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适应社会需求,我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以基层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区为宗旨,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康复治疗技术人才为目标,校院深度合作创建教育—实践—服务和能力培养的"三结合、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并构建基于康复治疗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打造"互聘互培"、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校院合作共建国家级康复治疗技术实训基地;完善多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周德华  侯永生 《中外医疗》2009,28(35):97-98
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拓展这类专业建设的思路,本文提出了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实行校内外实践基地教学、科研、培训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针对卫生职业院校护生参加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现实需要,建构"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并探索"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优化课程设置,以学生认知规律为导向、强化教材建设,以岗位实际工作为引领、深化教学改革,以人才发展战略为本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双证书’人才培养为主旨、强化实训基地建设"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严世荣  梅琼  许珊  唐洁  陈明 《西北医学教育》2007,15(1):39-39,53
为了推进毕业生就业这一重要工作,在教学管理上,我校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形成了"学生质量高、毕业生就业率高"的"双高"局面。这些措施包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申办新专业,巩固传统优势专业,建立主辅修制,实施品牌专业和精品课程战略,为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无缝连接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了医学教育的A、B、C三个平台,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强化技能训练,我校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进一步规范学籍管理,服务于招生就业工作;建立健全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实行双证书制度,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体现"以就业为导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增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我们通过重修高职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重构课程体系,加强学生实训基地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把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对高职针灸推拿专业实行双证书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何英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5):85-86
以就业为导向,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有效地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以"出口"拉动"入口",是新形势下中职护理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本文从调整专业、课程结构、教学方式,实施订单培养等方面探讨以就业为导向的护理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女生为例,分析了作为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女大学生求职难的原因,并提出强化以就业为导向的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四学一体"学风建设、拓宽签约前专业实习见习渠道、增设女大学生特色课程开展差别教育、鼓励女生开展力所能及的自主创业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职校向高职院转型时期的改革重点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向高职院转型时期,中职校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加强特色专业建设。以就业为导向开发新专业,进行课程改革,加强师资和管理队伍建设,倡导科研氛围,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尽快适应高等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调研医学院校康复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对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内容与模式进行探索。分析当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课程体系、优化师资体系、强化实践体系、塑造文化体系等建设策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改革的孵化方案,优化康复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日益变化的就业需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我校护理专业实行"大护理小专业分化"的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1]。就其中的中医护理专业方向,本文介绍了其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原则、主要内容、存在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高职高专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少华  李詠平 《西北医学教育》2009,17(5):879-879,931
提高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加强校企合作。推进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须转变高职教育观念,明确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建立合理的实训教学体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陈艳  潘翠环  叶正茂 《中国医疗前沿》2009,4(22):107-107,110
目的探讨实验室开放对康复治疗学专业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影响。方法以广州医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112名学生及40名专业任课老师及实习带教老师为调查对象,对康复治疗学专业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及实现方式进行调查与统计。结果①40%左右学生和87.5%的教师认为,康复治疗学专业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是必要的;②大部分学生认为实验室开放与选择专科实习是实现康复治疗学专业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而对教师的调查显示,课程设置、实验室开放与就业后的从业方向均为康复治疗学专业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重要实现途径。结论实验室开放是康复治疗学专业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实用型药学人才,加强药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开展药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结合目前药学专业人才就业现状,分析了实践教学在药学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提出药学实践教学改革的举措:阶段性全面推进实践教学,完善考核监控体系与激励机制,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
陈国忠 《重庆医学》2012,41(33):3565-3566
职业教育明确"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就业竞争力培养成为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本院是医药类高职院校,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前提,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显著成效。为研究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采用徐涌金等[1]和邱国丹[2]的方法构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在本院2008届和2010届毕业生中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我校依据国家关于职业教育最新文件精神、护理专业发展、就业市场调研、行业专家意见等方面,进一步从明确培养目标、调整部分课程设置、突出与强化实践技能教学、坚持与完善“3.5+1 +0.5”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对我校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并认真组织实施.修订及实施后我校的体会有:以就业为导向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教学改革是保证顺利实施的关键;人文素质教育应贯穿人才培养方案的始终.  相似文献   

16.
肖波  郭慧  邓婕  王琼 《中华全科医学》2012,(4):643-644,656
进入21世纪后,国内康复医学发展迅猛,康复治疗师的社会需求与日俱增,如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为康复医学的发展提供人员保障,是康复医学教育者面临的严峻考验。本文笔者结合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实践,通过对近3年毕业生职业岗位群进行分析,明确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邀请岗位一线治疗师,进行本专业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构建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并按职业岗位工作流程来组织实践课程教学活动,采用"边学边练、讲练结合、学做合一、理实一体"教学方式,并通过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让学生在仿真的实训环境下按照职业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规范、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健康中国2020"战略目标,人才尤其是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是关键。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高预防医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对策之一。结合泸州医学院公共卫生系"四川省预防医学特色专业"和"西部地方院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两个省级项目的建设,我系对如何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了系列的教学改革活动,并逐渐成效。  相似文献   

18.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已成为高职高专层次护理教育的重要任务,高职高专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更是当前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以长沙卫生职业学院为例,调查高职院校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了解相关岗位需求,为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以及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专业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基础,也是教学改革的最终结果。通过教学改革,明确了培养人才的目标与岗位,设置了"就业导向、能力核心、素质本位、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证融通"教学体系,开发了项目式教学内容,并进行了实施,得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