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在中国绝经前女性群体中研究钙敏受体基因内多态性位点986Ala/Ser(A986S)与骨密度和骨大小的关联。方法样本为来自上海市区的285例20.0~41.9岁绝经前汉族女性。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和骨大小。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分析钙敏受体基因外显子7内的多态性位点986Ala/Ser(A986S)的多态性。有酶切位点基因片段表示为A,无酶切位点表示为S,基因型为AA、AS、SS。结果在中国女性群体中,AS基因型个体很少而缺少SS基因型个体。AA和AS基因型个体间骨密度和骨大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钙敏受体在钙的代谢中有显著作用,该基因与骨表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利用有意义的遗传标记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钙感觉受体(CaSR)基因A986S位点多态性与中国男性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对374名研究对象进行腰椎及股骨扫描,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CaSR基因A986S位点多态性基因型,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A986S多态性与腰椎2~4及股骨骨密度关系。结果:在调整环境危险因素前后,均未发现CaSR基因的A986S位点多态性与男性股骨颈、股骨柄和股骨三角区及腰椎2~4的骨密度呈相关性。结论:在中国男性人群中CaSR基因A986S多态性与股骨及腰椎骨密度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绝经后女性雌激素受体β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雌激素受体β基因(estrogen receptor β,ESR2)CA重复序列多态性及G1082A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抽取重庆地区绝经后女性200例,采用基因扫描及DNA测序技术分析ESR2基因CA重复序列多态性,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分析ESR2基因G1082A多态性,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股骨近端及腰椎骨密度.结果 以CA重复序列平均数22次为界,将重复序列基因分为短基因(<22)和长基因(≥22),分别以S和L表示.200名绝经后女性中CA重复序列基因型SS、SL及LL的频率分别为25.0%、4600%及29.0%;G1082A基因型rr、Rr及RR的频率分别为43.0%、42.0%及15.0%;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在校正年龄、绝经年限、身高、体质量和体质指数后,CA重复序列SS基因型者股骨颈骨密度较SL或LL基因型者高(P<0.01),其余部位(大转子、Wards三角和腰椎)各基因型骨密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G1082A位点各基因型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及腰椎骨密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这2个ESR2基因的多态性位点非连锁不平衡(P>0.05).结论 绝经女性中,ESR2基因第5内含子的CA重复序列多态性可能对骨密度的遗传调节起作用,而ESR2基因第5外显子的G1082A多态性可能对骨密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钙敏感受体(CASR)在钙稳态调节中起关键作用.人CASR基因定位于染色体3q13.3-21,其多态性包括986Ala/Ser(A986S)和990Gly/Arg(G990R)等.研究发现,高加索人群中A986S多态性与血钙水平可能相关,原发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CASR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临床严重程度相关.本研究对北京地区202名汉族健康年轻妇女及45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患者进行了CASR基因A986S和G990R多态性的研究,以期了解汉族人中CASR基因多态性与钙稳态及骨密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Ⅰ型胶原α1链(COL1A1)及α2链(COL1A2)基因型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相互关系。方法选取年龄≥42岁绝经后妇女(自然绝经≥2年)231例,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其全身、腰椎2~4(L2~4)、股骨颈(Neck)、Ward?三角和大转子区等部位的骨密度(BMD)值,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Ⅰ型胶原α1链及α2链基因型。结果231例受试对象中,Ⅰ型胶原α1链PCR扩增产物未发现ACCB7I酶切位点,SpⅠ结合位点不存在G→T突变,Ⅰ型胶原α1链基因型均为SS型;Ⅰ型胶原α2链基因型分别为EE型113例,Ee型91例,ee型27例(分别占48.9%、39.4%、11.7%),等位基因频率E和e各为68.6%、31.4%。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携带EE基因型的个体比Ee基因型和ee基因型个体的骨密度值为低,但只在腰椎侧位(L2-L4)、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Ward?s三角(Ward?s)等部位的骨密度值EE基因型比Ee基因型携带者明显降低(P<0.05)。结论广州地区绝经后妇女COL1A1SpⅠ结合位点不存在G→T突变。COL1A2基因EE型个体较Ee基因型及ee基因个体的骨密度值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与COL1A2基因多态性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Ⅰ型胶原α1链(COL1A1)及α2链(COL1A2)基因型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相互关系.