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李艳丽  王阳  王实  杨苹  洪倩  刘艳侠   《四川医学》2019,40(4):352-358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SB)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新生小鼠肠组织中的NOD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RIP2)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40只新生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母乳喂养不予其他干预)、人工喂养组(仅予人工喂养)、NEC组(人工喂养+缺氧复氧冷刺激+脂多糖灌胃)及NEC+SB组在NEC组基础上加SB干预,800mg/kg·d,灌胃1次/d,连用3d。HE染色和病理评分来评估回盲部肠组织的损伤程度; Western blot和RT-qPCR技术分别检测结肠组织NOD1、RIP2和NF-κB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人工喂养组新生鼠回盲部肠组织病理评分较正常对照组略微升高,NEC组病理评分较正常组显著升高,而NEC+SB组病理评分较NEC组显著下降;人工喂养组和NEC组新生鼠结肠组织中NOD1、RIP2和NF-κB的蛋白和mRN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升高,NEC+SB组NOD1、RIP2和NF-κB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较人工喂养组和NEC组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使用Ad-NOD1(携带NOD1基因的腺病毒)过表达NOD1后,病理评分增加,NOD1、RIP2和NF-κB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 SB可能通过抑制NEC新生鼠肠组织中NOD1炎症信号通路相关因子(NOD1、RIP2和NF-κB)的表达水平,从而减轻NEC导致的肠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罗伊氏乳杆菌(L. reuteri)DSM17938菌株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新生小鼠模型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及可 能机制。方法将96只10日龄C57BL/6J新生小鼠随机分为3组(n=32):对照组、NEC组、NEC+L. reuteri组。通过HE染色观察 回盲部肠组织病理变化并行双盲病理评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肠组织中TNF-α、IL-1β的基因表达水平。通过ELISA 检测肠组织TNF-α、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比色法检测SOD活力及抑制率、MDA、GSH、GSSG、GSSG/GSH比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NEC组小鼠体质量下降(P<0.05),肠道损伤加重,病理评分增加(P<0.05),TNF-α、IL-1β在基因及蛋白水平均表 达升高(P<0.05),SOD活力及抑制率、GSH降低,MDA、GSSG、GSSG/GSH比值显著升高(P<0.05)。与NEC组相比,NEC+L. reuteri 组病理评分降低,TNF-α、IL-1β在基因及蛋白水平均表达降低(P<0.05),SOD活力及抑制率、GSH 增加,MDA、GSSG、 GSSG/GSH比值明显降低(P<0.05),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 reuteri DSM17938可能通过减少肠道 氧化应激、增加其抗氧化能力,从而减轻肠道炎症反应,发挥对NEC新生小鼠肠道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探讨硫化氢(H 2 S)对新生 SD 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肠道微循环作用。方法 出生12 h 内的新生 SD 大鼠 10 只仅用于检测 H 2 S 合成酶表达,另 80 只随机分为 4 组:正常对照组、NEC 模型组、NEC+GYY4137 组、NEC+AOAA 组。各组分别予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LPS+ 生理盐水、LPS+GYY4137、LPS+AOAA。通过人工喂养 - 缺氧 - 冷刺激 - 脂多糖(LPS)方法复制新生鼠 NEC 模型。HE 染色、病理评分以及动物显微镜拍实体照片显示肠组织损伤程度,并统计分析各组新生鼠生存时间,采用 FLPI2 激光散斑血流实时成像系统检测各组血流量变化,探讨 H 2 S 对新生鼠 NEC 的肠道微循环保护作用。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当给与 NEC 处理鼠 GYY4137 时其肠组织血流量升高( <0.05),病理评分降低( <0.05);而给予 AOAA 时其病理评分较 NEC 组增加( <0.05),但肠组织血流量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NEC 组较正常组病理评分增高,血流量降低。末端回肠与全肠组织血流量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 2 S(7.5 mg/kg·d)可通过提高肠道微循环血流量保护 NEC,提高 NEC 新生鼠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脱氢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DAS)通过抑制iNOS减轻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导致的氧化应激。方法30只雄
性BALB/C小鼠平均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治疗组(LPS+DAS组)和模型组(LPS组)。使用ELISA对肺泡灌洗液(BALF)中
IL-1β、IL-6和TNF-α水平进行测定。测量BALF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对肺组织进行湿/干比(wet
to dry ratio, W/D)测定。HE染色用于肺组织病理变化观察和肺组织损伤评分测量。RT-PCR被用于iNOS mRNA的测定。使
用Western blot测定iNOS和β-肌动蛋白(β-actin)蛋白的表达。结果LPS干预后小鼠BALF中IL-1β、IL-6、TNF-α和MDA水平
明显上升而SOD水平显著下降,W/D比值和肺组织损伤评分明显升高,iN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LPS+DAS组小
鼠BALF中IL-1β、IL-6、TNF-α和MDA水平、W/D比值、肺组织损伤评分、iN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较LPS组小鼠明显下降;同
时BALF中SOD水平较LPS组小鼠明显增加。结论DAS可能是通过抑制iNOS表达减轻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导致的氧化
应激。
  相似文献   

5.
