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是否影响多形核白细胞(PMNL)表面粘附分子CD11b和CD18水平对合并肺感染的诊断。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观察4组患者体外循环术后PMNL表面粘附分子CD11b和CD18的表达水平。Ⅰ组:10例手术前患者;Ⅱ组:体外循环术后当天回ICU的患者;Ⅲ组:10例体外循环术后1周内合并肺感染患者;Ⅳ组:10例体外循环术后1周内恢复良好患者。结果:体外循环可使患者PMNL表面CD11b和CD18的表达上调(P<001);体外循环术后合并肺感染患者PMNL表面CD11b和CD18的表达水平则再次上调(P<001),而体外循环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PMNL表面CD11b和CD18的表达水平仍处于低水平。结论:体外循环不影响以PMNL表面CD11b和CD18水平对合并肺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了解烧伤病人痂下水肿液(STF)对中性粒细胞(PMN)活性CD11/CD18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动态检测严重烧伤病人STF刺激健康人PMN后PMN膜表达CD11a/CD18和CD11b/CD18的表达以及STF与PMN同孵育后培养中髓过氧化物酶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烧伤血清作用下中性粒细胞CD11/CD18和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变化。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烧伤病人伤后第1、3、5、7天多核中性粒细胞(PMN)CD11a/CD18和CD11b/CD18的表达和烧伤血清刺激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ICAM-1的表达,并应用名单胶体金银染色观察烧伤血清刺激PMN后1、3、6、12、24h表达CD11a/CD18和CD11n/CD18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痰中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与气流阻塞间关系。方法:对16例COPD患者,15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者诱导痰中细胞成份作染色分类并进行CD11b免疫组化检查,上清成份用酶联免疫法作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测定。结果:痰细胞分类中,COPD组中性粒细胞占69.6%,与慢支组(52.9%,P〈0.01)、健康组(22.2%,P〈0.01)比较差异有  相似文献   

5.
采用流式细胞术,用单克隆抗体定量测定了20例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周围血中白细胞CD11a、CD11b的阳性表达率,并以2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脑血栓形成组血液CD11a在单核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11b在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阳性表达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它在淋巴细胞上的表达两组间则无显著性差异。由此提示脑血栓形成时白细胞CD11a、CD11b表达上调,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明显增强,可能会加重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用APAAP法,检测了多发性硬化(MS)患者单个核细胞表面LFA-1(CD)11a/CD18)、Mac-1(CD11b/CD18)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MS患者单个核细胞CD11a、CD11b、CD18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LFA-I、Mac-1与它们的配体ICAM-1在MS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为深入探讨粘附分子在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做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7.
目的:感染是引起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住院和死亡的重要原因,而血透患者细胞免疫损害是一个极复杂的过程。本研究对血透所致的免疫应激反应在尿毒症患者淋巴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21例尿毒症患者血透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标志CD4、CD45的表达水平,并以2种凋亡因子单克隆抗体Fas(CD95)及Bcl2标记其淋巴细胞;采用间接致敏红细胞花环试验检测IL2R;用鼠L929细胞毒试验结晶紫染色法和ELISA夹心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及可溶性白细胞…  相似文献   

8.
将烧伤早期病人中性粒细胞(PMN)与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孵育,观察内皮细胞的病理形态变化和检测培养液中LDH、ACE、6-keto-PGF1α含量,以反映细胞损伤程度。并计数PMN与HUVEC粘附百分率。发现烧伤早期PMN可使HUVEC变形、细胞收缩、细胞间裂隙形成、胞浆出现小空泡、核固缩、部分内皮细胞从培养皿上脱落。培养液中LDH、ACE、6-keto-PGF1α含量升高。预先用CD11a/CD18单抗(mAb)和CD11b/CD18mAb处理PMN后,降低了PMN与HUVEC粘附百分率,HUVEC损伤也明显减轻,尤其是二者联合应用时。结果提示:烧伤早期PMN可引起EC损伤,损伤与CD11/CD18介导的PMN-EC粘附相关,应用CD11a/CD18mAb和CD11b/CD18mAb可部分阻断PMN对EC的粘附和损伤。  相似文献   

9.
崔英波 《宁波医学》2000,12(3):109-110
目的 探讨分娩方式影响新生儿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分子机理。方法 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和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33例正常新生儿中性粒细胞CD11b平均荧光强度(MFI)和阳性细胞丰分率。结果 自然分娩儿脐静脉血中性粒细胞(CD11bMFI均低于择期剖宫产儿脐静脉血4~22日龄自然分娩儿静脉血和4~18日龄择期剖宫产儿静脉血,差异有显著性(P〈0.01);四组间CD11b阳性细胞百分率差异无显著性(P〉  相似文献   

10.
