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病理类型与其临床特点的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2008~2009年在我院住院并行肾活检的100例LN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肾活检病理分型按照2003年ISN/RPS分型方案,对LN病理类型与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①各病理类型比例分别为Ⅰ型6%(6/100),Ⅱ型28%(28/100),Ⅲ型9%(9/100),Ⅳ型42%(42/100),Ⅴ型9%(9/100),Ⅴ+Ⅳ6%(6/100)。②Ⅰ型LN主要表现为隐匿性肾炎(占66.7%),Ⅱ、Ⅲ、Ⅴ型LN主要表现为肾炎综合征(分别占75%、66.7%和66.7%),Ⅳ、Ⅴ+Ⅳ型LN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分别占71.4%和66.7%)。肾功能不全型的发生率为29%,主要见于Ⅳ型LN。③各病理类型组间SLEDA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主要出现在Ⅳ型(P〈0.05),水肿主要出现在Ⅳ、Ⅴ、Ⅴ+Ⅳ型,余临床表现与各病理类型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LN病理类型以Ⅳ型最常见;Ⅰ型LN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隐匿性肾炎,Ⅱ、Ⅲ、Ⅴ型LN主要表现为肾炎综合征,Ⅳ、Ⅴ+Ⅳ型LN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Ⅳ型LN较易发生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多见于Ⅳ型LN。  相似文献   

2.
59例狼疮性肾炎临床病理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与免疫学指标的相互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9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内科肾活检中59例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与免疫学指标的特点及关联.结果:本组患者中,男8例,女51例,男女比为1:6.3.肾活检时男平均年龄为(28.6±10.6)岁,女平均年龄为(37.3±10.3)岁.本组59例LN肾活检中,以Ⅳ型最多,占55.9%,依次为Ⅲ型(11.9%)、Ⅴ型(10.2%)、Ⅱ型(8.4%)、Ⅳ+Ⅴ型(8.4%)及Ⅲ+Ⅴ型(5.1%).隐匿性肾炎、肾炎综合征型以Ⅱ、Ⅲ型为主;肾病综合征型者以Ⅳ、Ⅴ、Ⅳ+Ⅴ及Ⅲ+Ⅴ型为主;肾功能不全型LN,则以Ⅳ、Ⅳ+Ⅴ为主,与其它类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Ⅳ型LN患者血尿发生率较高,而Ⅳ、Ⅳ+Ⅴ型LN贫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Ⅳ、Ⅴ及Ⅳ+Ⅴ型LN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Ⅱ型及Ⅲ型(P<0.05).Ⅳ型AI评分最高,与其它类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免疫学指标中,以血补体C3水平下降、抗dsDNA及ANA阳性发生率较其它免疫学指标高,Ⅳ型LN血补体C3水平降低最为明显,与其它类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LN病理类型与临床资料间有一定对应关系,因此根据临床资料有时可以推测病理类型,对于未开展肾活检的医院有一定的指导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儿童狼疮性肾炎3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肾脏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LN患儿(其中30例有完整肾病理检查资料)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病理检查资料。结果:35例LN患儿中,男11例,女24例,男:女=1:2.2,平均发病年龄为10.1岁,发病高峰为10—14岁女性患儿(占42.9%)。35例患儿以肾症状为首发临床表现者占42.8%,最常见的临床症候为肾病综合征(65.7%);肾外症状以发热(60%)、皮肤损害(57.1%)、关节炎(40%)等多见;实验室检查以贫血(45.7%)、补体C3下降(77.1%)、抗核抗体(ANA)阳性(85.7%)、抗ds-DNA阳性(51.4%)常见。30例肾活检均异常,病理类型以Ⅳ型LN最多,占70%,其次是Ⅱ型占16.7%。其中3例重复肾活检,Ⅳ型转Ⅲ型2例,V型转Ⅳ型1例。结论:儿童期LN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4.
