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及细菌性肺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COVID-19患者35例(COVID-19组)和细菌性肺炎患者40例(细菌性肺炎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血常规、CRP、PCT、T淋巴细胞亚群值,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特征。结果 COVID-19组患者血WBC、淋巴细胞绝对值、CRP、PCT水平均低于细菌性肺炎组(P?<0.05);COVID-19组CD3、CD4、CD8细胞绝对计数均低于细菌性肺炎组(P?<0.05);而两组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外周血常规、CRP、PCT及T淋巴细胞亚群有助于COVID-19、细菌性肺炎的鉴别诊断,尤其在COVID-19疫情期间,对临床症状不典型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及疑似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江涛  陈雪礼 《当代医学》2021,27(18):88-90
目的 探究新型炎症指标NLR、LMR及NMP在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9年2月于本院收治的且明确诊断为AP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AP诊断结果分为MAP组(n=38)、MSAP组(n=37)及SAP组(n=38).记录患者入院首次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和淀粉酶(AMY)等指标,并依据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NEU/LYM、淋巴细胞/单核细胞(LMR)=LYM/MON及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NMP)=NEU×MON公式计算NLR、LMR和NMP等炎症指标.采用受试者诊断曲线评价上述炎症指标对于预测中重度AP发生的诊断性能.结果 3组WBC、PLT、ALB、CRP、AMY、NLR、LMR、NMP及住院期间死亡率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表明单一指标NMP鉴别中重度AP发生的诊断价值最高,而联合检测诊断曲线下面积高达0.92.结论 新型炎症指标NLR、LMR和NMP在不同严重程度AP患者中存在差异,且联合检测对于预测中重度AP发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分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多种炎症指标水平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0年1月28日至3月3日在湖北省中西结合医院住院110例COVID-19确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7版)》诊断标准分为普通型、重型、危重型3组,回顾性分析和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以及全血CD4+ T淋巴细胞计数(CD4+ T lymphocyte,CD4+ T)、CD8+ T淋巴细胞计数(CD8+ T lymphocyte,CD8+ T)各指标水平;各组炎症指标表达的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普通组、重型组、危重型组肺炎组间数据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炎症指标鉴别诊断价值采用受试工作者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并根据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选取最佳诊断炎症指标。结果:对于血清IL-6、IL-10、CRP、PCT水平,危重型组>重型组>普通型组,ALB、CD4+ T、CD8+ T水平,普通型组>重型组>危重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IL-1β、IL-8水平在各临床分组中变化不明显,P值分别为0.388和0.128,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与CRP/ALB 2个指标联合后AUC为0.931,敏感度为0.885,特异性为0.825。结论:血清多种炎症指标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实时检测有助于判断 COVID-19患者的临床病情评价,作为治疗效果评估、危重程度及预后等的重要参考,联合监测血清IL-6与CRP/ALB将大大提高预测COVID-19危重程度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LY)和C反应蛋白(CRP)单独与联合检测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对53例COVID-19病人(COVID-19组)以及同期90例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和比较2组病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LY)和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水平。并利用ROC曲线分析NLR、LY、CRP单独以及NLR+LY+CRP联合检测对COVID-19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COVID-19组NLR、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Y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1)。NLR、LY、CRP单独及联合用于COVID-19感染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0、0.705、0.833、0.817;灵敏度分别为31.0%、69.8%、67.9%、58.5%;特异度分别为96.7%、62.2%、80.0%、92.2%,NLR+LY+CRP联合诊断的价值高于单独诊断价值。结论NLR、LY、CRP联合诊断可以提高COVID-19早期诊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从而指导临床尽早采取合理治疗措施,提高COVID-19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危险因素及实验室指标对重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普通组和重症组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符合条件(P<0.2)的可疑影响因素;继续对筛选符合条件因素进行Logistics回归多因素分析,评估重症组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普通组和重症组进行实验室指标检测,采用ROC曲线对检测结果进行效能评价。结果 两组之间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和武汉居住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武汉居住史(OR=4.609,95%CI:1.219~17.428;P=0.024)是重症COVID-19的独立危险因素;重症组患者LYMPH计数低于普通组患者,而CRP、IL-6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分析,LYMPH、CRP、IL-6预测重症COVID-19 的AUC分别为0.812、0.844、0.856,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73.68%,83.33%)、(76.32%,83.33%)、(73.68%,87.50%),临界点分别为0.84×109 /L、36.7 mg/L、23.3 pg/mL。结论 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和武汉居住史是COVID-19患者重症化的危险因素;其中武汉居住史为重症患者独立的危险因素;LYMPH、CRP、IL-6联合检测有助于重症COVID-19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实验室血液检查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江门市五邑中医院与江门市中心医院从2020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将其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疗方案(试行版第七版)规定,进行临床分型,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病例组(共23例),并设立健康对照组(共30例),观察不同临床分型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的诊断价值特点。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按临床分型列组,对有差异项目采用Logistic模型计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高风险因素,为临床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研究依据。