吴臻斐  田由  章捷  林进汉 《浙江医学》2023,24(24):2595-2599
目的研究活化白细胞黏附分子(ALCAM)沉默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24只雄性SD新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EC组、沉默阴性对照组、ALCAM沉默组,每组6只。NEC组、沉默阴性对照组和ALCAM沉默组分别尾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阴性对照腺相关病毒载体和ALCAM腺相关病毒载体;除对照组外,各组大鼠采用人工饲养与缺氧复氧和冷刺激诱导以建立NEC模型。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IL-1β、IL-6水平,采用HE染色法、Tunel染色法评价肠组织病理改变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CD166表达率,采用qRT-PCR法检测肠组织ALCAM的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肠组织ALCAM、E-钙黏蛋白(E-cadherin)、β-连环蛋白(β-catenin)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EC组大鼠血清IL-1β、IL-6水平升高,肠组织病理改变明显,细胞凋亡率增加,CD166表达率升高,肠组织ALCAM的mRNA及蛋白、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沉默阴性对照组比较,ALCAM沉默组新生大鼠血清IL-1β、IL-6水平降低,肠组织病理改变减轻,细胞凋亡减少,CD166表达率降低,肠组织ALCAM的mRNA及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ALCAM蛋白、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沉默ALCAM表达对NEC新生大鼠的肠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下降、E-cadherin/β-catenin通路蛋白表达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江巧丽  朱佳杰  戴蕾  罗灵和  杨珠莹 《浙江医学》2019,41(23):2486-2491
目的探讨奥沙拉秦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及其与微小RNA-34a/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miR-34a/SIRT1)轴在氧化应激方面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8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奥沙拉秦钠)低、中、高剂量组、阴性转染组、miR-34a过表达组、高剂量+miR-34a过表达组(HG组),每组各10只。观察各组小鼠生长情况并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采用HE染色检测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并计算病理HI评分;qRT-PCR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miR-34a、SIRT1mRNA表达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氧化应激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炎性因子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SIRT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DAI评分、HI评分、结肠组织中miR-34a表达水平、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血清IL-1β、IL-6、TNF-α、IL-8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结肠组织中SIRT1mRNA、蛋白表达、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小鼠DAI评分、HI评分、结肠组织中miR-34a表达水平、MDA、MPO、NO、iNOS水平、血清IL-1β、IL-6、TNF-α、IL-8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肠组织中SIRT1mRNA、蛋白表达、SOD、GSH-Px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高剂量组相比,低、中剂量组小鼠DAI评分、HI评分、结肠组织中miR-34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结肠组织中SIRT1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miR-34a过表达组与HG组小鼠结肠组织MDA、MPO、NO、iNOS水平、IL-1β、IL-6、TNF-α、IL-8表达水平及结肠组织miR-34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结肠组织SOD、GSH-Px水平及SIRT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阴性转染组相比,miR-34a过表达组小鼠结肠组织MDA、MPO、NO、iNOS水平、IL-1β、IL-6、TNF-α、IL-8表达水平及结肠组织miR-34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结肠组织SOD、GSH-Px水平及SIRT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奥沙拉秦钠可下调miR-34a并上调SIRT1表达,进而有效抑制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实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7.
