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篇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目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制备困难,来源有限,限制了临床的应用。 目的: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分离纯化并检测其免疫学以及生物学活性。为后期构建携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蛋白的预成血管化组织工程骨提供了充足的蛋白来源。 设计、时间及地点:开放性实验,单一样本观察,于2005-04/2007-01 在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室完成。 材料:携带目的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的克隆质粒PUC18-VEGF165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时志斌博士构建, PGEM-T easy质粒购自美国Promerga公司,原核表达质粒购自德国Qiagen公司,DH5α、M15、JM109菌株由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研究室保存。 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亚克隆的方法获得目的基因片段,构建表达质粒pQE30-VEGF165,在大肠杆菌JM109中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并使用Ni2+-NTA进行蛋白纯化。经过纯化获得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蛋白。 主要观察指标:①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的亚克隆结果。②重组表达载体pQE30-hVEGF165的鉴定结果。③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蛋白的诱导表达、纯化。④使用ELISA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蛋白免疫学活性。⑤鸡胚尿囊绒毛膜试验和matrigel血管形成实验检测其生物学活性。 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QE30- VEGF165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地表达了相对分子质量为23 000的蛋白,其以不溶性的包涵体形式存在,占菌体蛋白的30%左右,经过分离和Ni柱纯化获得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蛋白,浓度约为0.2 g/L, ELISA和Western blot实验显示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鸡胚尿囊绒毛膜试验和matrigel血管形成实验显示表达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 结论:实验在原核细胞中稳定、高效表达了具有活性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蛋白,为后期预构血管化组织工程骨的构建提供了充足的蛋白来源。  相似文献   
2.
背景:目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制备困难,来源有限,限制了临床的应用.目的: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在人肠杆菌中诱导表达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分离纯化并检测其免疫学以及生物学活性.为后期构建携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蛋白的预成血管化组织工程骨提供了充足的蛋白来源.设计、时间及地点:开放性实验,单一样本观察,于2005-04/2007-01在陕两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室完成.材料:携带目的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的克降质粒PUC18-VEGF165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时志斌博士构建,PGEM-T easv 质粒购自美国Promerga公司,原核表达质粒购自德国Qiagen公司,DH5 α、M15、JM109菌株由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研究室保存.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亚克隆的方法获得目的基因片段,构建表达质粒pQE30-VEGF165,在大肠杆菌JM109中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并使用Ni2 -NTA进行蛋纯化.经过纯化获得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蛋白.主要观察指标:①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的亚克隆结果.②重组表达载体pQE30-hVEGF165的鉴定结果.③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蛋白的诱导表达、纯化.④使用ELISA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蛋白免疫学活性.⑤鸡胚尿囊绒毛膜试验和matrigel血管形成实验检测其生物学活性.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QE30-VEGF165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地表达了相对分子质量为23 000的蛋白,其以不溶性的包涵体形式存在,占菌体蛋白的30%左右,经过分离和Ni柱纯化获得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蛋白,浓度约为0.2g/L,ELISA和Western blot实验显示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鸡胚尿囊绒毛膜试验和matrigel血管形成实验显示表达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结论:实验在原核细胞中稳定、高效表达了具有活性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蛋白,为后期预构血管化组织工程骨的构建提供了充足的蛋白来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腘窝囊肿关节镜下改良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5月症状性腘窝囊肿39例,术前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0级0例,Ⅰ级11例(28.2%),Ⅱ级23例(59.0%),Ⅲ级5例(12.8%)。先行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全关节滑膜切除或骨性关节炎关节清理术,经后内侧入路切除单向瓣膜结构,仅清扫囊壁内侧滑膜层及纤维分隔,保留囊肿外壁。术后随访18个月以上。结果术后未见血管损伤等并发症。31例得到随访,平均22.4月(18~26个月)。末次随访时,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0级20例(64.5%),Ⅰ级7例(22.6%),Ⅱ级4例(12.9%),Ⅲ级0例。复查MRI,18例(58.1%)囊肿完全消失,13例(41.9%)囊肿残留,较术前减小(64.7±11.3)%(49.1%~80.6%),未见复发。结论腘窝囊肿关节镜下改良切除术在内引流术基础上仅行囊肿内层滑膜及纤维分隔清扫,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关节镜下单纯内引流术与联合囊壁切除术的近期疗效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方法以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腘窝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6例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试验组行关节镜下腘窝囊肿内引流术联合囊壁切除,对照组行关节镜下腘窝囊肿内引流术。排除未获得完整随访及术后因其他疾病接受手术者,最终试验组26例、对照组27例纳入研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病程、腘窝囊肿最大直径及分级、合并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腘窝淤斑持续时间、小腿中段后方压痛持续时间;术后1 d及1、2周测量小腿周径,计算观测时间点与术前差值;术后1周采用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术后1年行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MRI检查腘窝囊肿是否消失或减小,并测量其最大直径。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4个月,平均12.5个月。试验组手术时间、腘窝淤斑持续时间、小腿中段后方压痛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延长,术后1 d及1、2周小腿周径差值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下肢彩超检查发现,试验组术后2例发生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无下肢血栓形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6)。术后1年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试验组0级16例、1级6例、2级4例,对照组为0级17例、1级4例、2级6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72,P=0.078)。MRI检查示,试验组9例(34.62%)、对照组13例(48.15%)仍有残余囊肿,最大直径均未超过2 cm;两组其余患者囊肿均消失,随访期间无复发。两组囊肿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93,P=0.852)。结论与关节镜下单纯内引流术相比,联合囊壁切除术治疗腘窝囊肿近期疗效无明显提升,且手术时间延长,术后并发症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offa骨折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6例6髁Hoffa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内固定选择单独应用拉力螺钉或联合应用侧方支持钢板或后方抗滑钢板。