狼疮性肾炎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临床表现与肾脏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分析有肾损害临床表现的临床狼疮性肾炎(OLN)组38例患者和无肾损害临床表现的亚临床狼疮性肾炎(SLN)组26例患者临床及肾脏病理结果。结果:OLN组患者SLEDAI评分明显高于SLN组患者(P〈0.01),补体C3水平明显低于SLN患者(P〈0.05),5项尿微量蛋白水平显著增高。肾脏病理结果证实全部SLE患者均有肾小球损害,OLN组以Ⅳ型LN为主,SLN组Ⅱ型LN多见。肾小管病变、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化在2组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肾损害临床表现的SLE患者应尽早行肾活检明确SLN的诊断及病理类型,控制LN进展、延缓肾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对68例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行肾活检,进行临床与病理分析。结果各病理类型中,Ⅳ型所占比例最多,其次为Ⅱ型、Ⅴ型。Ⅱ型、Ⅲ型主要表现为蛋白尿,且Ⅲ型患者血尿重于Ⅱ型。Ⅳ型和Ⅴ+Ⅳ型高血压、血尿和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均最高。Ⅴ+Ⅲ型与Ⅴ型蛋白尿均高于Ⅲ型,Ⅴ+Ⅲ型血尿重于Ⅴ型和Ⅲ型。Ⅳ型补体C3下降率、抗dsDNA阳性率及活动性指数(AI)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指数(CI)以Ⅳ型及Ⅴ型为高,而肾小管间质病变(TIL)以Ⅲ型及Ⅳ型为重。结论Ⅳ型是最常见、活动性最高、临床表现最突出、预后最差的一种类型,需要积极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有一定相关性,所以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要和病理结合起来共同制订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狼疮性肾炎(LN)病理与临床之间的关系。方法:经肾活检的儿童LN2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病理检查资料。结果:(1)全部患儿中,男性6例,女性16例,男女比例1:2.67,平均发病年龄11.2岁;(2)所有病例均有病理异常,病理类型以弥漫增生型(Ⅳ型)最多,占72.73%,其次为系膜增生型(Ⅱ型);(3)儿童LN大多以肾脏病变为首发症状,肾炎性肾病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肾外伴发症状仍以皮肤损害、发热、关节炎多见,肾脏症状以蛋白尿、水肿、镜下血尿明显,反映狼疮活动性的实验室指标,如贫血、C3降低、血沉增快、ANA阳性率等均较高;(4)不同病理类型患儿临床表现无显著差异;结论:儿童期LN在病理及临床上具有一定的特点,但不同病理型别与临床表现之间联系存在差异,应强调肾活检在儿童期LN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身抗体与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75例行肾活检LN患者的抗dsDNA、抗Sm、抗SSA、抗U1nRNP、抗核小体(NUC)及抗组蛋白(HIS)抗体,并与56例无肾脏损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对照,分析自身抗体与LN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 75例LN患者中,抗dsDNA、抗Sm和抗HIS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无肾脏损害患者(P<0.05);75例LN病理类型分属Ⅰ~Ⅵ型,与无肾脏损害组对照,抗dsDNA和抗HIS抗体阳性率在各型LN中均增高,但仅Ⅱ型L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SSA抗体在Ⅰ型LN中与无肾脏损害组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U1nRNP抗体在Ⅴ型LN中与无肾脏损害组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抗HIS抗体阳性可指导LN的诊断,且抗dsDNA抗体和抗HIS抗体与Ⅱ型LN发病相关,抗SSA抗体与Ⅰ型LN发病有关,抗U1nRNP抗体则可能在Ⅴ型LN病变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的病理改变与临床的联系.方法:收集整理2001~2005年我院肾内科住院LN病人187例,所有病人在B超下行肾活检,并进行病理分型,分析各病理类型的临床特点.结果:187例病人中Ⅳ型LN最多,占46.5%;其次为Ⅱ型,占19.8%;I型和Ⅵ型相对少见.隐匿性肾炎以Ⅰ型和Ⅱ型多见(P<0.05),肾炎综合征以Ⅱ和Ⅲ型多见(P<0.05),肾病综合征以Ⅳ和Ⅴ型多见(P<0.05);Ⅳ型LN的AI及SLEDAI评分均高于其他病理.结论:狼疮性肾炎的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有一定相关性,但二者之间不平衡,临床工作要综合病人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和病理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肾损害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优化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06—2011年来我院就诊住院的112例L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指标,对各项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对肾活检的病例进行病理分型与预后分析,总结护理的方法和体会。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24h蛋白尿增加、贫血、ds-DNA阳性,反复感染是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24 h蛋白尿增加,有高血压、糖尿病史,反复感染对肾损害具有显著性(P〈0.01),Ⅳ型的病理类型肾衰竭程度最高,中西医结合护理优于常规护理。