赖盼建  张维溪  李小兵 《浙江医学》2020,42(15):1579-1582
目的探讨胞嘧啶核苷二磷酸胆碱(CDP-胆碱)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只清洁级SD新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4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母鼠喂养且无任何干预措施)、NEC对照组(配方奶喂养,低温+缺氧刺激法建模,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CDP-胆碱治疗组(配方奶喂养,低温+缺氧刺激法建模,腹腔注射CDP-胆碱1次/d)、CDP-胆碱对照组(母鼠喂养,腹腔注射CDP-胆碱1次/d)。实验第7天处死大鼠并取肠段进行HE染色及Shiou评分,同时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自噬基因Beclin-1及微管相关蛋白LC3Ⅱ荧光强度,ELISA法检测TNF-α、IL-1β、IL-6等炎症因子水平。结果NEC对照组大鼠肠绒毛普遍水肿,黏膜及黏膜下层可见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大量炎症细胞,毛细血管有扩张,血管外可见红细胞,部分肠上皮细胞消失;Shiou评分及肠道组织TNF-α、IL-1β、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均P<0.05);肠道组织Beclin-1、LC3Ⅱ荧光强度明显增强。空白对照组、CDP-胆碱治疗组和CDP-胆碱对照组大鼠肠黏膜上皮连续、完整,细胞与腺体排列规则,未见炎症细胞浸润;Shiou评分及肠道组织TNF-α、IL-1β、IL-6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肠道组织Beclin-1、LC3Ⅱ荧光强度差异不明显。结论CDP-胆碱对新生大鼠NEC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魏小娣  韦红  贾盛华  刘玮  张晓萍 《医学争鸣》2009,(22):2537-2540
目的:探讨姜黄素作用于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模型的疗效、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经人工喂养、缺氧复氧冷冻及脂多糖灌胃后建立NEC动物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NEC模型组(B组)、姜黄素干预组(C组)及溶剂组(D组).各组于第4日处死大鼠,取近回盲部肠组织做病理切片,采用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并做组织损伤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的表达.其他肠组织制备组织匀浆取上清用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A,D组大鼠无NEC症状,B组大鼠出现典型的NEC症状,C组大鼠与B组相比NEC症状出现的较晚、较轻.B组与A,D组相比肠组织病理学评分及NF-κB,TNF-α,IL-6的表达显著增高(P〈0.01);C组与B组相比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姜黄素对NEC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TNF-α及IL-6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Syndecan-1蛋白在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模型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明确双歧杆菌对Syndecan-1蛋白的修复作用.方法 建立新生大鼠NEC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新生大鼠分为3组(n=10):健康对照组、NEC组和双歧杆菌组.HE染色观察回盲部肠组织病理学变化.qRT-PCR技术检测各组TNF-α、IL-1 β、MMP-7和Syndecan-1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分析各组Syndecan-1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分析各组Syndecan-1蛋白的定位表达.结果 NEC组TNF-α、IL-1β和MMP-7 mRNA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而双歧杆菌可以抑制TNF-α、IL-1β和MMP-7的表达.NEC组Syndecan-1 mRNA的表达水平略高于健康对照组,双歧杆菌组略低于NEC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组Syndecan-1蛋白呈高水平表达,NEC组几乎未检测到Syndecan-1蛋白的表达,而双歧杆菌组可见Syndecan-1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对照组绒毛上皮细胞膜呈深棕色,而NEC组绒毛上皮细胞膜棕色染色明显减弱,双歧杆菌组上皮细胞膜着浅棕色.结论 NEC炎症时,Syndecan-1蛋白被切割,双歧杆菌可保护Syndecan-1蛋白的表达.双歧杆菌对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MMP-7等因子的表达,从而保护了Syndecan-1蛋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NLRP3炎症小体及其特异性抑制剂Mcc950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120只1日龄新生SD乳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EC组和Mcc950治疗组,每组40只.通过人工喂养、缺氧复氧、冷刺激加脂多糖(LPS)灌胃建立NEC动物模型.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肠组织病理表现,并对肠组织行损伤评分;采用蛋白质印迹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炎症因子IL-1β和IL-18、炎症小体NLRP3、细胞焦亡主要标志分子Caspase-1和GSDMD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NEC组大鼠体重减轻,肠上皮细胞排列紊乱,部分绒毛坏死、脱落,黏膜层、黏膜下层及固有层可见水肿分离,相应的肠组织损伤评分升高,IL-lβ、IL-18、NLRP3、Caspase-1和GSDMD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EC组相比,Mcc950治疗组大鼠体重下降趋势变缓,肠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肠组织损伤评分降低,IL-1β、IL18、NLRP3、Caspase-1和GSDMD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建立NEC模型,Mcc950可抑制NLRP3介导的炎症及细胞焦亡,从而在NEC中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在小鼠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作用。方法10周龄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SB239063处理组(SB239063组),SB239063组于术前1h腹腔注入p38MAPK抑制剂SB239063(3mg/kg),另两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采用夹闭C57BL/6小鼠肠系膜前动脉45min后再灌注6h的方法造成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处死小鼠取肺标本,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组织磷酸化p38MAPK蛋白水平,RT-PCR检测肺组织TNF-α和IL-1βmRNA表达,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肠缺血再灌注导致明显肺损伤,肺组织p38MAPK活化明显增加,TNF-α和IL-1β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SB239063可抑制肺组织p38MAPK活化,减轻小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肺损伤,并下调肺组织TNF-α和IL-1βmRNA表达(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P<0.05)。结论p38MAPK在小鼠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中起重要作用,抑制p38MAPK活化可减轻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  相似文献   

12.
