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4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327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0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估脑转移瘤患者治疗前常规增强MR扫描和伽玛刀治疗所采用的薄层增强MR扫描检测脑转移瘤数量之间的不同。方法转移瘤的数量在治疗前和治疗中两次扫描图像上分别由2名医生确定,研究分析的两次MR图像间隔时间为4周以内。常规的增强MR扫描为层厚6 mm间隔2 mm,伽玛刀定位增强MR扫描是采取对刚性固定框架进行3.0 mm薄层无间隔扫描。结果 1336名患者中41.2%的患者在伽玛刀定位时发现转移瘤的数量增加,而数目相同者占58.8%,检测出从单发转移增加到多发转移占13.8%。在结直肠癌、食道癌病例中,单发转移的比例为66.2%,高于其他恶性肿瘤患者。结论大约有40%的患者在伽玛刀定位薄层图像扫描中发现转移瘤的数目增加,脑转移瘤患者的薄层MR增强扫描应当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根受照长度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随访我中心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采用伽玛刀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60例,分短照射组(1~2mm)和长照射组(3~4mm)两组,照射剂量均为75Gy,对比分析三叉神经根受射线照射长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人特征包括性别、年龄、病程、随访时间等因素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1.00),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三叉神经根受照长度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相关性(P0.01),随着神经根受照长度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联合颅内压监测指导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资料完整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均采用钻孔引流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引流术后的血肿清除率、颅内压值、甘露醇使用病例数、神经外科重症监护住院天数及预后。结果脑室探头血肿穿刺引流23例,血肿穿刺联合对侧脑室探头脑室引流9例。平均手术时间28.3 min,术后24 h内CT复查平均血肿清除率65.25%,NICU病房平均住院天数6.3 d,使用甘露醇治疗7例,术后颅内压<20 mmHg 30例,≥20 mmHg 2例。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20例,中残6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钻孔引流联合颅内压监测能指导控制引流量,避免颅内压波动和再出血风险,指导药物治疗来降低并发症,尽早发现病情变化并改善预后,两者有效结合是高血压脑出血重要的微创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膜瘤术后复发并恶变的靶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鞍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52岁男性,因鞍区脑膜瘤切除术后13年伴视力进行性下降3年于2020年5月12日入院;2007年首次手术近全切除鞍区肿瘤,术后病理示脑膜瘤(WHO分级Ⅰ级);2009年复查MRI显示肿瘤明显增大,2009~2018年共行6次伽玛刀治疗;2019年复查MRI显示肿瘤无增大;2020年复查MRI显示肿瘤再次明显增大,再次手术全切除肿瘤,术后病理示不典型脑膜瘤(WHO分级Ⅱ级),6个月后肿瘤再次复发,根据基因检测和类器官培养的药敏结果,选择舒尼替尼进行靶向治疗(37.5 mg,1次/d,持续4周,停药2周);靶向治疗6个月复查MRI显示肿瘤缩小,但9个月时复查MRI显示肿瘤增大,病人拒绝继续靶向治疗,神志清楚,双目失明,能搀扶行走。结论 脑膜瘤术后复发并恶变时,靶向治疗短期内可缩小肿瘤体积,长期效果有待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外学者应用神经内镜清除颅内血肿做了一些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证实是一项很有发展前景的治疗方法[1].而目前绝大多数内镜下清除血肿的治疗为内镜控制下的手术,利用神经内镜提供视野及照明,内镜外用吸引器或普通碎吸器吸除血肿,还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6.
实验动物外科手术教学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实验动物学习外科手术操作是外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医学生进入外科临床实习的必要前提,合理制定教学计划,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注重严格无菌观念的树立,坚持实验操作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并改革考核制度,对于改良手术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枕部开颅经小脑幕入路切除丘脑肿瘤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采用枕部开颅经小脑幕入路手术治疗丘脑肿瘤病例资料。经大脑大静脉后下间隙切除肿瘤12例,联合胼胝体旁切开3例,主要经胼胝体旁切开1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3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轻偏瘫1例。结论枕部开颅经小脑幕入路适宜切除丘脑后内下部肿瘤,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复合手术治疗颅内复杂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及短期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2月至2017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行复合手术治疗的复杂破裂动脉瘤患者14例,其中急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性动脉瘤13例,复发动脉瘤栓塞术中出血1例。12例动脉瘤行塑形夹闭术,术中均行DSA造影评估动脉瘤夹闭效果。2例动脉瘤行颅内外血管旁路移植并动脉瘤孤立术,DSA造影评估桥血管通畅性后行血管内球囊闭塞术孤立动脉瘤。结果 14例患者,11例造影后急诊行复合手术,2例择期手术,1例栓塞术中出血急诊行抢救性手术。12例动脉瘤夹闭术中造影提示3例需要调整动脉瘤夹,其中2例载瘤动脉狭窄,1例夹闭不全,调整后均夹闭满意。2例颅内外血管旁路移植术中造影均通畅,一期行动脉瘤孤立术。术后1例患者因严重血管痉挛,自动出院。1例术后出现灌注压突破,行血肿清除并减压术,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3分。余患者术后均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对13例患者术后3~24个月行临床随访,均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GOS 5分8例,4分5例。6例患者行DSA复查,其中4例动脉瘤夹闭未见动脉瘤复发,载瘤动脉通畅;2例血管旁路移植动脉瘤无复发,载瘤动脉及吻合血管通畅。结论初步观察,应用复合手术方式治疗颅内复杂破裂动脉瘤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9.
创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创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是继发于颅脑损伤后的严重并发症,被称为颅脑外伤中除原发性损伤和继发出血性脑损伤以外的“第三种打击力量”。1993年5月-2004年5月,对我院32例经头颅CT、MRI证实外伤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行血肿清除及早期去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取得了明显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颅内压(ICP)监测在国内外均被列入颅脑创伤的治疗指南,并作为较高级别的推荐意见[1-2],但我国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尚不普及.为探索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指导意义并进一步推广该技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 1年10月,对68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例实施ICP监测来指导治疗,并与同期收治的49例未行ICP监测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