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基因多态性与广东地区部分汉族女性人群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广东成年女性617例,年龄30~75岁,平均(47.82±13.57)岁,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护骨素基因型,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其腰椎侧位、股骨颈、粗隆间、大转子、ward s三角等部位的骨密度值。结果617例受试对象中,PTH基因BB型447例(72.4%);Bb型157例(25.4%);和bb型13例(2.1%)。绝经前妇女PTH基因多态性频率与绝经后妇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论是整个受试群体,还是将其分为绝经前及绝经后群体,其基因及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nbeng平衡定律。经协方差分析校正了年龄、体质指数等因素后(对绝经后妇女人群,同时对绝经年限进行校正)发现,3种不同的基因型相互之间的BMD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H基因多态性与广东地区汉族妇女人群BMD关系不密切,不能作为筛查和预示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位点。  相似文献   

2.
司徒玉 《河北医学》2004,10(3):231-233
目的 :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患者血中甲状旁腺激素 (PTH)和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 (PTHrP)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放免法测定 92例CRF患者和 30例正常人血清PTH和血浆PTHrP含量 ,并按CRF分期 ,将CRF患者分为四期。结果 :在慢性肾功能衰竭各个阶段 ,血清PTH、血浆PTHr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 )。结论 :血清PTH含量及血浆PTHrP均可反映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程度 ,其含量随肾功能损害的加重而逐渐升高。血清PTH含量及血浆PTHrP反映肾功能损伤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iod hormone ,PT H )和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parathyriod hormone‐related peptide ,PT HrP)是骨代谢过程中重要的调节因子。骨代谢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两个过程。当骨吸收超过骨形成时,会引起骨量丢失,导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细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疾病[1],是一种系统性、全身性骨病,临床表现为骨骼疼痛,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因而减少骨折是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主要目的。临床有促进骨形成(PT H、PT HrP和锶制剂等)、抑制骨吸收(双膦酸盐、降钙素和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促进骨矿化(钙制剂及维生素D等)3类药物用于治疗骨质疏松,其中抑制骨吸收类药物,只能延缓疾病的发展,并不能治愈骨质疏松,因此促进骨形成且增加骨量的药物对临床应用更具有价值。本文就 PT H、PT HrP的促进骨形成的作用及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试图通过序贯使用降钙素和甲状旁腺激素分别干预骨重建的吸收期和形成期,达到通过干预骨重建全过程来实现骨重建正平衡。方法将12只雄性大鼠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于实验第1、2日每日肌肉注射益钙宁1U/100g,于实验的第4、5天肌肉注射重组大鼠甲状旁腺激素(rrPTH)30μg/100g;对照组同期肌注生理盐水和溶媒。于实验第6天取腰椎椎体,采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方法定量观察腰椎椎体松质骨骨组织学静态参数的变化,采用电镜定性观察各种骨重建表面上细胞的超微形态变化。结果实验组序贯应用降钙素和甲状旁腺激素后,骨小梁成骨细胞表面积相对百分比、类骨质平均厚度、单位成骨细胞骨形成表面的成骨细胞数、骨小梁类骨质相对体积分别为19.9%±6.2%、3.4μm±0.4μm、37.6个/mm±4.6个/mm、1.8%±0.6%,均大于对照组,P<0.05;活性骨形成表面中骨构建形成部位的增加超过骨重建部位;电镜结果序贯应用降钙素和甲状旁腺激素后成骨细胞成骨功能增加。结论序贯应用降钙素和甲状旁腺激素明显刺激骨形成,骨构建形成部位的增加大于骨重建形成部位。  相似文献   

5.