高鹏  周凤蕊  刘俊华  周川 《中医学报》2021,36(4):801-806
目的:观察雷公藤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新生大鼠的影响,并探讨其通过调控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激活转录因子6(ATF6)—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通路发挥作用的。方法:采用缺氧+冷刺激法建立新生大鼠NEC模型,分为模型组、雷公藤多苷低剂量组(9 mg·kg-1)、雷公藤多苷中剂量组(18 mg·kg-1)、雷公藤多苷高剂量组(27 mg·kg-1),另设对照组。检测粪便肠道菌群变化,肠组织病理学改变,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及GRP78、ATF6、CHOP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雷公藤多苷低、中、高剂量组肠组织损伤评分、肠球菌总数、革兰氏阳性(G+)球菌比率、肠组织IL-1β和TNF-α水平及GRP78、ATF6、CHOP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肠杆菌总数、杆/球菌比值、G+杆菌比率、肠组织IL-6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肠组织损伤评分、肠球菌总数、G+球菌比率、肠组织IL-1β和TNF-α水平及GRP78、ATF6、CHOP蛋白表达,雷公藤多苷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肠杆菌总数、杆/球菌比值、G+杆菌比率、肠组织IL-6水平,雷公藤多苷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结论:雷公藤多苷可改善NEC新生大鼠的肠道菌群紊乱现象,且可能通过抑制GRP78-ATF6-CHOP通路发挥肠道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周强  张坤  李富强  刘伟  王鑫 《西部医学》2022,34(6):813-818
【摘要】 目的 探讨β-谷甾醇(β-sitosterol)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LPS法构建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组、模型+β-sitosterol组(5、10、20 mg/kg),每组12只。采用TUNEL染色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ELISA检测外周血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含量,肺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检测肺组织中增殖标记物Ki67、半胱天冬酶3(Cas-3)、iNOS、IL-4、α-平滑肌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出现细胞凋亡、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化,肺组织中Ki67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下调,外周血IL-1β、TNF-α、iNOS、IL-4、IL-10、肺组织中切割后Cas-3(cleaved Cas-3)/Cas-3水平、iNOS、IL-4 mRNA及蛋白、α-SMA、TGF-β及F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上调(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10、20 mg/kg β-sitosterol组外周血IL-4、IL-10、肺组织中Ki67蛋白的相对表达量、IL-4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上调(均P<0.05),外周血IL-1β、TNF-α、iNOS、肺组织中cleaved Cas-3/Cas-3水平、iNOS mRNA及蛋白、α-SMA、TGF-β及F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下调(均P<0.05)。结论β-谷甾醇可能通过抑制肺组织细胞凋亡、降低炎症反应及减轻纤维化,改善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大鼠脓毒症(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假手术+外源性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组、假手术+H2S合成酶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γ-lyase,CSE)抑制剂炔丙基甘氨酸(propargylglycine,PAG)组、CLP组、CLP+NaHS组、CLP+PAG组,每组各24只大鼠。分别于术后6 h、12 h、24 h处死各组大鼠(即各组分6 h、12 h、24 h亚组)取血和心肌标本,检测血清肌钙蛋白I(cTnI)水平,大鼠心肌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测定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采用RT-PCR方法检测心肌组织CSE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 结果 假手术各组及不同时点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假手术12 h及24 h组相比,CLP 12 h及24 h组血清cTnI质量浓度以及心肌组织病理评分、心肌组织CSE mRNA、NF-κB表达、TNF-α及IL-10含量均升高(P均<0.05);与CLP 12 h及24 h组相比,CLP+NaHS 12 h及24 h组血清cTnI质量浓度以及心肌组织病理评分、NF-κB表达和TNF-α含量降低(P均<0.05),CSE mRNA表达和IL-10含量升高(P均<0.05);而CLP+PAG 12 h及24 h组血清cTnI质量浓度及心肌组织病理评分、NF-κB表达和TNF-α含量升高(P均<0.05),CSE mRNA表达和IL-10含量降低(P均<0.05)。 