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安徽省2017—2021年新发现和复现钉螺面积变化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钉螺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历史钉螺调查资料,收集2017—2021年安徽省新发现和复现钉螺环境数据信息,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和分析钉螺新发现和复现环境形成的原因。结果 2017—2021年,全省累计新发现钉螺面积840.41 hm2,其中湖沼型地区新发现钉螺559.14 hm2(占66.53%),山丘型地区为281.27 hm2(占33.47%);复现钉螺1 176.87 hm2,其中湖沼型地区复现钉螺669.39 hm2(占56.88%),山丘型地区为507.48 hm2(占43.12%)。池州、安庆、芜湖3个市新发现有螺面积之和占全省89.35%,复现有螺面积之和占全省88.82%。钉螺新发现和复现面积最多为2021年,分别为611.52 hm2和976.84 hm2。新发现和复现钉螺环境主要分布传播阻断地区,分别占65.54%和84.30%;新发现和复现钉螺环境类型均以滩地为主,分别占65.54%和52.12%。钉螺复现环境中,复现时间间距最长为50年以上。洪涝灾害、钉螺随水系漂移扩散等自然因素是造成新发现钉螺环境的主要原因,分别占总新发现钉螺面积71.44%和21.75%,工程建设有螺环境取土、水利设施建设、耕地抛荒、苗木移栽等人为因素也可导致局部环境新发现钉螺。洪涝灾害是造成钉螺复现的主要原因,占总复现钉螺面积72.29%,历史残留钉螺、工程建设有螺环境取土、耕地抛荒、苗木移栽、生态保护区禁止灭螺、水利设施建设等因素也是造成钉螺复现的原因。结论 洪涝灾害是钉螺复现和新发现的重要因素,工程建设及苗木移栽等人为因素也易引起钉螺复现和新发现。为及时发现并处置新发和复现钉螺环境,防止钉螺扩散蔓延,应加强洪涝灾害后钉螺分布调查和历史有螺环境的常规监测,做好工程建设、苗木移栽等有螺土的处置。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安徽省27个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县(市、区)疫情现状。方法按照《血吸虫病防治地区达标考核评估方案》确定的抽样调查方法,在安徽省27个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县(市、区)各抽取3个疫情相对较重的乡(镇),每个乡(镇)抽取1个疫情相对较重的流行村作为调查现场。调查常住人口和散养家畜病情,以及近3年查出钉螺且人畜活动频繁环境的钉螺感染情况。同时,查阅各县(市、区)近年来感染性钉螺调查结果和当地感染急性血吸虫病疫情资料。结果现场共抽查81个乡(镇)81个村。累计血清学检查34 293人,阳性1 086人,平均阳性率为3.17%(0.65%~9.58%);累计粪检1 068人,平均阳性率为0.37%(0~4.0%),推算人群平均感染率为0.01%。累计调查家畜3 057头(只),其中牛438头,羊2 550只,其他家畜69只,均未查到阳性。累计调查钉螺60 944框,捕获活螺11 261只,解剖全部活螺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7个县(市、区)均在调查前2年以上未查出感染性钉螺,平均未查出感染性钉螺年限为2.9年(2~6年);均已2年以上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平均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年限为4.9年(2~9年)。结论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地区人畜病情较低,已查不出感染性钉螺。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9 年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下一阶段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9 年全省血吸虫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截至2019 年底,安徽省50 个流行县(市、区)中9 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3 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8 个达到消除标准。全省询检190. 52 万人,阳性381 878 人;血清学检查86. 20 万人,阳性8 864 人;粪检6. 16 万人,未发现阳性患者;全省现有晚期血吸虫病患者5 329 人,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全省流行村牛存栏24 824 头,共血清学检查365 头,粪检13 554 头,未发现病牛。全省共调查钉螺87 437. 50 hm2,查出有螺面积20 059. 25 h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38. 90 hm2,复现钉螺面积39. 55 h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全年累计药物灭螺面积9 768. 77 hm2,消灭钉螺面积235. 53 hm2。2019 年,全省50 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病情监测未发现病人、病畜,钉螺监测发现有螺框出现率8. 80%,活螺平均密度0. 31只/0. 11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04—2019 年,全省人群和牛的平均感染率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分别下降了91. 