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早中期临床效果,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54例60髋,男28例32髋,女26例28髋,年龄22~62岁,平均(42.3±12.5)岁。术后患者均进行定期临床与影像学随访16~45个月,平均随访32个月。采用Harris,UCLA,VAS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Harris评分由术前38.3分增加到术后95.4分;UCLA评分由术前3.6分增加到术后7.9分;VAS评分由术前8.8分降低到术后1.8分。患者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关节脱位、股骨颈骨折及明显骨溶解等并发症。结论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能有效改善髋关节疾病患者的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早中期随访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金属大头全髋置换术的早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1例患者(42髋)行金属大头全髋置换术。结果 41例均获随访,时间16~39个月。应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Harris评分:术前为22~51(33±10.9)分,术后为85~98(93.5±4.3)分,末次随访时为88~100(96.6±3.1)分。优39髋,良3髋。结论金属大头全髋置换术近期临床疗效满意,中、远期临床结果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头径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应用及优势和缺陷。方法自2006年10月至2007年6月,对22例患者26个髋关节进行大头径THA手术,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32~51岁,平均44岁;左髋7例,右髋11例,双髋同时进行置换4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7.5个月。术后评估的指标有:术后髋关节脱位率,翻修率,感染率,患者满意度调查、髋关节功能检查、X线和Harris评分分析。结果术后患者感染率,翻修率,脱位率均为"0"。所有患者均未行翻修手术。X线显示:所有大头径全髋关节假体植入位置满意,无假体松动、移位现象出现。问卷调查显示:患者对18个髋关节的术后情况表示满意。Harris评分平均指数从术前的41(31~50)分提高到术后的92(82~96)分。结论大头径THA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早期随访结果较好,在稳定性、活动度等方面有较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金属对金属(MOM)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AS累及髋关节患者(23髋)行MOM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后定期随访,比较手术前后Harris评分、UCLA活动评分和影像学变化。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6~36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44±7)分上升到术后(89±6)分,UCLA活动评分由术前(2.4±1.15)分上升到术后(6.5±0.5)分,无感染、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神经损伤和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X线检查假体无松动和移位。结论 MOM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AS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症状,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特点、手术适应证以及手术操作注意事项,分析其近期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7月对行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55例(60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0例,女25例;平均年龄48.1岁(18~69岁).50岁以下33例,占60.0%.双髋同时置换5例,单髋置换50例.术前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1例,股骨颈骨折7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12例,强直性脊柱炎5例.所采用的Durom髋臼和MetasulLDH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股骨头人工髋关节假体均为非骨水泥型. 结果 本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0min(50~85 min),失血量平均750 mL(450~1120 mL),住院时间平均9.6 d(7~12 d).55例患者术后获3~19个月(平均8.7个月)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1分(15~82分)改善至术后94.7分(91~97分), 结果 评价均为优.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髋臼和股骨假体松动,均未见异位骨化形成. 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大直径股骨头能减少术后脱位和关节磨损,并能增加人工关节活动度.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年轻、活动度要求高患者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年患者晚期股骨头坏死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9月对行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3例(36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年患者,男18例,女15例;平均年龄52.82岁(45~59岁)。双髋同时置换3例,单髋置换27例。假体均采用Corin公司的Optimom金属对金属轴承全髋关节置换系统。[结果]33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2.6个月(18~30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4.3分(24~83分)提高至随访末期的93.2分(91~96分)。末次随访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未发现髋臼和股骨假体的无菌性松动和骨溶解,无异位骨化形成。[结论]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中年、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金属对金属大头(ASRTMXL)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和临床体会,以及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采用金属对金属大头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37例(39髋)髋关节疾患,男24例,女13例;年龄43~75岁,平均58.5岁。其中股骨头坏死14例、骨性关节炎2例、新鲜股骨颈骨折18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3例。结合手术前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检查、Harris评分及X线分析,对金属大头全髋的临床应用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患者伤口均Ⅰ期临床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37例(39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9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关节假体位置良好,肢体长度及股骨偏心距基本恢复正常。髋关节活动度得到大幅改善,前屈由(20.1±8.2)°增加到(85.7±9.8)°(t=32.86,P0.01),外展由(10.2±4.4)°增加到(41.5±9.1)°(t=19.34,P0.01),内收由(16.3±8.8)°增加到(40.3±10.4)°(t=11.00,P0.01),外旋由(12.3±5.2)°增加到(42.0±7.7)°(t=19.96,P0.01),内旋由(3.4±1.1)°增加到(23.0±9.8)°(t=12.41,P0.01)。Harris髋关节评分从术前(39.3±5.6)分提高到最后随访的(91.4±10.3)分(t=27.75,P0.01)。结论:金属对金属大头全髋假体设计具有臼杯变形小、磨损率低、活动范围大、脱位发生率低等特点。