结论 H2S在脓毒症所致的心肌损伤中起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心肌组织中NF-κB表达、降低心肌组织TNF-α含量和提高心肌组织CSE mRNA表达、IL-10含量而保护心肌组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肠三叶因子(ITF)对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模型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及磷酸化BAD(p-BAD)蛋白水平的影响,探讨ITF对NEC的保护作用。方法新生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建立NEC模型,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 ml;B组腹腔注射ITF 0.2 mg;C组腹腔内注射渥漫青霉素0.1 mg/kg;D组腹腔内注射ITF 0.2 mg+渥漫青霉素0.1 mg/kg;E组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第4天断头处死大鼠,取近回盲部肠道组织做病理学检查,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肠组织中p-AKT及p-BAD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5组肠组织中p-AKT及p-BAD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p-AKT、p-BAD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其他4组(P均〈0.05),A组高于E组(P均〈0.05),C组p-AKT最低(P〈0.05)。各组大鼠肠损伤病理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组肠损伤病理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 ITF可减轻新生鼠NEC的肠道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是使AKT活化为p-AKT,其作用于下游靶点p-BAD,抑制BAD的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赖盼建  徐洁  李小兵  包云光 《浙江医学》2017,39(20):1735-1737,174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新生大鼠小肠结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3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EC模型组、乌司他丁治疗组、乌司他丁对照组,每组15只。先采用综合应激法建模,即3日龄SD大鼠离开母鼠后,采用肠内配方奶喂养、缺氧(100%CO2灌饲养箱10min)-高氧(97%O2灌饲养箱5min)暴露和冷应激(4℃环境中5min)的方法,2次/d,连续3d,并加腹膜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造模成功后取肠管组织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并作Shiou评分,免疫荧光法检测自噬因子(Beclin-1)和自噬相关蛋白(LC3A/B)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TNF-α、IL-1β和IL-6水平。结果NEC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炎症反应明显改善,Shiou评分有统计学差异;Beclin-1和LC3A/B荧光强度显著增强;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乌司他丁治疗组和NEC模型组相比较炎症反应明显改善,Shiou评分有统计学差异;Beclin-1和LC3A/B水平可见荧光强度表达显著下降;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NEC新生大鼠小肠结肠有保护与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P)在炎症调控中的作用,验证CGRP可通过活性氧簇-核苷酸结合低聚体结构域样受体3(ROS-NLRP3)信号通路抑制小鼠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分泌。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100?ng/ml组(LPS组)、CGRP 10?ng/ml组(CGRP 10组)、CGPR 30?ng/ml组(CGRP 30组)、CGRP 100?ng/ml组(CGRP 100组)及CGRP 30?ng/ml+LPS 100?ng/ml组(CGRP 30+LPS组)。作用12?h后,分别收集各组细胞的培养上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蛋白表达。同时收集各组细胞,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炎症复合体NLRP3 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内活性氧簇(ROS)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ROS-NLRP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LRP3、Caspase-1、IL-1β及TNF-α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细胞中IL-1β、TNF-α及NLRP3 mRNA表达水平升高,培养上清液中IL-1β和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细胞内ROS水平升高,且细胞内NLRP3、Caspase-1、IL-1β及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CGRP 10组、CGRP 30组、CGRP 100组、CGRP 30+LPS组细胞中IL-1β、TNF-α及NLRP3 mRNA表达水平降低,培养上清液中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细胞内ROS水平降低,且细胞内NLRP3、caspase-1、IL-1β及TNF-α蛋白表达水平也降低,所有指标中CGRP 30组降低最明显(P?<0.05)。