黄玉  沈成兴 《铁道医学》1999,27(4):218-219
目的 研究血小板膜CD41b、CD62p的表达与冠心绞痛及心绞痛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对照组血小板膜CD41b、CD62p的表达。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小板膜CD62p的表达显著高于稳定心绞痛患者及对照组;而血小板膜CD41b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小板膜CD62p表达的增高可能与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冠心心绞痛尤其是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判断骨转移瘤患者经过放射性核素89SrCl2治疗后免疫学指标CD4 ,CD8 及CD4 /CD8 的变化及该指标对治疗效果的监控作用。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应用89SrCl2治疗的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各24例。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各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CD4 ,CD8 及CD4 /CD8 值。每例患者均于治疗后第2,4和6个月行全身骨显像,记录骨转移病灶数及计算平均值。结果正常对照组CD4 ,CD4 /CD8 值高于骨转移瘤患者,而CD8 值低于骨转移瘤患者(P<0.05)。89SrCl2治疗后病灶数随CD4 增加、CD8 降低、CD4 /CD8 增加而相应减少。第4个月89SrCl2作用达峰值,各指标也达到极限值。结论CD4 ,CD8 ,CD4 /CD8 可以灵敏反映89SrCl2治疗效果,客观反映骨转移瘤病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D19、CD56、CD2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表达情况及在微小残留病检测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AML初发患者130例,采用三组四色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组合(CD34/CD13/CD45/CD19、CD34/CD56/CD33/CD45和CD34/CD2/CD33/CD45),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对初发AML病人骨髓细胞进行检测。结果 在AML中CD19阳性表达率为2.31%(3/130例),CD56为3.75%(3/80例),而CD2为1.25%(1/80例);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无表达。结论CD19、CD56、CD2在急性髓性白血病的表达率很低;CD56、CD2可作为AML微小残留病(MRD)检测的指标;CD19在AML微小残留病检测中无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鹏  阚全程  余祖江 《广东医学》2007,28(2):183-184
目的 探讨头孢地嗪(CDZM)对正常小鼠外周血中CD3 ,CD4 ,CD8 及CD4 /CD8 的影响.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分设6组,对小鼠分别连续7 d注射胸腺肽(Thy)10 mg/kg、头孢地嗪(500,200,50 mg/kg)、头孢曲松500 mg/kg及生理盐水后,在第7,14,21天分别采集外周血,经流式细胞仪对小鼠外周血中CD3 ,CD4 ,CD8 ,CD4 /CD8 进行检测,观察头孢地嗪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CDZM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可明显地提高外周血CD4 /CD8 的比值,与Thy相比,CDZM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更为持久.结论 头孢地嗪可通过调整CD4 和CD8 之间的平衡,有效地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D大鼠脊髓损伤( spinal cord injury,SCI)前后外周血抑制性T细胞( suppress T lymphocytes,Ts)和细胞毒性T细胞( cytotoxic T lymphocytes,Tc)亚群的变化规律。方法:取1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采用纽约大学脊髓损伤撞击仪制作重物坠落SCI模型。于SCI前及后1、3、5、7、14、21、28和56 d收集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8+CD28-Ts 和CD3+CD8+CD28+Tc亚群的变化规律。结果:SCI前,正常大鼠外周血中Ts和Tc亚群占CD3+总T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30.27±12.09)%和(14.75±4.29)%。损伤后1 d,Ts的比例为(22.58±12.12)%。术后5 d时其百分比下降至最低,为(20.86±10.41)%。术后7~21 d,其比例恢复至术前水平,28 d时显著升高,其比例为(37.90±12.98)%。56 d时其比例为(33.79±11.44)%,恢复至损伤前水平(P>0.05)。 Tc和Ts亚群的变化趋势相反,在损伤后1、5、21和28 d时其比例分别为(17.29±7.10)%、(20.02±6.24)%、(23.89±6.78)%和(13.81±11.21)%。但56 d时其比例没有恢复至术前水平,而是进一步下降至(8.71±6.44)%(P<0.01)。结论:在SCI后的早期阶段,SD大鼠外周血Tc占明显优势,提示Ts功能抑制、Tc功能增强是SCI免疫损伤机制之一。 SCI后5~21 d是进行免疫调节治疗的关键时间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IL-15诱导CD4+CD25-T细胞向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转化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磁性细胞分离法分离人外周血中的CD4+CD25-T细胞,依据加入细胞因子不同分为4组:对照组、IL-15组、拮抗1组、拮抗2组,其中后3组均于培养的第1天加入IL-15,而拮抗1组和拮抗2组分别于培养第1、3天加入STAT5a封闭性肽。