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总结应用血管内技术治疗微小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2例破裂的微小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栓塞过程以及结果。结果 22例全部成功栓塞,每个动脉瘤应用1~3个弹簧圈,平均2个。18例完全栓塞,3例95%栓塞,1例瘤颈残留。术中未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10例影像学复查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 选择合适的病例,血管内栓塞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破裂的微小前交通动脉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弹簧圈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单纯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8例患者中,弹簧圈致密填塞56例,大部分填塞16例,瘤颈残留4例,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3个月,动脉瘤复发2例,行二次血管内治疗。结论弹簧圈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是一种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破裂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疗效,探讨手术时机、支架使用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性血管内治疗76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单微导管栓塞71例,双微导管栓塞1例,支架辅助栓塞2例,球囊辅助栓塞2例。并进行影像学和临床随访。结果术前动脉瘤再破裂9例,术中再破裂2例。术后即刻造影Raymond 1级栓塞62例,Raymond 2级栓塞13例,Raymond 3级栓塞1例,完全栓塞率为81.6%。47例行影像学随访(37.3±12.1)个月,复发(Raymond 3级)4例,其中2例发生再破裂。76例病人中预后良好66例,残疾4例,死亡6例,预后良好率为86.8%。结论血管内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取血管内介入治疗的35例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29例行单纯弹簧圈栓塞,6例宽颈动脉瘤行支架辅助栓塞。结果 34例栓塞成功;1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死亡。术后发生严重血管痉挛2例,经积极抗血管痉挛、保持脑灌注、改善脑循环等综合治疗,对侧下肢乏力好转。34例术后随访0.5~1年,均无复发或再出血。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总结以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对46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行全脑选择性血管造影术,应用GDC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术后早期处理出血并有效的对症治疗.结果成功栓塞46个动脉瘤,其中44例临床痊愈,2例死亡,死亡率4.3%.术中动脉瘤腔100%闭塞者41例,95%闭塞者3例,90%闭塞者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并发脑血栓1例,并发脑血管痉挛4例;术后无弹簧圈末端逸出,1例复发者经二次补充GDC栓塞而治愈.术后随访3~50个月均无再出血.结论对前交通动脉瘤采用GDC进行血管内囊内栓塞疗效可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正确处理术中并发症、提高栓塞技术及积极有效的术后处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未破裂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疗效,探讨栓塞方案、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治疗50例未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影像学和临床随访。结果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术中血管痉挛1例。术后即刻造影Raymond 1级栓塞44例,Raymond 2级栓塞6例。31例行DSA随访(34.5±7)个月,复发(Raymond 3级)2例;50例临床随访(49±10.9)个月,术后偏瘫1例。结论前交通动脉瘤破裂风险较高,血管内栓塞未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是一种微创、相对安全、有效的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使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进行临床疗效分析,总结栓塞技术要点。方法 对168例前交通动脉瘤通过微导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辅助下行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未能栓塞者手术治疗。结果 165例前交通动脉瘤成功栓塞,其中149个100%栓塞,10个95%栓塞,6个90%栓塞;3例手术治疗。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并发脑梗死3例,2例复发者再次给予GDC栓塞治愈。最终167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极少数前交通动脉瘤栓塞困难时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栓塞治疗后再破裂(附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后复发的原因、处理措施。方法 对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行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动脉瘤再破裂出血后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2例病人经血管造影证实均为后交通动脉瘤,用GDC行栓塞治疗,分别在栓塞后7个月、21个月再次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造影检查及手术发现为动脉瘤复发并破裂,即行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结论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再复发的主要原因有:栓塞不致密或栓塞不全,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对再破裂动脉瘤宜行手术予以夹闭。  相似文献   

9.