方法选取年龄≥42岁绝经后妇女(自然绝经≥2年)231例,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其全身、腰椎2~4(L2~4)、股骨颈(Neck)、Ward'三角和大转子区等部位的骨密度(BMD)值,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Ⅰ型胶原α1链及α2链基因型.结果231例受试对象中,Ⅰ型胶原α1链PCR扩增产物未发现ACCB7I酶切位点,Sp Ⅰ结合位点不存在G→T突变,Ⅰ型胶原α1链基因型均为SS型;Ⅰ型胶原α2链基因型分别为EE型113例,Ee型91例,ee型27例(分别占48.9%、39.4%、11.7%),等位基因频率E和e各为68.6%、31.4%.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携带EE基因型的个体比Ee基因型和ee基因型个体的骨密度值为低,但只在腰椎侧位(L2-L4)、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Ward's三角(Ward's)等部位的骨密度值EE基因型比Ee基因型携带者明显降低(P<0.05).结论广州地区绝经后妇女COL1A1 Sp Ⅰ结合位点不存在G→T突变.COL1A2基因EE型个体较Ee基因型及ee基因个体的骨密度值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与COL1A2基因多态性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素( PTH)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广东地区部分汉族女性人群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广东成年女性617例,年龄30~75岁 ,平均47.82( S=13.57)岁,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护骨素基因型,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其腰椎侧位、股骨颈、粗隆间、大转子、ward's三角等部位的骨密度值。结果: 617例受试对象中, PTH基因BB型447例,72.4%;Bb型157例,25.4%;和bb型13例,2.1%。绝经前妇女PTH基因多态性频率较绝经后妇女无差异。无论是整个受试群体,还是将其分为绝经前及绝经后群体,其基因及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nbeng平衡定律。经协方差分析校正了年龄、体质指数等因素后(对绝经后妇女人群,同时对绝经年限进行校正), 发现,三种不同的基因型相互之间的骨密度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甲状旁腺素( PTH)基因多态性与广东地区汉族妇女人群骨密度关系不密切,不能作为筛查和预示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COL4A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农村男性骨密度关系.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对367名男性研究对象进行腰椎及股骨扫描,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COL4A2基因Gly683Ala多态位点基因型,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此位点多态性与腰椎2~4及股骨骨密度关系.结果:在调整环境危险因素前后,均未显示COL4A2基因Gly683Ala多态性与股骨颈及腰椎2~4骨密度有显著相关性(P=0.328、0.813).结论:在中国农村男性人群中COL4A2基因Gly683Ala多态性与股骨颈及腰椎2~4骨密度可能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T950C多态性与中国广东地Ⅸ部分汉族女性人群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广东成年女性617例,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念性技术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护骨素基因型,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其腰椎侧位、股骨颈、粗隆间、大转子、ward's三角等部位的骨密度值.结果 617例受试对象中,TT型228例,36.9%;CT型304例,49.3%;CC基因型85例,占13.7%.无论是整个受试群体,还是将其分为绝经前及绝经后群体,其基因及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nbeng平衡定律.对骨密度值进行统计比较后发现,三种不同的基因型相瓦之间的骨密度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T950C多态性与广东地区汉族妇女人群骨密度关系不密切,不能作为筛查和预示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位点.  相似文献   

10.
延边朝鲜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PvuⅡ多态位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延边朝鲜族人群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内含子 15PvuⅡ多态性位点的存在和等位基因频率 ,以探讨该群体的遗传结构及遗传背景 .[方法 ]按酚 /氯仿抽提法提取基因组DNA ;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从人类外周血基因组DNA中分离到一个长约 810bp的片段 ,采用Dynabeads固相单链分离直接测序法测定 ,证明分离的片段是否是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内含子 15 ;用限制性内切酶PvuⅡ酶进行酶切 ,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 ,在凝胶自动成像系统紫外线检测仪上观察酶切结果 .[结果 ]延边朝鲜族人群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存在PvuⅡ多态性 .12 0名朝鲜族中无酶切位点的纯合个体 92例 ,基因型 (P-P-)频率为 76 6 % ;有酶切位点的杂合个体 2 0例 ,基因型 (P+ P-)频率为16 7% ;有酶切位点的纯合个体 8例 ,基因型 (P+ P+ )频率为 6 7% .2 4 0个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等位基因中PvuⅡ酶切位点基因 (P+ )的出现频率为 15 % .[结论 ]延边朝鲜族人群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也存在PvuⅡ多态性位点 ,说明PvuⅡ多态性特点可以作为延边朝鲜族的遗传标记 .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3):8-10+14
