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整体评价结合SP+OSCE考核方法的临床教学效果。方法:选择同一班级本科毕业实习生36人,随机分为试验组(18人)和对照组(18人)。招聘和培训20名标准化病人(SP),制定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内容。采用相同教材、相同教师、相同方法(SP+OSCE)考核。试验组采用"整体评价"的考核方法,对照组采用"个体评价"的考核方法。比较两组实习生中医四诊技能和病历书写考试成绩。结果:中医内科临床教学整体评价结合SP+OSCE考核方法优于个体评价结合SP+OSCE考核方法(P〈0.01)。结论:整体评价结合SP+OSCE考核方法可提高临床技能和病历书写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SP)结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在护理学本科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校2013,2014级护理学本科共245名学生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23人教学中问诊及体格检查课程采用SP进行教学,并采用OSCE进行实践技能考核;对照组122人采用传统教学及考核方法。学期末统计2组的期末理论考试、实践技能考核及护理病历书写成绩;试验组在教学前后发放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在学期末发放实践技能训练考核教学效果调查问卷。结果试验组理论考试、实践技能及护理病历书写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进行SP结合OSCE的教学干预后,试验组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7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教学前(P0.01);大多数学生认为本教学改革安排合理,成绩公平,成果显著。结论在健康评估课程教学中有机结合SP教学方法及OSCE考核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熊艺颖  王利  刘岑鸟  彭印印  陈建斌 《重庆医学》2021,50(12):2152-2155
目的 探讨循证医学(EBM)-问题教学(PBL)-案例教学(CBL)整合教学法在血液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血液内科轮转的90名内科规培学员按1:1随机分为试验组(采用EBM-PBL-CBL整合教学法)和对照组(采用CBL).对比两组规培医师出科时的理论考试、技能考核、病历书写和教学能力的成绩,并结合调查问卷评估教学效果.结果 试验组的理论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0.033),教学能力评优或者优+良的规培医师明显多于对照组(P=0.034、0.035).试验组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培养临床思维、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及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7、0.007、0.004、0.008和0.015).试验组规培医师对EBM-PBL-CBL整合教学模式的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对CBL的评价(P<0.001).结论 EBM-PBL-CBL整合教学法的整体教学效果优于CBL,能够达到规培目标,有助于提高血液内科规培医师的综合素质,可以在血液内科规培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熊艺颖  王利  刘岑鸟  彭印印  陈建斌 《重庆医学》2021,50(12):2152-2155
目的 探讨循证医学(EBM)-问题教学(PBL)-案例教学(CBL)整合教学法在血液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血液内科轮转的90名内科规培学员按1:1随机分为试验组(采用EBM-PBL-CBL整合教学法)和对照组(采用CBL).对比两组规培医师出科时的理论考试、技能考核、病历书写和教学能力的成绩,并结合调查问卷评估教学效果.结果 试验组的理论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0.033),教学能力评优或者优+良的规培医师明显多于对照组(P=0.034、0.035).试验组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培养临床思维、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及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7、0.007、0.004、0.008和0.015).试验组规培医师对EBM-PBL-CBL整合教学模式的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对CBL的评价(P<0.001).结论 EBM-PBL-CBL整合教学法的整体教学效果优于CBL,能够达到规培目标,有助于提高血液内科规培医师的综合素质,可以在血液内科规培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循证医学应用于心血管内科的教学效果,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51名七年制临床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教育模式进行带教培养;试验组在传统临床教育模式下,进行循证医学的知识传授与训练。在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心血管内科相关基础知识、临床技能、科研设计、病历书写等方面进行考核,对比两组各项考试成绩,分析是否存在差异性。两组"非常满意"的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在基础知识与病历书写方面,对照组与试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临床技能方面,试验组的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科研设计方面,试验组的成绩同样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非常满意"的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循证医学应用于心血管内科乃至各科临床教学中去,对医学生临床诊治、科学研究、人文关怀及个人发展均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5):122-124
目的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bjective structural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在住院医师规培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规范化培训的56例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住院医师均给予OSCE考核,对培训前后不同站点住院医师的OSCE得分、住院医师的认同情况以及住院医师的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规范化培训中应用OSCE考核后,发现住院医师在病史采集、病历书写、基本操作技能等站点的OSCE得分显著优于OSCE考核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CE考核后,住院医师对OSCE考核的认可度显著优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OSCE考核应用前后住院医师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应用后满意度显著优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CE考核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培训效果,增强住院医师的临床技能,提升住院医师的综合素质,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课程整合是长学制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参与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能够为医学生提供一种客观、公正的考试氛围,在临床技能考核中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自2008年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开始尝试将SP/OSCE应用于长学制医学生泌尿系统整合课程的评价考试,在专科SP培训、OSCE考站设置、OSCE题库建立、评分系统构建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从课程评价体系的角度将长学制医学教育临床教学改革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适合医学影像技术学专业临床教学考核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 )模式,本研究对我院2007级~2009级4年制医学影像学专业104人在实习结束后进行OSCE技能考核,运用统计学方法评估技能考核成绩难度系数、信度,正态分布情况,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OSCE在临床技能考核教学评价中的可行性,从而为应用型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考核的评价方式改革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DXR+OSCE教学模式对提高本科护生临床综合能力的效果研究。