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慢性氟砷联合暴露对大鼠骨骼代谢Runx2及其下游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54只8周龄清洁级SD大鼠按析因设计方法随机分成9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分为对照组、低氟组、高氟组、低砷组、高砷组、低氟低砷组、低氟高砷组、高氟低砷组及高氟高砷组.使用氟化钠(NaF,低氟组5mg/kg、高氟组20 mg/kg)和亚砷酸钠(NaAsO2,低砷组2.5 mg/kg、高砷组10 mg/kg)灌胃染毒6个月;测定大鼠骨骼中Runx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成骨相关转录因子(Osterix)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蛋白浓度.结果 对照组、低砷组、高砷组无氟斑牙出现,低氟组、高氟组氟斑牙比例(分别为5/6、6/6)与对照组(O)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57、12.00,p<0.05).骨氟含量随着氟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无氟染毒组[对照组、低砷组、高砷组的几何均数(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0.005(0.003 ~0.009)、0.006(0.003~0.021)、0.007(0.002~0.100)mg/g]、低氟组[低氟组、低氟低砷组、低氟高砷组分别为3.395(2.416 ~5.871)、3.809(1.471 ~7.799)、3.853(1.473~6.732)mg/g]、高氟组[高氟组、高氟低砷组、高氟高砷组分别为70.086(46.183~ 131.927)、69.925 (40.503 ~ 96.183)、67.950(52.622 ~ 89.487) mg/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砷含量随着砷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其中低砷组[低砷组、低氟低砷组、高氟低砷组分别为7.195(5.060 ~9.860)、6.518(2.960 ~ 12.130)、6.970(3.400 ~9.730)μg/g]、高砷组[高砷组、低氟高砷组、高氟高砷组分别为8.823 (5.760 ~ 10.840)、9.470(7.230~12.860)、8.321(2.420 ~17.540)μg/g]浓度均高于无砷染毒组[对照组、低氟组、高氟组分别为1.785(0.300~3.750)、2.226(1.410~3.980)、2.030(1.040 ~3.850) μ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砷组与高砷组骨砷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氟与Runx2、MMP-9、Osterix、RANKL蛋白含量间呈正相关(氟染毒量与蛋白含量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647、0.354、0.582和0.613),骨氟含量与蛋白含量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559、0.387、0.487、0.525,P值均<0.01,砷染毒剂量与Runx2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27,P<0.05),与MMP-9、RANKL、Osterix无相关关系(P>0.05).氟砷联合染毒与Runx2、MMP-9、RANKL、Osterix蛋白含量具有交互效应(F值分别为3.88、15.66、2.92、6.42,P值均<0.05).结论 氟砷联合暴露对大鼠骨骼代谢Runx2及其下游相关因子的交互作用表现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
可调式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可调式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0 年 5 月至2012年 3月,采用可调式锁定接骨板治疗 11例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资料,男 3例,女 8例;年龄 35~76岁,平均(62.5±12.3)岁;左侧 4 例,右侧 7 例。其中 2 例为夹板固定治疗后致畸形愈合,2 例为石膏固定治疗后致畸形愈合,1 例为外固定治疗后致畸形愈合,6 例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致畸形愈合;初次手术至再手术时间为 5~20 个月,平均(13.9±5.6)个月。根据影像学(包括尺骨变异、掌倾角、尺偏角)表现及握力、腕关节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上肢功能(disability of arm shoulder and hand, DASH)调查表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11 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 10~15 个月,平均 12 个月;影像学骨折愈合时间为 7~12 周,平均 8 周。术后 12 个月腕关节屈曲活动度为 50.2°± 11.3°(范围,35°~70°),背伸为 55.1°±11.5°(范围,30°~80°),尺偏为 30.1°±9.2°(范围,10°~40°),桡偏为 22.1°±6.6°(范围,10°~30°),旋前为 79.9°±8.5°(范围,60°~90°),旋后为 82.6°±11.2°(范围,50°~90°);术后 12个月 DASH评分为平均(18.5±8.3)分(范围,10~35 分),较术前平均(52.7±11.3)分有明显改善;术后 VAS 评分为平均(1.7±1.2)分(范围,0~4 分),较术前平均(5.9±1.4)分明显改善。2 例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轻度受限,其中 1 例患者在重体力工作时有中度疼痛,但在内固定取出后症状改善;另 1 例患者经消炎镇痛药物治疗后症状改善。无一例发生继发移位、内置物松动及软组织感染。 结论 可调式锁定接骨板作为一种全新的钢板可以用于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术后患者腕关节解剖结构得以重建,关节功能获得改善。  相似文献   
3.