目的分析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雷洛昔芬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联系,并明确是否疗效与基因型存在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5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雷洛昔芬和钙尔奇治疗,治疗持续12个月,同时检测患者基因型。对比治疗前后患者骨密度、骨钙素、Ⅰ型胶原C端肽水平,分析疗效与基因型联系。结果治疗后患者骨密度明显高于治疗前,骨钙素和Ⅰ型胶原C端肽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校正年龄、体质指数、绝经年限等影响因素进行协方差分析,发现基因位点与骨密度、骨钙素和Ⅰ型胶原C端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校正年龄、体质指数、绝经年限等影响因素进行协方差分析,发现ESRI基因上rs3844508位点纯合突变型和杂合基因型(G/C、G/A)股骨颈骨密度水平有所上升,且高于纯合野生型(A/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74,P0.05)。其余位点与其他位置骨密度、骨钙素和Ⅰ型胶原C端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雷洛昔芬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得到改善,而且ESRI基因上rs3844508位点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西北地区汉族妇女控制性超排卵(COH)中卵巢反应性与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基因Thr307Ala(rs6165)和Asn680Ser (rs6166)位点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酶切技术对卵巢高反应患者45例、低反应患者27例和正常反应患者69例的FSHR基因第10号外显子Thr 307Ala位点和Asn680Ser位点进行分型,并通过Fisher's精确检验方法分析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结果 FSHR基因Thr307Ala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n680Ser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卵巢高反应组与正常反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er/Ser基因型频率在卵巢低反应组中占40.7%,与正常反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携带G等位基因者发生卵巢低反应的风险增加,OR值为2.37 (95%CI=1.25,4.52).结论 FSHRAsn 680Ser基因多态性与西北地区汉族妇女COH中的卵巢低反应相关;Asn680Ser位点等位基因为G时,增加卵巢低反应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基因pvuⅡ位点多态性与广州地区部分汉族妇女骨密度(B肋)相互关系。方法 随机筛选年龄23~78岁广州地区汉族健康妇女273例,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其全身、腰椎侧位、股骨颈、Ward’三角和大转子区等部住的骨密度(BMD)值,并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ER基因型。结果 273例受试对象中,ER基因型分别为PP型61例,Pp型129例,pp型83例,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无论是整个受试群体,还是将其分为绝经前及绝经后群体,PP型个体的BMD比其他基因型都较低。结论 ER基因pvuⅡ位点多态性与绝经前妇女的骨密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Ⅰ型胶原α_1链(COLⅠA1)基因启动子区-1997G/T位点多态性与成都地区汉族绝经后妇女腰椎骨密度的相互关系.方法 根据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第2~4腰椎(L_(2~4))部位的骨密度值的结果 ,纳入受试者318例,均为成都地区汉族绝经后妇女,其中骨质疏松症组212例,正常对照组106例;抽取受试者外周静脉血2 mL,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目的 基因所在的DNA片段;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 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COL1A1基因启动子区-1997G/T位点多态性.结果 骨质疏松症组中COLⅠA1基因启动子区-1997G/T位点GG、GT、TT基因型分别有82例、99例和31例,对照组中GG、GT、TT基因型分别有51例、45例和10例;骨质疏松症组的COLⅠA1基因启动子区-1997G/T位点等位基因T的频率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对骨质疏松症组按基因型分组进一步分析发现,TT纯合子组个体的腰椎骨密度比GG纯合子组和GT杂合子组低(P<0.05).结论 COLⅠA1基因启动子区-1997G/T位点多态性与成都地区汉族绝经后妇女腰椎骨密度相关,携带TT基因型的个体更易导致低骨矿密度和患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5.