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LN患者,对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肾脏活检的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4例LN患者行经皮肾穿刺活检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评价其病情活动性。肾穿结果根据2003年ISN/RPS有关LN的新病理分型方案进行病理分型,并评定活动性指数(Al)和慢性指数(CI)。结果(1)Ⅳ型LN最为常见(47.7%),其次为Ⅴ型(18.2%);采用新的LN分型法后,Ⅴ+Ⅲ型及Ⅴ+Ⅳ型的发生率也不低(共占25%)。Ⅳ型LN的补体C4水平最低,血沉最高,发生急慢性肾哀的多见。(2)中度以上病情活动组LN的肾脏病理AI显著高于无、轻度活动组(P〈0.05),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则显著低于无、轻度活动组(P〈0.05)。(3)肾脏病理CI≥4组的年龄、血清肌酐值(Scr)均为最高,Ccr最低,与CI≤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AI与Scr存在相关性(r=0.63P〈0.05)。结论LN患者肾脏病理的活动性损害随临床病情活动而加重,病情缓解而好转。而年龄大,病程长,CI≥4分,长期存在Scr升高、Ccr下降的患者则提示肾脏的慢性损害较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肾活检在非典型狼疮性肾炎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活检在非典型狼疮性肾炎(L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3例非典型LN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肾活检前均未达到ACR诊断标准,其中误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13例,慢性肾炎4例.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过敏性紫癜、特发性膜性肾病各2例;所有病例经肾活检确诊为LN,病理分型为:Ⅱ型2例,Ⅲ型3例,Ⅳ型6例,Ⅴ型11例,Ⅲ型±Ⅴ型1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肾脏病理分型多为Ⅴ型和Ⅳ型,慢性肾炎综合征者病理分型呈多样化。结论非典型LN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误治,肾活检对非典型LN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冯仕品  王莉  谢敏  罗苇  张伟  金梅  杨胜 《四川医学》2012,33(6):962-965
目的探讨儿童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特点与肾脏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狼疮性肾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检查资料。结果临床分型以肾病综合征型为最常见,占8例(40%);孤立性血尿或(和)蛋白尿2例(10%),急性肾炎型4例(20%),急进性肾炎型2例(10%),慢性肾炎型1例(5%),肾小管间质损害型2例(10%),亚临床型1例(5%)。肾外症状以发热(65%)、贫血(35%)、皮肤损害(50%)、关节炎(35%)等多见;实验室检查:补体C3降低17例(85%),抗核抗体(ANA)阳性16例(80%),抗ds-DNA阳性13例(65%),血浆白蛋白降低8例(40%),转氨酶增高4例(20%),Hb降低13例(65%),白细胞减少11例(55%),血小板减少9例(45%),BUN增高7例(35%),D二聚体阳性9例(45%),Coob’s试验阳性3例(15%),球蛋白增高4例(20%)。ESR增高3例(65%)。20例肾活检均异常,病理类型以Ⅳ型LN最多,10例(50%),其次是V型3例(15%),Ⅰ型、Ⅱ型和Ⅲ型各1例(分别占5%),Ⅳ+Ⅴ型2例(10%),Ⅲ+Ⅴ型2例(10%)。大多数患儿免疫荧光多呈"满堂亮",2例呈寡免疫复合物沉着。结论儿童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类型有其自身特点,肾脏病理学检查对狼疮性肾炎的诊断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狼疮性肾炎130例临床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连云  郭明好  刘云  张燕 《中外医疗》2010,29(22):6-7,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狼疮性肾炎患者128例病例资料,在B超下行肾活检,进行病理分型。标本分别做直接免疫荧光、光镜和电镜检查,并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128例患者中,以Ⅳ型最多62例占48.44%;其次是V型和II型,分别为21例、12例,占16.41%和9.38%,III型、III+V型和Ⅳ+V型相对少见,分别为13例、8例、7例,占10.16%、6.25%和5.47%。Ⅱ型多表现为隐匿性肾炎;Ⅲ型多表现为肾炎综合征;IV型和V型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Ⅱ型荧光沉积部位以系膜区(Ms)为主,V型和Ⅳ+V型荧光沉积部位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壁(GCW)为主,Ⅲ型和Ⅳ型荧光沉积部位以(GCW+MS)为主。Ⅳ型和Ⅳ型的AI和CI评分要高于其他类型。结论不同类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均有一定的特点,这对于狼疮性肾炎的分型诊断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不同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特点的关系。方法采用肾穿刺活检、免疫荧光、组织化学以及临床检验(尿检,SCr,ANA,dsDNA,C3)等方法对75例LN病人临床与病理改变进行对照分析和观察。结果 75例LN中,急性肾炎综合征(AG)占48例(64%),Ⅲ型LN占26例(34.67%),二者为LN最多见的临床和病理类型;Ⅳ型LN各项临床检测指标异常(尿改变、ds-DNA阳性以及补体C3降低等)明显高于其他类型LN。结论 AG和Ⅲ型LN分别为发病率最高的临床和病理类型;Ⅳ型LN的临床检查指标异常提示,LN免疫机制异常与病变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徐志云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2):1652-1653
