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大肠癌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80例大肠癌手术标本肿瘤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结果 :VEGF表达为 6 1.2 % ,与肝、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 (P <0 .0 5 )。结论 :VEGF是由肿瘤细胞所分泌的 ,它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性生长、淋巴结和血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大肠癌基质的血管定量参数 ,以探讨大肠癌与基质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用微机图像定量分析大肠癌块远近端瘤组织、癌块中心、癌块远近端肠粘膜的血管定量参数 ( D、 K、Sv、TA BA) ,显微镜下观察瘤细胞分化程度。结果 在 48例大肠癌中 ,所测血管定量参数显示 ,在癌远端 2cm处的肠粘膜与癌块远端癌组织、癌块远近端癌组织与癌中心组织、癌块近端癌组织与癌块近端 2、4cm处的肠粘膜之间 ,均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大肠癌基质血管的形成与大肠癌的生长有密切关系 ,是其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的重要条件 ;大肠癌基质血管的形成与其临床病理过程相一致 ;血管定量参数与大肠癌的恶性程度判断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标记结肠癌组织 ,第Ⅷ因子单克隆抗体标记组织内的血管。结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性别、分化、肿瘤发生位置无关 ,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Dukes分期明显相关 (P <0 .0 5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阳性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表达阴性者 (P <0 .0 1)。结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与结肠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结肠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联合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和微血管密度值对结肠癌的治疗、预后判定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 S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64例大肠癌、癌旁组织中 VEGF表达。结果 :VEGF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59.4% ,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 ;大肠癌组织VEGF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Dukes分期密切相关 ,而与组织学分型及分级无关。结论 :VEGF在大肠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甲胎蛋白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 (AFP) m 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nestedRT- PCR)检测 19例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 AFP m RNA。结果 :16例 (88.9% )患者癌组织 AFP m RNA呈阳性表达 ,其外周血 AFP m RNA亦为阳性 ;而阴性表达的 3例其外周血 AFP m RNA和血清 AFP亦为阴性。癌组织 AFP m RNA阳性率在血清 HBs Ag阳性组 (93.8% )、合并肝硬化组 (10 0 % )和血清 AFP≥ 2 5 μg/ L 组 (10 0 % )高于 HBs Ag阴性组 (33.3% )、无合并肝硬化组 (5 7.1% )和 AFP<2 5 μg/ L 组 (5 7.1% ) (P <0 .0 5 )。相关分析显示外周血 AFP m RNA阳性率和血清 AFP水平均与癌组织 AFP m RNA阳性表达呈正相关 (r =0 .6 413,P <0 .0 5 ;r=0 .6 0 2 4,P <0 .0 5 )。癌组织 AFP m RNA阳性表达和血清 HBs Ag阳性表达及合并有肝硬化呈正相关 (r =0 .6 5 0 3,P <0 .0 5 ;r =0 .5 90 8,P <0 .0 5 ) ,而与有无门静脉癌栓或肝外转移及癌灶大小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大多数肝细胞癌的 AFP基因处于活化状态。外周血 AFP m RNA阳性表达和血清 AFP水平均与癌组织 AFP m RNA阳性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VEGF-C和VEGFR-3在大肠癌中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其受体VEGFR-3在大肠癌中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 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6例大肠癌、癌旁组织、正常大肠组织中VEGF-C和VEGFR-3蛋白表达,并比较VEGF-C和VEGFR-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结果 VEGF-C和VEGFR-3蛋白在大肠癌中表达率分别为84.9%(73/86)、87.2%(75/86),在癌旁组织、正常组织表达率较低.有无淋巴转移、不同临床病理分期和大肠癌组织学分化的肠癌组织中VEGF-C和VEGFR-3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VEGF-C和VEGFR-3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与大肠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及淋巴转移密切相关.它们可作为大肠癌抗淋巴道转移治疗的靶蛋白.  相似文献   

7.
