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国青岛地区汉族人群瘦素基因启动子区G-2548A多态性与腹型肥胖和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对216例脑梗死病人和182例健康者(对照组)的瘦素基因启动子区G-2548A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根据腹围将两组均分为腹型肥胖组和非腹型肥胖组。结果所有受检者的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脑梗死组GG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2.574,P〈0.001),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9.173,P〈0.001)。GG基因型人群患脑梗死的风险是GA+AA基因型的2.494倍(OR=2.494,95%CI=1.344-4.631),GG基因型人群空腹血浆瘦素水平高于GA+AA基因型(t=6.924,P〈0.001)。腹型肥胖者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与非腹型肥胖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瘦素基因启动子区G-2548A多态性可能与脑梗死的易感性有关,G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的遗传易感因素,瘦素基因启动子区G-2548A的多态性与腹型肥胖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瘦素水平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 检测25例正常早孕妇女(对照组)及30例原因不明自然流产病人(研究组)的血清、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瘦素及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的水平。结果 研究组及对照组胎盘绒毛组织中瘦素水平均有较高表达.但对照组瘦素水平高于研究组(H=15.26,P〈0.01).蜕膜组织无瘦素表达。对照组血清瘦素和β-hCG水平明显高于研究组(t=9.493、5.356,P〈0.01);且两者呈正相关(r=0.776,P〈0.05)。结论 血清和胎盘绒毛组织中瘦素水平降低可能是发生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瘦素在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α 1-酸性糖蛋白(AA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分剐检测63例女性RA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瘦素的水平,并与AAG、TNF-α、CRP等作相关分析。同时按有无活动、有无治疗及病程(分≤5年和,5年)等分组分析。结果:63例女性RA患者瘦素含量为(13.18±2.29)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6.92±1.91)μg/L(P〈0.01)。血清瘦素水平与AAG存在相关性(P〈0.05),而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瘦素水平在活动组和非活动组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按接受治疗情况分治疗前、未使用强的松、加用强的松三组比较瘦素水平,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程≤5年组瘦素含量为(17.38±2.29)μg/L,明显高于病程〉5年组的(9.55±2.09)μg/L(P〈0.05)。结论:女性RA血清瘦素水平升高,与AAG存在相关性,但与病情活动等其他因素无关,推测瘦素可能是一个独立的炎症细胞因子,在RA的炎症反应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卢瑞春  谭兰  王雁  朱琪秀 《齐鲁医学杂志》2006,21(6):511-512,514
目的研究服用丙戊酸的癫痫病人体质量的增加是否与血清胰岛素和瘦素水平的改变有关。方法选取28例未服用及24例服用丙戊酸的癫痫病人,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其空腹血清胰岛素和瘦素水平。结果丙戊酸组与对照组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909,P〉0.05),但丙戊酸组肥胖病人的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高于非肥胖者(t=-2.332,P〈0.05)。丙戊酸组空腹血清瘦素水平高于对照组(t=2.471,P〈0.05),丙戊酸组肥胖病人的空腹血清瘦素水平高于非肥胖病人(t=-2.221,P〈0.05)。结论丙戊酸对癫痫病人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影响,但可显著增加癫痫病人的空腹血清瘦素水平,尤其是肥胖病人。  相似文献   

5.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人瘦素水平与糖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病人糖代谢的关系.方法对46例妊高征病人(妊高征组)及4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血清瘦素(LP)、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进行了检测,并对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妊高征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8.100,P〈0.01);中、重度妊高征组瘦素水平明显高于轻度妊高征组(F=8.312,q=3.82、4.37,P〈0.05).妊高征组FINS水平、HOMA-IR及HOMA-IS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t=3.242~7.588,P〈0.01).各组间FBG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F=2.013,P〉0.05).妊高征病人血清瘦素水平与FINS、HOMA-IR、HOMA-IS呈明显正相关(r=0.542~0.583,P〈0.01).结论妊高征病人存在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分泌,与血清瘦素水平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皮下、大网膜脂肪组织瘦素mRNA表达水平与血浆瘦素、三酰甘油、体重指数、腰臀比(WHR)的相关性。方法:用SYBR Green I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NAFLD患者脂肪组织瘦素mRNA的表达水平,用ELISA方法测定血浆瘦素水平。