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黎焕君  贾筠  刘琦  陈志良 《安徽医学》2017,38(5):605-608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左、右半结肠癌的预后.方法 将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86例结肠癌患者按照肿瘤病理分型分为A组(低/未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152例、B组(高/中分化腺癌)234例;同时按肿瘤部位分为右半结肠癌和左半结肠癌.分析肿瘤不同临床病理分型及部位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A组患者肿瘤TNM分期、T分期、N分期及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右半结肠癌患者T分期及N分期均显著高于左半结肠癌患者(P<0.05);A组病理类型在右结肠癌中更常见(P<0.05).A组患者5年生存率52.43%低于B组55.77%(P<0.05);右半结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53.66%也低于左半结肠癌患者55.24%(P<0.05).在A组患者中,右半结肠癌的5年生存率高于左半结肠癌(52.82% vs 50.71%,P<0.05);而在B组患者中,右半结肠癌与左半结肠癌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14% vs 54.27%,P>0.05).结论 在低分化腺癌/黏液癌/印戒细胞癌中,右半结肠癌患者的预后好于左半结肠癌;而在高/中分化的腺癌中,右半结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较左半结肠癌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顸后的因素。方法:对429例DTC患者预后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全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5.2%和88.7%。患者年龄、肿瘤直径、转移、T分期、治疗方式、复发和病理分期等因素差异P<0.05;患者性别、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等因素的组间差异P>0.05。T分期、治疗方式和临床病理分期3个因素差异P<0.05。结论: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有患者年龄、肿瘤直径、转移、T分期、治疗方式、复发和临床病理分期等;独立预后因素主要有T分期、治疗方式和临床病理分期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于直肠、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为原发于直肠的神经内分泌肿瘤107例患者和原发于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1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患者5年生存率,并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原发于直肠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中,<55岁、淋巴结无转移、无远处转移、TNM分期Ⅰ~Ⅱ期、类癌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高于≥55岁、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Ⅲ~Ⅳ期、不典型类癌及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癌的患者(P<0.05);不同肿瘤直径、T分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原发于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中,<55岁、典型类癌、远处无转移、TNM分期Ⅰ~Ⅱ期和周围型肿瘤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高于≥55岁、不典型类癌、远处有转移、TNM分期Ⅲ~Ⅳ期和中央型的患者(P<0.05).结论 年龄、TNM分期、病理类型、远处转移可能同时影响原发于肺和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胸内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T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原发部位的关系,探讨NSCLC术后放疗靶区的合理勾画.方法 回顾性分析335例Ⅲa(N2)NSCLC行肺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335个病人共清扫5976个淋巴结,阳性为1970个,转移率为28.7%.原发肿瘤T1,T2,T3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9.2%,33.2%,41.8%;腺癌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鳞癌.中央型与周围型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3.6%,22.4%;原发肿瘤部位不同,易出现淋巴结转移的区域不同:左上肺癌最易出现4L,5,6,7,10,11区,左下肺易出现5,7,9,10,11区;右上肺易出现1R,2R,3,4,10,11区;右中肺易出现2R,3,7,10,11区;右下肺易出现2R,3,7,9,10,11区.发生跳跃式N2转移107例(31.9%),其中上叶肺癌多出现上纵隔跳跃式淋巴结转移;下叶肺癌及右中叶肺癌则可出现上、下纵隔跳跃式淋巴结转移.结论 Ⅲa(N2)期NSCLC胸内淋巴结转移与肿瘤T分期、病理类型、原发部位有关,术后放疗临床靶区范围要根据肿瘤的原发部位选择高危淋巴结引流区进行预防照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在乳腺癌原发灶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乳腺癌患者105例临床资料、病理资料和石蜡包埋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在乳腺癌原发灶的表达,采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无病生存率(DFS)和总生存率(OS)相关因素。