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项振飞  方建晨  林丽  陆妙珍  许权  田辉 《浙江医学》2018,40(21):2325-2329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全脑放疗(WBRT)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29例接受WBRT的NSCLC脑转移患者,其中48例接受局部加量放疗。跟踪随访2年,记录半年、1年及2年生存率,分析总生存期(OS)及无复发生存期(RFS)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NSCLC脑转移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生存曲线以进一步分析颅外器官转移数、颅外原发灶近期疗效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29例NSCLC脑转移患者OS为(10.6±0.69)个月,接受WBRT后半年、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64.3%、45.0%和17.1%,2年复发率为79.8%。诊断脑转移后化疗周期数、靶向治疗、颅外原发灶近期疗效、颅外转移器官数是NSCLC脑转移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诊断脑转移后化疗周期数、靶向治疗、颅外原发灶近期疗效、颅外转移器官数可影响NSCLC脑转移患者的预后,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时可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突变阳性、无症状脑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脑部放疗( BRT)的最佳时机。方法选取50例初诊无症状脑转移的EGFR突变阳性的肺腺癌患者,分析其治疗方案、疗效以及失败模式。结果50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2年总生存率为44.0%,预期生存时间为2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颅外转移灶、一线全身治疗方案与总生存期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仅颅外转移灶与总生存期相关。所有患者2年脑转移无进展生存率为29.3%,预期时间为19个月。 BRT时机与脑转移无进展生存时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对于无症状脑转移的EGFR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一线BRT无明显生存获益,一线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基础上延迟BRT可能是较好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常规血液学指标建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同期胸部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预后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接受化疗同期3DCRT的Ⅳ期NSCLC临床资料及治疗前1周内的血液学指标,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组间比较及单因素预后分析,根据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的偏回归系数β值对独立危险因素赋值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结果: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2.4个月和7.1个月,1、2、3年OS分别为55.2%、19.8%和11%。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史、体重下降、白细胞、血小板、白蛋白、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纤维蛋白原、转移器官数目、脑转移、骨转移、化疗周期数对OS有影响(P=0.013、0.03、0.003、0.044、0.011、0.001、0.001、0.014、0.02、0.023、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纤维蛋白原、白蛋白、脑转移、化疗周期数是OS的独立的预后因素(HR:2.502、1.635、2.020、1.517和2.107;P<0.05)。根据评分将NSCLC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各组对应的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6.3%、45.4%、16.1%和20.3%、16%、3.2%(χ~2=37.59,P<0.001)。结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纤维蛋白原、白蛋白、脑转移、化疗周期数是Ⅳ期NSCLC化疗同期胸部3DCRT的独立预后因素,基于血液学指标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很好的预测Ⅳ期NSCLC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根据单中心资料对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疾病预后进行分析。方法对2000年1月1日至2011年4月30日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治疗的25名男性乳腺癌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中位随访时间为51个月(1~90个月)。纳入分析的参数包括肿瘤家族史、年龄、吸烟、酗酒、肿瘤部位、肿瘤象限、病理类型、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P53蛋白、新辅助化疗、手术方式、辅助化疗、辅助放疗、辅助内分泌治疗、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肿瘤TNM分期。通过单因素分析评价这些参数对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66.5%,新辅助化疗、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接受了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患者有更好的预后(P=0.086)。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预后差于不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P=0.000),早期患者预后好于晚期患者(P=0.000)。结论男性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66.5%,新辅助化疗、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比较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生存期的患者一般特征,分析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长期生存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2005~2010年初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251例患者.对生存期<6个月与生存期>2年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病理分型、治疗方法、TN分期、转移部位数、PS评分、是否脑转移、并发症等方面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比较.COX多因素分析对全组251例患者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51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0.48个月,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分别为17.53%、10.4%、2.79%.