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双冲击 ( MEDRON,CTX)疗法治疗活动性小血管炎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 2例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 ( MPA)、2例韦格纳肉芽肿病伴严重活动性肾血管炎及 2例少免疫性坏死性新月体肾炎患者采用甲基强的松龙、环磷酰胺双冲击并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果 :完全缓解 8例 ( 5 0 % ) ,部分缓解 6例 ( 37.1 % ) ,死亡 2例 ( 1 2 .5 % )视为无效 ,总有效率达 87.5 %。结论 :双冲击疗法能有效控制血管炎活动 ,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腹膜透析在狼疮性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在狼疮性肾炎 (LN)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活动性肾损害免疫抑制治疗中 ,腹膜透析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对LN并发ARF的 12例行腹透治疗 ,并行肾活检明确病理 ,根据临床和病理的活动程度 ,予激素和 (或 )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 (CTX)冲击治疗。结果  11/ 12例肾活检成功 ,均为Ⅳ型LN ,主要呈活动性肾损害的病理改变 ,也有慢性不可逆病变。治疗有效率为 5 0 % ,经强化免疫抑制治疗 6例临床指标血红蛋白、C3 、C4、血白蛋白、尿蛋白均显著改善 (P <0 .0 5 ) ,肾功能基本恢复 ;3/ 6例活动性指数 (AI)显著降低 ,慢性指数 (CI)无明显变化。无效组 6例 ,病理慢性程度高 ,并发肾外脏器的损害 ,病情在短期内恶化。对有效组中的 5例长期随访 ,4 / 5例肾活检时AI 10 .8± 2 .8,CI 4 .0± 1.4 ,平均随访 6 .8年 (4~ 11年 ) ,Scr均 <176 .8umol/L ;而 1/ 5例AI 18,CI 5 ,3年后进入尿毒症。结论 LN并ARF ,经腹透治疗 ,活动性肾损害予强化免疫抑制治疗可顿挫其活动病变 ,改善肾功能。而对LN的慢性病变 ,尤其是纤维细胞性新月体和广泛的间质纤维化 ,只能采取保守或腹透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3.
李胜  周平  胡秀梅 《疑难病杂志》2012,11(6):465-466
目的分析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的14例ANCA相关小血管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4例患者中,cANCA阳性3例,2例识别PR3;pANCA阳性11例,10例识别MPO。临床表现为多脏器受累,常伴发热、乏力、消瘦等非特异性症状;肾受累占92.8%,其中61.5%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肾活检多为肾小球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性新月体肾炎;肺受累占71.4%,60.0%发展为呼吸衰竭,影像学多见结节状、斑片状模糊阴影;其他尚有神经、消化系统,眼、鼻、皮肤、关节等脏器受累。92.8%有贫血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临床误漏诊情况严重。应用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后,7例(50.0%)缓解,3例(21.4%)维持透析治疗,4例(28.6%)死亡。结论 ANCA相关小血管炎呈多系统损害,肾、肺最易受累,给予免疫抑制治疗部分患者病情有明显缓解。对可疑患者应及早行ANCA等相关检测,以期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常以急进性肾炎综合征起病,ANCA阳性,肾脏多表现为寡免疫复合物沉积的坏死性新月体肾炎[1],即ANCA相关性新月体肾炎,因其病变进展快,累及多系统,是肾脏疾病的危急重症.ANCA相关性新月体肾炎若存在明显的免疫复合物沉积(荧光强度≥2+),可能代表并存其他疾病,如IgA肾病、感染后肾炎或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等[2].MN与ANCA相关性新月体肾炎同时发生十分罕见,自1993年Gaber等[3]报道首例至今,检索全球中英文文献该病仅有79例.回顾我科2 073例肾活检病例,仅于近期诊断1例MN合并ANCA相关性新月体肾炎,发病率为0.48‰.本研究结合我科确诊的1例MN合并ANCA相关性新月体肾炎病例,汇总既往此类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此类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治策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背景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多发于老年人,最容易累及肾脏,且多表现为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肾脏受累病理特征表现为节段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及新月体肾炎,以往认为免疫荧光检查主要提示为寡免疫复合物沉积,但近年来有报道,AAV肾脏免疫荧光上免疫复合物沉积并非罕见。目前,国内很少有关于伴有免疫复合物沉积的AAV研究,对于老年AAV合并有免疫复合物沉积的发病机制、临床、病理特征及对治疗的反应尚不完全清楚。