结果:NAFLD各组皮下及网膜脂肪组织瘦素基因表达和血浆瘦素浓度较对照各组显著升高(P〈0.05),瘦素基因表达和血浆瘦素浓度(r=0.69,P〈0.05)与三酰甘油(r=0.32,P〈0.05)、体重指数(r=0.57,P〈0.05)、腰臀比(r=0.50,P〈0.05)相关。结论:肥胖和非肥胖的NAFLD患者存在高瘦素血症及脂肪组织瘦素mRNA高表达,提示NAFLD患者存在瘦素抵抗。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中国长沙地区成年女性血清瘦素(leptin)浓度与年龄的关系,建立女性瘦素参考值,并分析其与其他种族的差异。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测定690例成年健康女性(年龄20~81岁)的血清瘦素浓度。美国非西班牙白人、非西班牙黑人和美国墨西哥女性的血清瘦素水平从文献获得。结果:血清瘦素水平随年龄而增加(r=0.224,P〈0.01),采用3次回归模型拟合优度最佳。瘦素浓度与体质量(r=0.574)和体质量指数(r=0.618)呈显著正相关。体质量正常组、超体质量组和肥胖组,瘦素浓度的几何平均值分别为(8.94±1.82),(17.6±1.89)和(34.7±1.69)μg/L,3组之间呈明显梯度差异(P〈0.01)。绝经前组、围绝经组和绝经后组瘦素浓度分别为(9.68±1.81),(11.7±1.89)和(11.4±2.21)μg/L,绝经前组显著低于围绝经组和绝经后组(P〈0.05)。体质量正常组(n=539)血清瘦素浓度的参考值为5.30~12.6μg/L,本组女性瘦素浓度与年龄的拟合曲线显著低于美国非西班牙白人、非西班牙黑人和美国墨西哥女性。结论:该研究证实,中国成年女性血清瘦素浓度增高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中国成年女性血清瘦素浓度参考值5.30~12.6μg/L,中国成年女性血清瘦素浓度与美国非西班牙白人、非西班牙黑人和美国墨西哥女性存在显著的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病人血浆和腹水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的含量变化,分析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人血浆和腹水uPA和uPAR水平的变化及其uPA/uPAR比值与其病情转归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肝硬化并发SBP病人血浆和腹水23例及正常人30例血浆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结果①SBP病人血浆uPA和uPAR含量水平分别为(0.63±0.29)μg/L、(0.47±0.35)μg/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O.05±0.01)μg/L、(0.08±0.009)μ/L,二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②SBP病人腹水uPA和uPAR含量分别为(0.68±0.35)μg/L、(0.54±0.42)μg/L,均明显高于其血浆组,有显著差异(P〈0.05);③SBP病人血浆uPA/uPAR比值分别为(1.93±1.26)μg/L、(1.91±1.33)μ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63±0.07)μg/L,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但其血浆和腹水之间uPA/uPAR比值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腹水SBP病人腹水中uPA及其受体uPAR含量水平高于其血浆中的水平,血浆和腹水uPA/uPAR比值在评估肝硬化病人的病情转归方面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Chen S  Zeng ZP  Li HZ  Tong AL  Lu L  Song AL  Li M  Liang W  Man N  Cao CX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8):2667-2670
目的 观察长型瘦素受体(Ob-Rb)在正常肾上腺皮、髓质及其肿瘤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观察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皮质醇分泌瘤(CS)和嗜铬细胞瘤(PHEO)患者的血浆瘦素水平.方法 提取6名健康者肾上腺皮质和髓质和10例CS、14例醛固酮分泌瘤(APA)、20例PHEO患者的组织总RNA和蛋白,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不同组织中Ob-Rb mRNA和蛋白表达.ELISA方法测定29例PA、11例CS、15例PHEO患者和20名年龄匹配的血压健康者血浆瘦素水平.结果 在肾上腺皮、髓质及其肿瘤中存在Ob-Rb的mRNA和蛋白表达.在正常肾上腺皮质中,Ob-Rb mRNA(0.32±0.12)和蛋白(1.31±0.26)表达明显均高于其余各组(均P<0.05).Ob-Rb mRNA在APA(0.15±0.10)中的表达明显高于CS(0.05±0.02,P<0.05).APA中Ob-Rb mRNA表达与立位血浆醛固酮水平正相关(r=0.670,P=0.024),而CS患者瘤内Ob-RbmRNA水平与其24 h尿UFC水平正相关(r=0.870,P=0.005).CS患者血浆瘦素水平明显高于非皮质醇瘤患者(P=0.001).结论 肾上腺皮髓质及其肿瘤广泛表达长型瘦素受体,且其表达之间存在差异,瘦素与肾上腺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TNFα及HA、PCⅢ等指标在酒精性肝病患者的表达情况,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20例正常成人和49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血清瘦素、TNFα及HA、PCⅢ水平。结果酒精性脂肪肝(AFL)组、酒精性肝炎(HA)组、正常对照(NC)组血清瘦素、TNFα及HA、PCⅢ水平分别为(5.79±2.96)μg/L、(0.95±0.53)μg/L、(127.73±32.37)μg/L、(116.23±21.97)μg/L,(9.94±4.67)μg/L、(1.14±0.21)μg/L、(171.45±72.23)μg/L、(142.42±63.14)μg/L,(3.86±2.87)μg/L、(0.69±0.12)μg/L、(118.49±28.94)μg/L、(107.37±22.81)μg/L,AFL组血清瘦素、TNFα水平与N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H组清瘦素、TNFα、HA和PCⅢ水平与N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AFL组血清瘦素、TNFα、HA水平与AH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早期检测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瘦素、TNFα水平,对延缓肝纤维化进展有益。  相似文献   

11.
