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6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儿哮喘是一种以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哮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是多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一般认为,血清IgE异常增高是哮喘的重要特征。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在哮喘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在观察了哮喘患儿发作期、缓解期IL-4、IL-13水平的变化,探讨了IL-4、IL-13在哮喘患儿发病机制中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温通巴布膏对腹泻模型鼠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蓖麻油灌胃制备小鼠腹泻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3组,观察并记录腹泻小鼠6 h内大便性状、腹泻次数、体质量变化和贴敷药膏处皮肤反应。结果腹泻+药物组末次灌胃后6 h内累计稀便次数及体质量下降较单纯腹泻组和腹泻+基质组均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F=4.20、28.35,q=3.02-5.50,P〈0.05、0.01),而单纯腹泻组和腹泻+基质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泻+药物组、腹泻+基质组小鼠贴敷药膏处及全身皮肤无发红、皮疹、水疱和肿胀现象发生。结论温通巴布膏对腹泻模型鼠具有较好的止泻作用,对皮肤无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36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患儿实验室诊断结果,将观察组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同时选取同期83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PCT、hs-CRP、IL-6水平,同时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PCT、hs-CRP、IL-6水平,比较PCT、hs-CRP、IL-6的诊断价值。结果细菌感染组PCT、hs-CRP、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CT、hs-CRP、IL-6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敏感度与特异度相对较高,且阳性与阴性预测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两项,约登指数也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联合检测虽然敏感度有所提高,但特异度降低,约登指数下降。结论 PCT、hs-CRP、IL-6对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PCT作为判断是否为细菌感染的指标特异度更好,真实度更高,对三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及综合评价,可显著提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敏感度,对于早期病情诊断与预后评估等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和Foxp3+CD4+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儿童川崎病(K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急性期KD患儿40例,同龄健康对照儿童30例.KD患儿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前直接取血备检.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Th17细胞及Foxp3+CD4+T淋巴细胞比例;荧光定量PCR检测其CD4+T淋巴细胞转录因子ROR-γt、Foxp3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其血浆中IL-17、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L-23水平.结果 急性期KD患儿外周血Th17细胞明显升高(P<0.01),而Foxp3+CD4+T淋巴细胞明显降低(P<0.01);急性期KD患儿Th17细胞转录因子ROR-γt转录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Foxp3+CD4+T淋巴细胞转录因子Foxp3表达明显降低(P<0.01);血清IL-6、IL-23和IL-17水平明显升高(Pa<0.01),而TGF-β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Th17促炎性T淋巴细胞高表达和Foxp3+CD4+调节性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导致免疫抑制效应不足是导致儿童KD免疫失衡的重要原因,体内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是引起上述改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青岛地区过敏性疾病病儿过敏原种类及分布,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1 664名诊断过敏性疾病病儿进行过敏原点刺试验,采用PPMS 1.5软件分析过敏原阳性率。结果 1 664例过敏性疾病病儿过敏原阳性率为96.0%,其中2种及以上过敏原阳性者占94.6%,主要的过敏原为屋尘螨占70.0%、粉尘螨占69.6%、蚌类占62.1%、海虾占58.8%。婴幼儿主要过敏原为蚌类占61.1%、海虾占48.7%、牛奶占46.0%、鸡蛋占46.0%;学龄前病儿主要过敏原为粉尘螨占69.3%、屋尘螨占69.0%、蚌类占63.2%、海虾占59.7%;学龄期病儿主要的过敏原为屋尘螨占76.1%、粉尘螨占75.2%、蚌类占60.6%、海虾占59.2%。在粉尘螨、屋尘螨、牛奶、鸡蛋阳性率方面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5.1~50.9,P<0.01)。结论 青岛地区过敏性疾病病儿过敏原阳性率较高,尘螨是青岛地区该类病儿主要过敏原,婴幼儿期主要为食物过敏,随年龄增长,吸入过敏原逐渐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背景:树突状细胞在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的地位.已有报道黄芪在体内可以纠正过敏性紫癜患儿的Th1/Th2失衡,但目前关于黄芪在树突状细胞水平对过敏性紫癜病免疫功能调节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功能变化及黄芪对其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对照分析,于2005-10/2007-1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研究所完成.材料:急性期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静脉血28份作为过敏性紫癜组,以门诊体检的健康同龄儿童外周静脉血18份作为正常对照组.