结果对比病例组与对照组的相关资料发现,两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病情加重,淋巴细胞计数呈下降趋势,白细胞计数(WBC)、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血沉、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呈升高趋势,上述指标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WBC与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之外,年龄、慢性基础性疾病、CRP、血沉、PCT、D-二聚体均与COVID-19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有差异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年龄、慢性基础性疾病、WBC、淋巴细胞计数、CRP、血沉、PCT、D-二聚体是导致COVID-19病情发展的危险因素。结论COVID-19患者外周血象及生化检测各项指标发生的检测结果是有意义的,特别是WBC、淋巴细胞计数、PCT、CRP、血沉、D-二聚体有显著性的变化,同时需要注意高龄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发展为重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淀粉样蛋白A(SAA)诊断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2-8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疑似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入院时检测患者LMR、SAA水平,随访1周,用咽试纸采取患者呼吸道的上皮细胞,进行病毒遗传物质的测定,根据病毒的种类分为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组与非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组。统计两组的一般资料,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入院时LMR联合SAA水平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随访1周,64例疑似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中确诊39例,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率为60.94%,非甲型流感病毒感染25例。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组LMR、SAA水平均高于非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组(P<0.05)。两组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饮酒史、糖尿病、高血脂、血红蛋白、直接胆红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MR、SAA水平为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入院时LMR、...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铁蛋白(SF)、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WBC/LYM)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严重程度评估中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18日至2023年1月16日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COVID-19患者366例,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分为中型组(226例)和重症组(140例),比较两组炎性标志物的差异,并筛选出对疾病进展有预测价值的指标。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氧合指数、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中型患者相比,重症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降低,白细胞计数、WBC/LYM、IL-6、SF、PCT、CRP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6和SF升高是重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IL-6诊断重症患者的AUC为0.844,截断值为32.235 pg/ml;SF诊断重症患者的AUC为0.691,截断值为344.650 ng/ml。结论 IL-6、PCT、SF、CRP和WBC/LYM对COVID-19患者重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全身炎症反应相关指标在低级别胶质瘤(LGG)和高级别胶质瘤(HGG)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且经术后病理学明确诊断为胶质瘤的2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LGG86例,HGG188例。比较LGG与HGG患者年龄、术前全身炎症反应相关指标等临床资料;绘制ROC曲线分析年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单一及联合检测对LGG和HGG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HGG患者年龄、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NLR、PLR、MLR及SII均明显高于LGG患者,而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LG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性别、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NLR、PLR、MLR、SII单独用于LGG与HGG鉴别诊断的AUC分别为0.671、0.663、0.587、0.654和0.643;5项指标联合检测用于LGG与HGG鉴别诊断的AUC为0.727,优于单项指标检测的鉴别诊断效能。结论患者年龄及术前全身炎症反应相关指标(NLR、PLR、MLR、SII)联合检测有助于LGG与HGG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魏冬梅 《中外医疗》2012,31(3):76-7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鉴别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结果 103例细菌性肺炎患者(A组)CRP〉7mg/L,阳性率为90.0%;35例支原体肺炎患者(B组)阳性率为80%;38例病毒性肺炎患者(C组)CRP阳性率为13.1%;35名健康儿童(D组)CRP阳性率为4.1%。A、B组与D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C组与D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康复前后检测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CRP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病毒性肺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RP的检测在肺炎病原体的诊断上有辅助作用,并作为指导临床用药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对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颅内出血分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资料及血液检测指标,采用ROC曲线分析NLR、PDW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在NLR、PDW、血小板计数(PLT)、淋巴细胞计数与单核细胞计数比值(LMR)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性别、生产方式、母妊娠期高血压、贫血方面及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NLR联合PDW预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5(95%CI:0.645~0.824,P<0.01)。结论:NLR、PDW两指标联合能较好地预测早产儿ICH,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普通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胸部CT征象差异,以提高COVID-19与CAP的CT鉴别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34例普通型COVID-19及47例普通型CAP患者的胸部CT影像资料,比较COVID-19与CAP患者CT表现的差异.结果:C...  相似文献   

13.
