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1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7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我国不同地区8种蜱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情况进行了分离培养,从内蒙获得2个分离株,对分离株的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比较,发现新分离的两株莱姆病螺旋体同我国报道的CHY13p株具有高度同源性,CHY13p与CHNM4有2个碱基差异,CHY13与CHNM5只有1个碱基差异,而CHNM4和CHNM5两株螺旋体有2个碱基差异.可初步认定新分离莱姆病螺旋体系Borrelia garinii.  相似文献   
2.
改进莱姆病螺旋体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国产氨基酸、维生素、核苷和微量元素等代替进口 CMRL1066,用新生牛血清代替兔血清,对培养莱姆病螺旋体的 BSKⅡ培养基进行了改进。在改进的培养基中,B_(31)国际标准株和国内的6个不同地理株莱姆病螺旋体生长良好。与 BSKⅡ培养基比较,经改进的培养基培养的螺旋体其抗原性、特征蛋白组成以及毒力无明显变异。用改进的培养基成功地从全沟硬蜱和实验小鼠血液和脏器内分离到了伯氏疏螺旋体。这种改进的培养基适用于莱姆病螺旋体的传代培养和病原体分离。为在我国进行莱姆病的深入和普及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n,MBL)是Ca^2+依赖型(C型)凝集素家族一员,是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员。血清MBL水平低下导致调理吞噬缺损,使机体易患感染性疾病,还可明显加重疾病的症状,影响病程和转归。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褐家鼠中汉坦病毒的分离和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由鼠类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现已证实我国主要存在汉滩型(HTN)和汉城型(SEO)汉坦病毒。近年来,北京市HFRS发病出现不断上升趋势,流行形势比较严峻。近年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北京地区存在鼠间SEO型汉坦病毒感染。为了解近期北京地区HFRS流行毒株的型别和特点,从病原学角度阐明疫情原因,我们在对北京地区宿主动物进行汉坦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病毒分离和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5.
一种抗菌复合材料对SARS冠状病毒灭活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含有抗菌添加剂的复合材料脲醛树脂对SARS冠状病毒的灭活作用,采用细胞培养法,对污染在该抗菌材料表面的SARS冠状病毒灭活效果进行了试验观察,同时,以不含抗菌剂的相同材料作对照。结果,在室温下,含有抗菌剂的脲醛树脂材料对涂抹在其表面的SARS冠状病毒作用4h和8h,病毒滴度均有显著降低(P<0.05)。作用48h后病毒滴度降低4个log以上,经传代未见典型细胞病变,说明作用48h后已无存活病毒。而对照组至72h仍有较高的病毒滴度。结论,含有抗菌添加剂的复合材料脲醛树脂对SARS冠状病毒有明显灭活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建立莱姆病人工宿主模型进行实验传播研究,用从我国全沟硬蜱分离的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 garinii CHNM4人工感染4种实验动物.结果表明,以0.1×106条/mL的剂量皮下注射3日龄昆明小鼠是比较理想的方案.由此建立的动物模型既能用作全沟硬蜱的血源动物,又能在15天内保持所感染螺旋体对全沟硬蜱的感染力,可作为人工宿主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长角血蜱、草原革蜱在我国北方莱姆病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全沟硬蜱为对照,在实验室内对它们经期传播莱姆病螺旋体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沟硬蜱可保持活的螺旋体到下一发育阶段,并且其体内的莱姆病螺旋体具备感染敏感KM鼠的能力.长角血蜱和草原革蜱虽然可以通过吸血获得莱姆病螺旋体,但它们对莱姆病螺旋体的保持期较短,不能跨越蜕皮阶段,因而不具备经期携带、传播的能力.所以它们作为莱姆病媒介的可能性不大.在长角血蜱或草原革蜱体内检测到的莱姆病螺旋体可能是它们与全沟硬蜱共同吸血的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8.
BALB/c小鼠多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鼠多疫苗联合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研究要求6种(炭疽、鼠疫、出血热、霍乱、痢疾、钩体疫苗)疫苗进行联合接种,根据6种疫苗的联合接种方式、疫苗接种间隔和接种的先后顺序,设计3种疫苗快速接种方案(2~3W完成接种)。对研究对象连续观测了119d,以体重、免疫反应、生化指标及自发活动等指标对疫苗联合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研究过程中实验动物在疫苗联合接种中副反应发生比较明显.在某些时问点体重、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AST、ALT和肌酐有变化。6种疫苗联合接种后,小鼠能够对各疫苗产生免疫反应。但是,不同方案疫苗免疫反应不同。其中以出血热疫苗的免疫反应受方案的影响更加明显。【结论】出血热、霍乱、痢疾、钩体疫苗等疫苗在采用恰当的接种顺序和接种间隔的情况下可以联合使用,但是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在此基础上加入炭疽和鼠疫疫苗。  相似文献   
9.
我国部分地区蜱中莱姆病螺旋体的检测与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我国部分地区的多种蜱类进行莱姆病螺旋体的检测和基因分型。方法 选择我国黑龙江、吉林和浙江省部分林区为调查点,采集当地蜱类,用巢式PCR法进行检测,阳性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确定莱姆病螺旋体的基因型。结果 共检测蜱512只,阳性126只,阳性率24.61%。其中吉林全沟硬蜱带菌率为37.00%,黑龙江全沟硬蜱带菌率为20.87%,浙江长角血蜱带菌率为28.07%。RFLP分析表明,蜱中莱姆病螺旋体包括B.garinii和B.afzelii两种基因型。SSCP分析显示为7种亚型,其中B.garinii分为5个亚型,B.afzelii分为2个亚型。发现有3只蜱同时感染不同基因(亚)型莱姆病螺旋体。结论 证实B.garinii和B.afzelii基因型为我国莱姆病螺旋体的优势基因型,并在我国蜱中发现莱姆病螺旋体不同基因(亚)型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长白山区斑点热立克次体自然疫源地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吉林省长白山区蜱传斑点热的自然疫源地情况。方法 利用立氏立克次体[相对分子质量 (Mr) 190× 10 3 ]外膜蛋白A(R .rOmp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对 6 83只蜱类标本进行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 ,并随机抽取一株森林革蜱阳性扩增产物进行克隆与序列测定。结果 从森林革蜱和嗜群血蜱标本中检测出了斑点热立克次体DNA片段 ,阳性率分别为 5 3.81%和 7.4 1% ;所测序列与前苏联的DnS 14株的同源性为 10 0 .0 0 % ,与DnS 2 8和RpA 4的同源性均为99.0 0 % ;而与国内所检测的BJ 90、HLJ 0 5 4的同源性分别为 88.0 0 %和 86 .0 0 %。结论 长白山区存在斑点热的自然疫源地 ,存在与DnS 14株型别一致的斑点热立克次体 ,在中国系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