其为治疗术后活动量要求较高的髋关节疾病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关节炎、股骨颈骨折、髋发育不良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价值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etasul非骨水泥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假体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科于2003年8月-2005年12月行Metasul非骨水泥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5例(30髋)患者进行了随访.包括临床评估和放射学评估,并检测血铬浓度和肾功能情况.[结果]23例28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6年(2.5~4.8年).患者的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9.5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93.4分.3髋(11.5%)形成透亮带;1髋股骨形成局灶性骨溶解.1例术中坐骨神经受损,2.5年后除趾背伸肌力较弱外其他均完全恢复.1例糖尿病患者血糖未控制理想,术后4年发生假体周围感染但X线检查未见松动迹象.无一术后发生脱位、股骨骨折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平均血铬浓度为0.82 μg/L(0.020~0.140 μg/L),较正常参考值(0.007、0.109)无明显升高,未发现因血铬浓度升高导致的肾功能损害和癌症、白血病等恶性疾病.[结论]Metasul非骨水泥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假体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令人满意,但有必要做进一步随访,以了解与金属对金属关节置换有关的任何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头金对金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5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55髋)中,26髋采用大头金对金全髋关节置换(观察组),29髋采用常规小头金属对聚乙烯全髋关节置换(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对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55例门诊随访12~23(18.3±5.4)个月.术后对照组发生脱位1例2次;观察组无脱位发生.观察组术后6、12周的髋关节活动范围和术后12个月的Harris评分优秀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头金对金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术后脱位率低、关节活动范围大等优点,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并分析中期疗效.方法对18例(31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进行了平均5.2年(2~9.2年)的随访.临床随访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X线随访根据Gruen等和Delee and Charnley分区法分别进行股骨柄和臼杯X线片分析.结果至最近1次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27.6分(3~52分)提高到了术后的平均83.3分(54~92分)优良率为87.1%,其中,优5髋,良22髋,可3髋,差1髋.髋关节的总活动度由术前的平均35.6°(0~115°)提高到了术后的平均185.6°(54~215°).X线片未见假体松动、脱位或折断;异位骨化发生率9.7%(3髋).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重建髋关节,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后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本组共随访髋臼骨折后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32例32髋,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45.3岁。本组患者全部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所有假体均采用生物型假体。采用Harris、UCLA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拍摄标准双髋正位片对假体状态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本组患者平均随访26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42.5分增加到术后93.6分,UCLA评分由术前3.2分增加到术后8.1分,改变有统计学差异。影像学评估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关节脱位、感染及明显假体周围骨溶解等并发症。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手段,术中尽量采用生物型假体,近期随访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杨礼庆  李希  付勤  王程 《中国骨伤》2013,26(7):561-564
目的:回顾性研究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疾病的早期疗效。方法:2007年10月至2010年9月对符合标准的42例患者(44髋)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类型为DePuy公司Pinnacle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假体(CoC组)和Duraloc金属对聚乙烯全髋关节假体(MoP组),均为非骨水泥型人工关节。其中CoC组20例22髋,男12例,女8例,年龄21~49岁;MoP组22例22髋,男13例,女9例,年龄42~55岁。手术方法采用后外侧入路,术后给予常规抗凝治疗及相应功能锻炼。术后患者进行定期临床与放射学随访,随访时间至少6个月。测量手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并按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无脱位、松动、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两组Harris评分及髋关节活动度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陶瓷对陶瓷全髋在改善患者症状及髋关节活动度方面与传统的金属对聚乙烯关节疗效相当,其优点和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因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是年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较为理想的关节界面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大直径金属对金属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08年12月应用大直径金属对金属假体与传统28 mm直径假体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各58例(58髋)患者的临床资料.大直径金属对金属假体组男32例,女26例;年龄30~75岁,平均54.1岁;传统28 mm直径假体组男34例,女24例;年龄32~76岁,平均55.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术前诊断、术前疼痛发生率、关节活动范围、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传统28mm直径假体髋臼用两枚螺钉固定,大直径金属对金属无内衬髋臼靠压配获得初始固定.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6~35个月,平均23.6个月.(1)大直径金属对金属假体组术后Harris评分平均97分,优良率96.6%;传统28 mm直径假体组平均88分,优良率89.7%.两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大直径金属对金属假体组髋关节周围疼痛2例(3.4%),传统28 mm直径假体组8例(13.8%).(3)大直径金属对金属假体组无假体脱位,传统28 mm直径假体组脱位1例.(4)术后大直径金属对金属假体组髋关节总活动范围大于140°者52髋,平均240°;传统28mm直径假体组大于140°者46例,平均190°.平均活动范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直径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与传统28 mm直径全髋关节比较具有更好的早期稳定性和关节活动功能,疼痛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近期疗效并探讨其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08年4月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68例81髋,男32例40髋,女36例41髋;年龄24~74岁,平均42.5岁.