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2)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微血管密度(MVD)与胃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64例胃癌组织、22例癌旁正常组织、20例胃良性疾病组织中血管生成素(Ang-2),以CD34作为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对CD34阳性血管进行MVD计数。结果 Ang-2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8.75%,在癌旁正常组织和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27%、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ng-2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Ang-2阴性表达者5年总生存期明显高于Ang-2阳性表达组(分别为50.00%及18.75%,P〈0.05);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胃良性病变组织中MVD分别为33.69±11.60、10.65±3.00和17.20±1.98,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VD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1),而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有无脉管侵犯无相关(P〉0.05);MVD≤33的胃癌患者总生存期较MVD〉33患者明显延长(分别为45.45%及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分析,Ang-2阳性表达率与MVD呈正相关(r=0.618,P〈0.01)。结论 Ang-2的表达和MVD与胃癌的生长、浸润、转移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胡雅兵 《四川医学》2011,32(7):1007-1011
目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及NSCLC的微血管密度,探讨三者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三者彼此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GFR、VEGF在136例NSCLC及28例癌旁正常对照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CD34染色计数136例NSCLC及28例癌旁正常对照组织的MVD。结果 EGFR、VEGF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及MVD明显高于癌旁正常对照组织。EGFR、VEGF的阳性表达及MVD均与NSCLC的TNM分期和有/无转移有关(P〈0.01);VEGF的阳性表达与NSCLC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三者均与NSCLC的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EGFR与VEGF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1);VEGF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1);EGFR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与MVD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EGFR、VEGF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可促进肺癌的侵袭和转移。VEGF主要通过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加速肺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Ang-2mR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4在80例食管鳞癌及癌旁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根据CD34染色情况计算出食管鳞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的Ang-2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食管黏膜(P〈0.01)。食管鳞癌中Ang-2mRNA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食管鳞癌Ang-2mRNA表达水平高于癌旁食管黏膜组织51例中,其癌组织中Ang-2mRNA的表达水平与MVD呈正相关(r=0.94,P〈0.01) 同时,VEGF阳性表达者的MVD明显高于VEGF阴性表达者(P〈0.01),即当VEGF过度表达时,Ang-2促进血管生成。食管鳞癌Ang-2mRNA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29例中,其癌组织Ang-2mRNA的表达水平与MVD呈负相关(r=-0.41,P〈0.05),VEGF的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间MV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当VEGF相对缺乏时,Ang-2抑制血管生成。结论Ang-2mR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过度表达,与食管鳞癌的侵袭转移相关。Ang-2对食管鳞癌血管生成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EphA2/EphrinA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EphA2与其配体EphrinA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2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中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胃黏膜中EphA2、EphrinA1的表达,并采用CD34抗体标记微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分析EphA2、EphrinA1的表达与MVD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EphA2、EphrinA1的表达及MVD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胃黏膜(P〈0.01);EphA2、Eph-rinA1表达水平及MVD值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VD值还与肿瘤直径有关(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EphA2、EphrinA1表达分别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485,P〈0.01;r=0.512,P〈0.01)。结论EphA2及其配体EphrinA1在胃癌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可能参与肿瘤血管的生成,在胃癌的发病及恶性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 1(AQP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微血管密度(MVD)在胃癌组织中 的表达及 AQP1、VEGF、MVD 之间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癌标本 79 例。每 例分别取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 <2?cm 处)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AQP1、VEGF 与 MVD 在人 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对 AQP1、VEGF 与 MVD 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AQP1、VEGF 在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胃癌组织高于癌旁组织 ; MVD 在 胃癌组织的表达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胃癌组织高于癌旁组织 ; AQP1、VEGF 及 MVD 与胃癌的分化、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及分期相关( P ?<0.05) ; 胃癌组织中 AQP1 与 VEGF 的表达呈正 相关( r =0.497, P ?<0.05) ; 在 VEGF 阳性表达的胃癌组织中, MVD 表达高于 VEGF 阴性表达的组织( P ?<0.05) ,在 AQP1 阳性表达的胃癌组织中,MVD 表达高于 AQP1 阴性表达的组织( P ?<0.05) 。结论??AQP1、VEGF、MVD 存在协同作用, 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探讨LYVE-1和CD3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EnVision显色系统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NSCLC癌组织和40例癌周组织LYVE-1和CD31的表达,并计数LYVE-1和CD31标记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微淋巴管(MLVD)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NSCLC癌组织与正常肺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L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癌组织中MLVD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癌组织中MLVDⅠ期+Ⅱ期与Ⅲ期+Ⅳ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NSCLC癌组织中MLVD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NSCLC癌旁组织MVD显著高于癌组织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SCLC有淋巴转移组MVD高于无淋巴转移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NSCLCⅢ期+Ⅳ期MVD高于Ⅰ期+Ⅱ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统计表明,MLVD/MVD在NSCLC癌周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r=0.034,P〉0.05).结论NSCLC中LYVE-1和CD31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进展和肿瘤转移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HIF-1α)的表达及其与VEGF的表达、微血管密度(MVD)及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6例胆管癌及20例癌旁正常肝内胆管中HIF-1α、VEGF的表达,用CD。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MVD,分析其间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内胆管癌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O.05);HIF-1α和VEGF的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正相关(P〈O.05);HIF-1α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和MVD值呈正相关(P〈O.05)。结论HIF-1α在胆管癌组织中明显上调,与肿瘤血管生成、肿瘤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提示检测HIF-1α可能成为判断胆管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并作为临床控制胆管癌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8.
