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杀伤胃癌细胞株SGC-7901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0名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为CIK细胞;收集培养第5天的CIK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姜黄素诱导,37℃、5%CO2条件下继续培养72 h,LDH法检测CIK细胞对SGC-7901细胞的杀伤活性;FACS法检测CIK细胞表型CD3+CD8+、CD3+CD56+含量及穿孔素、颗粒酶B水平。结果①姜黄素诱导后,CIK细胞杀伤胃癌SGC-7901的活性明显提高,在10μmol/L时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姜黄素诱导后,CIK细胞内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水平明显提高(P〈0.05)。③姜黄素能够显著增加CIK细胞的CD3+CD56+表达(P〈0.05),降低其CD3+CD8+表达(P〈0.05)。结论姜黄素能提高CIK细胞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杀伤活性,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加CIK细胞穿孔素和颗粒酶含量以及增加CD3+CD56+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单个细胞水平上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的细胞内细胞因子IFN γ和IL 6的表达与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斑点法 (ELISPOT)检测患者PBMC的细胞内细胞因子IFN γ和IL 6的表达情况。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IL 6及Th2 Th1 比值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升高 (P <0 .0 1)。结论 :在SLE患者PBMC中细胞因子IL 6升高 ,表达倾向于向Th2 偏移 ,Th1 Th2 平衡在SLE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人C IK细胞生长以及体外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常规法培养CD3+CD56+达15%以上的C IK细胞。用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诱导人CIK细胞48 h后:MTT比色法检测人CIK细胞增殖力、流式细胞术(FCM)测定CIK细胞表达的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变化和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CIK细胞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杀伤活性。结果白藜芦醇浓度在0~1.6μmol/L时能促进C IK细胞生长,并增加CIK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的含量表达。当浓度大于3.1μmol/L时可抑制CIK细胞生长,并随着药物浓度的递增抑制率逐渐增加。结论白藜芦醇在一定浓度下可促进CIK细胞生长,提高CIK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 观察过敏性紫癜 (HSP)病儿急性期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 (Th)亚群的功能变化 ,以探讨其在HSP发病机制中的意义。②方法 对 2 0例HSP病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经PMA +Ca2 + 导入剂 (Ionomycin)体外诱导 4 8h ,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 4 (IL 4 )、γ 干扰素 (IFN γ)、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水平。③结果 HSP病儿急性期PBMC经体外诱生IFN 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t=6 .133,P <0 .0 1) ,IL 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t=6 .5 4 8,P <0 .0 1) ,IFN γ/IL 4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t′ =5 .717,P <0 .0 1) ,TGF β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t=5 .86 2 ,P <0 .0 1) ;PBMC培养上清液的TGF β1水平与IFN γ水平呈正相关 (r=0 .6 5 4 ,P <0 .0 1) ,与IL 4水平呈正相关 (r=0 .80 4 ,P <0 .0 1) ,而与IFN γ/IL 4比值呈负相关 (r =- 0 .4 5 7,P <0 .0 5 ) ;HSP病儿急性期并发肾损害组PBMC培养上清液中TGF β1、IL 4、IFN γ水平及IFN γ/IL 4比值与无肾损害组皆无显著性差异 (t或t′=0 .6 2 4~ 1.74 1,P均 >0 .0 5 )。④结论 HSP病儿急性期Th1/Th2失衡 ,呈现Th2相对优势状态 ;体内出现保护性或调节性Th3功能增强 ,但TGF β1保护性调节不足 ,使Th1/Th2失衡不能纠正 ;HSP病儿急性期Th细胞亚群功能变化与其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云芝多糖对人CIK细胞增殖及细胞杀伤功能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CIK细胞,不同浓度云芝多糖诱导人CIK细胞24h,CCK-8比色法检测人CIK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定CIK细胞表达的穿孔素、颗粒酶B和CD107a的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的云芝多糖可促进CIK细胞增殖,促进CIK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的和CD107a的表达,25 mg/L云芝多糖作用最强;但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CIK细胞增殖率逐渐降低,且细胞杀伤功能相关分子表达含量下降.结论 云芝多糖在低浓度下可促进CIK细胞增殖,提高CIK细胞的杀伤活性和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γ干扰素(IFN γ)、白细胞介素10 (IL 10 )对体外培养人类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FN γ、IL 10对HRPE表面人白细胞抗原(HLA) ABC、HLA DR和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表达的影响。 结果 HRPE基础性表达HLA ABC ,低表达HLA DR。IFN γ可增强HRPEHLA ABC、HLA DR和ICAM 1的表达(P <0 .0 0 1) ;IL 10对HRPE基础性HLA ABC、HLA DR和ICAM 1的表达无影响(P >0 .0 5 ) ;IL 10可明显下调IFN γ诱导HRPEHLA DR的表达(P <0 .0 0 1)。 