结果:所有患者获平均8.7个月随访,骨折未发生移位,均获得骨性愈合,时间为1040周,术后功能评估:优良率83.3%。结论:Hoffa骨折临床少见且易漏诊,手术治疗选择拉力螺钉或(和)锁定钢板固定,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联合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收治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58例,活动度均正常,保守治疗6个月无效,排除炎症性关节炎及膝外侧骨关节炎,随机分为两组,29例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HTO)联合关节镜下微骨折术(微骨折组),29例采用HTO联合关节镜下清理术(清理组),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进行对比,使用负重位双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术前、术后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和股胫角(FTA),并对术前及术后12个月进行对比,使用配对t检验和卡方检验统计学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3.5±1.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VAS评分、HSS评分、IKDC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VAS、HSS、IKDC评分差值对比,微骨折组优于清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16、4.063、3.121P <0.05),角度差值(MPTA、FTA)对比,(t=1.248、1.6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 结论HTO联合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或清理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前者效果更佳,可能与存在更好的软骨修复有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Singh指数评价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术后疗效。方法选取西安高新医院收治的因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58例,按照Singh指数随机分成非骨质疏松组(A组)28例和骨质疏松组(B组)30例,均行空心螺钉内固定术,记录每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情况,并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术后功能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骨折不愈合5例,其中,发生股骨头坏死2例,总体成功率为82.1%(23/28);B组术中内固定失败并选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例,术后骨折不愈合8例,其中,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例,总体成功率为60.0%(12/30),两组总体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两组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ngh指数法是一种经济、方便、有效的骨密度测定方法,可用于评价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3D打印技术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级50名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3D打印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两组住院医师均按照规范化培训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培训,其中3D打印教学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利用3D打印模型加深对骨关节疾病的理解,掌握相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3D打印模型有助于规培医师在短时间内理解并掌握骨关节疾病的影像学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并对手术方案和手术技巧有基本理解,3D打印教学组医师理论和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3D打印技术引入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教学培训中的效果良好,有助于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关节镜下单纯内引流术与联合囊壁切除术的近期疗效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方法以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腘窝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6例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试验组行关节镜下腘窝囊肿内引流术联合囊壁切除,对照组行关节镜下腘窝囊肿内引流术。排除未获得完整随访及术后因其他疾病接受手术者,最终试验组26例、对照组27例纳入研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病程、腘窝囊肿最大直径及分级、合并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腘窝淤斑持续时间、小腿中段后方压痛持续时间;术后1 d及1、2周测量小腿周径,计算观测时间点与术前差值;术后1周采用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术后1年行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MRI检查腘窝囊肿是否消失或减小,并测量其最大直径。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4个月,平均12.5个月。试验组手术时间、腘窝淤斑持续时间、小腿中段后方压痛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延长,术后1 d及1、2周小腿周径差值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下肢彩超检查发现,试验组术后2例发生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无下肢血栓形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6)。术后1年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试验组0级16例、1级6例、2级4例,对照组为0级17例、1级4例、2级6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72,P=0.078)。MRI检查示,试验组9例(34.62%)、对照组13例(48.15%)仍有残余囊肿,最大直径均未超过2 cm;两组其余患者囊肿均消失,随访期间无复发。两组囊肿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93,P=0.852)。结论与关节镜下单纯内引流术相比,联合囊壁切除术治疗腘窝囊肿近期疗效无明显提升,且手术时间延长,术后并发症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制备困难,来源有限,限制了临床的应用。目的: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分离纯化并检测其免疫学以及生物学活性。为后期构建携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蛋白的预成血管化组织工程骨提供了充足的蛋白来源。设计、时间及地点:开放性实验,单一样本观察,于2005-04/2007-01在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室完成。材料:携带目的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的克隆质粒PUC18-VEGF165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时志斌博士构建,PGEM-Teasy质粒购自美国Promerga公司,原核表达质粒购自德国Qiagen公司,DH5o、M15、JM109菌株由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研究室保存。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亚克隆的方法获得目的基因片段,构建表达质粒pQE30-VEGF165,在大肠杆菌JM109中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并使用Ni2+NTA进行蛋白纯化。经过纯化获得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蛋白。主要观察指标:①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的亚克隆结果。②重组表达载体pQE30-hVEGF165的鉴定结果。③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蛋白的诱导表达、纯化。④使用ELISA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蛋白免疫学活性。⑤鸡胚尿囊绒毛膜试验和matrigel血管形成实验检测其生物学活性。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QE30-VEGF165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地表达了相对分子质量为23000的蛋白,其以不溶性的包涵体形式存在,占菌体蛋白的30%左右,经过分离和Ni柱纯化获得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蛋白,浓度约为0.2g/L,ELISA和Western blot实验显示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鸡胚尿囊绒毛膜试验和matrigel血管形成实验显示表达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结论:实验在原核细胞中稳定、高效表达了具有活性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蛋白,为后期预构血管化组织工程骨的构建提供了充足的蛋白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