杨天波  吴飞翔  黄山  赵荫农 《广西医学》2014,(10):1363-1365
目的检测凝血酶在肝细胞性肝癌(H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以探讨其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HCC组织和癌旁组织42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其凝血酶及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抗原(CD34)表达,分析它们之间及各自与HC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HCC组织中凝血酶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凝血酶的表达与患者术后有无复发密切相关(P〈0.05)。凝血酶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5)。结论凝血酶在HCC组织中高表达并与术后复发有关,且与MVD呈正相关,提示凝血酶可能通过促进HCC血管的生成从而影响HCC的进展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EphA2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head and neck squamou cell carcinomas, HNSCCs)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EphA2在50例HNSCCs组织和30例癌旁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合HNSCCs临床病理特征,分析EphA2与HNSCCs侵袭、转移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之间的关系。结果50例HNSCCs组织中,EphA2阳性表达26例,30例癌旁组织中仅2例EphA2呈微弱表达,不同组织中EphA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hA2阳性表达与HNSCCs病理分级、侵袭程度和颈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即原发肿瘤分化程度越差、侵袭程度越深,EphA2阳性表达率就越高;有颈淋巴结转移者EphA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颈淋巴结转移者。EphA2阳性者的MVD值(48.68±8.05)显著高于EphA2阴性者(34.60±6.55)(P〈0.05)。结论EphA2促进HNSCCs的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可作为反映HNSCCs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PHC)组织中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7例PH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RANTES的表达并计算MVD,分析RANTES表达、MVD与PH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结果癌组织中RANTES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评分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55.32%vs19.15%、1.89±1.77w0.77±1.29)(均P〈0.01);癌组织中MVD显著高于癌旁组织(67.30±13.68vs37.20±10.58)(P〈0.01);除伴转移病例癌组织中MVD高于无转移病例[(73.50±13.77)/HPvs(64.10±12.68)/HP](P〈0.05)外,RANTES表达、MVD与PHC的其他病理特征无明显关系。相关性分析显示,癌组织中RANTES表达评分与MVD呈正相关(r=0.386,P〈0.05)。结论RANTES可能与PHC的血管生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a(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a,HIF-1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肿瘤进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肾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中HIF-1a和MMP-9的表达及其血管生成情况,并分析三者与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HIF-1a在肾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8.33%,0%;MMP-9在肾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3.33%,20%;肾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VD均值分别为(37.93±11.94)条/HP,(22.30±7.89)条/HP,HIF-1a、MMP-9及MVD在肾癌中的表达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与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结论:HIF-1a、MMP-9和MVD在肾癌组织中呈持续高表达,HIF-1a和MMP-9参与肾癌新生血管的形成,并与侵袭转移关系密切,三者联合检测是判断肾癌侵袭转移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江晨  崔琳  纪萍  于建宪 《齐鲁医学杂志》2005,20(3):211-213,216
①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c-Met)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及其意义。②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88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胃组织中HGF、c-Met的表达及以CD105为标记的MVD进行观察。③结果c-Met在肿瘤组织与癌旁胃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x^2=59.9,P〈0.001);HGF、c-Met在不同组织分化、分期胃癌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在有无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胃癌组织之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x^2=3.90~5.15,P〈0.05);HGF、c-Met高表达同MVD增强显著相关(t=12.82、9.38,P〈0.01)。④结论HGF/c-Met的表达在胃癌侵袭进展、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肿瘤治疗提供了可能的途径;组织芯片是平行、高效的病理学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1(AQP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生成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106例乳腺癌组织及作为对照的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AQP1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用CD105标记肿瘤新生血管,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AQP1在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7.48±31.07)‰和(32.50±1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平均MVD值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QP1的表达和MVD值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等因素无关(P>0.05),但与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乳腺癌组织中AQP1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647,P<0.05)。结论 AQP1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促进乳腺癌组织微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RhoC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2例乳腺癌、20例癌旁正常组织、1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RhoC蛋白的表达,并对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D34的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其与RhoC蛋白的相关性。