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五种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检测试剂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五种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诊断试剂,检测SRS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IFA)和四种ELISA诊断试剂(其中SLISA—1为全病毒抗原建立的间接法,ELISA—2为表达抗原片断建立的双抗原夹心法,ELISA—3/4为表达抗原建立的间接法)检测IgG抗体。100份血清标本分别采自发病7d以上的临床确诊SARS病例34例和疑似病例42例、发病6d以内临床确诊病例1例和疑似病例23例。结果 用IFA及四种ELISA诊断试剂检测34份发病7d以上临床确诊SARS病例的血清样本,其IgG检出率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IFA44.12%,SLISA—1、4为41.17%、ELISA—2、3为23.52%;对42例疑似病例的检出率,IFA、ELISA—3为11.9%,ELISA—-1、2、4为9、52%;发病1~6d内的确诊和疑似病例血清中未能检出特异性的IgG抗体。结论 五种诊断试剂都可以帮助临床做出符合诊断和鉴别诊断,可以作为SARS血清学诊断方法,但其检出率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严重呼吸道综合征 (SARS)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滴度变化规律和健康人群感染SARS冠状病毒的状况 ,并为临床诊断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2 0 0 3年 5~ 6月份选择发病 1、 2、 3、 4、 5月的SARS患者 ,及无临床症状的健康人群作为调查对象 ,用间接ELISA法检测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 结果 对 5 33份发病后 14~ 15 3d的SARS患者的血清进行IgG抗体检测 ,其中 2 6 5例阳性。发病 1个月IgG抗体GMT为 5 4 96 ,发病 2个月为 12 2 5 6 ,发病3个月为 135 2 5 ,发病 4个月为 15 2 17,发病 5个月为 183 79。SARS患者血清IgG抗体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而呈上升趋势。发病 1个月与 2、 3、 4、 5个月抗体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发病 2、 3、 4、 5个月抗体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人群中共 2 16人份 ,仅发现 1例IgG抗体阳性。 结论 SARS发病 1个月IgG抗体水平比较低 ,1个月后迅速上升 ,第 4、 5个月仍持续在较高抗体水平。正常人群隐性感染水平低  相似文献   

3.
间接免疫荧光法在检测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建立SARS冠状病毒(SARS—CoV)特异性抗体血清学诊断方法。方法 采用组织培养技术,用SARS病人的咽漱液样本,在Vero—E6细胞中培养,分离SARS冠状病毒;用已制备的SARS病毒抗原片与临床确诊为SARS的病人双相血清和正常人对照血清作用,再用荧光标记羊抗人IgM/IgG抗体与之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图像。结果 通过建立检测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在44份SARS临床病例标本中,检出IgG抗体阳性3l份,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70.45%。31份IgG阳性者的急性期血清中IgM检出率为38.70%,IgM最早产生于发病第3天,发病7d以上的6例的IgM抗体均为阳性,滴度在发病12~15d达到高峰(1:80);恢复期血清中IgG抗体最早产生于发病第8天,滴度在发病15~20d达到高峰(1:320~1:640)。97份正常人的血清标本中IgG抗体阳性率为3.09%,IgM抗体为阴性。结论 利用此方法,证实被SARS冠状病毒感染后,在机体中产生有特异性的IgM/IgG抗体;本方法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率较高,可以用于早期临床诊断SARS病毒感染和辅助临床做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诊断中的可靠性,探讨SARS患者发病后血清抗体在体内的产生规律。方法:采用IFA方法检测不同发病时间的临床确诊SARS病例、疑似病例和其他人群的血清SARS病毒抗体,同时对每一个研究对象采用调查表进行一般情况调查。结果:在发病10天内,SARS患者血清IgG阳性率为55.1%,IgM阳性率为16.3%;发病10天后SARS患者IgG阳性率达89.8%,IgM阳性率达65.3%;发病25天以后SARS患者IgG、IgM阳性率均为90.9%。对发病时间与抗体阳性率采用趋势x^2检验,结果:显示SARS患者血清IgG、IgM抗体阳性率随着发病时间而上升(IgG趋势检验x^2=16.376,P=0.00005;IgM趋势检验x^2=28.736,P=0.000 00)。