用放免法测定20例慢性肾衰患者的血PTH-M,其水平为379.49±329.68pg/m,明显高于对照组,血PTH-M与BUN、Cr呈正相关。本文结果提示肾功能损害是引起血PTH增高的主要原因,而PTH作为一种尿毒症毒素在尿毒症心肌损害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果提示肾功能损害是引起血PTH增高的主要原因,而PTH作为一种尿毒症毒素在尿毒症心肌损害中起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PTHrP,1~36)是体内一种真实的分泌形式,它与甲状旁腺激素(PTH,1~34)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不仅一级序列同源,三级结构相似,而且能与共同的受体PTH/PTHrP受体相结合,在实验动物和人体上均有效地促进骨骼合成.本文从理论上解释了PTHrP(1~36)作为骨质疏松潜在药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妊高症与钙及甲状旁腺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钙及甲状旁腺素 (ParathyroidHormone ,PTH)在妊高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孕周为 2 0~ 2 6周的健康孕妇 ,分为二组 ,补钙组 93例 ;对照组 6 7例 ,于孕中期及孕晚期分别测定血清钙、磷、PTH。结果 :与正常孕妇相比 ,妊高症患者低血钙 ,高血磷、PTH升高 ,补钙组妊高症发病率 (3.2 3% )低于对照组 (13.43% )。结论 :低血钙与PTH分泌增加有关 ,钙离子跨膜内流和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致胞浆内钙离子浓度升高 ,引起血压升高。故及早给孕妇补钙对预防妊高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40~60岁女性不同年龄段的血清中总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 Ⅰ N-terminal peptide,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N端骨钙素(N-MID)及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的变化规律,以及这几项骨转换指标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方法①骨生化指标测定:上午8~9点空腹抽取肘静脉血4 ml,即时分离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析血清中PINP、β-Crosslaps、N-MID及PTH的含量。②骨密度测定: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 Prodigy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检测各部位BMD。结果①40~44岁年龄段妇女血清中PINP、β-Crosslaps及N-MID相对较低,45~49岁年龄段PINP、β-Crosslaps开始明显升高(P〈0.05),而50~54岁年龄段又较45~49岁年龄段有明显的上升(P〈0.05),N-MID只在50~54年龄段较前一年龄段明显上升(P〈0.05),随后三个指标都在55~60岁年龄段出现小幅回落;四个年龄段间妇女血中PTH有随年龄而升高的趋势,但各组间皆无显著差异(P〉0.05)。②PINP与腰椎1~4(L1~L4)的BMD呈负相关(P〈0.05);β-Crosslaps、N-MID与L1~L4、Ward’s以及Troch的BMD均呈显著负相关(P均〈0.05);PTH与各部位的BMD无明显相关性(P〉0.05)。③所测各区域,与正常骨量组比较,低骨量组及骨质疏松组妇女的PINP、β-Crosslaps均显著升高(P〈0.05);低骨量组[除左侧股骨颈(femeralneck,FN)部位外]及骨质疏松组妇女的N-MID显著升高(P〈0.05);低骨量组妇女L1-L4及FN区域的PTH显著升高(P〈0.05),骨质疏松组妇女所测所有区域的PTH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高骨转换状态是围绝经期女性骨量丢失的重要原因。PINP、β-Crosslaps、N-MID及PTH在反映围绝经期女性随年龄变化的骨转换上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监测这几个指标有助于早期防治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使用Micro-CT,探讨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rhPTH)在2月龄雄性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2月龄雄性SD大鼠建立单侧闭合性股骨骨折内固定模型,随机分为甲状旁腺素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分别皮下注射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10 μg/(kg.d)或等剂量生理盐水安慰剂(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2、7、14、21和42天取双侧股骨标本,分别行X线检查和Micro-CT观察,并进行骨结构的定量分析。结果 术后第21天,甲状旁腺素组骨折断端两侧的骨痂之间连续性良好,骨折线已模糊不清。甲状旁腺组较对照组,在术后第42天骨体积(bone Volume,BV)、骨体积分数(BV/TV)、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骨小梁模式因子(trabecular bone pattern factor,Tb.Pf)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骨小梁分离度(trabecular separation,Tb.Sp)和各向异性的程度(degree of anisotropy,DA)低于对照组。结论 低剂量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可提高大鼠骨折BV、BV/TV、Tb.Pf和BMD而降低Tb.Sp和DA,从而促进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2.