辜恺龙  高锦  张艳  徐爱芳  刘芳  闫俊 《浙江医学》2021,43(10):1127-1130,1133
目的分析9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2020年1月22日至2月12日杭州市西溪医院收治确诊的93例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肺部CT影像学特征以及治疗和转归情况。结果93例COVID-19患者年龄4~88岁,中位年龄40岁。多为输入性病例,93例患者中有明确流行病学病史83例(89.2%),潜伏期1~25(9.27±4.27)d。41.9%家庭聚集性发病。以轻型(12例)和普通型(72例)患者为主,其中9例重症患者均合并基础疾病。发病时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68例(73.1%),咳嗽60例(64.5%%)和乏力32例(34.4%)。疾病早期,WBC减少11例(11.8%),PLT减少6例(6.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减少57例(61.3%),淋巴细胞计数减少49例(40.9%)。81.7%患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升高,46.2%患者CRP升高,40.9%Fib升高。肺部CT检查提示89例(95.7%)患者有肺部炎症,病变常累及双肺下叶。结论COVID-19患者流行病学以输入性病例和家庭聚集性发病为主要特征,人群普遍易感,严重程度与合并基础疾病有关。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血液学指标和肺部CT检查有助于COVID-19患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寻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预警信号。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北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四病区及一病区收治的63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诊断标准分为普通型组(32例)和重型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差异,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糖尿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清淀粉样蛋白A (SSA)、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ALB)与重型COVID-19的相关性,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NLR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在COVID-19的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在糖尿病、NLR、SSA、CRP、ALB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糖尿病、NLR、SSA、CRP与重型COVID-19存在正性相关(P<0.05);ALB与重型COVID-19存在负性相关(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为重型COVID-19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64,95%CI:1.046~1.526,P=0.015);应用ROC曲线计算AUC为0.831(95%CI:0.730~0.932),相对应的NLR最佳界值为4.795,敏感度为0.839,特异性为0.750。结论 NLR可以作为重型COVID-19的预警信号,能为早期识别重型COVID-19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计算机肺部感染辅助诊断分析软件对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合并肺炎患者进行CT定量分析,寻找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像学敏感指标。方法 回顾性收集117例经病毒核酸检测确诊的COVID-19合并肺炎的患者,男性64例,女性53例。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将轻型与中型定义为非重症组89例,重型与危重型定义为重症组共28例。利用计算机肺部感染辅助诊断分析软件对确诊患者胸部CT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比较两组患者CT定量参数的差异,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症组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 ties,ROC)曲线分析CT定量指标对重症COVID-19合并肺炎的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间CT定量参数:病变区域容积(lesion volume, LeV)、病变区域容积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percentage of lesion volume, LeV%)、病变区域平均密度(mean lesion density, MLeD...  相似文献   

16.