结论 IFN γ可增强HRPEHLA ABC、HLA DR和ICAM 1的表达,参与HRPE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和炎症反应;IL 10可降低HRPEHLA ABC、HLA DR和ICAM 1的表达,抑制抗原呈递,诱导HRPE移植时免疫耐受或免疫赦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 采用FACS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Fas、FasL的表达以及淋巴细胞的凋亡率 ,MTT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 ,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结果 CA患者外周血中CD3+ 、CD4 + 、CD4 + /CD8+ 和CD5 6 + 细胞 (NK细胞 )的比例 ,PBMC中Fas与FasL表达水平 ,PBMC凋亡率 ,血清中IFN γ产生水平 ,PBMC对PHA四种诱导浓度的增殖能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均P <0 0 1) ;而CA患者血清中IL 10产生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CA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缺陷 ,临床治疗过程中须提高CA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 观察足月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 (CBMC)Th1 Th2的功能状态。②方法 用ELISA法 ,检测 2 4例足月新生儿CBMC体外经植物血凝素P(PHA P)刺激 ,培养 4 8h ,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 4 (IL 4 )和γ 干扰素 (IFN γ)含量 ,并与 15例正常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检测结果进行对照。③结果 新生儿CBMC经PHA P诱导产生IFN γ ,IL 4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儿童组 ,差异有显著性 (t=10 .4 87,4 .0 97,P均 <0 .0 1) ;IFN γ/IL 4比值也明显低于正常儿童 ,差异有显著性 (t=2 .10 2 ,P <0 .0 5 )。④结论 新生儿时期Th1和Th2细胞功能明显低下 ,并呈现低水平的Th2相对优势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 18)联合白细胞介素2(IL 2)对自然杀伤细胞系NK92抗卵巢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IL 18联合IL 2(5?U/ml)体外诱导刺激NK92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乳酸脱氢酶释放试验观察刺激前后NK92细胞及培养上清对SKOV3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ELISA测定NK92细胞杀伤活性最大时IFN γ、TNF α含量。结果:IL 18(25?ng/ml)+IL 2(5?U/ml)刺激后的NK92细胞与对照组比较,S期细胞增多,G0/G1期减少(P<0.05)。效靶比为10∶1时,诱导后NK92细胞对SKOV3细胞作用4?h杀伤活性最高,IL 18+IL 2刺激前后的NK92细胞杀伤率分别为(42.3±4.82)%、(77.63±5.27)%。NK92培养上清36?h对SKOV3杀伤作用达到最高峰,刺激前后上清杀伤率分别为(21.2±3.49)%、(37.14±2.69)%。NK92细胞杀伤活性最大时,上清中IFN γ、TNF α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IL 18联合IL 2可提高NK92细胞的抗肿瘤活性,为临床应用NK92细胞免疫治疗卵巢肿瘤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合成含CpG基序的寡核苷酸(CpG ODN)体外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活性,以及活化后的PBMC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ELISA法检测CpG ODN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增殖活性以及活化后的PBMC对Jurkat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CpG ODN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组及CpG ODN+PHA组较空白对照组能明显促进PBMC的增殖和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2(IL-12)的分泌,杀伤活性明显增高(P<0.05);CpG ODN组比PHA组明显促进PBMC的增殖和IFN - γ、IL-12的分泌,且杀伤活性明显增高(P<0.05) ;CpG ODN+PHA组在促进PBMC的增殖和IFN - γ、IL-12的分泌和对Jurkat细胞杀伤活性上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 CpG ODN 具有免疫增强作用,能提高PBMC对肿瘤细胞Jurkat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1.
醛固酮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合成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醛固酮(ALD)及其受体拮抗剂螺内酯(SP I)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合成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用EL 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FN和I型胶原的浓度,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中FN和I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EL ISA结果显示,ALD促进系膜细胞合成分泌FN和I型胶原,且呈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性。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ALD促进系膜细胞FN和I型胶原mRNA的表达,也呈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性。SP I能够拮抗ALD的作用。结论:ALD从蛋白和基因水平促进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合成分泌FN和I型胶原,SP I能够拮抗ALD的作用,具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从而有益于延缓肾小球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转染含CEA片段的重组腺病毒后所诱导的特异性T细胞对直肠癌细胞株LOVO和SW480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抽取HLA表型为A11的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体外培养,使用含CEA片断的重组腺病毒转染未成熟DCs,诱导特异性T细胞。检测体外培养的DCs和CTL活性,并使用MTT法检测CTL对LOVO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转染或未转染的体外培养的成熟DCs高表达CD40、CD86,IL-12,诱导的CTL细胞高表达IFN-γ;转染后DCs诱导特异性CTL可有效识别并杀伤HLA-A11阳性的LOVO细胞。结论:重组腺病毒转染DCs,不明显改变DCs表型和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功能,可诱导自体CTL增殖,含CEA片断的腺病毒转染DCs诱导自体CTL对LOVO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SG101基因对人结肠癌细胞生长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TSG101基因的小干扰RNA载体并将其转导入LOVO细胞,获得稳定转染的阳性克隆后,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进行鉴定;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转染前后生长速度和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转染前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CDK4、CDK6、p21和p27的表达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TSG101的小干扰RNA载体;筛选到稳定的TSG101低表达的结肠癌细胞模型;转染TSG101小干扰RNA后的细胞生长速度显著减慢,出现G1期阻滞,且Cyclin D1的表达明显降低,p21的表达明显增高。