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颊鳞状细胞癌 (颊癌 )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与颊癌细胞生长、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 37例颊癌标本进行染色 ,观察VEGF的阳性表达率 ,并结合病理和随访资料作统计分析。结果 :37例颊癌组织中VEGF的总阳性表达率为 91 .89% ,有淋巴结转移者VEGF强阳性占 69.2 3 % ,无淋巴结转移者VEGF强阳性占 33 .33 % (χ2 =6 .48,P <0 .0 1 ) ;VEGF和肿瘤浸润深度密切相关 (r =4.54 ,P <0 .0 1 ) ;5a生存组VEGF阳性率低于 5a内死亡组 (χ2 =3 .90 ,P <0 .0 5) ;COX分析结果表明VEGF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判断指标 (风险比 =2 .90 ,χ2 =7.95 ,P <0 .0 1 )。结论 :VEGF在颊癌生长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可以作为颊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胃癌和相应癌旁组织中 u PA和 u PAR m RNA表达水平 ,并探讨它们与胃癌的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 c DNA- m RNA Northern印迹杂交方法定性和定量地检测了 2 0例胃癌和相应癌旁组织中u PA和 u PAR 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检测的 2 0例胃癌组织中分别有 13例 u PA和 15例 u PAR m RNA表达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 ( P<0 .0 1) ,其中 12例 u PA和 u PAR m RNA协同高于相应癌旁组织 ;11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 u PA和 u PAR m 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 9例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 :u PA、u PAR m RN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增强 ,并且与胃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大肠癌及其转移淋巴结中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大肠癌、癌旁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端粒酶的活性表达 ,探讨其与大肠癌的生物学特性及预后诸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 ELISA法定量检测 34例大肠癌组织、2 0例癌旁组织及 1 6例转移淋巴结中端粒酶的活性 (TA)。结果  34例大肠癌组织中 ,端粒酶阳性表达 31例 ,阳性率 91 2 %。 2 0例癌旁正常粘膜组织中 ,仅 2例为阳性 (1 0 % )。 1 6例转移淋巴结中 ,1 3例检出端粒酶活性表达 ,阳性率为 81 3 %。淋巴结转移“ +”的大肠癌组织与淋巴结转移“ -”的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A值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大肠癌组织与癌转移淋巴结中端粒酶活性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P <0 .0 1 )。端粒酶的活性表达与大肠癌的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分期及侵袭范围等临床病理因素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端粒酶的活性水平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是一种特异性很强的恶性肿瘤标志物 ,有可能成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雌激素对人涎腺黏液表皮样癌血管生成的影响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裸鼠肺移植瘤试验的方法探讨1 7β 雌二醇对人涎腺黏液表皮样癌高转移细胞系Mc3细胞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和肺移植成瘤能力影响 ;并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Mc3细胞的雌激素受体进行检测 .结果 :在体外 ,0 .1 μmol/L 1 7β 雌二醇可促进Mc3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在裸鼠体内实验中给药组 (5 .2 μg/d)及对照组肺表面的转移结节数分别为 (1 1 9± 70 )个和 (1 4± 1 2 )个 ;对肺转移瘤组织切片免疫组化结果表明给药组转移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同时 ,在Mc3细胞和瘤体组织中均发现有雌激素受体的表达 .结论 :生理浓度的雌激素可促进人涎腺黏液表皮样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与大肠癌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5例大肠癌、65例癌旁组织及16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进行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测定。结果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P<0.05),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VEGF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VEGF阴性者(P<0.05);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与MVD呈显著性正相关(rs=0.410,P=0.001)。VEGF表达和MVD与大肠癌浸润深度、TNM分期、血行转移密切相关(P<0.05)。VEGF表达阳性或高MVD的大肠癌患者预后差(P<0.05)。结论VEGF表达与大肠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VEGF和MVD可作为大肠癌预后检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神经纤毛蛋白-2(Nrp-2)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EGF和Nrp-2在大肠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应用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VEGF和Nrp-2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是:68.29%(28/41)和78.05%(32/4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20%(2/10)和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和Nrp-2蛋白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837,P<0.05)。大肠腺癌组织中VEGF与Nrp-2的表达均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等相关(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部位、患者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结论:Nrp-2可能与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血管及淋巴管形成相关,VEGF与Nrp-2协同在大肠腺癌的发展、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7(chemokine receptor 7,CXCR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3例结直肠癌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CXCR7与VEGF的表达.结果 (1)CXCR7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0.00%,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23%,其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2)VEGF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7.12%,其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5).(3)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629,P<0.05).结论 CXCR7与VEGF在结直肠癌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参与肿瘤血管形成为肿瘤进展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大肠癌肝转移的影响。方法:根据VEGF基因mRNA设计合成小干扰RNA,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VEGF mRNA水平,分别以软琼脂集落培养试验和Boyden模型观察癌细胞锚着不依赖性增殖和癌细胞侵袭能力。以脾切除法建立大肠癌肝转移模型,以不同方法处理的癌细胞接种模型,观察对大肠癌细胞肝转移的影响。结果:转染组VEGF基因mRNA水平明显降低,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经VEGF siRNA转染处理的癌细胞软琼脂集落形成数和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P<0.05)。体内试验发现,对照组10只全部出现大肠癌肝转移灶,而siRNA组仅仅1只出现肝转移,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EGF基因在大肠癌肝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RNAi技术沉默VEGF基因表达,可抑制大肠癌细胞肝转移。  相似文献   

15.