IFA法用于检测SARS患者发病10天后血清抗体,结果:显示灵敏度、特异度及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均在90%以上。结论:IFA法适于SARS发病10天后作为实验室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人群SARS血清IgG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广州市非典型肺炎人群血清中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CoV)IgG抗体的基本特征及有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集恢复期SARS、非SARS肺炎患者及SARS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野生动物、蔬菜销售者、社区对照人群的血清标本,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SARS-CoV IgG抗体,并对SARS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上述人群中,临床诊断为SARS患者SARS-CoV IgG抗体检出率最高,为53.7%,野生动物销售人员次之,为16.7%,社区普通人群为0.9%。在临床诊断的SARS患者中,可溯源病例抗体阳性率为90.4%,高于不可溯源病例的抗体阳性率为19.6%;且可溯源病例中低年龄组和高年龄组抗体阳性率低于中青年组,而不可溯源病例中不同年龄组患者抗体阳性率无差异;不同性别SARS患者的IgG抗体检出率也无差异;SARS抗体检出率呈逐月降低的趋势。结论 SARS临床诊断病例的血清SARS-CoV IgG抗体检出率只有53.7%,剔除患者年龄、使用激素、试剂盒等因素外,主要原因在于存在临床误诊的可能;实验室检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可明显提高SARS患者诊断的准确性;SARS-CoV存在隐性感染的可能,其在病毒传播过程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SARS冠状病毒隐性感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SARS冠状病毒(SARS—CoV)在密切接触者中的隐性感染状况。方法:采用ELISA法对88例SARS病例密切接触者血清进行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88例密切接触者血清中有4例为SARS冠状病毒抗体阳性。结论:SARS冠状病毒存在隐性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广东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病例SARS CoV抗体检出情况。方法 分别对 2 92份广东省SARS临床确诊病例、39份疑似病例和 30 3份健康体检人员 (一般人群 )血清标本 ,采用酶联免疫方法进行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检测。结果 SARS临床确诊病例的SARS CoVIgG抗体阳性率为 5 8 90 % (1 72 / 2 92 ) ,高于疑似病例及一般人群抗体阳性率 (分别为 1 8 0 0 %、2 31 % )(P <0 0 1 )。分析 2 92份临床确诊病例血清标本 ,结果显示有明确接触史者抗体阳性率 (72 6 7% )高于无明确接触史者 (4 1 98% ) (P <0 0 1 )。不同性别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4 0~ 5 9岁年龄组最高 (P <0 0 1 )。流行早期病例抗体阳性率 (6 7 4 3% )高于后期(31 94 % )。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在发病 1 0d后能较可靠检出且能维持较长时间。结论 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存在一定差异 ,IgG抗体检测是有效的辅助诊断手段 ,但不能用于早期诊断。实验室血清学检测结果进一步证明接触史是SARS病例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8.
一起SARS爆发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SARS密切接触者的隐性感染和SARS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消长情况。方法 采用中和试验法、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粘连法对北京一起SARS爆发案例中与重症SARS患者无防护密切接触的未发病者和续发SARS病例进行血清SARS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采血时间为发病后或接触后24周左右。结果 共采集到32份血清,其中未发病密切接触者的血清19份,SARS康复期患者血清13份。