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TTE)在中央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运用价值。方法:经胸超声检查筛选病人,并在经胸超声引导下封堵中央孔型房间隔缺损20例,监测封堵全过程;指导左、右心房侧伞的放置,并观察左右心房分流情况。结果:经胸超声测量房间隔缺损大小同术中球囊导管测值大小接近,不影响封堵器大小的选择,选用封堵器的直径通常较经胸超声所测缺损值大4mm,若缺损断端较软,则应适当加大封堵器直径。20例患者均封堵成功,封堵器夹闭牢固,无不良并发症出现。结论:经胸超声能准确估测房间隔缺损大小、位置,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封堵器,能在术中准确引导和监测封堵器的放置,且能即时评估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婴幼儿多发性房间隔缺损(ASD)经胸微创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8例多发性ASD患儿,经右侧胸骨旁微创小切口显露右心房。在术中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指引下,测量ASD的大小及数目、孔间距,并据此选择合适类型的房间隔缺损封堵器。TEE引导封堵器的套管经房间隔缺损进入左房并对多发性ASD进行封堵,术后即刻评价封堵器治疗多发性房间隔缺损的效果。结果 18例患者均采用1个封堵器封堵多发性ASD成功。术后即刻TEE检查所有患儿封堵器位置良好,封堵器无变形、移位和脱落,多发性ASD无残余分流,心脏瓣膜功能不受影响。结论 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婴幼儿多发性ASD是安全、有效的技术,TEE对病例和封堵器的选择及术中引导和监测、术后随访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房间隔缺损患者20例,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和X线引导下行封堵术,并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行术前病例筛选,术中监测引导.结果 20例患者除1例封堵失败外,19例封堵成功,成功率达95.0%.术后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封堵器的形态、位置正常,与周围组织结构连续完整,无松动及摆动,房水平分流消失,无二尖瓣返流,冠状静脉窦及上、下腔静脉、右上肺静脉血流无受压现象.结论 经胸超声心动图对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前病例筛选及指导选择封堵器型号大小、术中放置封堵器过程监测和术后评价疗效起着重要作用,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10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直径12-25mm)患者在超声心动图检查或结合X线下球囊充盈测量缺损大小,选择封堵器型号,监测外科或内科介入性房缺封堵术。结果 10例房间隔缺损封堵均获得成功。9例在术中及术后超声心动图随访均无残余分流。1例双孔房缺(<5mm)由一个封堵器修补后残留约2mm的细小分流。全部病例术后及随访瓣膜启闭及静脉回流均不受影响。结论 超声心动图能够正确估测房间隔缺损位置、大小和周边组织情况,对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病例筛选、术中监测以及术后效果评价均有重要价值,对某些病例可以指导封堵器型号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胸彩色超声心动图(TTE)对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病例的选择和术中及术后疗效观察的价值。方法:封堵术前对27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经胸彩色超声测量房间隔的前后径、左右径;房间隔残留端的长度;残留端组织距离房间隔顶部、距离主动脉壁的距离和三尖瓣、二尖瓣、上、下腔静脉口的距离。封堵术中封堵器释放的全过程,主要观察封堵器的房间隔缺损处的位置及张开是否正常、封堵器是否牢固、对瓣膜运动有无阻碍。封堵术后观察心房水平有无残余分流,封堵伞有无脱落,右房、右室、肺动脉内径有无变化,有无二尖瓣、三尖瓣返流。结果:TTE检测27例ASD封堵术患者,TTE测量房间隔缺损平均(14.71±6.42)mm,术后复查患者右房、右室内径缩小,心房水平分流消失。封堵器选择大于TTE测量值的4~6 mm。结论:TTE检查对于术前选择合适的ASD患者,选择ASD封堵器的大小,术中监测封堵器位置是否合适,术后观察有无残余分流,评价疗效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我校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秦永文教授近日采用经导管封堵术治愈 1例直径达 40 m m的巨大房间隔缺损患者获得成功 ,此为目前世界上经导管治愈的最大房间隔缺损。秦永文教授根据丰富的经导管封堵大型房间隔缺损的经验 ,特为患者定做了直径 42 m m的房间隔缺损封堵器 ,在超声科和放射科的配合下 ,通过直径仅 4m m的导管成功地将封堵器送至房间隔缺损处 ,将缺损完全闭合。即刻心脏超声检查示封堵器定位良好 ,原来存在的心内分流完全消失 ,整个过程仅耗时 5 0 m in。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新方法 ,长海…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超声心动图在继发孔型房间隔封堵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门诊筛选适合封堵治疗的继发孔型房间隔患者。术前观察缺损孔直径大小和缺损边缘距周围功能结构的距离,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术中引导鞘管放置,封堵器打开后,多切面观察牵拉试验时封堵器的位置、牢固程度,指导释放封堵器。