结论:下调TSG101基因能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提示该基因可能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经动员富集的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为来源,建立体外诱导培养临床级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并其形态、表型及功能的鉴定。方法:以化疗联合皮下注射G-CSF对肿瘤患者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富集外周血MNC,聚苯乙烯细胞培养板贴壁纯化后,加入无血清培养液X-vivo15,以GM-CSF和IL-4联合诱导DC分化,诱导d5加入TNF-α促进DC成熟,观察DC形态及表型变化;并检测其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以该法诱导的患者DC显示出典型的树突细胞形态表型特征,同时具有较强的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以经动员富集的肿瘤患者外周血MNC为来源,联合应用GM-CSF、IL-4及TNF-α,在体外可诱导培养出临床级具有典型形态、表型及免疫活性的DC。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马钱子碱中毒后不同时间段内肝细胞Bcl-2和Caspase-3表达的病理变化。方法:用20只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组,40只Wistar大鼠复制马钱子中毒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中毒后大鼠肝细胞Bcl-2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用图像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鼠在马钱子中毒低、中剂量后的1~7d不同时间段内,肝细胞Bcl-2和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中毒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Bcl-2和Caspase-3参与了马钱子碱中毒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在昆虫细胞中表达乙型肝炎病毒 ( HBV)的表面抗原。方法 :利用已构建的含有 HBV S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 Bac- S,在昆虫细胞中进行表达 ,并用间接免疫荧光、ELISA和免疫印迹对表达产物进行检测。结果 :重组杆状病毒感染昆虫细胞后 ,可表达相应大小的 S蛋白 ,且该蛋白可被 HBs Ag特异性单抗 ( m Ab)所识别。结论 :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成功地表达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 HBV S蛋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膀胱癌肿瘤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C)对特异性抗自身膀胱癌作用研究。方法:将膀胱癌肿瘤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在体外用冻融负载,再与膀胱癌患者的经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同培养,应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观察其对自身膀胱癌细胞杀伤活性,与未负载肿瘤抗原的CIK组进行比较。结果:DC经抗原负载后介导的CIK对自身膀胱癌细胞杀伤性活性明显增强。结论:用肿瘤抗原负载可进一步提高DC介导的CIK细胞对膀胱癌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表达水平.方法 连续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门诊就诊的CVA患者(CVA组)35例和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哮喘组)21例,另有18例同期参加体检结论健康者为对照组.3组对象同期接受了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CD4+CD25+ Treg和CD4+ CD25+ Foxp3+Treg)和辅助性T细胞(CD3+、CD4+、CD8+、CD4+/CD8+)检测.结果 CVA患者外周血CD4+表达水平及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都明显高于哮喘组(P<0.05,P<0.01).CVA患者外周血CD4+CD25+ Treg和CD4+ CD25+ Foxp3+Tre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都明显高于哮喘组(P<0.05,P<0.01).CVA咳嗽程度重组外周血CD4+、CD4+CD25+ Treg、CD4+ CD25+ Foxp3+Treg表达水平及CD4+/CD8+比值都明显低于咳嗽程度轻组(P<0.05,P<0.01).结论 CVA患者存在明确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异常表达,且随着症状加重这些异常表达趋于显著.  相似文献   

19.
楚广民  杨红梅  孙海斌  陈奎生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2):1623-1624,1630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B(CB)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CB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食管癌EC9706细胞分5组培养,5组分别用设计合成的3条封闭CB不同基因位点的反义寡核苷酸(ASODN1、ASODN2、ASODN3)及1条无关寡核苷酸(N-ODN)转染,另1组不转染(空白对照组)。采用完整细胞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各组EC9706细胞中CB mRNA表达情况。结果:3条CB ASODNs转染的EC9706细胞中CB mRNA表达均下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明显低于N-ODN组及空白对照组。结论:CB ASODN可抑制食管癌EC9706细胞中CB mRNA表达,为临床预防食管癌等恶性肿瘤浸润转移奠定理论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NK-92细胞对人卵巢癌细胞体外杀伤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NK-92细胞对人卵巢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以及放射线照射后对其杀伤活性的影响. 方法以体外培养人卵巢癌细胞系HO-8910为靶细胞,以NK-92的敏感细胞株K562作为对照,应用4 h 51Cr释放法检测不同效靶比情况下体外培养NK-92细胞的杀伤活性,并应用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对NK-92细胞进行照射处理(0、400 cGy)后再检测其杀伤活性变化. 结果 NK-92细胞未照射组,效靶比较低时(1∶1、5∶1)对于HO-8910细胞杀伤率为39%~45%,随效靶比升高,杀伤率随之上升,10∶1时杀伤率显著上升为59%,20∶1时杀伤率仅上升了6%;对于K562细胞,杀伤率为58%~71%.照射后2 d,400 cGy组NK-92细胞对HO-8910细胞不同效靶比的杀伤率与0 cGy组相比有所降低,其总体杀伤率为42%~62%,对K562细胞杀伤范围在44%~61%之间. 结论 NK-92细胞对人卵巢癌细胞系HO-8910具有较高的杀伤活性,经放射线照射后仍保留一定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