57%和100%。2006—2019 年,有螺面积在26 300~31 000 hm2 间徘徊波动并有小幅下降的态势,已连续7 年未发现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和感染性钉螺。结论 全省血吸虫病疫情整体进一步下降,局部地区依然存在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为推进血吸虫病消除目标进程,应继续加强传染源防控,控制重点有螺环境,完善监测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安徽省钉螺分布时空特征,为全省钉螺精准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1—2020年安徽省实有钉螺面积、新发钉螺面积和感染性钉螺面积等钉螺分布指标并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实有和新发钉螺面积进行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及时空扫描等分析,探索安徽省钉螺聚集与扩散高风险区。结果 2011—2020年,安徽省实有钉螺面积逐渐降低。2020年全省实有钉螺面积26 238.85 hm2,主要分布在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各年份间新发钉螺面积波动较大,2016年最高(1 287.65 hm2);2020年在池州市贵池区新发现1.96 hm2感染性钉螺面积。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显示,2011—2020年安徽省实有钉螺面积分布具有空间聚集性(Z = 3.00 ~ 3.43,P均 < 0.01),热点主要集中在湖沼型流行区并沿长江南岸分布;冷点主要集中在皖南山区。2011—2020年安徽省新发钉螺面积分布在整体上不存在空间聚集性(Z = -2.20 ~ 1.71,P均> 0.05),局部呈散点分布。标准差椭圆分析显示,2011—2020年安徽省实有钉螺面积分布相对稳定,与长江流向一致;新发钉螺面积分布重心逐渐从长江安徽段下游向上游移动。时空扫描分析显示,2011—2020年安徽省实有钉螺面积两个高值聚集区以从长江安徽段下游到中游的顺序出现;新发钉螺面积两个高值聚集区聚集时间和范围类似,均分布在山区。结论 2011—2020年安徽省钉螺分布呈空间聚集性,存在向长江南岸、上游聚集的趋势,但山区钉螺扩散问题亦不容忽视,需加强对山区和长江沿岸新发钉螺孳生地的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6.
多学科交叉进行中医证候量化标准的研究正逐步兴起,但毕竟正处于起步阶段,在具体方法的应用上还不十分成熟.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人口和地理分布角度评价安徽省某市卫生人力配置公平性。方法采用调查表对辖区内所有的医疗、卫生以及保健机构的人力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利用Lorenz曲线和Gini系数对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进行评价。结果各区/县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存在地域性差异,护士比例偏低,人口公平性优于地理公平性。结论该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总体上处于相对公平状态,但卫生人力资源结构亟待改善,地理公平性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面临在继承发扬传统的基础上探求现代化转变,中医诊断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定量化和精确性等问题变得更为迫切。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数学和模块化思维的中医疾病诊断方法,以期在系统整理古今资料及专家经验的基础上,尝试模拟中医辨证诊治过程建立模块化疾病诊治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典型疾病的中医辨证诊断,对于中医专家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共享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许晓娟  王庆国 《医学争鸣》2007,28(4):289-291
中医学面临在继承发扬传统的基础上探求现代化转变,中医诊断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定量化和精确性等问题变得更为迫切. 提出一种基于模块化思维并以模糊熵作为判断识别依据的模糊ISODATA中医证候诊断方法,以期在系统整理临床资料、古今资料及专家经验的基础上,模拟辨证诊治过程建立中医证候诊断方法. 该方法通过对IgA肾病的辩证分型为例,识别结果与中医辩证诊断的思维大致吻合. 该方法可用于典型疾病的中医辨证诊断,对于中医专家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共享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胃轻瘫(DGP)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主要表现为上腹胀满、厌食、早饱、恶心呕吐、上腹疼痛等临床症状。我们近2年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DGP100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