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探讨婴儿型亚历山大病的遗传性特征。对原因不明的反复抽搐、合并脑白质异常的患者进行高通量测序全外显组测序,筛选出致病基因,最后通过Sanger测序在家系成员中验证基因突变。结果在患者中检测到GFAP基因变异c.1249delG(p.Asp417MetfsTer15)。提示GFAP基因c.1249delG的变异可以引起中国人婴儿型亚历山大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肠道菌群多样性情况,探究其与Treg-Th17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9年4月金华市中心医院49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纳入研究(ASD组),另选5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测定外周静脉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Treg、Th17含量及Treg/Th17比值,经ELISA检测血清TGF-β1、IL-17指标,观察肠道菌群多样性与Treg-Th17相关性。 结果 ASD组肠道内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基因拷贝数及B/E值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ASD组PBMC内Treg细胞数量、Treg/Th17值低于健康对照组,但PBMC内Th17细胞数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ASD组血浆IL-17[(311.28±29.83)ng/L]高于健康对照组[(104.96±17.51)ng/L],血浆TGF-β1水平[(28.33±8.14)ng/L]低于健康对照组[(101.84±12.76)ng/L,t=42.070、34.095,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肠道B/E值和Treg、Th17及Treg/Th17值呈正相关(r=0.522、0.416、0.323,均P<0.05)。 结论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肠黏膜屏障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免疫屏障作用减弱、肠道微生态失衡,且肠道菌群介导性耐受异常,贯穿于孤独症谱系障碍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赖盼建  徐洁  李小兵  包云光 《浙江医学》2017,39(20):1735-1737,174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新生大鼠小肠结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3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EC模型组、乌司他丁治疗组、乌司他丁对照组,每组15只。先采用综合应激法建模,即3日龄SD大鼠离开母鼠后,采用肠内配方奶喂养、缺氧(100%CO2灌饲养箱10min)-高氧(97%O2灌饲养箱5min)暴露和冷应激(4℃环境中5min)的方法,2次/d,连续3d,并加腹膜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造模成功后取肠管组织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并作Shiou评分,免疫荧光法检测自噬因子(Beclin-1)和自噬相关蛋白(LC3A/B)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TNF-α、IL-1β和IL-6水平。结果NEC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炎症反应明显改善,Shiou评分有统计学差异;Beclin-1和LC3A/B荧光强度显著增强;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乌司他丁治疗组和NEC模型组相比较炎症反应明显改善,Shiou评分有统计学差异;Beclin-1和LC3A/B水平可见荧光强度表达显著下降;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NEC新生大鼠小肠结肠有保护与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高胰岛素血症/高氨血症(HI/HA)综合征一家系的临床和遗传学特征。方法 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血行全外显子组及DNA拷贝数变异测序分析,初步确定候选致病基因,并通过Sanger测序在先证者及其父母、祖母中对突变位点进行验证。结果 先证者因抽搐就诊,发现低血糖,其父亲和祖母同样有低血糖发作症状。先证者及其父亲、祖母在GLUD1基因11号外显子均存在c.1466C>T,p.P489L(p.Pro489Leu)杂合错义突变。结论 GLUD1[c.1466C>T(p.P489L)]错义突变为该家系的致病原因,该突变在中国HI/HA综合征家系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5.
赖盼建  张维溪  李小兵 《浙江医学》2020,42(15):1579-1582
目的探讨胞嘧啶核苷二磷酸胆碱(CDP-胆碱)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只清洁级SD新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4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母鼠喂养且无任何干预措施)、NEC对照组(配方奶喂养,低温+缺氧刺激法建模,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CDP-胆碱治疗组(配方奶喂养,低温+缺氧刺激法建模,腹腔注射CDP-胆碱1次/d)、CDP-胆碱对照组(母鼠喂养,腹腔注射CDP-胆碱1次/d)。实验第7天处死大鼠并取肠段进行HE染色及Shiou评分,同时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自噬基因Beclin-1及微管相关蛋白LC3Ⅱ荧光强度,ELISA法检测TNF-α、IL-1β、IL-6等炎症因子水平。结果NEC对照组大鼠肠绒毛普遍水肿,黏膜及黏膜下层可见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大量炎症细胞,毛细血管有扩张,血管外可见红细胞,部分肠上皮细胞消失;Shiou评分及肠道组织TNF-α、IL-1β、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均P<0.05);肠道组织Beclin-1、LC3Ⅱ荧光强度明显增强。空白对照组、CDP-胆碱治疗组和CDP-胆碱对照组大鼠肠黏膜上皮连续、完整,细胞与腺体排列规则,未见炎症细胞浸润;Shiou评分及肠道组织TNF-α、IL-1β、IL-6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肠道组织Beclin-1、LC3Ⅱ荧光强度差异不明显。结论CDP-胆碱对新生大鼠NEC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例Rotor综合征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患者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并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用单管三引物PCR分析法检测SLCO1B3基因第5内含子长散布元件-1(long-interspersed element-1,LINE-1)的插入情况。结果高通量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患儿携带SLCO1B1基因c.1738C>T纯合无义变异。SLCO1B3基因第5内含子中LINE-1的纯合插入,导致第5外显子或第5~7外显子跳跃,并在SLCO1B3转录本中引入了终止密码子。结论SLCO1B1基因c.1738C>T纯合变异以及SLCO1B3基因第5内含子LINE-1的纯合插入可能是该Rotor综合征患儿的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7.