结果 105例患者乳腺癌原发灶CD3+阳性101例(96.19%),CD4+阳性55例(52.38%),CD8+阳性71例(67.62%),CD3+T淋巴细胞浸润与年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SBR分级、ER表达、PR表达、HER-2表达、淋巴结状态无关,CD4+T淋巴细胞浸润与SBR分级、HER-2表达有关(P<0.05),CD8+T淋巴细胞浸润与SBR分级有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SBR分级、HER-2阳性、淋巴结转移、CD4+T淋巴细胞浸润、CD8+T淋巴细胞浸润与DFS有关(P<0.05);临床分期、SBR分级、HER-2阳性、淋巴结转移、CD4+浸润、CD8+浸润与OS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D4+T淋巴细胞浸润、CD8+T淋巴细胞浸润是DFS的保护因素(HR=0.655、0.534,P<0.05);CD4+T淋巴细胞浸润、CD8+T淋巴细胞浸润是OS的保护因素(HR=0.525、0.628,P<0.05)。结论乳腺癌原发灶普遍存在CD3+T淋巴细胞浸润,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浸润与病变程度有关,两者均与乳腺癌较好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癌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方法:对2004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396例肺癌同侧肺门、叶间及纵隔淋巴结广泛廓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的临床分期(T1、T2、T3、T4)、病理类型(鳞癌、腺癌、其他)、病变部位(中央型、周围型)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结果:396例中195例(49.3%)存在N1或(和)N2淋巴结转移,其中单纯N1淋巴结转移44例(11.1%),N2淋巴结转移151例(38.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原发肿瘤分期、原发部位和病理类型均会对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部位有影响(P〈0.01)。结论:肺癌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与原发肿瘤分期(T)、原发部位和病理类型均有密切相关。为达到根治目的,提倡纵隔和肺门淋巴结系统清扫。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特征和生存率的关系。 方法:对1980-1997年本院收治均经病理证实的66例原发于胃肠道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年龄、性别、有无B症状、确诊前病程、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免疫分型、肿块大小、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和(或)脏器转移、骨髓浸润、原发部位、治疗措施等13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分析,并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情况统计。 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性别、确诊前病程、原发部位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无B症状组、临床分期为ⅠE~ⅡE期及ⅠE~Ⅱ1E期组、低中度恶性组、B细胞型、肿瘤未突破浆膜层组、瘤体直径小于10 cm组、无淋巴结和(或)脏器转移组、无骨髓浸润组、行手术+化疗组5年生存率预后均较佳(P<0.05);Cox分析表明肿瘤直径<10 cm与≥10 cm组、临床分期为ⅠE~ⅡE期与ⅢE~ⅣE期组、免疫分型为B细胞与T细胞组及手术+化疗与单纯手术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免疫分型、治疗措施为影响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Ⅲ期N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情况和影响术后生存期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115例经手术治疗的Ⅲ期N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以及术后生存期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T分级、N2淋巴结转移情况、放化疗情况、切端癌残留情况和肿瘤原发部位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手术治疗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术后3年生存率为31.2%,中位生存期为29.0月;影响生存期的单因素分析中病理类型、T分级、N2淋巴结转移情况、放化疗情况、切端残留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中仅N2淋巴结转移个数、化疗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Ⅲ期N2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长期生存率较低,N2淋巴结转移个数、化疗情况是影响术后生存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生存率的临床预后因素。方法: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7~2002年间诊治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88例临床资料,选择性别、年龄、血型、原发肿瘤大小、组织类型、治疗方式、T分期(肠壁浸润深度)、N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癌胚抗原(CEA)、转移灶大小、转移灶数目等临床因素,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式、原发灶大小、T分期、N分期等为预后影响因素(按a=0.1水平),多因素分析均显示,仅治疗方式、T分期为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的重要因素。所有病例总的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8.6%、12.9%、0%。单纯外科治疗组(31.8%)、综合治疗组(45.5%)及单纯辅助治疗组(9.1%)与未治组(13.6%)比较,1年、3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综合治疗方式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性因素,可延长患者生存期;T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T分期越大,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0.
