125项(22.24%),其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研究中,癌症研究51项(16.45%),心血管疾病研究83项(26.77%);共有大型前瞻性自然人群队列研究10项,主要分布在伊朗和欧洲地区各国,均为在研项目,持续时间在8~29年之间,队列规模>50 000人的4项;从建立机制看,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健康体检和生物样本收集;从队列发展来看,10项队列研究中有9项在建设初期发表文章较少,随后逐年增长并保持在一定水平上下波动。结论 西亚和中东欧地区各国队列研究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进行病因学研究,重点关注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精神心理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母婴健康,具有少数可供借鉴的大型前瞻性自然人群队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山东省丘陵农村自然人群队列的研究方法及调查对象的基线特征,为开展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及危险因素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2019年对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孔村镇和孝直镇20~79岁常住居民进行基线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指标检查和血液、唾液采集,建立山东省丘陵农村自然人群队列,对主要基线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有10 296名调查对象纳入研究,基线平均年龄为54.45岁,其中男性占40.6%。队列调查对象中88.3%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62.1%以务农为主要职业,90.7%为已婚。吸烟者在男性和女性中分别占45.6%和0.9%,饮酒者分别占65.8%和3.0%。依据调查资料中研究对象的自我报告,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和肿瘤的患病率依次为19.8%、3.2%、2.8%、2.7%和1.2%。结论 山东省丘陵农村自然人群队列为评估丘陵农村地区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风险提供了重要资源,为疾病防控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构建符合WHO推荐的非传染性疾病综合监测系统,研制关键技术并推广应用,获得主要健康指标以及慢性病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为慢性病防控和科学研究提供支撑。通过因子分析、K-means聚类分层以及多组合整群随机抽样,设计并建立了具有省级代表性的30个样本监测地区;在参考WHO非传染性疾病监测框架以及美国行为危险因素抽样和调查问卷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需求,构建了涵盖发病和死亡等结局、危险因素暴露和社区慢性病管控3方面内容的慢性病综合监测系统;形成了监测数据收集、管理、分析和反馈的“5+12+1”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研发了集生命登记、慢性病病例报告与社区主要慢性病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省-市-县三级监测信息管理平台和信息技术建设标准。应用上述关键技术,获得了全省高质量的监测数据,产出主要健康指标,开展慢性病科学研究,阐述主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和变化趋势,助推政府民生改革实事项目,助力“健康浙江”建设。监测成功经验和关键技术已推广应用于全国及部分省市慢性病监测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4.
家系队列研究是一种特殊的队列研究方法,以家系为单位收集研究对象的生物样本和环境暴露信息,并进行随访,为探索复杂性疾病病因研究中遗传、环境、基因-基因和基因-环境交互作用提供重要资源。本文将对“北方农村地区居民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家系队列研究”的目标、方法、初步结果、机遇与挑战进行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了解天津市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社区居民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在天津市抽取的2 335名≥18岁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天津市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33.96%,其中男性和女性居民的患病率分别为33.89%和34.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病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χ2=535.946,P=0.000);居于慢性病患病前10位的疾病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颈椎病、腰间盘突出、骨关节炎、脑血栓、脑出血和胆石症,患病率依次为21.60%、7.64%、5.76%1、.67%0、.87%0、.72%0、.64%0、.60%0、.44%和0.4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30岁、吸烟、超重、肥胖和有慢性病家族史是天津市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天津市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吸烟、超重、肥胖和有慢性病家族史的居民是慢性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