李欣  罗爱华 《微创医学》2014,(3):296-29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和微血管密度(MVD)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择收治的大肠癌患者36例,取大肠癌组织作为观察组,相同患者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检测VEGFR-2表达和MVD计数,并分析两者与大肠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VEGFR-2在癌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8.3%(21/36),显著高于正常组织22.2%(8/36),且与浸润深度增加、远处转移和淋巴转移显著相关;MVD在癌变组织中的计数为(28.6±9.4)个/HP,显著高于正常组织(10.5±3.9)个/HP,且与组织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远处转移和淋巴转移显著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VEGFR-2表达和MVD计数高,二者皆可提示大肠癌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8例结肠癌组织和25例正常结肠黏膜中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38例结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阳性率63.1%(24/38),与正常结肠黏膜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阳性表达与结肠癌的病理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结论:VEGF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VEGF表达与结肠癌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人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0份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大肠癌的组织蜡块(观察组)及80份距癌肿边缘5cm以上经病理证实无癌细胞残存的正常大肠组织(对照组),SP法检测VEGF、MIF在大肠癌及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结果VEGF,MIF在观察组中阳性率为77.50%、82.50%,在对照组阳性率为22.50%、27.50%,观察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MI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与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化无关。结论VEGF、MIF在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该院病理科收集的50例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50例正常大肠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临床分期进行综合比较,分析Claudin‐1和VEGF‐C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大肠癌组织的Claudin‐1、VEGF‐C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大肠组织(χ2=32.270,P=0.000;χ2=41.209,P=0.000);癌旁组织的 Claudin‐1、VEGF‐C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组织(χ2=7.294,P=0.007;χ2=5.741,P=0.017)。大肠癌组织Claudin‐1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程度、TNM 分期、淋巴结转移具有密切关系(P<0.05),大肠癌组织VEGF‐C的表达与浸润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具有密切关系(P<0.05)。大肠癌Claudin‐1、VEGF‐C表达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χ2=10.953,P=0.001,r=0.468)。结论大肠癌组织的Claudin‐1、VEGF‐C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大肠组织,大肠癌组织的Claudin‐1、VEGF‐C表达与临床分期等因素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组织中肝素酶mRNA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素酶mRNA表达与食管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54例食管鳞癌、癌旁组织及其正常食管组织中肝素酶mRNA的表达。结果:21例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癌组织、癌旁及正常组织中肝素酶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21/21)、66.7%(14/21)和0%(0/21)。而在无淋巴结转移的33例食管鳞癌癌组织、癌旁及正常食管组织中肝素酶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3%(10/33)、24.2%(8/33)和0%(0/33)。2组癌组织、癌旁组织肝素酶mRNA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素酶mRNA表达与食管鳞癌转移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人结直肠癌组织中EGFR/Grb2/p-mTOR/VEGF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结直肠癌组织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orylated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mTO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 (Grb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的表达,并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构建含有185例结直肠癌标本的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EGFR、Grb2、p-mTOR和VEGF的表达,并分析不同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下(如年龄、性别、浸润深度、淋巴转移、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各自的表达情况,探讨可能的临床意义。结果:EGFR、Grb2、p-mTOR和VEGF在结直肠癌旁组织中呈少量表达或不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1.1%、44.9%、42.2%和54.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结直肠癌患者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下EGFR、Grb2、p-mTOR和VEGF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不同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下EGFR的表达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浸润深度、淋巴转移和临床分期下p-mTOR、VEGF表达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直肠癌组织EGFR/Grb2/p-mTOR/VEGF蛋白两两间均有一定的相关性(r=0.245~0.567,P<0.05)。结论:EGFR、Grb2、p-mTOR和VEGF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值得进一步研究以作为结直肠癌肿瘤靶向治疗新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