共44例(17.53%)患者生存期超过2年,其中超过5年的患者为7例(2.79%),74例(29.48%)患者生存期短于6个月.生存期<6个月与>2年的患者在性别、病理、治疗方法、N分期、转移部位数、PS评分、脑转移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为NO或N1 (P=0.000),PS评分为0~1(P=0.000),多学科治疗(P=0.01),单发肺内或骨转移(P=0.00),非吸烟(P=0.019)是患者长期生存的有利因素.结论 淋巴结转移为N0或N1、PS评分为0~1、单一肺内或骨转移、接受多种治疗方法、女性、腺癌可能作为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长期生存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预后因素。方法对112例老年胰腺癌患者的临床参数、治疗方法及生存时间进行回顾性研究,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92例老年胰腺癌患者获访,1、2、3年生存率分别为20%、6%、4%,中位生存期为5个月。Kaplan-Meier生存率曲线分析:TNM分期Ⅰ期、Ⅱ期患者的生存率高于Ⅲ期、Ⅳ期的患者(P=0.001),根治性手术患者高于姑息手术患者,姑息手术患者高于未手术患者(P=0.000),放化疗可以提高生存率(P=0.001)。Cox多因素分析:TNM分期、手术方式及放化疗是长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性别、肿瘤部位、吸烟、饮酒、合并糖尿病与生存时间无关。结论TNM分期、手术方式及是否进行放化疗可能是影响老年胰腺癌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恶性黑色素瘤脑转移的治疗疗效,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及空军总医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治疗恶性黑色素瘤脑转移患者30例,所有患者原发灶均经病理证实。在治疗后定期3月随访,观察治疗疗效,并统计分析治疗疗效与与患者术前KPS评分、治疗情况、病灶最大径、病灶位置、病灶数量、有无颅外转移、患者性别和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平均随访15.5个月,6月总体生存率53.3%,12月总体生存率20.0%,中位生存期6.25个月。多因素分析,影响总体生存率的率的预后因素包括有无颅外转移(χ2=10.8,P=0.001)、病灶部位(χ2=10.8,P=0.001)、病灶数量(χ2=28,P〈0.05)、术前肿瘤最大径(χ2=27.1,P〈0.05)、KPS评分(χ2=28.9,P〈0.05)、治疗情况(χ2=7.22,P=0.02)、患者年龄(χ2=9.96,P=0.007)。患者性别(χ2=3.39,P=0.05),尚不能判定对预后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总体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包括KPS评分(P=0.017)、病灶部位(P=0.019)和有无颅外转移(P=0.023)。结论 1.术前KPS评分高、年龄小、肿瘤单发、病灶体积较小、无颅外转移是影响预后的正性因素;采取放化疗、手术等综合治疗手段可提高患者生存率;2.术前KPS评分低、高龄、肿瘤多发、病灶体积较大、合并颅外转移是影响预后的负性因素。3.患者性别与预后关系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NSCLC脑转移的生存分析,探讨其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NSCLC脑转移全脑放疗患者,并对影响脑转移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分析。结果存活患者中位随访19.0个月。全组中位生存时间8.7个月,1年生存率37.1%,2年生存率15.5%。影响NSCLC脑转移生存的单因素分析:肺癌初治时分期I+Ⅱ、ⅢA、ⅢB和Ⅳ期3年生存率(0S)明显不同,分别为44.4%、23.1%、13.6和8.4%(P=0.007)。女性、KPS在70分以上、胸内原发肿瘤控制和合并靶向治疗提示脑转移后生存时间长。中位生存时间(MST)分别为11.4vs6.6个月P=0.008;9.9vs6.2个月P=0.002;16.2vs6.8个月P=0.000;3.6vs6.8个月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脑转移时无症状、合并靶向治疗和胸内病变稳定是影响NSCLC脑转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胸内肿瘤控制稳定是最强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RR值2.93095%CIlI964~4.371)。结论对于NSCLC脑转移患者,性别、KPS评分、合并靶向治疗和胸内病变稳定是影响NSCLC脑转移生存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脑转移时无症状、合并靶向治疗和胸内病变稳定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18F-FDG PET/CT的影像特征,评价18F-FDG PET/CT对NSCLC侵袭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18F-FDG PET/CT检查并最终经病理结果证实为NSCLC的初诊患者122例,根据转移情况将患者分为无转移组(n=34)、有转移组(n=88,有淋巴结或者远处转移),测量并分析NSCLC原发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计算原发灶肿瘤影消失率(TDR),分析原发灶的多种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与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关系。结果 122例NSCLC病灶中,腺癌88例、鳞癌26例、腺鳞癌6例、类癌2例,无转移组和有转移组患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原发灶增大、密度增大、TDR减小及SUVmax增大,发生区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概率均增大(均P<0.01)。而患者性别、原发灶位置、原发灶病理学分型与是否发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中代谢参数SUVmax、TDR等能够更好地对临床NSCLC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对评估NSCLC患者预后起到重要指导作用,18F-FDG PET/CT显像对评估NSCLC侵袭性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并发孤立性肾上腺转移患者的手术疗效进行系统回顾及pooled分析,为手术治疗NSCLC并发孤立性肾上腺转移提供依据。方法:检索1990年1月-2013年1月发表在PubMed和ScienceDirect数据库中与NSCLC并发孤立性肾上腺转移手术治疗相关的回顾性研究文献,并进行pooled分析。结果:纳入符合筛选标准的文献11篇,含87例患者,均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术和肾上腺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平均生存期为41个月(95%CI,30.6~51.3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95%CI,9~23个月),1、2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4.0%、37.7%和29.2%。单因素预后分析,异时性肾上腺转移(MAM)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同时性转移(SAM)者,2组患者1、2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0.5%和46.8%、52.3%和22.