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透析液流量对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增加透析液流量(Q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稳定透析6个月以上的MHD患者38例。血透透析液流量定于500ml/min和800ml/min各透析4周,其他透析参数[透析时间,血流量(Qb),超滤量和透析器型号与面积]不变。每种Qd量于第3周和第4周分别测定透析前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记录每次透析的透析时间、超滤量及透析后体重(W),并根据Kt/V的自然对数公式计算Kt/V、尿素下降率(URR),取2次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患者该透析液流量的Kt/V。同时检测第4周及第8周透析前的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水平。采用成对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每例患者构成自身对照,研究前后一般情况完全一致。Qd为800ml/min时URR及Kt/V值均较Qd流量为500ml/min时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Cr下降率、Hb和Hct水平略有增加趋势,无显著性差异。Qd为800ml/min时透析后URR〉65%的百分数明显高于Qd为500ml/min时,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将Qd从500ml/min增加至800ml/min,可显著增加URR、增加Kt/V,提高透析充分性达标率。800ml/min透析液流量的MHD可选择性用于不便于延长治疗时间和提高血流量达到透析充分性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Ⅳ型与Ⅴ型狼疮性肾炎(LN)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和肾组织淋巴细胞亚群和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与临床和病理的关系.方法:52例(男性11例,女性41例,年龄18~55岁)初治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根据2003年ISN/RPS病理分型标准经肾活检确诊为Ⅳ型(n=32)和Ⅴ型(n=20),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CD20 细胞)和CD4 CD25 Foxp 3 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比例与计数,计算CD4 /CD8 比值.2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同时检测30例Ⅳ型和11例Ⅴ型LN肾组织CD4、CD8、CD20和CD68免疫组化染色,取10例移植肾供肾活检标本作为正常肾组织对照.从中再选取20例(Ⅳ型和Ⅴ型各10例)行CD4和Foxp 3双标免疫组化染色.比较LN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Treg细胞与正常对照的差别,分析Ⅳ型和Ⅴ型之间外周血和淋巴细胞亚群和Treg细胞的变化特点.进一步分析Ⅳ型和Ⅴ型LN肾组织淋巴细胞亚群,特别是Treg以及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的差异和临床病理联系.结果:活动性Ⅳ型、Ⅴ型LN患者与正常人比较外周血CD4 细胞比例、计数和CD4 /CD8 细胞比值及Treg细胞显著降低,CD8 细胞及CD20 细胞明显升高(P<0.01).Ⅳ型与Ⅴ型相比:(1)外周血CD4 细胞比例[(25.9±6.86)%vs(31.0±7.59)%,P<0.05]、计数[(288±173)个/μlvs(420±165)个/μl,P<0.01]和CD4 /CD8 比例降低更明显(0.74±0.31vs1.06±0.57,P<0.05);(2)外周血CD20 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但Ⅴ型CD20 细胞计数升高较Ⅳ型明显[(185±136)个/μlvs(268±179)个/μl,P<0.05];(3)Treg细胞比例[(0.82±0.4)%vs(1.31±0.7)%,P<0.05]和计数[(8.19±4.26)个 /μlvs(17.5±10.0)个/μl,P<0.01]Ⅳ型降低更明显.CD4 细胞比例和计数与AI呈负相关(r分别为-0.281和-0.380,P<0.05),CD4 /CD8 细胞比值与SLEDAI呈负相关(r=-0.307,P<0.05).Treg细胞比例和计数与SLEDAI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1(P<0.01)和-0.480(P<0.01),与肾组织AI呈负相关(r为-0.325和-0.473,P<0.01).肾组织免疫组化见Ⅳ型肾间质浸润的CD4 、CD8 、CD20 和CD68 细胞均高于Ⅴ型病例,其中肾小管浸润的CD20 细胞Ⅳ型明显高于Ⅴ型(119.3±89.7vs36.0±36.0,P<0.01),肾小球内浸润的CD68 细胞显著高于Ⅴ型(12.4±8.8vs1.7±2.31,P<0.01).正常肾组织不表达Foxp 3 Treg细胞,绝大多数Foxp 3表达于CD4 细胞,LN中CD4 Foxp 3 Treg细胞主要位于肾间质,Ⅳ型LN CD4 Foxp 3 Treg细胞明显高于Ⅴ型(27.6±18.0 vs2.8±5.0,P<0.01).结论:Ⅳ型LN患者外周血CD4 细胞数量、CD4 /CD8 细胞比例和Treg细胞数量较Ⅴ型明显降低,Ⅳ型LN肾组织T、B淋巴细胞,特别是调节性T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较V型明显升高,提示不同病理类型LN的免疫发病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 B超引导下肾囊肿经皮穿刺抽液术联合无水乙醇注射硬化术和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是目前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常用方法,文中比较2种术式的疗效、安全性及适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资料,其中55例行B超引导下肾囊肿穿刺术(穿刺硬化组),57例行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腹腔镜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程、症状、肾囊肿位置与大小、手术并发症、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和术后复发率。