三种方法检测结果:57份次未发病密切接触者的血清标本SARS-CoV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39份次SARS康复期患者血清标本SARS-CoV抗体检测,38份次结果为阳性,1份次(用免疫粘连法检测)结果为阴性。病后24周左右的中和抗体效价为1:43(1:16~1:203)。结论 研究中未发现SARS密切接触者存在隐性感染;SARS患者病后24周左右血清IgG抗体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SARS感染者抗体产生的规律。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某院20名患SARS的医务人员及445名未患SARS的医务人员的505份血清标本进行SARS抗体检测,并设75名社区健康成人为对照。结果20名临床确诊感染SARS的医务人员,IgM抗体阳性率35%(7/20),起病后3~4周阳性4/5例,5~8周阳性3/9例,9周后全部转阴性;IgG抗体阳性率95%(19/20),起病后3~5周阳性5/5例,6~9周阳性10/10例,18周阳性19/20例,且抗体滴度较高。未患SARS的医务人员,IgM抗体阳性率为0,IgG抗体阳性率为2.25%(10/445);75例对照者IgM抗体阳性率为0,IgG抗体阳性率1.33%。结论 患SARS的医务人员IgG抗体阳性率较高;未患SARS的医务人员SARS抗体阳性率与社区人员相比无差异(P=0.611);SARS在健康人群中存在隐性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对急性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VTSV)感染的诊断价值,并了解宁波市象山县SFTSV流行区健康人群的抗体水平。方法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分离的本地SYTSV株制作抗原片,以IFA法和EUSA法对象山县265份健康人群血清进行SFTSV抗体测定,并用病毒微量中和试验(MNT)验证两种方法的检测效果。结果265份象山县健康人群血清中,IgG抗体经IFA法检测共36份阳性,阳性率为13.58%(36/265);经ELISA法检测,共23份阳性,阳性率为8.68%(23/26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24,P〈0.05)。与MNT法检出结果对比,IFA法诊断的符合率为89.19(33/37),而ELISA法的符合率为70.27%(26/3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97,P〈0.05)。所有SFTSV—IgG阳性样本中SFTSV—IgM同时阳性共23份,占62.16%(23/37)。结论IFA法可同时检测SFTSV—IgG和-IgM抗体,可作为未在病毒血症期内就症病例的补充诊断方法,也适合对人群抗体水平的调查。宁波市象山县健康人群中检出较高水平的SFTSV-IgG抗体,表明存在SFTSV的流行以及隐性感染;SFTSV—IgM阳性提示这些感染为新近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和鉴定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核衣壳(N)蛋白单克隆抗体(rnAb)和多克隆抗体建立SARS—CoVN抗原捕获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用于SARS-CoV感染的早期诊断。方法用基因重组SARS-CoV N蛋白免疫BALB/c小鼠和新西兰大白兔制备mAb和多克隆抗体,采用ELISA间接法、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进行筛选和鉴定,用单克隆抗体与兔多克隆抗体进行配对试验,建立抗原捕获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SARS-CoV N抗原。结果获得9株特异性针对SARS-CoV N蛋白的mAb和高效价的兔多克隆抗体,通过高亲和力的mAb与兔多抗的配对试验,筛选出3株单抗N1E8、N8E1和N10E4混合作为捕获抗体,与兔多克隆抗体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兔IgG组合作为测定抗体,建立了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重组SARS-CoV N蛋白最高灵敏度为50pg/ml,特异性达99.86%,测定420份血清学确诊的SARS患者血清,其中发病1—10天阳性检出率为90.1%,11—20天检出率为23%,21天以上均为阴性,与其他呼吸道病毒和冠状病毒无交叉反应。结论获得特异性好、亲和力高的单克隆抗体和高效价的兔多克隆抗体,经过抗体的配对和优化,建立了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SARS-CoV抗原的ELISA捕捉法.