毕婉蓉  范传侠 《上海医学》2007,30(3):194-196
目的观察绝经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情况。方法选取22例绝经后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23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患者及25名同龄正常者,应用DEXA骨密度仪测定L_2~L_4正位及侧位骨密度值(BMD)。结果①CRF组L_2~L_4正、侧位BMD分别为(0.532±0.028)、(0.412±0.031)g/cm~2,PMOP组分别为(0.543±0.030)、(0.435±0.012)g/cm~2,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583±0.040)、(0.536±0.023)g/cm~2。各组侧位BMD均高于正位(P值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RF组和PMOP组正、侧位BMD均显著减低(P值均<0.05),CRF组与PMOP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RF组和PMOP组的血和24 h尿钙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血和24 h尿磷均明显升高(P值均<0.05)。③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MOP组的血完整骨钙素(Intact BGP)、骨碱性磷酸酶(ALP)及Ⅰ型胶原N末端肽(NTX)均明显升高(P值均<0.05),而甲状旁腺素(PTH)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F组BGP、ALP、NTX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绝经后CRF患者骨量丢失明显,容易发生PMOP。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降钙素受体(CTR)基因多态性与安徽地区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测定240名绝经后妇女CTR基因型;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及股骨BMD。结果CTR基因频率分布依次为CC型95.8%,TC型4.2%,TT型0%,绝经后妇女两种基因型各部位BMD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TR基因型与安徽地区绝经后妇女骨密度无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北京城镇中老年人25-羟维生素D_3、甲状旁腺素、骨钙素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美国DTX-200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北京大兴区成年男性428例、女性778例的非优势前臂桡骨远端1/3处的骨密度。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25-羟维生素D_3[25(OH)D_3]、甲状旁腺素、血清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terminal-midfragment of osteocalcin,N-MID)。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段组25(OH)D_3、甲状旁腺素、血清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非优势前臂桡骨远端1/3处的骨密度水平。结果 25(OH)D_3水平在不同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甲状旁腺素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50~69岁年龄段不同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非优势手臂桡骨远端1/3处骨密度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优势手臂桡骨远端1/3处骨密度与25-羟维生素D_3[25(OH)D_3]、甲状旁腺素呈正相关,非优势手臂桡骨远端1/3处骨密度与年龄、血清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呈负相关。结论北京中老年人女性普遍缺乏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_3[25(OH)D_3]、甲状旁腺素、血清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与骨密度可综合评价骨质疏松症各阶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不同程度睡眠障碍对居民骨量的影响,为骨质疏松的早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9年6月在西南大学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完成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和双能X线桡骨远端骨密度检测的汉族成年人28 756名(男性14 355名,女性14 401名),依据PSQI评分判定睡眠情况,包括睡眠正常以及轻、中、重度睡眠障碍;以骨密度T值判定骨量情况,包括骨量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采用卡方检验、多元回归分析法评估睡眠质量与骨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8 756名受试者检出骨量正常17 039名(59.3%),骨量减少7916名(27.5%),骨质疏松3801名(13.2%);PSQI总分为(5.6±1.4)分,其中无睡眠障碍15 936名(55.4%),轻度睡眠障碍5965名(20.7%),中度睡眠障碍4897名(17.0%),重度睡眠障碍1958名(6.8%)。轻度睡眠障碍组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与无睡眠障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48,P>0.05)。中度睡眠障碍组骨质疏松的检出率高于轻度睡眠障碍组(χ2=525.583,P < 0.01);重度睡眠障碍组骨质疏松的检出率高于中度睡眠障碍组(χ2=1124.877,P < 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增长、从事以脑力活动为主的职业、吸烟、PSQI总分高者其骨密度T值较低(均P < 0.05);而日常以中高强度体力活动为主者其T值较高(P < 0.05)。结论: 睡眠障碍可能是城市居民骨量流失的危险因素之一,提示其可作为预防骨质疏松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移植肾受者维生素D受体(VDR)不同基因多态性是否与骨密度(BMD)相关。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分析(PCR-RFLP)方法分析80例移植肾功能良好稳定(血清肌酐<176μmol/L)、定期随访、无亲缘关系的上海地区移植肾受者VDR基因的ApaI和TaqI位点基因型,检测血钙、磷、镁及甲状旁腺激素、骨钙素、活性维生素D[1,25(OH)_2D_3]、尿钙、尿吡啶啉等骨代谢指标,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L_(2~4))、股骨颈(FN)、股骨华氏三角(WT)和股骨粗隆(TR)的BMD。