邬强  钱士匀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7,13(3):201-203,207
目的:探讨我国海南地区汉族人群对氧磷酶2(paraoxonase 2,PON2)基因多态性(148 Ala/Gly;311 Cys/Ser)的分布情况,为进一步研究PON2关联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对207名我国海南地区汉族正常人进行对氧磷酶2(148 Ala/Gly及311 Cys/Ser)基因多态性的分析.结果:我国海南地区汉族正常人群对氧磷酶2基因148、311位点存在多态性,其基因频率分别为GG0.116、GA0.237、AA0.647、CC0.111、CS0.411、SS0.478;与国外其他种族人群比较,海南汉族正常人基因型频率与台湾人、苏格兰人、英格兰人、俄罗斯人、加拿大人、非裔美国人、白种美国人、澳大利亚人在不同位点上存在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我国海南地区汉族正常人群对氧磷酶2基因多态性分布不同于国外其他种族,呈现明显种族、地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中国朝鲜族人群的Ⅰ型胶原蛋白A 2基因MspI多态性位点的存在和等位基因频率 ,并与其它地区人群进行比较 .[方法 ]按酚 氯抽提法提取人类基因组DNA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Ⅰ型胶原蛋白A 2基因MspI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 .[结果 ]12 0名个体中 ,无酶切位点的纯合个体为 89例 ,P-P-基因型频率为 74 2 % ;有酶切位点的杂合个体为 2 2例 ,P+ P-基因型频率为 18 3% ;有酶切位点的纯合个体为 9例 ,P+ P+ 基因型频率为 7 5 % ;2 4 0个等位基因中MspI酶切位点基因P+ 的频率为 16 7% .[结论 ]延边朝鲜族人群Ⅰ型胶原蛋白A 2基因存在多态性 ,Ⅰ型胶原蛋白A 2基因MspI多态性分布与其它地区人群的分布有所不同 ,可以作为朝鲜族的一个遗传标记 .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基因多态性在宁夏汉族群体中的分布特征。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132例宁夏汉族群体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位点分布进行检测。结果宁夏汉族人群中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位点PP、P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8.64%、11.36%和0,P、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4.32%和5.68%,PP基因型频率和P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北京、陕西、天津、华南、浙江、上海、湖南、广东汉族群体相近(P〉0.05),而显著低于湖北汉族群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国外群体比较,中国人PPAR-γ2基因PP基因型频率和P等位基因频率与日本、韩国、美国黑种人和埃塞尔比亚群体相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于贝宁和厄瓜多尔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明显高于欧洲的意大利、波兰、法国、德国、芬兰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不同种族和地域人群PPAR-γ2基因Pro12Ala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不同,具有其特有的群体遗传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2(estrogen receptor beta,ESR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绝经后女性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是否相关。方法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重庆市140例绝经后女性第2~4腰椎(L2~L4)及左股骨颈BMD值。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ESR2基因第5外显子T1057G和G1082A及第8外显子G1730A SNPs。结果在全部受试者中,ESR2基因第5外显子1057T位点仅检测到VV1种基因型;G1082A基因型RR、Rr及rr频率分别为81.43%、17.14%及1.43%;G1730A基因型AA及Aa频率分别为87.86%及12.14%,aa基因型缺失;G1082A和G1730A SNPs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校正年龄、体质量、绝经年限等BMD影响因素后,G1082A SNP与L2和L4BMD显著相关(P<0.05),而与L3及股骨颈BMD无明显关联(P>0.05);G1730ASN...  相似文献   

19.
Zhong N  Zhang H  Wu XP  Luo XH  Xie H  Cao XZ  Shan PF  Liu H  Pi YZ  Fang TY  Liao EY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6):376-379
目的探讨正常女性人群甲状旁腺素(PTH)基因多态性与骨量、血清骨相关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314名20~80岁(平均年龄43±16岁)血清PTH、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和护骨素及瘦素的浓度;对女性志愿者基因组的DNA样品作限制性内切酶BstBI的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以确定其基因型(存在BstBI限制性酶切位点用“B”表示,不存在则用“b”表示);DXA测定腰椎正位总体(AP)、仰卧侧位腰椎和股骨颈的骨密度(BMD)。结果(1)健康女性PTH基因BB型(绝经前120例,绝经后118例),Bb型(绝经前37例,绝经后36例)和bb型分布频率分别为75.8%,23.3%和0.9%;等位基因频率为87.5%,12.5%。绝经前妇女PTH基因多态性频率较绝经后妇女无差异。(2)协方差分析显示女性BB和Bb基因型在正侧位腰椎、股骨颈的BMD和血清骨生化指标(PTH、BAP、CTX、NTX、OPC及瘦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多元逐步回归显示PTH基因多态性对BMD的变异无影响。结论PTH基因多态性与女性骨量及血清骨生化指标不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启动子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AS)的相关性. 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112例AS患者和96例健康对照人群,以及98例HLA B27阳性AS患者和14例阴性AS患者的TNF-α启动子308位点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AS患者GG、GA和AA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0.71%、 36.61%和2.68%,G和A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790和0.210,对照组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1.25%、 17.71%和1.04%,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01和0.099,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1),AS患者的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HLA-B27阳性AS患者和阴性AS患者的基因型频率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NF-α启动子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AS相关,A等位基因可能增加AS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