复杂性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复杂性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其效果评价.方法 对2005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经DSA确诊的复杂性颅内动脉瘤12例进行了经皮穿刺血管内治疗,其中椎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瘤4例,后交通动脉瘤1例,眼动脉瘤2例,颈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2例,前交通动脉瘤2例,分别采用了球囊,GDC,水解弹簧圈,Neuroform支架辅助水解弹簧圈或GDC栓塞技术.其中1例眼动脉瘤合并颈动脉海绵窦动静脉瘘,1例颈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破裂引起海绵窦动静脉瘘合并大脑中动脉动静脉瘘.结果 8例100%弹簧圈致密填塞,2例95%以上填塞,1例获90%填塞,1例行球囊动脉瘤栓塞术.1例眼动脉瘤因发生颈内动脉斑块脱落于大脑中动脉术后出现脑梗塞灶引起肢体偏瘫,经治疗后好转;1例眼动脉瘤行球囊动脉瘤栓塞术3月后复发,因经济困难而行开颅手术治疗,其余病例血管内治疗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12例随访3月-24个月,无再出血或症状加重.结论 血管内治疗是复杂性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及适当的栓塞技术和栓塞材料,将会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血管内治疗仍然有与栓塞技术及材料相关的并发症,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经验体会,探讨其适应证、技术要点、形态学特点与栓塞可行性的关系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栓塞治疗36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栓塞过程以及疗效。结果36例中成功栓塞34例,其中22例100%栓塞,5例95%栓塞,7例90%栓塞。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1例死亡。5例出现严重血管痉挛。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随访6~58个月,无术后再出血病例,3例复发。结论栓塞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一种微创、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前交通动脉瘤形态学特点是治疗前评估血管内栓塞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适应症、技术要点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08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8例均成功栓塞,100%栓塞125例,95%栓塞21例,90%栓塞43例,80%栓塞19例。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5例,脑血管痉挛2例,载瘤动脉血管内血栓1例。208例均达临床治愈,无死亡病例。114例出院后随访6个月,均未再出血;行头颅CTA检查,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血管内栓塞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方法。提高栓塞技术和正确处理术中并发症是保障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破裂前交通微小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前交通破裂微小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16例均栓塞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11例,Ⅱ级5例。术后GOS评分5分12例,4分3例,3分1例。6~12个月DSA随访显示无复发、再出血病人,次全栓塞5例完全闭塞。结论破裂前交通微小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风险较大,通过选用合适的材料、采取相应手术技巧,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前交通宽颈动脉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血管内辅助技术栓塞治疗的17例前交通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支架辅助3D弹簧圈栓塞12例,球囊辅助3D弹簧圈5例,其中支架辅助7例100%栓塞,3例95%栓塞,2例90%栓塞;球囊辅助2例100%栓塞,1例95%栓塞,2例90%栓塞。随访3~12个月,无术后再出血病例。结论血管内辅助介入栓塞技术是治疗前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的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8例应用支架辅助、双微导管技术进行血管内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栓塞过程以及治疗结果.结果38例患者中致密填塞33例,大部分填塞3例,瘤颈残留l例,术中破裂出血后死亡l例.12例患者入院DSA复查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 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治疗比较困难,通过血管内治疗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还需要积累大量的临床经验,不断提高血管内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辅助血管内治疗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32例颅内多发性动脉瘤(71个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全部行3D-DSA检查,其中血管内治疗67个动脉瘤,4个微小动脉瘤未进行治疗.