季孝  刘思宇  史杨  王伟文 《浙江医学》2018,40(12):1351-135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A(SAA)联合检测对儿童化脓性扁桃体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23例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根据感染病原体不同分为细菌感染组74例,肺炎支原体(MP)感染组29例,病毒感染组20例。比较各组基本资料及PCT、CRP、SAA水平差异,绘制ROC曲线,计算AUC,评价PCT、CRP、SAA对儿童化脓性扁桃体炎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病毒感染组患儿住院天数最长,MP感染组患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最高。细菌感染组PCT水平高于MP感染组及病毒感染组(均P<0.01);细菌感染组及MP感染组CRP、SAA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均P<0.01);PCT、CRP、SAA、PCT+CRP+SAA诊断细菌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的AUC分别为0.780、0.731、0.705、0.871;CRP、SAA诊断MP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的AUC分别为0.933、0.990。结论PCT+CRP+SAA联合检测可以快速、有效的鉴别诊断儿童化脓性扁桃体炎;CRP、SAA在鉴别MP感染与病毒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时均具有较好的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krebs von den lungen-6,KL-6)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月期间入住湖南省人民医院的COVID-19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10版)》的临床分型标准,将其分为重症组27例和非重症组24例,同时收集体检健康者2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实验室指标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来进行相关性研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KL-6预测COVID-19的诊断效能。结果 :在新冠肺炎重症组患者中,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明显高于非重症组患者;同时,与对照组相比,新冠患者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KL-6水平也显著升高;在重症组患者中,WBC、NLR、KL-6明显高于非重症组;WBC、NLR与KL-6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COVID-19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与血清KL-6水平成正相关。诊断COVID-19重症患者血清KL-6截断值为362.65 U/mL,对应的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小儿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和病毒性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白细胞(WBC)计数和全自动透射比浊法测定200例感染性肺炎患者和180名健康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根据结果进行分组统计。结果在肺炎急性期时,112例细菌性肺炎患者中(A组)C反应蛋白阳性率为96.4%,WBC增高72例,阳性率64.3%;5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B组)阳性率为67.0%,WBC增高28例,阳性率48.2%;30例病毒性肺炎患儿(C组)中阳性率为13.3%,WBC增高2例,阳性率6.7%;180名健康对照组(D组)阳性率8.3%,WBC增高2例,阳性率1.1%。A组、B组C反应蛋白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高于C组、对照组(P〈0.05);而C组与对照组C反应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白细胞计数及分类阳性率较B、C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清CRP阳性率较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可作为儿童肺炎的辅助鉴别指标,其升高程度的高低对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及病毒性肺炎的鉴别有临床意义,与WBC计数相结合在肺炎病原体的诊断上有较好的辅助作用,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9.
结直肠癌患者术前SAA、CRP、CEA和CA19-9水平的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与C反应蛋白(CRP),癌胚抗原(CEA),CA19—9的相关性和SAA对于结直肠肿瘤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纳入结直肠癌患者41例,测定术前S从、CRP、CEA和CA19—9水平,并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AA和CRP有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r=0.90。以诊断有转移的结直肠癌(进展期结直肠癌)为目标,建立SAA的ROC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z=0.831,以SAA=4.045mg/L为临界点,得到SAA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76.2%。结论结直肠肿瘤患者的SAA和CRP水平高度相关,说明肿瘤转移与炎症反应有关联。SAA对转移性结直肠癌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用于术前分期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实验室检查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实验室检查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并找出其发展成重型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湖北省鄂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综合楼隔离病房收治的COVID-19患者81例,其中普通型49例、重型32例,收集2组患者年龄、性别、慢性基础疾病、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检查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81例COVID-19中,非重症组年龄(49.86±13.79)岁,重症组年龄(62.84±13.26)岁,重症组的年龄大于非重症组(P<0.05),合并有慢性基础疾病及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NEU)、NEU百分比、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值越高的COVID-19患者越容易发展成重症肺炎(P<0.05);同时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count,LYM)、LYM百分比、白蛋白值越低的COVID-19患者也容易发展成重症患者(P<0.05);对COVID-19患者重症风险的预测,患者年龄、WBC、NEU、NEU百分比、LYM、LYM百分比、ALB、CRP和LDH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分别为0.757、0.711、0.783、0.904、0.850、0.921、0.754、0.848和0.807。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NEU百分比、LYM百分比、CRP和LDH在不同病情组和治疗时间之间存在显著交互效应。结论:年龄大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COVID-19患者更容易发展成重症,临床上可通过WBC、NEU、NEU百分比、LYM、LYM百分比、ALB、CRP和LDH评估COVID-19的严重程度,尤其是NEU百分比、LYM百分比结合患者年龄及肺部CT表现可预测其非重症患者进展成重症患者的危险性,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