%及35.0%和22.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1个月和 12个月;而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肺癌(鳞癌和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与否和肾上腺转移灶位置(与原发灶同侧或对侧)等因素与患者预后无关联。结论:部分NSCLC并发孤立性肾上腺转移患者经肺部手术及肾上腺切除术治疗后可以获得长期生存,而且MAM患者预后好于SAM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以外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对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伴远处孤立转移灶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08年3月期间42例经病理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切除原发灶和在3月内出现孤立转移病灶的临床资料.比较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病理类型、原发肿瘤的T分期、术后淋巴结病理N分期、转移灶直径长轴及不同转移部位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生存时间及生存率:42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7.1个月,1 a生存率、2 a生存率、5 a生存率分别为57.1%,38.0%,16.6%;原发肿瘤分期:T1+T2期患者预后明显好于T3+T4期患者(P<0.05);术后原发灶淋巴结分期:N0+N1期患者预后明显优于N2+N3期患者(P<0.05);转移灶直径:转移灶直径<25 mm预后好于转移灶直径>25 mm(P<0.05);病理类型:不同病理类型之间预后没有明显差别(P>0.05);转移部位:不同转移部位之间预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外科手术结合同期放化疗等综合治疗能延长NSCLC伴孤立转移灶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蛋白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7例手术切除的NSCLC组织中EMMPRIN的表达。分析EMMPRIN表达、患者吸烟指教、肿瘤T分期、N分期、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术后化疗周期教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77例NSCLC患者到随访结束时死亡率72.73%(56/77),术后生存时间1—8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9月、三年生存率为32.47%(25/77);EMMPRIN的阳性表达率为67.53%(52/77);EMMPRIN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01。r=0.371),与患者手术后生存期呈负相关(P=0.000)。无淋巴细结转移组NSCLC的中位生存时间和三年生存率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01)。在COX多因素分析中,癌肿痛理类型、EMMPRIN蛋白表达和肺癌术后化疗周期数均为影响生存率的重要因素。结论NSCLC的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和术后化疗周期与预后有密切关系;EMMPRIN蛋白的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7例手术切除的NSCLC组织中CD133的表达,分析CD133表达与患者吸烟指数?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T分期?N分期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77例NSCLC患者到随访结束时死亡率72.73%(56/77),术后生存时间1~84(s=19)月?3年生存率为32.47%(25/77);无淋巴结结转移组NSCLC的中位生存时间和3年生存率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 < 0.05)?CD133阳性表达率51.9%(40/77);CD13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246,P < 0.05),与患者手术后生存期呈负相关(P < 0.05)?COX多因素分析仅癌肿病理类型和CD133蛋白表达为影响生存率的独立因素? 【结论】 NSCLC的淋巴结转移和病理类型与预后有密切关系;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蛋白的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单站N2-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的术后病理确诊为单站纵膈淋巴结转移的N2-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341例。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治疗,并进行生存随访;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的中位DFS及中位OS分别为28个月和52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3cm(P=0.010)、未侵及脏层胸膜(P=0.009)以及辅助化疗≥3周期(P=0.001)是单站N2-ⅢA期NSCLC患者无病生存的有利因素;而女性患者(P=0.046)、腺癌患者(P=0.004)、辅助化疗≥3周期(P=0.000)、单纯胸腔内复发(P=0.002)和复发后接受抗肿瘤治疗(P=0.000)是单站N2-Ⅲa期NSCLC的独立生存预后因素。结论肿瘤最大径≤3cm、未侵及脏层胸膜及辅助化疗≥3周期是单站N2-ⅢA期NSCLC患者复发预测因素;而女性、腺癌、辅助化疗≥3周期、单纯胸腔内复发及复发后接受抗肿瘤治疗是单站N2-Ⅲa期NSCLC患者的独立生存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队列研究,评价中医药对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完全切除术后化疗患者无病生存期(DFS)的影响,并探索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23例Ⅲa期NSCLC完全切除术后行辅助化疗的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单纯化疗组96例和中医药联合化疗组127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DFS及1年、2年、3年的无病生存率,对可能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显著差异的预后因素进行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单纯化疗组和中医药联合化疗组患者的中位DFS分别为33.60个月和40.83个月,两组DF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化疗组的1年、2年、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7.9%、66.4%、45.6%,中医药联合化疗组的1年、2年、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8.6%、72.9%、54.