黄芪水提剂由四川百利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过敏性紫癜患儿及健康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获取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经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以诱生树突状细胞,并培养8 d,其中过敏性紫癜组又分成2组:对照组和黄芪干预组.主要观察指标:ELISA法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及健康儿童血浆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4水平及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0,12,18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表面CD83、CD86(B7-2)和CD80(B7-1)的表达率.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外周血中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水平减少,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水平增加,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比值明显降低.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诱导培养的树突状细胞表面CD86表达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两组CD86表达率与血浆白细胞介素4水平皆呈显著正相关,与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比值皆呈显著负相关;CD80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两组CD80表达率与血浆γ-干扰素水平及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比值均呈显著正相关.过敏性紫癜患儿树突状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2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白细胞介素10,18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组树突状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2水平与血浆γ-干扰素水平皆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比值皆呈正相关(P<0.01,P<0.05);白细胞介素10分泌水平与其血浆白细胞介素4水平皆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与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比值皆呈负相关(P<0.01,P<0.05):白细胞介素18分泌水平与其血浆白细胞介素4水平皆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与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比值皆呈负相关(P<0.01,P<0.05).黄芪干预组树突状细胞表面CD83、CD86和CD80的表达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树突状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白细胞介素10,1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①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存在明显功能紊乱,表现为CD86表达率升高、CD80降低,白细胞介素12分泌减少、白细胞介素10和白细胞介素18增加,上述变化与Th1/Th2失衡关系密切.②黄芪主要是通过改变过敏性紫癜患儿树突状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来调节其功能.  相似文献   
7.
<正> 结节性脂膜炎亦称为Weber-Christian病或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属结缔组织的边缘疾病。临床上以反复发热,皮下结节性肿块、组织学呈非化脓性脂肪组织炎为特征。本病儿科较为少见,我院1985~2000年共收治1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的周期性综合征(TRAPS)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病例系列研究,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21年5月在中国6家医院明确诊断为TRAPS的10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结果及随访情况。结果 10例TRAPS患儿中男8例、女2例, 起病年龄2(1, 5)岁, 诊断年龄(8±4)岁, 起病至诊断时间3(1, 7)年。共检出7种TNFRSF1A基因变异, 其中父源5例、母源1例、新生变异4例。6例患儿有相关疾病家族史。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热10例、皮疹4例、腹痛6例、关节受累6例、眶周水肿1例、肌痛4例。2例患儿合并血液系统受累。红细胞沉降率和(或)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10例。全部患儿均无自身抗体。治疗过程中应用糖皮质激素者5例、免疫抑制剂7例、生物制剂7例。结论 TRAPS临床以反复发热伴关节、消化道、皮肤、肌肉受累为主要表现, 炎症指标升高, 自身抗体多为阴性。治疗药物多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9.
我院于1984~1988年间对住院病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测定了1586例,筛出高Ig血症112例,其中高IgA血症90例,检出率为5.7%。单纯IgA增高56例,IgA+IgG增蒿29例,IgA+IgM增高5例。男56例、女24例,男:女=1.65:1。年龄最小6个月,1~4岁5例,~7岁21例,>10岁63例。多数病例IgA为2~3g/L,超过4g/L者8例,最高达6.2g/L。高IgA血症的相关疾病如下:  相似文献   
10.
病儿,男,80 d.因口腔溃疡20 d,稀便10 d伴发热6 d入院.病儿20 d前出现口腔溃疡,位于软腭部位,左右各一个,发现时即有1 cm×1 cm大小,表面覆有白色膜状物.10 d来出现稀便,有时发绿,无脓血,每天5~6次,无呕吐.近6 d出现发热,体温39.7 ℃,无畏寒、寒战,无明显皮疹,无咳喘流涕,退热治疗后体温可以降至正常,短时间内体温复升.在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治疗6 d (具体药物不详),症状无改善.发病以来,经常哭闹,吃奶尚可,小便可.病儿系G1P1,足月剖宫产,无手术输血史,生后母乳喂养,注射卡介苗(4~8周后局部无反应)、乙肝疫苗一次.父母体健,无血缘关系,家族中无类似病人,否认冶游史、传染病史及接触史,其母孕期体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