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表达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 PA )蛋白能促进胃癌侵袭与转移 [1 ] ,但对 u PA m RNA表达的研究较少。我们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胃癌组织 u PA m RNA的表达 ,以研究其与胃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1 资料和方法胃癌手术标本 36例 ,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 1cm,病理分化程度按 L auren分型。原位杂交技术参照文献 [2 ]进行 :新鲜组织 - 2 0℃切片 ,人 u PA m RNA质粒用 Hind 酶切 ,探针 c RNA用地高辛标记。统计资料采用 χ2检验。2 结 果胃、癌旁和胃癌组织 u PA m RNA表达阳性率分别是8% (1/ 12 )、35 % (7/ 2 0 )和 83% (30…  相似文献   

2.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胃癌侵袭及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u PA)与胃癌的侵袭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ABC法测定胃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胃组织中 u PA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 u PA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组织 ,P<0 .0 1;u PA的高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转移率、生长方式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P<0 .0 1;与肿瘤大小无关 ,P>0 .0 5。阳性表达定位于胃癌组织的癌细胞胞质。结论 :u PA的高表达与胃癌的侵袭与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上皮钙黏蛋白 (E- CD)、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 PA )及其受体 (u PAR)与肝细胞癌(HCC)的关系及其在 HCC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方法 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E- CD和u PA、u PAR m RNA在 5 2例 HCC、4 2例肝硬化组织和 2 3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 在 HCC中 ,E- CD的表达明显减低 ,u PA、u PAR表达明显增高。在 HCC中 ,E- CD在转移组的表达明显低于无转移组 ,E- CD的表达与病理学分级有关 ,分化程度越高 ,E- CD水平越低 ;u PA、u PAR在转移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 ,且其表达水平的增高与包膜侵犯有关。相关分析显示 E- CD与 u PA、u PAR呈负相关。 结论  E- CD和 u PA、u PAR在 HCC中的表达明显异常 ,E- CD表达减低和 u PA、u PAR表达增高与 HCC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胃癌促血管生成素 2 (Ang- 2 ) m RNA的表达水平 ,探讨 Ang- 2在胃癌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中的调节作用。 方法 运用 RT- PCR技术 ,检测 36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 Ang- 2 m RNA的表达水平 ,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血管平滑肌生长因子 (VEGF)和 CD34 的表达情况 ,并根据CD34 的表达计算胃癌及癌旁组织的微血管密度 (MVD)。 结果  (1)原发性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均见有 Ang- 2的表达。 (2 )低分化癌的 Ang- 2 m RNA的表达水平高于中高分化癌 ,有淋巴结转移者的 Ang- 2 m 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3) 36例中有 2 7例癌组织 Ang- 2 m RNA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 ,并与 MVD呈正相关 ,9例癌组织Ang- 2 m RNA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 ,并与 MVD呈负相关。(4 )胃癌组织中 VEGF阳性表达者 (2 2例 ) Ang- 2 m RNA的表达高于 VEGF阴性表达者 (14例 )。 结论  (1)原发性胃癌及其癌旁组织均表达有 Ang- 2 ;(2 ) Ang- 2的表达与胃癌的进展有关 ;(3) Ang- 2的表达对胃癌血管的生成呈双向调节作用 ;(4 ) Ang- 2的表达水平与 VEGF关系密切 ,两者共同参与胃癌的血管生成调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30例胃癌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浆中u—PA和u—PAR含量。结果患者术前血浆中u—PA和u—PAR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患者血浆中u—PA和u—PAR已与对照组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转移者u—PA和u—PAR含量显著高于未转移者(P〈0.05);而浸润侵袭达到或超过浆膜层的u—PA和u—PAR含量高于只累及黏膜下层者(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浆中u—PA和u—PAR水平显著异常,可作为评估胃癌转移浸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uPA、uPAR在尿路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 PA)及其受体 (u PAreceptor,u PAR)在尿路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Pic Ture TM通用型二步法检测 5 0例肾盂输尿管癌、4 0例膀胱癌组织中 u PA和 u PAR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增高 ,u PA和 u PAR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 (P均 <0 .0 5 ) ;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癌组织中 u PA、u PAR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周组织 (P<0 .0 5 ) ,且 u PA阳性表达与 u PAR阳性表达有高度正相关性 (r=0 .979,P<0 .0 1)。结论  u PA、u PAR的共同表达是尿路移行细胞癌的特征之一 ,与其浸润和转移情况密切相关 ,可作为预后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XCL12与CXCR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二者与淋巴结及腹膜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4例胃癌及相应癌旁正常胃组织中CXCL12与CXCR4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二者与淋巴结及腹膜转移的相关性。结果:CXCLl2与CXCR4在胃癌中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及87.0%,均明显高于癌旁胃组织。胃癌组织中CXCLl2的表达情况与淋巴结及腹膜转移相关。CXCR4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CXCLl2与CXCR4在胃癌组织的表达上调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发生和淋巴结及腹膜转移有关, CXCLl2与CXCR4很可能是协同胃癌进展、淋巴结转移及腹膜侵袭转移的重要分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2 (FGF - 2 )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 2 (FGFR - 2 )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对 79例胃癌及癌旁组织FGF - 2和FGFR - 2表达水平进行分析 ,2 1例胃溃疡病例和 6 1例癌旁组织一起用作对照。结果 :胃癌组织中FGF - 2和FGFR - 2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 (P <0 0 5 ) ,FGF - 2和FGFR - 2的表达量在有淋巴结转移标本中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标本 ,而二者表达量在不同组织学分型和肿瘤病理分级标本中相差不大 (P >0 0 5 )。胃癌组织中FGF - 2和FGFR - 2表达量呈一致性。