可应用于SARS早期诊断、溯源及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连续7年随访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血清特异性IgM、IgG及N蛋白抗体滴度变化,应用胃肠镜观察胃肠道的病理改变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IFA)和双抗原夹心ELISA方法,对SARS患者发病1年后采用每隔1年检测一次血清SARS病毒(SARS-CoV)特异性IgM、IgG及N蛋白抗体滴度;用抗SARS-CoV N蛋白单克隆抗体对SARS恢复期患者胃肠道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14例SARS患者特异性IgG抗体1年后平均滴度为1/71(95%CI:1/58~1/85),连续追踪7年呈下降趋势,7年后大部分患者IgG抗体滴度消失,特异性IgM抗体1年后消失,N蛋白抗体1年后平均滴度为1/146(95%CI:1/122~1/171),与IgG抗体变化同时呈下降趋势.7年后其中9例患者检测N蛋白抗体全部为阴性,另5例临床症状较重的患者,N蛋白抗体仍检测阳性,其中3例N蛋白抗体滴度维持在1/156~1/210之间,2例N蛋白抗体滴度接近正常.该5例患者行胃肠镜检测和细胞免疫组化试验,血中N蛋白抗体检测阳性的3例患者胃组织黏液腺上皮细胞免疫组化呈阳性表达,大部呈胞浆着色.其中1例患者在肠组织浆液柱状上皮及间质细胞亦有表达,另2例血清N蛋白抗体检测接近正常的患者,细胞免疫组化为阴性.5例患者病理活检:1例明确诊断为"胃印戒细胞癌并直肠多发转移"、1例"胃息肉"、1例"浅表性胃窦炎",其余2例正常.结论 SARS患者血清特异性IgM、IgG、N蛋白抗体在恢复期呈下降趋势,7年后大部分消失;N蛋白抗体变化规律与病情轻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连续7年随访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血清特异性IgM、IgG及N蛋白抗体滴度变化,应用胃肠镜观察胃肠道的病理改变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IFA)和双抗原夹心ELISA方法,对SARS患者发病1年后采用每隔1年检测一次血清SARS病毒(SARS-CoV)特异性IgM、IgG及N蛋白抗体滴度;用抗SARS-CoV N蛋白单克隆抗体对SARS恢复期患者胃肠道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14例SARS患者特异性IgG抗体1年后平均滴度为1/71(95%CI:1/58~1/85),连续追踪7年呈下降趋势,7年后大部分患者IgG抗体滴度消失,特异性IgM抗体1年后消失,N蛋白抗体1年后平均滴度为1/146(95%CI:1/122~1/171),与IgG抗体变化同时呈下降趋势.7年后其中9例患者检测N蛋白抗体全部为阴性,另5例临床症状较重的患者,N蛋白抗体仍检测阳性,其中3例N蛋白抗体滴度维持在1/156~1/210之间,2例N蛋白抗体滴度接近正常.该5例患者行胃肠镜检测和细胞免疫组化试验,血中N蛋白抗体检测阳性的3例患者胃组织黏液腺上皮细胞免疫组化呈阳性表达,大部呈胞浆着色.其中1例患者在肠组织浆液柱状上皮及间质细胞亦有表达,另2例血清N蛋白抗体检测接近正常的患者,细胞免疫组化为阴性.5例患者病理活检:1例明确诊断为"胃印戒细胞癌并直肠多发转移"、1例"胃息肉"、1例"浅表性胃窦炎",其余2例正常.结论 SARS患者血清特异性IgM、IgG、N蛋白抗体在恢复期呈下降趋势,7年后大部分消失;N蛋白抗体变化规律与病情轻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连续7年随访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血清特异性IgM、IgG及N蛋白抗体滴度变化,应用胃肠镜观察胃肠道的病理改变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IFA)和双抗原夹心ELISA方法,对SARS患者发病1年后采用每隔1年检测一次血清SARS病毒(SARS-CoV)特异性IgM、IgG及N蛋白抗体滴度;用抗SARS-CoV N蛋白单克隆抗体对SARS恢复期患者胃肠道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14例SARS患者特异性IgG抗体1年后平均滴度为1/71(95%CI:1/58~1/85),连续追踪7年呈下降趋势,7年后大部分患者IgG抗体滴度消失,特异性IgM抗体1年后消失,N蛋白抗体1年后平均滴度为1/146(95%CI:1/122~1/171),与IgG抗体变化同时呈下降趋势.7年后其中9例患者检测N蛋白抗体全部为阴性,另5例临床症状较重的患者,N蛋白抗体仍检测阳性,其中3例N蛋白抗体滴度维持在1/156~1/210之间,2例N蛋白抗体滴度接近正常.该5例患者行胃肠镜检测和细胞免疫组化试验,血中N蛋白抗体检测阳性的3例患者胃组织黏液腺上皮细胞免疫组化呈阳性表达,大部呈胞浆着色.其中1例患者在肠组织浆液柱状上皮及间质细胞亦有表达,另2例血清N蛋白抗体检测接近正常的患者,细胞免疫组化为阴性.5例患者病理活检:1例明确诊断为"胃印戒细胞癌并直肠多发转移"、1例"胃息肉"、1例"浅表性胃窦炎",其余2例正常.结论 SARS患者血清特异性IgM、IgG、N蛋白抗体在恢复期呈下降趋势,7年后大部分消失;N蛋白抗体变化规律与病情轻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广州市军队医院收治的SARS病例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为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查阅病历、面对面访谈、电话调查及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SARS病例流行病学和临床诊治资料,利用SPSS软件10.0分析SARS病例分布特点和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情况.