目的 探讨合并有肾脏免疫复合物沉积的老年AAV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8年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肾内科经临床病理确诊的AAV患者56例,根据免疫荧光及电镜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情况,分为免疫复合物沉积组(共14例)和寡免疫复合物沉积组(共42例),两组均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多系统受累、实验室检查结果、肾脏病理特点及疗效。结果 免疫复合物沉积组和寡免疫复合物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ANCA类型、伯明翰系统性血管炎活动评分系统(BVAS)评分、肾脏受累、肺部受累、皮疹、关节疼痛、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发生率、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水平、新月体>50%比例、毛细血管袢坏死比例、肾小球硬化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复合物沉积组患者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水平、新月体比例、间质纤维化比例高于寡免疫复合物组(P<0.05)。免疫复合物沉积组治疗6个月后缓解率为9/14,寡免疫复合物组为76.2%(32/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3,P=0.601)。结论 老年AAV患者合并有免疫复合物沉积时提示更为严重的肾损害,肾脏病理上新月体比例更多,间质纤维化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霉酚酸酯 (MMF)与间断环磷酰胺静脉冲击疗法 (CYC)治疗弥漫增生型狼疮性肾炎 (DPLN)的临床疗效。方法  4 6例患者均经临床和肾活检确定为活动性DPLN ,2 3例采用激素联合MMF(1 0 - 1 5g/d)治疗 (MMF组 ) ,另 2 3例接受激素联合CYC治疗 (CYC组 )。两组患者病情相似 ,随访≥ 6月。MMF组及CYC组中分别有 15例、12例在治疗 3- 6个月时进行重复肾活检。结果 ①临床疗效 :治疗 6月时MMF组尿蛋白及尿RBC下降程度大于CYC组 ,尿蛋白及尿RBC减少超过基础值 5 0 %者 ,MMF组分别占 6 9 6 %及 91 3% ,CYC组分别为 4 7 8%和 6 5 2 %。尿蛋白转阴和血尿消失率MMF组分别为 34 8% 4 3 5 % ,CYC组则分别为 2 1 7%和 39 1%。MMF降低血清冷球蛋白血症、抑制ANA及A dsDNA产生的作用强于CYC组。②肾脏病理改变 :重复肾活检显示MMF组肾组织急性指数 (AI)由 16 4± 7 8降至 4 0±2 0 ,CYC组AI由 12 3± 4 0降至 6 4± 3 0。MMF组治疗后肾小球细胞浸润、免疫复合物沉积、袢坏死、袢内血栓均消失。间质活动性血管炎及细胞 /细胞纤维性新月体显著减少 ,而CYC组仍有较多患者遗留上述病变。③副反应 :MMF组胃肠道及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YC组。结论 激素联合MMF控制DPLN临床活动及减轻肾脏活动性病变的作用强于CYC  相似文献   

7.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13例临床及肾脏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的临床及肾脏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符合ChapelHill标准的MPA病例,5例行肾活检。结果:1本组主要临床表现:发热(92.3%),13例均有蛋白尿(92.3%)、血尿(92.3%)和肾功能不全(76.9%);肺内浸润(53.8%)、胸膜病变(38.5%)、肺泡出血(23.1%)和肺间质纤维化(23.1%);腹痛(30.8%)和胃肠管出血(23.1%);皮疹(38.5%),周围神经炎(30.8%),关节痛(23.1%),肌痛(15.4%)和睾丸痛(15.4%)。11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均为核周型-ANCA(P-ANCA)和髓过氧化物酶-ANCA(MPO-ANCA)。2肾脏病理学检查可见新月体形成、间质浸润和小血管炎,常并发球性硬化、系膜增生和间质小管纤维化;免疫荧光多无或寡免疫球蛋白沉积。结论:MPA是一系统性疾病,主要侵犯小血管,可广泛累及肾脏、肺脏、胃肠管、皮肤等,其中肾脏及肺脏受累较突出。常有P-ANCA(MPO-ANCA)阳性。典型肾脏病理改变寡免疫复合物新月体肾小球肾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显微型多血管炎(MPA)病例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2009月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脏病研究所住院确诊的25例MPA病例。结果 MPA起病时常表现为发热、肌肉关节疼痛、乏力、体质量减轻等非特异症状,伴蛋白尿、血尿及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MPA肾损害的病理类型主要是局灶节段坏死性肾小球肾炎或寡免疫性新月体性肾炎。及时给予免疫抑制治疗可以遏制甚至逆转病情。结论 MPA早期症状非特异,容易误诊,检查血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等指标,及时行肾活检有助于尽早明确诊断。