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65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36篇
预防医学   42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终末期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透析护理。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6月终末期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40例分两组,常规组在透析中采用常规护理,人性化组在透析过程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肾功能和心功能和病情缓解率、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人性化组病情缓解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人性化组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肾功能和心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人性化组患者护理后肾功能和心功能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透析中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缓解病情,改善患者肾功能和心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醒脾方对糖尿病肾病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对照组40例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西医基础治疗联合醒脾方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转铁蛋白(UTRF)、尿微量白蛋白(U-MALB)、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中医症状积分等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b A1c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UTRF、U-MALB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UTRF、U-MALB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醒脾方能够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UTRF、U-MALB水平。  相似文献   
3.
肿胀手综合征是指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发生的持续手部及上肢肿胀,是内瘘术后少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3%~5%[1].随着近些年血液透析病人增多及存活率改善[2],肿胀手综合征的报道逐渐增加.我院于2006年12月~2013年6月也收治了20例肿胀手综合征的血液透析患者,现总结其中诊治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小型猪建立管状骨垂直牵张成骨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选用6只巴马小型猪,随机选择一侧胫骨,进行胫骨切开术及安置牵引器,术后每日牵引2次,每次牵开0.4mm,连续牵引20日,术后6个月处死动物,获取双侧胫骨标本,测量胫骨宽度并作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经牵引,实验组胫骨直径明显大于正常胫骨。组织学观察发现,非暴露侧成骨较好,暴露侧成骨不连续。结论本实验提供了一种操作容易、效果稳定可靠的建立管状骨垂直牵张成骨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lc,HbAlc)重要性及反映患者近2~3个月血糖情况已达到共识。UKPDS研究发现HbAlc增加1%,则冠心病危险性增加11%,原因可能是HbAlc对血管重构有着重要作用。即使在血糖正常范围的人群中,HbAlc也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1]。本文将深入探讨HbAlc在老年非糖尿病高血压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结核分枝杆菌Rv0867c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获得结核分枝杆菌Rv0867c基因的表达蛋白。方法制备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片段;通过克隆载体pUC19构建质粒载体pUC19-Rv0867c,经序列测定证实正确,双酶切后连接于表达载体pPRO-EXHT,转化入大肠杆菌DH5α中,再经IPTG诱导表达带His标签的Rv0867c融合蛋白;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及表达形式。结果成功扩增出了结核分枝杆菌Rv0867c基因,构建了具有正确基因序列的表达载体pPRO-EXHT-Rv0867c,转化入大肠杆菌DH5α中,经诱导产生高水平的表达产物。经SDS分析,在80kD处出现新生蛋白带,凝胶薄层扫描检测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的23.7%。该融合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用Ni^2+-NTA纯化柱在变性条件下进行纯化。结论成功克隆了结核分枝杆菌Rv0867c基因并得到了其大肠杆菌表达产物,为进一步研究Rv0867c基因蛋白的活性及其功能,以及结核分枝杆菌快速促生长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新认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传统定义于1965年第4届普林斯顿会议上提出,并一直沿用至今。随着神经科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对TIA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文章就近几年来有关TIA的定义、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影像学、治疗、预后、转归以及与缺血耐受的关系等诸多方面的新认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李嘉蕾  苏明 《天津中医药》2017,34(11):742-744
[目的]分析栗锦迁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T2DM)气阴两虚型患者中医临床症状的改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入选的159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栗锦迁降糖方,分析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中医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栗锦迁降糖方联合西药疗法对改善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寻找有效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血液净化方式。方法:60例维持性血透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血液透析(HD)、高通量透析(HFHD)、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检测3组患者透析前、透析后4h、24h、48h外周血CD4+、CD8+、CD25+(mIL-2R)、CD4+/CD8+及血清IL-2、sIL-2R的变化;另设健康对照组,检测透析前各组各项指标数值。结果:HD、HFHD、HDF3组患者透析前CD4+、CD25+、CD4+/CD8+、IL-2较正常对照组下降,sIL-2R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透析前比较,HD组患者透析后4hCD4+、CD25+、CD4+/CD8+、IL-2升高,sIL-2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24h、48h以上各指标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各时间点与透析前比较,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HD组、HDF组患者透析后4h、24h、48hCD4+、CD25+、CD4+/CD8+、IL-2较透析前升高,sIL-2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各时间点与透析前比较,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D组相应时间点比较,HFHD组、HDF组透析后4h、24h、48hCD4+、CD25+、CD4+/CD8+、IL-2升高,sIL-2R降低,透析后4h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48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FHD组相应时间点比较,HDF组透析后4h、24h、48hCD4+、CD25+、CD4+/CD8+、IL-2升高,透析后4h、24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透析后48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可短暂改善MH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HFHD、HDF可持续改善MH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以HDF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alindrome导管晚期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使用Palindrome导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置管时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置管部位、管尖位置、临时导管留置时间、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记录出现导管晚期功能不良前1月内透析期间低血压发生次数、最近3次透析超滤率,记录导管带管时间、晚期导管功能不良出现的时间。用Cox风险回归分析导管晚期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病、置管部位、临时导管留置时间、低血压发生次数、Hct、超滤率与导管晚期功能不良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管尖位置,Hb、Plt、Alb、TC、PT、APTT等因素与导管晚期功能不良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置管部位、Hct、超滤率是导管晚期功能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310、1.254、1.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t、超滤率越高,导管晚期功能不良的发生率越高。结论:置管部位、Hct、超滤率是Palindrome导管晚期功能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应优先选择右侧颈内静脉为置管部位、维持合适的Hct值、减少超滤率以降低导管晚期功能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