结果经透析龄矫正后,VDR基因ApaI酶切位点的Aa型移植肾受者的L_(2~4)和TR的BMD为(1.03±0.05)和(0.64±0.02)g/cm~2,明显高于aa型的(0.83±0.05)和(0.55±0.03)g/cm~2(P<0.05);而TaqI位点不同基因型间BMD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VDR基因ApaI多态性与移植肾受者L_(2~4)和TR的BMD有相关性,aa型移植肾受者可能更易骨质丢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定量超声测定跟骨骨密度(BMD)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判断价值,并探讨BMD与患者血清骨代谢、骨转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接受检查治疗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72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不伴骨质疏松的老年人群6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定量超声下BMD值、血清骨代谢、骨转化指标值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BMD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病情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MD为(0.23±0.04) g/cm2、25羟维生素D (25OHD)为(39.27±4.51) nmol/L、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为(56.18±7.29) ng/mL、人降钙素(HCT)为(2.41±0.32) ng/L,均相应低于对照组的(0.35±0.05) g/cm2、(57.63±6.92) nmol/L、(82.55±9.04) ng/mL、(3.17±0.42) ng/L,而碱性磷酸酶(ALP)为(56.27±6.19) IU/L、Ⅰ型前胶原N末端前肽(PINP)为(42.18±5.29)μg/L、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为(4.63±0.53) U/L、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为(64.39±7.11) ng/mL,均高于对照组的(27.45±3.38) IU/L、(24.76±3.08)μg/L、(3.11±0.37) U/L、(45.28±5.29)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BMD值与血清25OHD、N-MID、HCT值呈正相关(r=0.627、0.701、0.598),与ALP、PINP、TRAP、β-CTX呈负相关(r=-0.582、-0.672、-0.693,P<0.05)。结论定量超声测定跟骨骨密度可以客观判断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严重度,其与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可以作为临床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8.
沈莹  陆雷群  高平  陈玲 《海南医学》2014,(24):3624-362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BMD)与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取大于60岁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97例,根据BMD水平进行分三组,骨量正常组72例、骨量减少组73例和骨质疏松组52例。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BG)、早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尿蛋白定量(U-PRO),测定三组患者的骨钙素(BG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CTX)、总骨Ⅰ型前胶原N端肽(TP1NP)及25-羟维生素D [25(OH)D]的水平,比较三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骨代谢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患者的FBG、PPG、HbAlc、病程及尿微量白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质疏松组的BGP、β-CTX和TP1NP与骨量正常组比较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D与BGP、β-CTX和TP1NP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91、-0.244、-0.176, P值分别为〈0.01、〈0.05、〈0.05),与25(OH)D正相关(r=0.325,P〈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与骨代谢标志物存在密切的相关性,联合应用骨代谢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减少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19.
杨华  程昌志  罗远国  韦葛堇  林舟丹 《西部医学》2014,26(11):1504-1506
目的 探讨广西地区门诊就诊或住院的绝经后妇女年龄、绝经年龄及绝经年限对女性骨密度的影响,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门诊就诊或住院、以腰背痛和关节痛为主诉的633例中老年妇女,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Lunar Prodigy型骨密度检测仪,测量腰椎及双侧股骨颈骨密度,根据不同的民族、不同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进行分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汉族妇女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5.3%,壮族妇女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降低随年龄、绝经年限的增加逐渐降低,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骨密度随绝经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除46岁以下组与46~50岁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46岁以下组与50岁以上组、46~50岁组与50岁以上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绝经年龄早更容易引起骨密度降低,年龄越大、绝经年限越长,骨密度降低越明显,就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20.
绝经前健康妇女的身体组成成分与骨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fat mass 和lean mass对绝经前健康妇女骨密度的影响程度。方法 在绝经前的健康妇女中,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股骨近端和全身骨密度以及fat mass和lean mass,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腰臀比。结果 fat mass 是决定BMI的主要因素;BMI和lean mass与L2-4股骨近端和全身骨密度呈正相关(P值均=0.000);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只有lean mass才是决定L2-4(标准偏回归系数β=0.282,P=0.000)、股骨近端(β=0.336,P=0.000)和全身骨密度(β=0.361,P=0.000)的独立影响因素;在控制年龄因素的基础上控制fat mass后,BMI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提高,而控制lean mass 后,BMI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减弱,甚至消失。结论 lean mass是决定绝经前健康妇女骨密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