目的:探讨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在桥本甲状腺炎(HT)、Graves病(GD)中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4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中,Ⅰ组HT 112例,Ⅱ组GD 66例,Ⅲ组非自身免疫性甲亢62例,Ⅳ组为健康体检者80名.以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4组血清中TGAb、TpoAb、TRAb水平.结果:Ⅰ组患者血清TGAb、TpoAb和TRAb均显著高于Ⅱ组、Ⅲ组和Ⅳ组(P〈0.01);Ⅱ组患者血清TGAb、TpoAb和TRAb亦均显著高于Ⅲ组和Ⅳ组(P〈0.01).Ⅰ组患者TGAb阳性率90.17%,TpoAb阳性率100.00%,TRAb阳性率6.25%;Ⅱ组患者TGAb阳性率30.30%,TpoAb阳性率70.21%,TRAb阳性率90.90%.结论:联合检测TGAb、TpoAb、TRAb对诊断及鉴别诊断HT和GD 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具有重要意义,TRAb升高对GD特别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并评价激素联合静脉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对Ⅳ型及Ⅳ+Ⅴ型狼疮性肾炎(LN)的治疗作用。方法:总结我院6年来收治Ⅳ型及Ⅳ+Ⅴ型LN各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激素联合静脉CTX冲击治疗。结果:治疗后Ⅳ型LN组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肌酐(SCr)、血沉(ESR)、血清补体C3及狼疮活动分数(SLE-DAI)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Ⅳ+Ⅴ型LN组除24h尿蛋白定量外,其他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两治疗组总有效率相似(P>0.05)。结论:激素联合静脉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对Ⅳ型LN及Ⅳ+Ⅴ型LN均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方法总结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98例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8例患儿中,男20例,女78例,男女比例为1:3.90;年龄1~18岁,平均(11.52±3.47)岁;﹤5岁患儿男女比例为1:1,5~10岁男女比例为1:3.75,10~18岁男女比例为1:4.62。首发症状以皮疹最为常见,41例,占41.84%;其次为发热,40例,占40.82%;关节痛13例,占13.27%。系统损害中最常受累的是血液系统,79例,占80.61%;肾脏69例,占70.41%;神经系统占53例,54.08%。血液、肾脏、神经系统受累最常见的表现分别为贫血63例(64.29%),蛋白尿64例(65.31%),头晕、头痛10例(10.20%);实验室检查ANA阳性率最高,占98.98%,其次为抗dsDNA抗体,占64.89%。女性抗rRNP抗体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掊2=9.00,P﹤0.005),男性多种病原学阳性率高于女性(掊2=7.45,P﹤0.01)。男女在发病年龄、首发症状、系统损害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多样,为多系统受累,不同性别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78例伤寒、副伤寒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近10年广州地区伤寒、副伤寒的流行、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1997~2006年间我院伤寒、副伤寒的住院病例。结果78例病例中,伤寒63例(80-8%),副伤寒15例(19.2%)其中副伤寒甲13例、副伤寒乙2例,副伤寒病例占构成比从1997~2001年的8.3%(3/36)上升至2002~2006年的28.6%(12/42)。男性41例、女性37例,全年均有散发。发热,肝、脾肿大,白细胞正常或减少,嗜酸粒细胞减少是伤寒、副伤寒的主要临床特征,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均较少见。常见并发症为中毒性肝炎、心肌炎。血小板减少、肾损害亦不少见。血/骨髓培养阳性率33.3%,肥达反应阳性率82.1%。伤寒、副伤寒对氟喹诺酮类或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类敏感,平均热退时间(5.3±2.5)d。结论近年伤寒病例所占比例有下降,副伤寒病例所占比例有增加趋势,伤寒、副伤寒多呈不典型临床表现,最常见并发症为中毒性肝炎,血小板减少、肾损害亦不少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肺部感染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6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7例肾移植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临床症状特点、体征及辅助检查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症状表现:发热88%,咳嗽、咳痰88%,气短76%,肺部湿性哆音88%。辅助检查特点:间质性肺炎76%,肺炎13%,肺结核11%,血象升高88%,血培养0%,痰培养5%,病毒抗体阳性10%。结论:早期诊断及经验性治疗尤为重要,可减少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