结果 支架平行释放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28个动脉瘤,其中致密栓塞24个,部分栓塞4个;普通栓塞39个动脉瘤,其中致密栓塞28个,部分栓塞11个.术后6个月,28例病人行DSA复查均未见动脉瘤复发及新生动脉瘤.结论 3D-DSA检查可有效检出颅内多发性动脉瘤,支架平行释放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有利于提高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远侧大脑前动脉动脉瘤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及其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远侧大脑前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经验。采用载瘤动脉闭塞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2例,单纯瘤内弹簧圈栓塞23例,单纯弹簧圈治疗失败后改行开颅手术1例。结果28例血管内栓塞治疗获得成功。25例采用弹簧圈瘤内填塞病人中,致密栓塞22例(88.0%).大部栓塞2例(8.0%),部分栓塞1例(4.0%)。术后死亡2例(6.9%),重残2例(6.9%),轻残2例(6.9%),余病人恢复良好。采用DSA随访14例,MRA随访5例;显示复发2例(10.5%),其中1例为术后3年发生再出血病例,行再次栓塞治疗。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远侧大脑前动脉动脉瘤安全有效,但具有一定的复发率,需长期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对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4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病例,其中扩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显微外科治疗组)97例,经血管内栓塞(血管内介入治疗组)107例.结果 术后改良Rankin评分,血管内介入治疗组:0~2分101例,3~5分4例,死亡2例;显微手术组:0~2分83例,3~5分11例,死亡3例.随访:血管内栓塞组瘤颈残留13例,动脉瘤复发5例;显微外科治疗组瘤颈残留7例,动脉瘤复发1例.结论 血管内栓塞在术后病残率、病死率方面优于显微手术夹闭,但术后瘤颈残留、动脉瘤复发要高于显微手术夹闭.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治疗前交通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总结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探讨血管内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效果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 共栓塞前交通动脉瘤98例.依据Hunt-Hess分级:I级16例,Ⅱ级52例,Ⅲ级23例,Ⅳ级7例.术后积极行腰大池或腰穿引流血性脑脊液,采用"3H"疗法防治血管痉挛.结果 98个动脉瘤全部成功栓塞,随访3个月-3年,无再出血发生.结论 血管内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是一种有效、确切的治疗方法.术后早期引流血性脑脊液、积极药物治疗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报道儿童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特征和血管内治疗的结果.方法 2002-2006年收治29例儿童动脉瘤患者(年龄<19岁);其中1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意外发现,2例脑神经麻痹,3例神经功能障碍.动脉瘤的位置:10个椎动脉动脉瘤,5个大脑中动脉瘤,4个大脑后动脉瘤,3个基底动脉动脉瘤,3个前交通动脉瘤,1个小脑后下动脉瘤,2个大脑前动脉瘤,1个颈内动脉动脉瘤.结果 7例动脉瘤行动脉瘤囊内弹簧圈栓塞,17例载瘤动脉闭塞(9例使用球囊闭塞载瘤动脉,8例使用弹簧圈载瘤动脉闭塞).1例椎动脉瘤病人全脑血管造影后4 d动脉瘤白发血栓形成.4例行支架或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其中2例基底动脉瘤患者死亡,2例动脉瘤栓塞后复发并再次给予栓塞治疗).平均随访20.7个月,93.1%的病人GOS评分4分或5分.结论 儿童颅内动脉瘤在发病特点上,男性比女性多见,好发部位是椎动脉、大脑后动脉和人脑中动脉.对于梭形动脉瘤行载瘤动脉闭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基底动脉主十的梭形动脉瘤治疗困难而且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床突段微小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影像学方法确诊的18例颈内动脉床突段微小动脉瘤患者资料,其中颈内动脉-眼动脉瘤患者4例,3例行血管内治疗,1例行开颅夹闭;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10例,3例行血管内治疗,7例行开颅夹闭;颈内动脉脉络膜前动脉瘤患者3例,1例行血管内治疗,2例行开颅夹闭;1例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行开颅夹闭.结果 1例颈内动脉-眼动脉瘤患者行弹簧圈栓塞治疗后破裂出血,死亡;1例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术中破裂,疏松填塞,术后再次破裂出血,死亡;1例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术中弹簧圈逸出,后行开颅夹闭,恢复好;其余病例预后均良好.结论 颈内动脉床突段微小动脉瘤中眼动脉瘤以支架辅助弹簧圈疏松栓塞治疗为宜,开颅夹闭是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微小动脉瘤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