若确诊为MPA,则应开始强有力的免疫抑制治疗,必要时行血浆置换,并仔细监测病情活动情况及药物毒副作用,及时调整用药,否则将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肾功能正常的抗肾小球基底膜(GBM)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长期保持肾功能正常的抗GBM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与同期伴肾功能损害的29例抗GBM病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35例患者中6例(17.1%)肾功能一直保持正常.5例患者有不同程度肾脏受累,1例仅有肺出血,3例表现为肺肾出血综合征.6例均行肾活检病理检查,免疫荧光:4例表现为IgG2+ ~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襻呈线样沉积;光镜差异较大,从肾小球轻微病变到新月体肾炎伴大量毛细血管襻坏死,但大多数患者病变轻微.5例患者给予免疫抑制和(或)血浆置换治疗.6例肾功能正常者与同期肾功能异常的29例抗GBM病相比,贫血轻[血红蛋白(99.67±19.80)比(77.97±20.62) g/L,P=0.024]、抗GBM抗体滴度低[(80.23±85.73)比(224.34±145.79)EU/ml,P=0.027]、肾小球新月体比例低(0.17±0.27比0.58±0.29,p=0.005).平均随访12~133个月,6例肾功能正常者4例完全治愈,2例遗留少量蛋白尿、镜下血尿.结论 肾功能正常的抗GBM病并不少见,多数患者肾脏临床病理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病理类型及病因分布,进一步评价肾活检在肾脏病诊治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3例血肌酐>178μm o l/L且具有肾穿刺适应证的患者行B超引导下经皮肾活检,并作光镜、免疫病理检查及结合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3例肾功能衰竭患者肾穿刺均能成功取得肾小球,标本合格率为95.7%。经病理分析,硬化性肾炎仅3例(13.0%);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2例(52.2%),其中IgA肾病6例、轻微病变性肾炎1例、膜性肾病1例、增生硬化性肾炎2例、新月体肾炎2例;继发性肾小球肾炎6例(26.1%),其中狼疮性肾炎5例、高血压性肾损害1例;另外急性间质性肾炎及急性排斥反应各1例(各4.35%)。并发症为肉眼血尿2例,肾周血肿1例。未发生误穿其他脏器、感染及严重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对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肾活检是可行的,它有助于明确病因及病理类型,对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狼疮性肾炎 (lupus nephritis,LN) 伴血栓性微血管病变 (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 的肾脏病理与预后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6年1月在西南医院肾科接受肾活检、肾脏病理明确诊断LN 伴 TMA 患者63例,分为寡免疫复合物组(25 例)与富免疫复合物组(38例),利用Log-rank (Mantel-Cox) Test统计分析肾脏生存率。结果从肾脏病理类型、病理特点、治疗方案方面进行分析,肾脏病理AI(acute index)评分(P=0.031)、白金耳(P=0.035)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I(chronic index)评分(P=0.007)、纤维性新月体(P=0.019)、肾间质纤维化(P=0.014)、小动脉内膜纤维化(P=0.0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复合物沉积IgG(P=0.023)、IgA(P=0.000)、IgM(P=0.000)、C3(P=0.000)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年,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中,寡免疫复合物组的肾存活率低(P=0.025),而在血浆置换方案中,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强化免疫治疗同时,AI≥10分的寡免疫复合物的肾脏存活率较低(P=0.035),CI≥4分的寡免疫复合物的肾脏存活也较低(P=0.044)。结论 LN伴TMA的肾脏病理中,寡免疫复合物沉积治疗效果差,肾脏存活率降低;TMA寡免疫复合物肾存活率与AI、CI评分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贺西南  向少伟 《广西医学》2004,26(7):963-965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 (LN)肾功能衰竭期的临床、实验室特点、治疗措施 ,提高其肾存活率。方法 收集 1990年~ 2 0 0 2年符合狼疮性肾炎肾功能衰竭期者 4 2例 ,与其条件相当的狼疮性肾炎肾功能正常者 4 2例对比分析。结果  (1)LN肾功能衰竭者肾外表现如发热、皮疹、关节痛、光敏感发病率低于肾功能正常组 ,尤以皮疹、光敏感明显 (P <0 0 5 ) ;(2 )肾功能衰竭组贫血、血尿、管型尿的发病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 (P <0 0 1) ,免疫学检查ANA、抗ds DNA、狼疮细胞检出率明显低于肾功能正常组 (P <0 0 5 ) ,补体C3、C4 下降亦更显著 (P <0 0 5 ) ;(3)使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治疗 ,总有效率达 73 81% ,而用甲基强的松龙、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达 80 %以上。结论 狼疮性肾炎肾功能衰竭期其肾外表现减轻 ,与尿毒症相关的其他脏器受损症状表现明显 ,免疫学检查ANA、抗ds DNA、狼疮细胞检出率降低 ,但补体C3、C4 明显下降。