刘小云 《海南医学》2012,23(24):36-38
目的探讨下咽癌病理分期与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8例下咽癌患者,75例为梨状窝癌,7例为环后癌,6例为下咽后壁癌,T2期15例、T3期32例、T4期41例,对患者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与病理分期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8例下咽癌患者中有69例(78.41%)出现颈淋巴结转移,主要转移至颈部Ⅱ区、Ⅲ区及Ⅳ区,三个部位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期转移率为60.00%(9/15)、T3期转移率为90.63%(29/32)、T4期转移率为100%(41/4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患者1~3年,T2期患者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T4期患者,T2期患者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T3期和T4期患者(P<0.05)。结论下咽癌病理分期与颈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而颈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下咽癌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可根据患者病理分期及颈淋巴结转移情况评估患者预后及指导临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提高早期诊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可切除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的转移规律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和位置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于我院胸外科行根治性肺叶切除的335例NSCLC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5例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的为第7组、第4组.右肺上叶与右肺中、下叶NSCLC相比更容易发生上纵隔淋巴结转移(P<0.01).T1期上叶NSCLC发生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几率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发生N2组淋巴结转移几率显著高于鳞癌(P<0.01).高分化NSCLC发生N2组淋巴结转移几率显著低于中、低分化NSCLC (P<0.05).结论:NSCLC的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与肿瘤发生部位、病理类型、原发肿瘤大小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18F-FDG PET/CT的影像特征,评价18F-FDG PET/CT对NSCLC侵袭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18F-FDG PET/CT检查并最终经病理结果证实为NSCLC的初诊患者122例,根据转移情况将患者分为无转移组(n=34)、有转移组(n=88,有淋巴结或者远处转移),测量并分析NSCLC原发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计算原发灶肿瘤影消失率(TDR),分析原发灶的多种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与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关系。结果 122例NSCLC病灶中,腺癌88例、鳞癌26例、腺鳞癌6例、类癌2例,无转移组和有转移组患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原发灶增大、密度增大、TDR减小及SUVmax增大,发生区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概率均增大(均P<0.01)。而患者性别、原发灶位置、原发灶病理学分型与是否发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中代谢参数SUVmax、TDR等能够更好地对临床NSCLC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对评估NSCLC患者预后起到重要指导作用,18F-FDG PET/CT显像对评估NSCLC侵袭性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癌组织中Kruppel样转录因子9(KLF9)、转录因子激活增强子结合蛋白4(TFAP4)基因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NSCLC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KLF9、TFAP4 mRNA表达量。并以基因表达量均数为界分为低表达组、高表达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癌组织中KLF9、TFAP4 mRNA表达量,采用Pearson分析癌组织中KLF9、TFAP4 mRNA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方程行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癌组织KLF9 mRNA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TFAP4 mRNA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KLF9、TFAP4 mRNA高表达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与低表达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LF9 mRNA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径呈负相关,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TFAP4 mRNA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径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KLF9 mRNA、TFAP4 mRNA高表达与低表达患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患者癌组织中KLF9、TFAP4基因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径、分化程度显著相关,可影响患者预后,靶向KLF9、TFAP4基因可能有助于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初步探讨不同直径单发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的淋巴结转移频度及区域间差别,以指导临床术中淋巴结清扫.方法 收集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BAC的肺孤立性结节137例,根据肿瘤直径分为3组:≤2 cm组,2~3 cm组,>3 cm组.分析组间N1、N2组淋巴结转移率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间N1组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直径较大病变,术中应对第10组淋巴结完整清扫;3组患者间N2组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AC肿瘤直径可能对术中N1组淋巴结清扫更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影响颊黏膜鳞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颊黏膜鳞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采用Logistic和Cox模型分析颊黏膜鳞癌50例,确定TNM分期、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微血管数、核分裂数等指标与其预后的关系。结果(1)随着肿瘤的增大、区域淋巴结的转移、临床分期的增大、分化程度的变差,颊黏膜鳞癌出现术后复发转移者明显增加。(2)随着肿瘤的增大、临床分期的增大、分化程度的变差,颊黏膜鳞癌易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3)复发转移分析中,临床分期进入回归方程;在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分析中,肿瘤浸润深度和年龄2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4)经Cox模型分析,证实复发转移是影响颊黏膜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5)复发转移组颊黏膜鳞癌的浸润深度为5.90mm,明显高于未复发转移者的4.82mm(t=2.369,P<0.05)。(6)N0期与N+期颊黏膜鳞癌的肿瘤浸润深度分别为4.24mm和6.36mm(t=5.778,P<0.01)。结论颊黏膜鳞癌的预后与TNM分类、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等因素有关。临床分期与复发转移有关;浸润深度与区域淋巴结转移有关。术后复发转移是影响颊黏膜鳞癌生存率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6.
