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4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08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索存在手术禁忌证的体积较大或靠近重要神经结构的脑膜瘤患者的分阶段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的策略及其疗效。方法 80例脑膜瘤患者,其中61例患者接受剂量分割分阶段放射外科治疗,单次周边剂量为7~11 Gy,40%~50%的等剂量线; 19例患者接受体积分割分阶段放射外科治疗,单次周边剂量为8~14 Gy,40%~50%的等剂量线。分阶段治疗的时间间隔为3~17个月,平均(9. 1±3. 1)个月。治疗后随访时间为6~72个月,平均(36. 5±7. 2)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计划,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和新发神经功能障碍者。两个阶段治疗后6个月、1年、2年和3年患者的肿瘤体积分别缩小了(25. 27±19. 13)%、(24. 98±19. 82)%、(30. 49±17. 64)%和(32. 12±16. 55)%。结论 对于体积较大或邻近重要结构的脑膜瘤采用分阶段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有显著的效果和安全性;该治疗方案为存在开颅手术禁忌证的脑膜瘤患者提供了一个最佳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IL)-10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脑血管痉挛(CVS)中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SAH组(B)、SAH+IL-10组(C)、SAH+锌原卟啉(ZnPP)+ IL-10组(D)、SAH+ ZnPP组(E),经枕大池2次注血法建立兔SAH后CVS动物模型,术后C、D、E组分别经腹腔注射给予IL-10、ZnPP,术后第5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的水平,取基底动脉血管检测血管直径并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结果 SAH后血管痉挛模型造模成功,SAH各组基底动脉直径比A组明显缩小(P<0.05),TNF-α与IL-6含量升高(P<0.05),其中基底动脉直径在C、D组[(733.94±17.28)、(646.11±9.79)μm]较B、E组[(595.64±10.15)、(532.81±17.09) μm]增加,TNF-α和IL-6含量在C组[(26.27±1.64)、(58.15±1.38) ng/L]、D组[(43.45±1.77)、(77.17±1.09) ng/L]较B组[(53.56±1.27)、(115.93±1.47) ng/L]、E组[(60.56±1.79)、(136.45±1.73) ng/L]降低;A组脑基底动脉未检测到HO-1蛋白,C组HO-1含量(0.446±0.019)较B、D、E(0.314±0.014、0.251±0.018、0.160±0.011)组含量增加.结论 IL-10能够缓解SAH后所致CVS,可能是经HO-1蛋白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分支远端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与策略。方法33例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术证实为椎基底动脉分支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与小脑后下动脉之远端动脉瘤,分别为8例、6例、9例、10例。其中血管内栓塞治疗29例,直接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2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磁共振成像(MRI)三维影像融合数据输入神经导航,在神经导航指引下行开颅动脉瘤灼闭手术1例,1例因血管内栓塞治疗失败未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无手术相关死亡,2例患者行弹簧圈栓塞术,术后1 d 患者再出血死亡,1例栓塞未成功又未行手术患者病情好转出院,余30例患者未发生术后再出血。结论椎基底动脉分支远端动脉瘤多数手术治疗难度大,应首选血管内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探索简便、有效的涎腺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方法采用自制鼠尾胶原胶为底物.在培养液中加入一些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分化的刺激物,对出生一天的Wistar大鼠颌下腺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相差显微微镜、光镜及透射电镜对上皮细胞的生长及分化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培养的大鼠颌下腺上皮细胞呈多层生长且为极性分化,保留了腺泡导管分泌单位的三种上皮成份。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是一种简便、可行、有效的涎腺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其中自制胶原胶是本研究培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顺铂联合替莫唑胺同期放化疗方案治疗MGMT启动子无甲基化高分级胶质瘤的近期疗效。方法 11例患者入组,均于手术治疗后行替莫唑胺同期放化疗,放疗阶段每天口服替莫唑胺,75 mg/m2;每周一次顺铂25mg/m2,静脉滴注,即第1、8、15、22、29、36天。放疗结束后4周,予替莫唑胺联合顺铂辅助化疗,每疗程予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2、3天;每天替莫唑胺200 mg/m2,口服,第2~6天。每28 d重复该方案,共6个疗程。结果 11例患者均完成治疗。疗效评价:部分缓解(PR)2例,稳定(SD)9例;6个月疾病无进展率(PFR)72.7%。至末次随访(时间为2015年2月,中位随访期为9个月),5例进展,1例死亡。不良反应程度多为Ⅰ~Ⅱ级,无Ⅲ级以上反应。结论顺铂联合替莫唑胺同期放化疗方案治疗MGMT启动子无甲基化高分级胶质瘤患者不良反应小,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多种三维影像融合"后处理是未来医学影像的发展方向,它将推动医学发展,对全身各系统疾病尤其是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治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前交通动脉动脉瘤(ACCA)的诊治经验。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ACCA患者140例,保守治疗12例,开颅手术夹闭81例,血管内栓塞治疗47例。结果 81例手术夹闭的患者术后2周复查320排CT血管造影均未见动脉瘤复发及残留;出院时恢复良好76例,中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Ⅳ级)。47例血管内栓塞的患者中,41例达100%栓塞,6例达95%栓塞;术后2周复查320排CT血管造影,除1例95%栓塞患者有少许显影外,其余均无残留。12例保守治疗均因患者及其家属放弃治疗而出院。结论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均为治疗ACCA的可选方法;翼点入路可清楚暴露大多数ACCA,并能在临时阻断和控制性低血压配合下,获得理想效果;血管内栓塞对于多发性动脉瘤,开颅显露困难的动脉瘤,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发病机制、诊断及防治要点。方法对36例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GOS进行评估,恢复良好21例,中残6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能减轻外伤性脑梗死造成的脑功能缺失,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有关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等知识的抽样调查,以了解特定人群相关卫生知识普及程度。方法 随机抽取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100例,针对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相关知识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除最常见的传播途经外,消化道传播似也有可能;多数人不知道乙型肝炎的发展结局,因此,他们往往忽视治疗。结论目前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接受乙型肝炎疫苗注射;定期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对本人、家庭和社会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确的心理引导,可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增加免疫力,是乙型肝炎治疗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指背筋膜蒂皮瓣移植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手指背侧筋膜蒂皮瓣移植修复手指不同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 对74例手指不同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均采用手指背侧筋膜蒂皮瓣移植.结果 74例皮瓣全部成活,3例感染经局部换药治愈,随访3年指端外形美观,皮瓣柔软弹性好,接合指背神经皮瓣的感觉较不接合指背神经优良率好.结论 指背筋膜蒂皮瓣移植是修复手指不同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良好方法,其解剖位置表浅,手术操作简单,易于成活,不损伤主要的血管和神经,供区植皮后不易留下凹陷性疲痕,指背侧皮下脂肪少,皮瓣移植到受区后外形美观,带筋膜蒂皮瓣移植不需要吻合血管,适合手指不同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