使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治疗 ,可改善预后 ,提高病人肾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造成的新月体肾炎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本科收治的2 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新月体肾炎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分析,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两例患者均为中青年男性,有先天性心脏瓣膜病史,经心脏B 超及血培养检查确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例1:尿蛋白3+,潜血3+,24h 尿蛋白定量3.8g,血肌酐最高673.5μmol/L ;肾活检显示31 个完整肾小球,23 个新月体形成(74.2%,11 个细胞性).给予青霉素抗感染、血液透析治疗,并给予激素80mg 静滴3d 后改为40mg 口服,1 月后肾功能仍未恢复,激素500mg 冲击治疗3d 后改为40mg 口服,逐渐减量,肾功能恢复正常,脱离透析,随访2 年余,复查血肌酐(Scr) 68μmol/L,尿常规蛋白1+,潜血-.例2:尿蛋白1+,潜血-,血肌酐最高216.3μmol/L,肾活检显示26 个完整肾小球,14 个小球新月体形成(53.8%,纤维性为主),予长期抗感染治疗,未予激素治疗,行瓣膜置换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随访2 年,Scr 86.6μmol/L,尿常规(-).结论 对于细胞性新月体为主的患者,建议给予激素治疗,甚至激素冲击治疗;对于纤维性新月体较多的患者可以只予抗感染及换瓣等清除感染灶治疗;此两例预后均较好.  相似文献   

14.
60岁及以上老年人肾活检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肾活检的安全性、并发症及肾小球及小管、间质疾病的病理与临床特点.方法:采用B超定位下经皮肾活检,观察其并发症并对确诊的34例老年(60岁以上)肾小球、肾小管及肾间质疾病进行分析.结果:34例老年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9例(55.8%),继发性肾小球肾炎10例(29.4%),小管间质性肾炎3例(8.8%),药物性肾损害1例(2.9%),其他1例(2.9%).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膜性肾病8例(42.1%),其他依次为:新月体肾炎3例(15.8%),系膜增生性肾炎2例(10.5%),IgA肾病2例(10.5%),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2例(10.5%)和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例(10.5%);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中淀粉样变性4例(36.4%),糖尿病肾病2例(18.2%),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1例(9.1%),紫癜性肾炎1例(9.1%),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1例(9.1%),肿瘤相关性肾病1例(9.1%);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类型肾病综合征17例(89.5%),其中单纯性肾病12例,肾炎性肾病5例;其他为单纯性血尿或蛋白尿2例;急性肾小管坏死2例;34例老年人肾穿临床与病理诊断相符率,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94.7%,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为80.0%,其他为80.0%;34例患者肾活检1例(2.9%)发生肉眼血尿,2例(5.9%)有肾周围血肿,与非老年人相比发生率也未见明显增加.结论:老年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膜性肾病为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主要为淀粉样变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类型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老年肾脏疾病经皮肾活检是安全的,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新月体肾炎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 46例新月体肾炎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组成、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 ,肾脏病理特点、治疗手段与预后进行总结。结果 :新月体肾炎临床以急进性肾炎为多见 ,老年人以血管炎较多 ,女性则狼疮多见。临床表现以肾脏最常见 ,也可有肺脏等表现。病理有大或广泛的新月体填充肾小囊 ,新月体的多少及纤维化程度往往决定预后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冯仕品  王莉  谢敏  罗苇  张伟  金梅  杨胜 《四川医学》2012,33(6):962-965