结果穿刺硬化组患者年龄较腹腔镜组大[(59.7±12.7)岁vs(52.0±12.8)岁,P<0.05];2组肾囊肿病程、伴随症状、单发与多发比例、肾囊肿大小、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硬化组肾囊肿位于上极和腹侧面的比例显著低于腹腔镜组(P<0.01);穿刺硬化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明显短于腹腔镜组[(2.5±1.5)d vs(7.8±3.0)d,P<0.01],平均住院费用也明显低于腹腔镜组[(2003.2±1140.5)元vs(16421.5±2740.8)元,P<0.01]。结论与后腹腔镜下去顶术相比,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硬化术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好、并发症少、住院天数短、医疗花费小的特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肾囊肿的方法。但对于位于肾上极或腹侧面的囊肿,后腹腔镜下去顶术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符合代谢综合征(MS)966例中,有慢性肾脏病(CKD)333例(其中轻度肾损害201例),无CKD组633例。结果:CKD组的年龄、BMI、TC、TG、高血糖、高血压和尿酸水平,冠心病、脑卒中的患病率均高于无CKD组,HDL明显低于无CKD组:高血糖、高血压、BMI≥25和脂质异常等并存时较各因子单独存在时的CKD患病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拟诊高血压肾硬化(HN)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以期提高临床对该病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63例最初拟诊HN且有肾活检诊断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肾脏病理学结果分为原发性肾炎(PN)组、良性肾小动脉硬化症(BN)组及恶性肾小动脉硬化症(MN)组,比较各组间临床参数及组织学特征。对确诊HN的患者分析影响其预后的临床及病理因素。结果 63例临床拟诊为HN的患者经肾组织活检病理诊断,37例(58.7%)为BN;12例(19.0%)为MN;14例(22.2%)为PN,HN诊断符合率为77.7%。BN组患者男性较多,年龄较大,高血压家族史比例及高血压病程明显高于PN组,而PN组尿蛋白定量高于BN及MN组。MN组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高于PN组。BN组视网膜病变主要为0~Ⅱ级,占78%,而MN组则主要为Ⅲ~Ⅳ级。PN组球性硬化肾小球比率及小管慢性化指数(CI)积分均高于MN及BN组。MN及BN组肌内膜细胞增殖、小动脉玻璃样变等血管病变均较PN组明显,其中BN组改变最为显著。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收缩压(SBP)、尿蛋白定量、尿酸(UA)、总胆固醇(TC)是影响肾脏病进展的危险因素,优势比分别为2.563、2.467、2.323、2.357。结论 临床拟诊HN的患者不能排除PN。部分HN与PN患者临床表现相似,单纯依据病史及实验室检查难以区分。肾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的最佳手段。 SBP、尿蛋白、TC、UA等因素可加速HN的病变进展。  相似文献   
6.
后腹膜肠源性囊肿——附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后腹膜肠源性囊肿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8年间收治的3例病理确诊为后腹膜肠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中,女1例,男2例,年龄分别为35、73和24岁。临床表现均为左腹胀痛不适。3例B超和CT检查均提示囊实性包块。3例患者均行剖腹探查囊肿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后腹膜肠源性囊肿,随访至今肿瘤无复发。结论后腹膜肠源性囊肿较为罕见,临床症状不典型,术前诊断困难,一旦确诊,应行完整切除手术。该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8.
正输血是临床治疗和抢救病人的重要操作之一,护士是输血治疗实施过程中最后环节的具体执行者,对安全输血起着重要的把关作用。临床用的输血袋插口端较短,血制品包装袋(血袋)薄,护士常因穿刺方法不当,出现输血器针头刺破血袋现象,引起血制品浪费、污染,甚至发生护患纠纷,给护理人员带来一定的困扰。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使用一次性双针头连接器(厂家: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在补救输血过程中意外刺破血袋插口端,处理起来简  相似文献   
9.
内科临床教学模式改革与八年制医学生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学制医学教育的开展对传统的内科临床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实践表明,早期接触临床,加强人文教育,开设横向讨论课,开展仿真模型教学和渐进式双语教学等多种临床教学模式的改革,可有效提高八年制医学生内科学临床学习效果,有利于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报道国内首例以IgA肾病为病理表现的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1例。方法分析本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成立诊断的依据,并复习有关文献加以探讨。结果女性39岁患者,6年前因“肉眼血尿、蛋白尿”于我科行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IgA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实验室检查偶见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增加,c-ANCA(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p-ANCA阳性各1次;给予足量泼尼松和环磷酰胺冲击治疗18个月,基本治愈。5年后,因血肌酐932 μmol/L而行腹膜透析治疗。透析后一般状况无改善,先、后出现咳嗽、腹泻并伴有低热;经反复检查,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持续增高;p-ANCA和MPO-ANCA阳性;CT示慢性鼻窦炎;既往有“皮疹”史;据此诊断为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给予人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 3 d,泼尼松每日30 mg口服。体温立即降至正常,一般状况显著好转,出院随访。结论IgA肾病可能是CSS肾损伤的一种罕见的病理类型,在诊断时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