王能勇 《中外医疗》2014,(15):63-64
目的:通过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探讨VEGF在AA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技术分别对26例AA患者及26例健康志愿者血清中VEGF的含量进行测定,考察VEGF与AA的相关性。结果AA患者血清中VEGF的浓度为(48.6±22.8)pg/mL,健康志愿者血清中VEGF的浓度为(112.8±42.1)pg/mL, AA患者血清中VEGF的浓度明显低于健康志愿者血清中VEGF的浓度,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的浓度与AA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检测血清中VEGF的浓度具有快速、准确、方便等特点,对于临床诊断AA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丁辉 《中外医疗》2014,(27):29-31
目的探讨小剂量环孢素联合左旋咪唑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该组82例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一定剂量环孢素治疗,治疗组给予小剂量环孢素及左旋咪唑治疗;两组治疗均以6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3.17%)与对照组(78.0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水平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不良反应率(51.52%)显著低于对照组(7.3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环孢素联合左旋咪唑治疗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确切,可显著减少环孢素的不良反应发生,该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模型鼠的可行性。方法建立免疫介导AA小鼠模型。输入体外增殖培养的BALB/c小鼠骨髓MSC,作为MSC组,15只;用未治疗的AA模型小鼠作为第一对照组(模型组),15只;正常BALB/c小鼠作为第二对照组(正常组),10只。把MSC输注到实验组小鼠体内,分别于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观察各组小鼠的存活率、血常规、骨髓形态学变化等各项指标。结果模型组小鼠,3只于第2周内死亡,7只于第3周内死亡,2只于第4周内死亡,28d存活率20.0%;MSC组,4只于第3周内死亡,28d存活率73.3%,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小鼠模型组与MSC组在8d时外周血象明显下降,14d时模型组外周血象仍明显降低,而MSC组开始回升,至28d血象基本恢复正常。骨髓行形态学检查显示模型组骨髓增生明显减低,有核细胞数明显减少,由大量脂肪细胞填充骨髓,而MSC组骨髓增生活跃,脂肪细胞较少。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提高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存活率,改善骨髓造血功能,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PBMC)端粒长度及端粒酶活性的变化,探讨AA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新靶点。方法选取2010—09/2013—03月5所医院血液科确诊的71例AA患者,男性36例,女性35例,年龄12-82(39.48±18.78)岁,根据2009年英国再生障碍性贫血诊疗指南分组,其中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on-severeaplasticanemia,NSAA)组35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aplasticanemia,SAA)组26例,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verysevereaplasiaanemia,VSAA)组10例。同时选取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34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性17例,女性17例,年龄10-73(40.68±19.00)岁。于初诊时留取外周血标本3ml。分别采用流式荧光原位杂交法(flow-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low-FISH)检测PBMC端粒长度,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技术(telomerase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TRAP)一多聚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法检测其端粒酶活性。结果①不同性别者外周血端粒长度无明显差别(t=0.548,P=0.585)。②外周血端粒长度与年龄呈负相关(b=-0.387,P=0.001),不同组间比较,正常对照组端粒长度随年龄增长下降幅度要稍大于NSAA和SAA+VSAA组,NSAA、SAA+VSAA组端粒随年龄的变化趋势一致。③控制年龄对外周血端粒长度的影响,多重比较发现NSAA、SAA+VSAA组外周血端粒长度均显著短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1)。④随机选取NSAA组23例,SAA+VsAA组28例,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34例正常对照组检测端粒酶活性,34例正常对照组中阳性6例(17.6%),23例NSAA组中阳性11例(47.8%),28例SAA+VSAA组中阳性21例(75.O%)。3诊断组外周血酶活性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别(x^2=20.555,P〈O.001)。