结果 147例SARS临床诊断病例中,109例分布于广州市各个辖区,有38例来自外地;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8~48岁;37例属于聚集性病例,49例有明确的接触史(33.33%);死亡7例.检测90例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性46例,有同类病例接触史者血清抗体阳性率为85.29%,高于无接触史者的27.66%(P<0.001).发热时间≥7d者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8.89%,高于发热<7d者的30.95%(P<0.001).结论广州军队医院收治的SARS病例流行病学特点与广东省疫情态势基本一致;流行病学接触史加血清学结果有助于病例确诊;存在未明的传染来源或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4种检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基因、抗原和抗体的试剂盒在SARS患者早期实验室诊断的可能作用。方法 用3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SARS-CoV IgG、SARS-CoV IgM和SARS-CoV N蛋白,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PCR)检测SARS-CoV核酸。结果 根据162份血清的检测结果,发病15天,N抗原的阳性率可达90.2%(55/61);发病后的第1518天IgG和IgM阳性率为92.8%(13/14);根据82份咽拭子的检测结果,F-PCR法在发病后15天的阳性率可达56.3%(14/24),69天可达71.4%(10/14)。结论 除了检测SARS-CoV病毒基因的F-PCR方法以外,对疑似患者血清标本进行N蛋白的检测,具有早期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17.
SARS-CoV特异性抗体产生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感染后体内病毒特异性抗体产生规律。方法 收集临床确诊为SARS患者的血清和非SARS人群血清标本,用IgM捕获法、间接法和抗原夹心法三种不同方法检测抗SARS病毒特异性IgM、IgG和总抗体。结果 检测146份临床诊断为SARS的患者不同发病时间血清标本,三种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1.64%、53.43%和69.86%;SARS病毒特异性IgM、IgG抗体的最早检出时间分别在发病第7天和第12天,特异性IgM抗体最短在发病后42天消失。三种方法检测70份甲型肝炎患者血清时,均有2份非特异阳性反应,检测127份其他病种血清均阴性,1例密切接触SARS患者的医务人员SARS特异性IgG抗体和总抗体均阳性,三种检测方法均不受类风湿因子影响。结论 与其他病毒感染相比,SARS病毒感染者的特异性IgM抗体检出时间较晚,且持续时间较短;三种检测方法均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SARS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的确认和补充,但不适用于SARS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实验室检测方法,为SARS病例诊断和现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用逆转录套式PCR、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ARS病毒核酸;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标本SARS病毒IgM抗体;部分PCR检测阳性或SARS病毒IgM抗体阳性病例的标本进行直接电镜观察;简并引物PCR检测冠状病毒属病毒核酸;鉴别诊断IFA检测血清中肺炎支原体等9种常见呼吸道感染病原IgM抗体,PCR检测军团菌以及甲、乙型流感病毒核酸。结果:检测各类临床标本506份。2003年全省报告临床诊断病例7例,5例检测结果阳性;逆转录套式PCR检测各类标本132份,阳性8份;对其中4份PCR扩增产物(108bp)进行了序列分析,与SARS病毒序列100%同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类标本30份,阳性3份;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标本101份,SARS病毒IgM抗体阳性4份;3个诊断病例的各类标本电镜检查发现冠状病毒样颗粒;IFA检测血清标本75份,嗜肺军团菌IgM抗体阳性9份,乙型流感IgM抗体阳性11份,两者同时阳性3份,其他病原体IgM抗体均为阴性。不明发热病例的标本21份简并引物PCR检测冠状病毒,2份咽拭子标本阳性;漱口液、尿液标本各15份PCR检测军团菌、漱口液25份PCR检测甲、乙型流感病毒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与临床诊断有比较好的符合性,对于临床诊断和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PCR检测SARS-CoV特异性较好,而敏感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