4.
随着科技的发展,外科技术的不断成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一种临床常用手术.该手术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患者的关节疼痛,其次才是改善关节功能[1].但还是有很多患者术后出现关节疼痛,这已经成为患者对手术效果不满意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部分患者不明原因的疼痛症状可自行缓解[2],但通过明确疼痛原因,能指导医师做出正确有效的处理,同时有助于正确估计手术预后,提示如何在手术中预防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7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肩峰下滑囊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12例为观察组,非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肱骨外科颈骨折1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肩关节镜微创手术方式取肩峰下滑囊标本,对照组采取开放手术方式取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肩峰下滑囊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7含量。结果观察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7表达水平(760.36士98.61)pg/mL及(620.34±101.43)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230.35±97.30)pg/mL及(320.42±98.51)pg/mL(P%0.05)。结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肩峰下滑囊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7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可能与肩峰下骨赘、肩袖退变等肩峰下间隙内病理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后疼痛是阻碍早期锻炼的主要问题,置换后镇痛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每种镇痛方法均有自身的优缺点,越来越多的学者趋向于神经阻滞和自控镇痛。目的:比较经股神经自控镇痛和硬膜外自控镇痛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镇痛及促进功能恢复效果的差异。方法:选择ASAⅠ~Ⅲ级单侧膝关节置换患者42例,随机分为股神经自控镇痛组和硬膜外自控镇痛组,每组21例,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实施置换,置换后连接镇痛泵。置换后4,8,12,24和48h,采用目测类比法进行疼痛评分,采用Bromage评分法进行运动阻滞评分;分别记录患者在置换后1,2,3d、1周、1个月患膝关节主动活动的关节活动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与结论:全膝关节置换后两组目测类比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股神经自控镇痛组低于硬膜外自控镇痛组,而且股神经自控镇痛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硬膜外自控镇痛组,早期关节活动度也好于硬膜外自控镇痛组。提示股神经自控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后的镇痛效果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置换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前臂交锁髓内钉自运用于临床以来,其固定可靠、创伤小、恢复期短以及能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已得到同行们的认可[1-2]。由于桡骨本身存在桡骨弓的解剖特点及近端锁钉和近钉点与桡神经的关系密切,临床上行桡骨交锁髓内钉固定  相似文献   
8.
背景:传统全髋关节置换在年轻、活动量高的患者中有较高的早期失败率.大直径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具有杰出的稳定性、低磨损性,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选择.目的:评价大直径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2007-04/2009-10常州市中医医院骨科对48例49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颈骨折及其并发症患者进行了大直径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置换后的髋关节功能采用Hams标准评定,每一例患者摄标准的骨盆平片,观察假体位置,比较置换后随访X射线平片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34个月,平均20.2个月.患者置换后无脱位,无感染,无髋臼及股骨骨折.2例髋臼假体周围发现透亮带.1例出现腹股沟区疼痛.2例出现关节周围响声.最近一次随访Harris平均评分96分,优良率100%.提示大直径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可有效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颈骨折及其并发症,近期随访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慢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VC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8月-2009年3月行PKP治疗的15例患者进行随访,手术前后给予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VAS变化的差异,了解并发症的发生及患者的主观满意程度.[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4.3个月;术前VAS平均为9.2分,随访时为2.7分;患者疼痛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善;所有患者无骨水泥渗漏造成的神经压迫等症状,主观满意程度良好.[结论] 应用PKP治疗慢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疗效满意;对于MRI上T1T2均为低信号的患者,术中不应强调过度复位,易造成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10.
蒋涛  瞿玉兴  高益  郑冲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4):4252-4254
目的:探讨PFC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4年4月至2008年5月,对45例(55膝)患者行PFC全膝关节置换术,男5例,女40例。年龄47~81岁,平均65.5岁。左侧30膝,右侧25膝。结果:本组平均随访30个月(6~51个月),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优35膝(63.6%),良16膝(29.1%),中4膝(7.3%),差0膝,优良率92.7%。结论:PFC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能有效缓解膝关节严重疾患的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正确选择假体、精细的手术操作和严格的术后康复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