结论 :胃癌组织中FGF - 2和其受体表达量明显高于非癌组织 ,FGF - 2和FGFR - 2的表达与胃癌的侵袭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同源盒基因C13反义RNA(lnc RNA HOXC13-AS)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在胃癌进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胃癌患者112例,术中收集入组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距病灶≥5 c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技术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lnc RNA HOXC13-AS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lnc RNA HOXC13-A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T1~T2期浸润、Ⅰ~Ⅱ期TNM分期、高中分化、无脉管侵袭、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患者胃癌组织lncRNA HOXC13-AS表达水平均低于T3~T4期浸润、Ⅲ期TNM分期、低分化、有脉管侵袭、有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患者(均P<0.05)。lnc RNA HOXC13-AS高表达组患者3年总生存明显低于lncRNA HOXC13-AS低表达组患者(P<0.05)。TNM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lnc RNA HOXC13-AS高表达是影响胃癌患者不良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lncRNA HOXC13-AS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T3~T4期浸润、Ⅲ期TNM分期、低分化、有脉管侵袭、有淋巴结转移及有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率低等不良预后有关,可能作为生物标志物,为胃癌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组织u -PA、u -PAR、t -PAmRNA表达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法测定胃癌组织u -PA、u -PAR、t-PA的mRNA表达,用χ2 检验探讨其与胃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织u -PA、u -PAR、t-PA的mRNA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 (P<0.01),低分化胃癌的u -PA、u -PARmRNA表达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的胃癌 ,而浸润侵袭达到或超过浆膜层者u -PA、u -PARmRNA表达则显著高于只累及粘膜和粘膜下层者 (P<0.05) ,但u -PA、u -PARmRNA表达与胃癌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则无明显关联 (P>0.05),t-PAmRNA表达的阳性率在各型胃癌中均很高 ,但与胃癌的分期、组织分型、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均无关 (P>0.05)。结论 :u -PA、u -PAR和t-PAmRNA表达在胃癌中明显升高 ,u -PA、u -PARmRNA表达与胃癌的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二烯丙三硫(DATS)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对尿激酶型纤溶酶激活物(uPA)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 实时定量PCR法(real time PCR)检测乳腺癌细胞株uPA系统中uPA、uPA受体(uPAR)和uPA抑制物(PAI-1)的表达;使用不同浓度DATS处理乳腺癌细胞,MTS比色法测定细胞的增殖能力;Matrigel体外浸润实验检测DATS(20~60μmol/L) 对细胞浸润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和划痕试验评价60μmol/L DATS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测定60μmol/L DATS作用后,乳腺癌细胞中uPA、uPAR和PAI-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PAI-1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20~80μmol/L DATS对高侵袭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60μmol/L DATS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的浸润和迁移能力,并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显著上调PAI-1的表达,但对uPA和uPAR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结论 DATS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并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显著上调PAI-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在胃癌浸润和转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9例胃癌组织中uPAR折表达,观察其与癌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59例中uPAR阳性28例;在乳头状、管状腺癌和粘液腺癌中uPAR阳性率较高,而在低分化癌和印戒细胞癌中阳性率较低(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uPAR阳性率为60.5%(23/38),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23.8%(5/21)(P<0.01);uPAR在早期胃癌阳性率为12.5%(1/8),侵及肌层组阳性率为38%(6/16),侵犯全层组阳性率为60%(21/35),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uPAR与胃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也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刘娜  王萍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11):1456-1461
目的:探讨Smo和Gli1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两者之间在胃癌中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测定75例胃癌组织和45例对应的癌旁组织中Smo和Gli1的表达情况.应用RT-PCR技术检测30例新鲜胃癌组织及癌旁组(距切缘5 cm)组织中Smo mRNA和Gli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胃癌组Smo和Gli1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P<0.01);RT-PCR显示,胃癌组Smo和Gli1表达水平均较癌旁组显著升高(P<0.01).2种方法均提示Smo、Gli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在病人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及肿瘤大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mo与Gli1蛋白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浸润深度等因素相关,提示两者可能与胃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Smo与Gli1在胃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两者可能协同促进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Tian Y  Zhang XJ  Li GF  Wang W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5):2494-2496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在外阴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取1995至2011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和河北省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住院的30例外阴恶性肿瘤的癌组织、30例外阴上皮内瘤变(VIN)的肿瘤组织,以30例正常外阴上皮组织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 ,通过在石蜡包埋组织中检测uPA、uPAR两种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不同外阴组织的表达变化,在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方面进行对照分析比较其有无差异。