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变化,3H-TdR掺入法检测IL-15诱导产生的Tregs抑制CD4+CD25-效应T细胞(Teff)增殖的免疫功能,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p-STAT5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L-15能诱导CD4+CD25-T细胞中CD25和Foxp3表达上调,IL-15诱导生成的Tregs具有较天然Tregs稍弱的免疫抑制功能。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IL-15组p-STAT5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上调。加入STAT5a封闭性肽后,拮抗1组和拮抗2组中CD4+CD25-T细胞中CD25和Foxp3表达下调,但拮抗2组[细胞表型分别为(47.9±6.0)%、(20.7±3.4)%]改变较拮抗1组[细胞表型分别为(30.7±8....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慢性肝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健康医护人员10例,乙肝病毒携带11例,慢性乙型肝炎21例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外周血CD3^+CD4^+、CD3^+CD8^+、CD3^+检测。结果CD3^+CD4^+/CD3^+CD8^+比值、CD3^+CD8^+百分率在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CD3^+CD4^+百分率,CD3^+百分率在慢性乙型肝炎组,乙肝病毒携带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外周血CD3^+CD8^+百分率升高,CD3^+CD4^+/CD3^+CD8^+比值降低,无CD3^+CD4^+百分率变化,可能与其功能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用双向凝胶电泳-质谱法(2.DE/MS)分析人CD4^ CD25^ T细胞和CD4^ CD25^-T细胞表达的蛋白质组,建立二者之问的差异表达谱。方法 提取人脾脏源CD4^ CD25^ T细胞和CD4^ CD25^-T细胞总蛋白质,双向电泳分离蛋白,比较两种细胞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对差异蛋白质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问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fion/ionization time of flying maass spectrometry,MAIDI-TOF-MS)进行鉴定。结果 胶图差异分析发现25个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的蛋白质点,其中17个点在CD4^ CD25^-T细胞上调,8个点在CD4^ CD25^ T细胞上调。质谱初步鉴定出15个差异蛋白质点。结论 CD4^ CD25^ T细胞和CD4^ CD25^-T细胞表达蛋白质组存在差异,这种蛋白质组的差异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调节性T细胞功能相关蛋白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HCC)病人外周血CD8+细胞亚群及CD8+T细胞上CD28分子的表达.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2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的CD8+细胞亚群及CD8+T细胞上CD28分子(即CD8+CD28+和CD8+CD28)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HCC病人CD8+细胞百分率升高,CD8+CD28+细胞百分率降低,CD8+CD28细胞百分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CD8+CD28+、CD8+CD28-细胞百分率与CD8+T细胞百分率的相关性研究表明,CD8+CD28-细胞数与CD8+T细胞数之间呈正相关.结论HCC病人CD8+细胞升高,CD8+细胞上CD28分子的表达是异常的,即CD8+CD28-细胞数升高,CD8+CD28+细胞数降低;CD8+T细胞的升高是CD8+CD28-细胞亚群升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CD200与CD200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200是一种Ⅰ-型膜糖蛋白,胞膜外区有两个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广泛地表达在组织中;CD200R也是一种糖蛋白,表达在巨噬细胞表面及T细胞亚群上。CD200具有介导T细胞共刺激信号,促进T细胞增殖,使1型细胞因子减少,2型细胞因子增加的作用,CD200与CD200R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传递抑制性信号减低髓样细胞的活性,改变其迁移。CD200在免疫疾病和抑制排斥反应中作为一种免 疫耐受信号,它的一些相关分子在免疫调节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妊娠早期CD56brightCD16- NK细胞CD49d和CD11b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早期妊娠和稽留流产患者外周血CD56brightCD16- NK细胞及蜕膜组织子宫自然杀伤(uNK)细胞中整合素α4(CD49d)和αm (CD11b)的表达。方法  采集18例早期妊娠妇女外周血(其中14例另取蜕膜组织)和9例稽留流产妇女外周血,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样本CD56brightCD16- NK细胞中CD49d和CD11b表达。结果  CD49d和CD11b在早期妊娠蜕膜CD56brightCD16- NK细胞表达显著低于早期妊娠妇女外周血CD56brightCD16-NK细胞(P<0.01);稽留流产患者外周血CD56brightCD16- NK细胞的表达较早期妊娠妇女显著降低(P<0.05)。结论  CD49d和CD11b可能在妊娠早期uNK细胞的募集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可能参与了正常妊娠的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