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吸烟指数、既往史、治疗方法是影响患者DFS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既往史是影响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中医药治疗能够延长Ⅲa期NSCLC完全切除术后化疗患者的DFS,性别、吸烟指数、既往史、治疗方法是影响患者DFS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分析序贯化、放疗结合中药治疗5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及对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的影响,并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选择2000年1月~2001年12月的54例未经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Ⅲ期20例,Ⅳ期34例),采用序贯化、放疗结合中药的综合疗法,同时减少化疗疗程,延长疗程间隔时间,观察疗效及其对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的影响,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20例,总缓解率(CR PR)为40.4%;中位生存期为15.3个月;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3.7%、28.9%、9.6%。其中Ⅲ、Ⅳ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1.8个月和12.5个月;Ⅲ期患者l、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5.0%、49.5%、24.7%;Ⅳ期患者l、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7.0%、23.3%、0%。绝大多数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坚持中药治疗对生存期的延长有显著意义。结论 序贯化、放疗结合中药治疗晚期NSCLC患者,可减少化疗疗程,延长疗程间隔时间,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背景: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较差,然而目前对于胃癌肝转移尚无规范化治疗体系。手术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尚存在争议。 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自1995至2010年接受手术治疗的105例同时性胃癌肝转移且无肝外转移患者的病例资料。 结果:本组105例患者一、二、三年生存率分别为42.1%, 17.2%, 10.6%,中位生存期11个月。多因素分析表明淋巴结清扫范围(D) (P<0.001), N (P<0.001), 肝转移程度(H) (P=0.008), 脉管癌栓(P=0.002) 为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在对胃癌原发病灶给予D2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中,同时给予肝转移灶切除能够显著延长生存期(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4个月和12个月,P<0.001);然而在对胃原发病灶行D1或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IIIB-T4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比较干性IIIB期与湿性IIIB期患者生存相关因素及在预后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未手术的IIIB-T4期NSCLC患者共141例。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的功能状态评分(ECOGPS)、淋巴结转移情况、治疗前血红蛋白、胸腔积液或(及)心包积液、白蛋白,化疗周期数与NSCLC患者生存期有关。干性IIIB期即未合并胸腔积液或(及)心包积液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5.10个月,1年生存率为17%,湿性IIIB期即合并胸腔积液或/及心包积液组患者为8.27个月,1年生存率为11%(=0.013)。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 PS评分、胸腔积液或/及心包积液、白蛋白,化疗周期数及对患者的生存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湿性IIIB期即合并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是NSCLC患者差的预后表现。ECOG PS评分、白蛋白,化疗周期数是影响ⅢB-T4期NSCLC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7例手术切除的NSCLC组织中CD133的表达,分析CD133表达与患者吸烟指数、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T分期、N分期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77例NSCLC患者到随访结束时死亡率72.73%(56/77),术后生存时间1-84(s=19)月、3年生存率为32.47%(25/77);无淋巴结结转移组NSCLC的中位生存时间和3年生存率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5)。CD133阳性表达率51.9%(40/77);CD13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246,P〈0.05),与患者手术后生存期呈负相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仅癌肿病理类型和CD133蛋白表达为影响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NSCLC的淋巴结转移和病理类型与预后有密切关系: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蛋白的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二线治疗中多西他赛单药与多西他赛联合铂类方案的疗效及毒副反应,为NSCLC的二线规范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接受二线化疗的152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40例接受多西他赛单药治疗(单药组),其中Ⅲb期16例,Ⅳ期24例;治疗前体力状况(PS)评分0~1分32例,2分8例.112例接受多西他赛联合铂类治疗(联合组),其中Ⅲb期29例,Ⅳ期83例;治疗前PS评分0~1分98例,2分14例.主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OS),次要研究终点为疾病控制率(DCR)、无疾病进展时间(PFS)、1年生存率及药物毒副反应.应用Kaplan-Meire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进行各影响因素与预后关系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药组中位PFS(3.0个月)短于联合组(4.2个月,P=0.048),中位OS(17.0个月)、DCR(61.1%)和1年生存率(84.6%)与联合组(18.8个月、69.1%、86.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药组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5%和0,均明显低于联合组(56.2%,4.5%,均P=0.000).预后因素分析显示既往接受手术[危险比(HR)=0.428,95%可信区间(CI)为0.261~0.701]、治疗前PS评分(HR=1.919,95% CI为0.999~3.685)、肿瘤分期(HR=2.297,95% CI为1.427~3.696)以及二线治疗获益(HR=0.318,95% CI为0.177~0.571)是N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铂类方案二线治疗与多西他赛单药方案相比有助于延长一般情况较好的晚期NSCLC患者的无疾病进展时间,但未显著增加患者的总生存期,并可给患者带来更大的血液学及胃肠道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