结果 (1)uPA和uPAR的表达(A值)分别在正常组织(0.422±0.022,0.431±0.027)、外阴上皮内瘤变(VIN) (0.462 ±0.018,0.467±0.015)及外阴恶性肿瘤中(0.508±0.020,0.510±0.020)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uPA和uPAR在外阴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随分期级别升高而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uPA和uPAR在外阴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有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未转移组(P<0.05)。结论 uPA、uPAR在正常外阴组织、VIN及外阴恶性肿瘤的表达中的升高趋势,提示其可能在外阴恶性肿瘤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组织中uPA、uPAR含量可评估外阴恶性肿瘤的浸润能力及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结肠癌及正常结肠黏膜组织标本中maspin和uPA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探讨二者与结肠癌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为临床寻找结肠癌早期诊断指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62例结肠癌及3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maspin以及uPA基因的表达,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masp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结肠癌未侵及浆膜、淋巴结无转移及TNM分期0~Ⅰ期者中明显高于侵及浆膜、淋巴结有转移及TNM分期Ⅱ~Ⅳ期者(P均〈0.05),在结肠癌不同性别患者中无差异(P〉0.05)。uP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结肠癌未侵及浆膜、淋巴结无转移及TNM分期0~Ⅰ期者中明显低于侵及浆膜、淋巴结有转移及TNM分期Ⅲ~Ⅳ期者(P均〈0.05),在结肠癌不同性别患者中亦无差异(P〉0.05)。maspin与uPA基因在结肠癌的表达中呈负相关(rs=-0.416,P〈0.05)。结论 maspin和uPA基因在结肠癌和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有明显差异,且与结肠癌的病理学特征相关,二者在结肠癌组织样本中的表达也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反映结肠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增强因子3(ILF 3)对胃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ILF3 在胃癌组织、转移淋巴结组织、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表达情况;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ILF3 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Western blot 检测不同胃癌细胞株中ILF3 表达。合成针对ILF3的小干扰RNA 转染人胃癌细胞株MGC803 ;MTT 法检测MGC803 细胞活性;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 blot 检测MMP -7、MMP -9、TIMP -1 基因的mRNA 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组织中ILF3 蛋白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转移淋巴结中ILF3 蛋白阳性率高于胃癌组织(P <0.05)。胃癌组织中ILF3 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 <0.05)。各胃癌细胞株中MGC803 的ILF3 蛋白表达最强,抑制MGC803 细胞内源性ILF3 表达后细胞的活性减弱;迁移和侵袭能力也降低(P <0.05)。ILF3-siRNA转染MGC803 后细胞的MMP-2、MMP-7 表达减弱,而TIMP-1 的表达增高(P <0.05)。结论 ILF3 对胃癌的侵袭转移有促进作用,ILF3 可能是通过调节MMP -7、MMP -9、TIMP -1 基因而参与了胃癌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7.
Alpha B-crystallin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lpha B-crystallin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64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alpha B-crystallin基因的表达,计算其阳性率。结果:Alpha B-crys-tallin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其浆膜外转移者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浆膜内者(P〈0.05),较大肿瘤者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较小肿瘤者,有淋巴结转移者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Alpha B-crystallin基因的高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及其邻近胃组织中睾丸特异性Y样蛋白5(testis-specific Y-like protein 5,TSPYL5)的表达对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46例胃癌组织?癌旁胃正常粘膜组织中TSPYL5 mRNA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胃癌生成?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程度及分级的关系,同时采用MTT方法检测TSPYL5对胃癌细胞株AGS的影响?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46例胃癌组织中有26例TSPYL5 mRNA表达显著下调(56.5%),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TSPYL5表达率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相比无显著差异(P > 0.05),而在TNM中的Ⅱ?Ⅲ期以及不存在腹腔和远处转移时TSPYL5 mRNA表达显著下调(P < 0.05)?同时TSPYL5对AGS细胞株生长有抑制作用?结论:TSPYL5 mRNA表达下调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淋巴结阴性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血管生成素-2(Ang-2)mRNA表达量的变化,探讨其与淋巴结微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20例淋巴结阳性胃癌患者和61例淋巴结阴性胃癌患者术前及30位健康者外周血Ang-2mRNA的表达量,同时检测淋巴结组织CK20表达以评价淋巴结微转移,随访术后,分析术前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与淋巴结微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淋巴结阳性胃癌患者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胃癌患者[(9.02±3.74)比(4.30±2.59),P<0.01],两者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淋巴结微转移阳性患者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淋巴结微转移阴性患者[(5.41±2.25)比(3.95±1.83),P<0.05]。术前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与淋巴结阴性胃癌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5或<0.01),与肿瘤组织类型无关,与术后生存期、术后复发转移及术后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是影响淋巴结阴性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术前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可能成为评价淋巴结阴性胃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和预后的有价值的临床指标,有助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