目的探讨儿童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特点与肾脏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狼疮性肾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检查资料。结果临床分型以肾病综合征型为最常见,占8例(40%);孤立性血尿或(和)蛋白尿2例(10%),急性肾炎型4例(20%),急进性肾炎型2例(10%),慢性肾炎型1例(5%),肾小管间质损害型2例(10%),亚临床型1例(5%)。肾外症状以发热(65%)、贫血(35%)、皮肤损害(50%)、关节炎(35%)等多见;实验室检查:补体C3降低17例(85%),抗核抗体(ANA)阳性16例(80%),抗ds-DNA阳性13例(65%),血浆白蛋白降低8例(40%),转氨酶增高4例(20%),Hb降低13例(65%),白细胞减少11例(55%),血小板减少9例(45%),BUN增高7例(35%),D二聚体阳性9例(45%),Coob’s试验阳性3例(15%),球蛋白增高4例(20%)。ESR增高3例(65%)。20例肾活检均异常,病理类型以Ⅳ型LN最多,10例(50%),其次是V型3例(15%),Ⅰ型、Ⅱ型和Ⅲ型各1例(分别占5%),Ⅳ+Ⅴ型2例(10%),Ⅲ+Ⅴ型2例(10%)。大多数患儿免疫荧光多呈"满堂亮",2例呈寡免疫复合物沉着。结论儿童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类型有其自身特点,肾脏病理学检查对狼疮性肾炎的诊断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次在国内报告运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合并大剂量环磷酰胺每月静脉疗法,治疗8例重症肾炎患者(Ⅳ型狼疮性肾炎2例,新月体肾炎及结节性多动脉炎各3例),取得一定疗效。该疗法不仅能迅速缓解急性期症状,而且亦可延缓慢性病变,改善长期预后.治疗后不论外周血还是肾组织中的淋巴细胞,CD_4、CD_3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但有2例患者发生粒细胞缺乏症,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102例老年肾脏病的病理类型分布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总结我院102例住院老年患者(≥60岁)的肾活检资料,按WHO1982年制定的肾小球疾病病理分类及1995年肾小球疾病组织学分型修订方案,结合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诊断.结果:原发性肾小球疾病78例,占76.47%,继发性肾小球疾病15例,占14.71%,小管间质性疾病9例,占8.82%.其中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32例(31.37%),IgA肾病20例(19.61%),膜性肾病18例(17.65%),新月体性肾炎2例(1.96%),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2例(1.96%),IgM肾病1例(0.98%),轻微病变1例(0.98%),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例(0.98%),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1例(0.98%),淀粉样变6例(5.88%),狼疮性肾炎3例(2.94%),紫癜性肾炎3例(2.94%)(其中1例表现为新月体性肾炎),显微镜下血管炎2例(1.96%),高血压肾损1例(0.98%),急性肾小管坏死5例(4.90%),慢性间质性肾炎3例(2.94%),急性间质性肾炎1例(0.98%).结论:本组资料显示老年阶段的肾小球疾病仍以原发性多见,病理类型以系膜增生性肾炎、IgA肾病、膜性肾病等为主;在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以淀粉样变占绝大多数,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次之,显微镜下血管炎不少见.另外在老年阶段亦不应忽视间质-小管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的诊断与治疗(附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晶  冯学亮 《陕西医学杂志》2002,31(12):1085-1086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 1 2例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患者进行肾组织活检 ,总结并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症状、各项检查及肾脏病理特点。结果 :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病例 ,临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鼻塞伴脓性分泌物、咳嗽、咯血、胸痛、关节肿痛、肺部浸润、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肾功能减退等多器官病变。肾活检可见小血管壁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 ,新月性肾炎多见 ,并伴肉芽肿形成 ,炎细胞浸润及肾小球硬化。免疫荧光无或微量免疫球蛋白及 C3 沉积。ANCA试验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抗PR3 或 MPO是 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敏感和特异性诊断工具。治疗均选用糖皮质激素联用细胞毒药物或骁悉 ,部分患者同时给予透析治疗 ,治疗总有效率达 83 .3 %。结论 :原发性小血管炎好发于中老年男性 ,临床表现多样 ,肾损害多严重。ANCA试验及肾活检有利于早期诊断。早期积级治疗本病 ,大部分患者可缓解  相似文献   

20.
我科近两年来以甲基强的松龙(MP)联合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新月体肾炎患者6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18~70岁,平均42.5岁。诊断标准为肾活检光镜检查>50%的肾小球有大细胞新月体(新月体占肾小球囊腔>50%)形成。其中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