采用金属对金属表面髋假体(metal on metal surface arthroplasty,MMSA),随访6~25个月,平均14个月,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期间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髋关节疼痛均明显好转,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6分(30~4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3分(84~98分),其中优70髋,良11髋,优良率100%.[结论]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年轻患者和对运动要求较高的老年患者的近期疗效满意,术后髋关节疼痛和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严格的临床适应证、完善的术前准备、精细的手术操作和对表面髋特性的清晰认识是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近期疗效。方法 20例(27髋)DDH行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手术前后Harris评分、VAS评分,观察术后双下肢等长否、有无关节异响、假体位置。结果20例术后均无感染、假体碎裂发生,假体位置良好,未见明显松动现象,1例出现关节异响。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等长。术后平均VAS评分由术前5.78分降至1.02分,术后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50.25分上升为90.76分。结论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能收到很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四代陶对陶Pinnacle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2010年3月,56例患者(88髋)接受了Pinnacle关节置换手术;年龄36.3—68.1岁,平均49.2岁。病史7~21年,根据ARCO分期:所有88髋均为股骨头坏死Ⅳ期,其中激素性32例55髋,酒精性21例30髋,创伤性3例3髋。术前Harris评分为31~63分,平均47.5分,所有髋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正确放置假体位置,术后定期复查,给予Harris评分。结果随访时间为2—7年(平均6.2年),Harris评分由术前47.5恢复到术后97.2。1例髋臼假体术后1年时发生松动,考虑手术技术导致,给予大号髋臼假体翻修,术后随访4年,未见不良结果出现。1例髋关节术后2d内发生关节脱位,给予麻醉下复位下肢皮牵引2周,无脱位再次发生。其他假体均位置良好,尚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伴有严重关节炎的晚期股骨头坏死效果好,四代陶对陶(Pinnacle)关节由于其股骨头假体较大,患者术后活动度大功能恢复满意,但需要充分的术前准备及良好的手术技巧,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Ⅱ期翻修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和临床体会,以及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采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17例(17髋)髋关节疾患,男7例,女10例;年龄43~75岁,平均58.5岁。17例患髋均有不同程度疼痛;关节液或假体周围组织细菌培养,11例阳性,6例阴性;术中所有患者假体周围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急性炎症;8例出现与假体相通的窦道;15例血沉增快,15例C反应蛋白增高;17例X线片有骨融解、假体松动及骨膜反应等表现。所有病例采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Ⅰ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假体,以含万古霉素的骨水泥假体临时旷置,术后静脉输入抗生素4周后,改为口服抗生素6周。术后定期复查血沉和C反应蛋白,待结果正常后再Ⅱ期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结合手术前后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Ⅱ期翻修手术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2~35个月,平均19.5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关节假体位置正确。Harris髋关节评分从术前平均(39.3±5.6)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平均(84.4±10.3)分(t=15.86,P0.01)。结论:Ⅱ期翻修手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具有疗效良好、安全可靠等优点,其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提供一种可靠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疾病的疗效。方法对11例(13髋)患者进行微创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进行随访和分析,观察疗效。结果本组全部获得随访,时间6~44个月,患者术后疼痛消失,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6分提高至95分,无一例出现脱位、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Harris评分:优11髋,良2髋,优良率100%。结论微创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疾病,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致髋关节骨性强直的疗效及术后康复锻炼的意义.方法 1998年10月至2007年5月,对28例(46髋)强直性脊柱炎致髋关节骨性强直患者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男27例,女1例;年龄22~58岁,平均38.9岁;病程5~35年,平均17年2个月;髋关节屈曲强直7例(14髋),伸直强直21例(32髋).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34髋,改良前外侧与外侧联合切口12髋;其中应用全生物型假体40髋,混合型假体6髋.术后24 h即开始进行系统性康复锻炼.对手术前、后患者Harris评分、VAS评分、髋关节总活动度及患者整体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64个月,平均38.2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生坐骨神经或股神经麻痹、皮肤压疮、肺部感染、关节松动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2周出现髋关节脱位,经闭合复位治愈.8髋出现异位骨化,其中Brooker Ⅰ级6髋,Ⅱ级2髋.7例髋关节屈曲强直患者,屈曲角度由术前34.3°±16.3°改善为术后4.2°±3.3±.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28.3±10.3)分提高至术后平均(82.7±7.6)分.VAS评分:术前(3.5±1.4)分,术后(3.8±1.8)分.髋关节总活动度由术前平均15.6°±9.3°改善至术后133.7°±17.6°.术前28例患者生活均不能自理;术后1年,除3例患者行走时仍需借用单拐、生活需他人帮助外,其余25例患者生活均可自理,并可从事家务或轻体力劳动.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晚期严重髋关节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早期系统康复锻炼有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强直性脊柱炎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期随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期的随访结果.方法对37例(52髋)强直性脊柱炎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了24~172个月,平均69个月的随访.临床随访根据Harris的评分方法进行评分,X线随访根据Gruen等和 DeLee and Charnley分区法分别进行股骨柄和臼杯X线分析,根据Brooker等0~4级分级法进行异位骨化分级.结果患者髋关节屈伸、收展、内外旋总活动度由术前的平均27°提高到术后平均152°.术后无脱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Harris评分术前平均为32(8~64)分,术后平均为82(64~96)分,其中优38髋,良8髋,可6髋,优良率88.5%.X线片分析未见假体松动, 11髋(21.2%)发生异位骨化. 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中期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