潘铁成  张毅  魏翔  胡敏 《医学综述》2008,14(2):318-320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2(HIF-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生物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SCLC组织HIF-2α的表达。结果50例NSCLC组织中HIF-2α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HIF-2α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组HIF-2α阳性表达和无淋巴结转移组HIF-2α阳性表达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分期中Ⅰ、Ⅱ和Ⅲ~Ⅳ期HIF-2α阳性表达三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HIF-2α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及病理组织类型无明显关系(P>0.05),和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HIF-2α的增强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浸润性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分析复发鼻咽癌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53例复发鼻咽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复发就诊时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肿瘤侵犯部位、病理特点及临床再分期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53例原发灶复发的鼻咽癌患者的中位年龄是49岁,中位复发时间27个月.复发时间<2年者20例占37.74%,2~5年者28例占52.83%,>5年者5例占9.43%.不同复发时间者原发时N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复发伴随有N1 +N2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构成比明显低于原发时(P<0.05),而局部复发不伴随有颈部淋巴结转移(N0)患者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原发时(P<0.05).治疗后≤5年复发的患者首诊时多为Ⅲ+Ⅳ期及T3+T4期;而>5年复发的患者首诊时多为Ⅰ+Ⅱ期及T1 +T2期,且多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复发鼻咽癌最常见的侵犯部位是鼻咽腔28.30% (15/53),其次是茎突前间隙及颅底,均为15.09% (8/53).结论 鼻咽癌治疗后的1.5年及5.5年为复发高峰期,复发者病变部位多较原发者侵犯范围更广,多伴有颅底骨质破坏和(或)颅内侵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2005年6月期间行根治性手术的36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0例患者中,术后局部复发45例,局部复发率为12.5%(45/360),其中3年内复发38例,占84.4%(38/45)。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为T3~4者的局部复发率比T1~2者显著增高(P<0.01),淋巴结转移数目≥4枚者比≤3枚者显著增高(P<0.01),TNM分期为Ⅲ期者比0~Ⅱ者显著增高(P<0.05),未完成辅助放化疗者比完成放化疗者显著增高(P<0.01),而在不同的年龄组、病理类型和手术方式之间的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数目与术后局部复发呈正相关(B为1.061,Sig为0.004),转移数目越多局部复发率越高;是否完成辅助放化疗与术后局部复发呈负相关(B为-0.756,Sig为0.036),未完成辅助放化疗者局部复发率高。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与原发灶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和是否完成辅助放化疗有密切关系。其高危因素是淋巴结转移数目≥4枚和术后未完成辅助放化疗。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术后予辅助放化疗,可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陈雪  叶栋  刘开泰  贝宴屏  郑璐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4):1682-1688
目的 探讨初治转移性鼻咽癌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治疗策略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6年9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放疗科就诊的初治转移性鼻咽癌患者52例,对其进行化疗,记录其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17年3月,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随访时间为4.4~79.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2.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9.4个月。患者2、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5.9%、45.8%、18.5%。不同性别、年龄、T分期、肺转移、远处淋巴结转移、转移灶数目、化疗周期、转移灶处理、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碱性磷酸酶、纤维蛋白原、血清清蛋白/碱性磷酸酶(AAPR)水平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N分期、骨转移、肝转移、多器官转移、近期疗效、原发灶放疗、乳酸脱氢酶、D-二聚体水平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生存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3期 〔HR=6.315,95%CI(2.004,19.904)〕、合并肝转移〔HR=5.810,95%CI(2.200,15.341)〕、合并多器官转移〔HR=3.770,95%CI(1.317,10.793)〕、原发灶未行放疗〔HR=5.537,95%CI(1.740,17.620)〕、碱性磷酸酶≥100 U/L〔HR=7.657,95%CI(2.313,25.344)〕是初治转移性鼻咽癌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基于N分期、是否合并肝转移、是否多器官转移、原发灶是否接受放疗、碱性磷酸酶水平是初治转移性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且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进而提高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