彩色多普勒观察是否存在残余分流,封堵器是否影响周围结构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封堵手术均获成功,3个月复查封堵器位置固定,无残余分流,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心动图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前筛选病例及封堵器型号选择、术中监测、术后随访中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孙运  袁义强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5):110-111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治疗巨大房间隔缺损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在X线和经胸超声(TTE)监测下经皮穿刺股静脉放置封堵器治疗巨大房间隔缺损。术后即刻及1、3、6个月行TTE、心电图、X线胸片检查,评价疗效。结果:本组36例患者封堵器置入成功,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结论:经皮封堵治疗巨大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不同切面在指导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方法77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引下接受心导管封堵术,超声评价缺损大小及位置并结合球囊测量缺损直径而选择相应的封堵器。结果74例患者成功放置了封堵器,缺损大小为(24·36±8·23)mm,选择的封堵器直径为(26·54±10·36)mm,与超声测量值相关性很好(r=0·92,P<0·01)。结论超声可以直接指导房间隔封堵器的选择与封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经胸超声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测下,对44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用伞形封堵器封堵。结果44例全部封堵成功。最长随访12个月,均见封堵器位置正常,稳定,无合并症。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前、术中、术后随访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TTE)测量房间隔缺损(ASD)直径最大值与封堵术中选择Amplatzer封堵器大小的关系。方法:房间隔缺损82例术前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房间隔缺损最大直径及周围组织的结构,初步估计封堵器的型号,术中再次依据胸二维超声心动图确定Amplatzer封堵器型号进行封堵,并行胸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封堵效果。结果:房间隔缺损82例患者,封堵器置入获得成功79例(96.3%)。封堵失败3例,其中巨大ASD1例直径35mm因无适当封堵伞封堵失败;腔静脉血管畸形无法行封堵手术1例;封堵后封堵器脱落开胸治疗1例。术中封堵器脱落继续封堵成功1例。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2例,心率小于40次/分,嘱患者咳嗽并给予阿托品约2分钟心率恢复。窦性心动过速1例,心率140次/分,因封堵器过大更换封堵器后心率恢复。术中出现少量残余分流8例,经更换封堵器后分流消失5例,转为微量残余分流3例。其余病例术中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应用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可较准确独立估测ASD直径,指导封堵器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sASD)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经心电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Transthorac echocardiographyr TTE)诊断为房间隔缺损的106例患者行封堵术治疗。结果106例患者均获成功,手术成功率100%,术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术后1个月、3个月复查(TTE),无一例存在残余分流,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双盘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疗效确切,且经济、安全、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微创胸壁打孔房缺封堵术的手术经验。方法3例继发孔房缺病人,进行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取胸骨右缘第4肋间进胸,切口长约2.5-3.5 cm,实时经胸壁超声监测,经右房前壁预制荷包线处插入已置入封堵器的推送套筒于右心房,经房间隔缺损入左心房,释放封堵器,推出推送导管。经胸壁超声鉴定房水平无分流,右肺静脉开口二尖瓣、三尖瓣及冠状静脉窦功能完好后,闭合房间隔缺损(ASD)。术毕经胸壁超声检测显示未见残余血流通过,逐层关闭切口。结果3例病人均一次封堵成功,术后第2天均可下床活动,3 d出院,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随访2-3个月,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心脏较术前缩小,未见封堵器脱落、变形及残余分流,心功能良好。结论胸壁打孔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手术具有微创、安全、简便、高效、无X线辐射、手术适应证广、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率低等优点,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外科治疗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33例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下应用双盘镍记忆合金伞状封堵器闭合房间隔缺损.结果33例ASD患者全部封堵成功.1例因ASD过小导管无法通过放齐手术.结论 TTE在ASD封堵术前适应症准确评价,可以保证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封堵器的脱落率,避免外科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15.