黑斑息肉综合征(PJ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子代遗传率为50%,是一类原发于胃肠和生殖系统的多器官错构瘤,以口唇、口颊黏膜以及手指和足趾部位的黑斑和倡导内多发息肉为特点,并且其肠内、肠外足趾和器官易发生癌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羚羊角胶囊治疗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疗效。方法:将6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羚羊角胶囊治疗,观察患儿在留院观察或者住院时的体温变化及抽搐再发作的情况。结果:对照组的再次发热时间间隔短于治疗组,抽搐再发率高于治疗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羚羊角胶囊退热及治疗复杂性热性惊厥的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itrin缺陷所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患儿SLC25A13基因IVS16ins3kb突变类型的第二代测序技术(NGS)数据分析特点。方法选择2017年7月与2020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儿科收治的符合NICCD临床诊断标准,采用染色体组分析工具箱(GATK)、XHMM、CNVkit软件,对患儿NGS靶向外显子捕获测序数据进行单核苷酸变异(SNV)、插入与缺失突变、拷贝数变异(CNV)分析,仅提示SLC25A13基因单个位点杂合突变的2例患儿(患儿1、2)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患儿1、2的临床病例资料,包括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基因检测结果、治疗与预后等。利用福君基因动态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3.0(FLIMS系统),采用split read方法,对患儿1、2的NGS靶向外显子捕获测序原始数据(fastq格式)进行IVS16ins3kb突变类型分析,并采用长链、高保真PCR(LA-PCR)方法进行验证。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规定,并获得该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2018-119)。结果①病史采集:患儿1(女性)与患儿2(男性),分别因皮肤黄染2个月余与4个月余,于本院就诊,就诊时年龄分别为2个月+19 d、4个月+16 d,均为足月儿、均无家族遗传性疾病史。②实验室检查、治疗:入院时,对患儿1、2干血片采取串联质谱仪进行遗传代谢病检测结果显示,血液中瓜氨酸、甲硫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含量显著增高;肘静脉血生化检查结果显示,血清氨、乳酸浓度及血清总胆红素(STB)、血清直接胆红素(SDB)、血清间接胆红素(SI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均异常增高。对患儿1、2均采取无乳糖配方奶喂养3个月后,血液生化指标均明显好转。③NGS靶向外显子捕获及Sanger测序法验证结果:采用GATK、XHMM、CNVki软件对患儿1、2的NGS靶向外显子捕获测序数据进行SNV、插入与缺失突变、CNV分析结果提示,分别存在SLC25A13基因9号外显子c.852_855delTATG、16号外显子c.1638_1660dup杂合移码、功能缺失性热点突变,经Sanger测序法验证,上述突变分别遗传自患儿1、2父亲。④使用split read方法,对患儿1、2的NGS靶向外显子捕获测序原始数据(fastq格式)进行分析发现,SLC25A13基因16号内含子区域特征性split read一端为6号染色体DNA序列,另一端为7号染色体DNA序列,SLC25A13基因16号内含子区域特征性split read发生结构变异,可能为7号染色体SLC25A13基因发生IVS16ins3kb插入突变。⑤采用LA-PCR方法验证结果提示,患儿1、2分别存在SLC25A13基因c.852_855delTATG+IVS16ins3kb及c.1638_1660dup+IVS16ins3kb复合杂合热点突变,均被确诊为NICCD患儿。结论对于NGS结果呈阴性或检出SLC25A13基因单个位点杂合突变的临床疑似NICCD患儿,可采用split read方法,对其NGS原始数据(fastq格式)进一步进行IVS16ins3kb突变分析,降低对该病患儿漏诊及误诊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