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2017级与2018级的全体本科护生共840人。2017级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2018级作为试验组,采用DXR+OSCE教学模式;两级教学后进行相同的考核,比较考核结果;并对试验组教学前后发放调查问卷。结果:试验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教学模式能提高护生的思维能力、护患沟通能力。结论:DXR+OSCE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本科护生的临床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OSCE)在中医专业学生麻醉科实习出科考核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中医专业学生麻醉科出科考核OSCE方案,并应用此方案对62名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为术前评估、气管插管术、深静脉置管术、腰椎穿刺术、病例分析、医疗文书书写掌握情况。通过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进行评估,定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问卷结果采用百分比,直接描述调查结果。结果考核成绩显示,医疗文书书写得分最高(18.25±1.53),病例分析得分最低(13.49t1.46),三大操作技能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OSCE方案科学、客观、公正,考核效果优于传统考核方案。结论OSCE方案能科学检验中医专业学生在麻醉科的临床实习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促进临床教学工作的评估和改进。  相似文献   

11.
郭华明 《河北医学》2006,12(6):556-558
目的:观察中药消导饮颗粒对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对2002年10月至2005年10月180例小儿厌食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予消导饮颗粒加减进行辨证分型治疗,对照组80例予口服葡萄糖酸锌颗粒冲剂。结果:治疗组显效67例,有效2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显效30例,有效32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7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消导饮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具有醒脾和胃,行气助运,消食导滞的作用,疗效确切,口感较好,服用方便,易为患儿接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诊内科教学中PBL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具有可比性的PBL教学实验班(30人)和传统教学对照班(30人),实验班教学采用PBL教学方法,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摸底考试和出科考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实验班学生摸底考试成绩与传统教学班学生考试成绩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出科考试成绩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P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建立急诊临床思维方法,提高了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理念在影像学研究生临床技能训练中的应用。方法影像学研究生共106人,随机分为EBM组53名,采用循证医学教学,对照组53名,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两组间对授课教师的评价、自身进步满意程度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理论考试及病例阅片分析能力成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把循证医学理念和方法运用于影像医学研究生教学中,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为研究生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设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0例和西药对照组40例;对照组用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用相同抗生素基础上,加用舒肝理气补肾活血中药,疗程均为1个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卵磷脂小体、EPS-WBC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80%(P<0.05);在提高生活质量,卵磷脂小体恢复方面亦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贴脐对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2008年9月—2009年2月在本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大便RV抗原检测阳性的腹泻婴幼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40组,予常规对症治疗+中药贴脐治疗。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5%、9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贴脐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宋静  黄光  梁春 《河北医学》2008,14(2):185-18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急性肾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中西医结合观察组在单纯西医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中医辨证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高血压消退时间、血尿蛋白尿消退时间、水肿消退时间及总病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肾炎较之单纯西医治疗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7.
陈光  陈霞 《河北医学》2008,14(1):77-7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58例小儿秋季腹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9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29例,给予单纯西医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泻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总病程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对照组患者给予优甲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肝健脾温肾方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抗体水平及Th17/CD4+T细胞百分比的变化趋势。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的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对照组治疗前Th17/CD4+T细胞的百分率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h17/CD4+T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有效率为73.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以蟾蜍为主中药在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江声  杨燕娇 《河北医学》2006,12(11):1133-1134
目的:探讨以蟾蜍为主的中药在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的疗效。方法:6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在进入加速期后,分别用原化疗方案加用以蟾蜍为主中药治疗(A组,n=35)和DA或HA方案化疗(B组,n=28)。结果:A组22例治疗成功,占62.9%;B组21例成功,占75%。两组疗效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副作用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蟾蜍为主的中药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