巨大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介入封堵治疗巨大房间隔缺损(ASD)的经验。方法18例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患者,缺损大小为24-32 cm,ASD边缘距腔静脉、房室瓣、冠状窦均大于5 mm,右心导管检查,建立股静脉至左上肺静脉的输送轨道。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封堵,X线多角度,TTE多切面观察封堵器的位置、形态、分流及毗邻关系,牵拉试验无异常后,释放封堵器。结果18例患者封堵均获成功。封堵器选择直径为30-38 mm,其中1例患者36 mm封堵器释放不成功。换38 mm封堵器封堵成功。术中1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应用阿托品1 mg后,症状缓解,继续完成手术。其余患者无术中并发症出现。结论严格把握适应证,术前应在经胸精确测量房间隔缺损;术中,在封堵器释放前多切面观察封堵器的位置,毗邻结构,并行多切面下的牵拉试验。巨大ASD的介入治疗是可行及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秦艳娟 《吉林医学》2014,(16):87-88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实施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36例,均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及监测(术前病例筛选、术中监测封堵术、术后随访评价疗效)。结果:经超声心动图病例筛选排除不适合实施封堵术的房间隔缺损患者。所选36例患者均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其中2例患者伴有房间隔膨出瘤,6例患者的主动脉段没有显著的残缘,超声测定值为5~30 mm,房间隔缺损边缘距离二尖瓣根部超过5 mm,距离上下腔静脉超过5 mm。术后超声心动图随访观察提示封堵器位置固定,封堵器周围没有残余分流存在,右心系统内径测定结果和术前比较出现不同程度缩小,三尖瓣返流情况消失或者较术前显著减少。结论: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封堵住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术前病理筛选,对封堵术进行全程监测,有助于术后病例随访和疗效评定,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指导mn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房间隔缺损(ASD)侧重点的观察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以提高对ASD封堵的成功率.方法 门诊ASD患者行TTE检查,主要观察缺损孔直径大小和缺损边缘距周围功能结构的距离.彩色多普勒(CDFI)观察心房分流情况以及ASD是否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筛选适合封堵的16例ASD患者行TIE引导经导管封堵治疗,术中,TTE引导鞘管将封堵器放置缺损处行封堵,多切面观察封堵器放置的位置,左、右面伞是否平行夹于房间隔边缘两侧,规整呈"(三)"形.CDFI观察是否存在残余分流,封堵器是否影响周围结构功能.结果 16例ASD患者均经TIE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成功,术后1周及3个月复查封堵器位置固定,无残余分流.结论 TTE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封堵ASD是否成功,术前病例的筛选及封堵器型号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环节.TTE只要能观察到ASD及周围残余房间隔状况,ASD边缘至周边功能性结构距离符合封堵条件者,TTE是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封堵ASD最简便可行的方法,此外,对术后疗效评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在封堵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试验对象,应用TTE测量60例患者房间隔缺损大小,在TTE的检测下对ASD行经导管封堵,评价TTE在封堵ASD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TTE成功引导57例患者封堵器置入,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无残余分流,总的成功率为95%(57/60).结论 TTE对于应用封堵器封堵ASD术前病例选择、指导选择封堵器型号、导管通道建立以及放置封堵器的全过程和术后疗效评价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疗效。方法 63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观察疗效。结果 58例封堵成功,4例术中中转开胸,1例术后封堵器脱落后急诊行直视下房缺修补。结论非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及简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FI)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37例经胸CDFI诊断为房间隔缺损患者按房间隔缺损封堵适应证进行筛选,筛选出23例,术中实时监测封堵器形态、放置位置、有无残余分流;术后即刻及6个月后随访观察并评价封堵疗效。结果:23例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均获得满意治疗效果。21例术中CDFI显示过隔血流完全消失,2例封堵器周边微量残余分流,所有病例术后6个月肺动脉压及房室腔内径明显改善(P<0.05),残余分流消失。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ASD封堵治疗术前筛选、术中监测、即刻疗效评价及术后恢复状况随访评价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