结论 CGRP可降低巨噬细胞内ROS和NLRP3的表达,使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释放减少,CGRP可能在减弱局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过表达游离脂肪酸受体2(FFAR2)能否减轻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将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肠缺血再灌注组(IIR组)、FFAR2部分激动剂4-CMTB组(IIR+4-CMTB组)、FFAR2完全激动剂醋酸钠组(IIR+SA组),每组6只小鼠。IIR+4-CMTB组尾静脉注射4-CMTB(10 mg/kg),注射24 h后,建立小鼠IIR损伤模型;IIR+SA组饮水中添加5%醋酸钠溶液,喂养1周后,建立小鼠IIR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HE染色观察肠组织病理损伤;检测肠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GC-MS/MS法分析小鼠肠道内短链脂肪酸(SCFA)含量;RT-PCR检测肠组织中TNF-α、IL-1β、IL-6、FFAR2、Reg3γ和β防御素1、3和4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Claudin-1及p-MAPK和p-ERK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IIR小鼠肠组织病理学评分、MDA、MPO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五味苦参肠溶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建立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及五味苦参肠溶胶囊组,每组10只,每日给予0.9%氯化钠溶液或相应药物灌胃,连续2周,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10水平,qRT-PCR法检测结肠组织IL-6、IL-10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内黏液蛋白2(MUC2)表达水平,采用髓过氧化物酶比色法检测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DAI评分、CMDI评分、血清IL-6水平及结肠组织IL-6mRNA表达水平、MPO活性均升高(均P<0.05),血清IL-10水平及结肠组织IL-10mRNA、MUC2表达水平均下降(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美沙拉嗪组和五味苦参肠溶胶囊组大鼠DAI评分、CMDI评分、血清IL-6水平及结肠组织IL-6mRNA表达水平、MPO活性均下降(均P<0.05),血清IL-10水平及结肠组织IL-10mRNA、MUC2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5)。结论五味苦参肠溶胶囊可能通过降低促炎因子IL-6水平和升高抗炎因子IL-10水平、上调MUC2表达量、降低MPO活性来减轻UC大鼠炎症反应,促进肠黏膜修复。  相似文献   

20.
华男  方莹  张芳芳  桑建忠 《浙江医学》2021,43(16):1729-1733
目的探讨IL-23在急性肝损伤模型中调控Kupffer细胞M1型极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Kupffer细胞,用佛波酯(PMA)、脂多糖(LPS)和重组人IFN-酌诱导其M1型极化,将Kupffer细胞分为IL-23+anti-IL-23组、IL-23组、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1型细胞比例,采用ELISA法检测一氧化氮合酶(iNOS)、TNF-α、IL-6的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JAK1、p-JAK1、STAT1及p-STAT1蛋白表达水平。将小鼠分为anti-IL-23组、IL-23组、模型组、对照组,采用四氯化碳诱导小鼠肝损伤;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iNOS、TNF-琢、IL-6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11c+的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改变,Westernblot法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JAK1、p-JAK1、STAT1及p-STAT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IL-23组中M1型细胞的比例为(12.05±1.32)%,而IL-23+anti-IL-23组中M1细胞的比例为(7.55±1.08)%,对照组中M1型细胞的比例为(8.32±1.32)%,IL-23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L-23组中iNOS、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IL-23+anti-IL-23组中iNOS、TNF-琢、IL-6水平均明显低于IL-23组(均P<0.05)。IL-23组中JAK1、p-JAK1、STAT1以及p-STAT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IL-23+anti-IL-23组JAK1、p-JAK1、STAT1以及p-STAT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IL-23组(P<0.05)。对照组小鼠iNOS、TNF-α、IL-6水平较其余3组均为低(均P<0.05);而模型组iNOS、TNF-α、IL-6水平较IL-23组、anti-IL-23组均为低(P<0.05)。对照组小鼠肝组织中未见CD11c+的表达,而模型组小鼠CD11c+表达明显,IL-23组小鼠CD11c+的表达较模型组增高。对照组小鼠肝组织无明显损伤或细胞炎症反应;而模型组小鼠肝组织出现明显的炎症反应和细胞损伤;IL-23组小鼠肝组织损伤较模型组明显;而anti-IL-23组小鼠肝组织损伤较IL-23组减轻。与对照组比较,IL-23组、模型组小鼠JAK1、p-JAK1、STAT1及p-STAT1蛋白表达水平较明显升高(均P<0.05);anti-IL-23组、IL-23组JAK1、p-JAK1、STAT1及p-STAT1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L-23可以促进Kupffer细胞M1型极化,在急性肝损伤患者中发挥促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