结果RhoC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0.2%,而在癌旁乳腺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中不表达,其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期相关(P〈0.05);乳腺癌组织中RhoC蛋白阳性患者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oC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及MVD信相关. 其表达上调可能促进了乳腺癌的侵袭、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ID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和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105例IDC组织和20例癌旁乳腺组织中CD133的表达以及MVD计数.结果:在癌旁乳腺组织和IDC组织中,CD133的阳性率分别为5.0%和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133的表达水平在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VD计数在肿瘤患者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高低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且CD133的阳性和阴性表达间MVD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D133的表达和MVD计数与IDC组织的淋巴结转移与否和临床分期均有一定关系;CD133和MVD联合检测对IDC的进展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肿瘤进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肾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中HIF-1α和MMP-9的表达及其血管生成情况,并分析三者与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HIF-1α在肾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8.33%,0%;MMP-9在肾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3.33%,20%;肾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VD均值分别为(37.93±11.94)条/HP,(22.30±7.89)条/HP,HIF-1α、MMP-9及MVD在肾癌中的表达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与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结论:HIF-1α、MMP-9和MVD在肾癌组织中呈持续高表达,HIF-1α和MMP-9参与肾癌新生血管的形成,并与侵袭转移关系密切,三者联合检测是判断肾癌侵袭转移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上皮性钙粘蛋白(E-Cadherin)在人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侵袭、转移性的关系。方法选择56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原发性肝细胞癌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2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用RT-PCR方法检测E-Cadherin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Cadherin的表达。结果1.E-Cadherin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2.E-Cadheri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术后复发时间呈正相关(P〈0.05;R^2=0.786),与病理分期呈负相关(P〈0.05;R^2=0.678);3.癌组织中E-Cadherin表达与肝外转移呈负相关(P〈0.05;R^2=0.704);4.癌旁组织中E-Cadherin表达与术后复发时间呈正相关(P〈0.05;R^2=0.742)。结论E-Cadherin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侵袭转移能力,复发倾向相关,在临床中有望作为肿瘤分化、复发、转移的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K)和微血管密度(MVD)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骨肉瘤标本MK和MVD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骨肉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骨肉瘤中MK表达的阳性率为37.78%。MK和MVD的表达在骨肉瘤Price病理分级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Enneching外科分期中差异有显著性(P〈0.01);肺转移组与无肺转移组MK和MVD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骨肉瘤中MK与MVD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MK和MVD与骨肉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及评价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定量检测LIM和SH3蛋白1(LASP-1)mRNA和乙酰肝素酶-1(HPA-1)mRNA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与肝癌发生、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分别检测62例原发性肝癌癌组织、配对癌旁组织(距癌2cm)和正常肝脏组织(距癌大于5cm)中LASP-1mRNA和HPA.1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中HPA-1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47.25±16.65、23.15±14.89、7.56±5.15,LASP-1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51.66±20.12、35.73±15.07、10.17±8.29。HPA-1mRNA及LASP-1m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均〈0.05)。HPA-1及LASP-1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P〈0.01),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P均〉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LASP-1mRNA和HPA-1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OR=0.421,P〈0.05)。结论肝癌组织中LASP-1mRNA与HPA-1mRNA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密切相关。二者联合表达水平的增加可能促进肝癌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Flt-1)和微血管密度(MV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56例乳腺癌组织和32例癌旁正常组织中Flt-1和MVD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联系.结果 Flt-1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和MVD值分别为75.O%和(44.76±10.17),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2.5%和(10.29±2.38)(P <0.05),且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的转移有关,与病理类型、组织分型及ER、PR.无关.乳腺癌组织中Flt-1与MVD的表达呈正相关(r=0.72,P<0.01).结论 Flt-1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尤其在伴有淋巴转移的癌组织中表达增高.Flt-1的高表达与MVD值的升高可作为乳腺癌的生长、转移以及预后的重要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