⑤各诊断组年龄和性别对端粒酶活性无明显影响,多重比较示SAA+VSAA组(P〈0.001)、NSAA组(P=0.002)端粒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PBMC端粒长度缩短,端粒酶活性增高,端粒及端粒酶可能成为再障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清瘦素(leptin)水平变化在老年糖尿病(DM)合并高血压(HT)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探讨合并HT老年DM患者血清leptin水平变化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活性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合并HT老年2型DM患者(合并HT老年DM组)、50例血压正常老年2型DM患者(血压正常DM组)以及50名血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各组血清leptin、血浆AngⅡ水平,观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马来酸依那普利(Enaiapril)治疗后,合并HT老年DM组患者血清leptin、血浆AngⅡ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血清leptin水平与平均动脉压(MAP)、血浆Ang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合并HT老年DM组患者血清leptin、血浆AngⅡ水平分别为(25.84±5.17)μg/L、(146.87±22.04)ng/L,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老年DM组患者[(17.63±4.26)μg/L、(98.74±13.63)ng/L]和对照组[(9.16±2.07)μg/L、(57.26±9.91)ng/L],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HT老年DM组患者血清leptin水平与MAP、血浆AngⅡ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675、0.634,P〈0.01)。应用ACEI Enaiapril治疗后,合并HT老年DM组患者血清leptin、血浆AngⅡ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清leptin水平升高在老年DM合并HT的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合并HT老年DM患者血清leptin水平影响患者血浆AngⅡ水平,RAS活性影响合并HT老年DM患者血清leptin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病理分型与临床诊疗间的关系。方法:用不脱钙的塑料包埋法,制成2μm厚的骨髓病理切片,用网形测微器计点法测定切片内造血主质与脂肪组织所占容量的百分比率,确定骨髓增生度;以骨髓增生度、局限性造血细胞灶或岛、巨核细胞数等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病理分型依据。结果:在380例/次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病理检查患者中,依据此方法分型,其中:再生不良型83例(21.84%),再生障碍型II196例(51.58%),再生障碍型I101例(26.58%);提出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病理与低增生骨髓象、低增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鉴别特征。结论: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用不脱钙的塑料包埋法进行骨髓活检以及骨髓病理分型,可有效的指导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贫血患者体内瘦素水平的测定 ,了解在贫血状态下是否存在瘦素分泌的异常。方法 分别抽取正常人、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营养不良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患者骨髓液及外周血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其瘦素含量。结果 营养不良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患者骨髓瘦素含量和外周血瘦素含量比 (BM/PB)与正常人接近 (P >0 0 5 ) ,而再障患者两者的比值比正常人明显升高 (P <0 0 1 ) ,而贫血程度与瘦素含量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 ,但骨髓与外周血瘦素含量则高度相关 (P <0 0 1 )。结论 再障患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及其他类型贫血患者 ,可能与再障骨髓脂肪细胞明显增多、脂肪细胞分泌瘦素明显增多有关。瘦素受体的不完整及造血干 /祖细胞对干细胞因子 (SCF)的反应性降低、破坏了瘦素与SCF协同刺激原始造血祖细胞增殖的作用 ,可能是造成再障瘦素水平高 ,但造血干 /祖细胞数量减少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周血网织血小板(reticulated platelet,RP)数值的变化对各型血小板减少疾病的诊断价值;外周血RP与骨髓中巨核细胞(megakaryocyte,MK)增生程度的关系。[方法]以噻唑橙作为RNA的荧光染料,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中含有RNA的RP,并计算RP(%)及RP绝对值。[结果]正常对照组:RP(8.6±2.5)%,RP绝对值为(17.1±6.5)×10^9/L。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RP(%)高于正常组,而RP绝对值低于正常组(P〈0.01),在不同MK增生级别的ITP患者中,RP(%),RP绝对值在各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RP(%)及绝对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而急性白血病患者R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其RP绝对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上述疾病患者,经治疗有效者RP(%)恢复正常,而治疗无效或欠佳者,则RP(%)基本无变化。[结论]外周血RP测定,有助于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病因学诊断治疗监控。外周血RP与骨髓中MK增生的程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