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激光小血管吻合(LAMA)较之传统缝合吻合术具有快速、损伤小、利于较深手术野下操作等优点。用于LAMA的激光主要有CO2、Ar+和Nd:YAG三种。本实验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在LAMA后0~153天中对大鼠血清锌水平的变化进行了观察,比较了这三种激光对1mm以下小动脉LAMA的结果。吻合颈总动脉互139条,CO2、Ar+和Nd:YAGLAMA组远期通畅率分别为95.9%、97.7%和73.9%(P<O.005)。血清锌以Nd:YAG组降低显著(P<O.05)。对血锌与LAMA后组织损伤愈合过程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认为CO2LAMA较Nd:YAGLAMA为优.  相似文献   
2.
非肿瘤性垂体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肿瘤性垂体疾病患者的发展机理、诊断以及手术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2 4例非肿瘤性垂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手术治疗 ,病理证实 ,其中原发性垂体脓肿 6例 ,表皮样囊肿 4例 ,Rathke囊肿 8例 ,原发性空蝶鞍 6例。结论 非肿瘤性垂体疾病术前诊断较困难 ,易误诊为垂体腺瘤 ,采用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2012年12月18日9时35分,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我院神经外科的创始人、我院首任神经外科主任、我们敬爱的老师戈治理教授辛劳一生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离开了他艰苦创业70多年的工作岗位,永别我们而去,走完了他93岁的人生,我们为失去这位为我国神经外科事业倾注一生,深受人们爱戴和尊敬的师长而悲痛、惋惜. 戈治理教授生于1919年3月7日,早年他在青少年时代正值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奋起抗日救国,在山西太原上中学时,就积极投身到抗日救国运动,参加了地下抗日决死队,并任队长.  相似文献   
4.
可脱性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附10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可脱性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颅内动脉瘤行可脱性微弹簧圈囊内栓塞的经验。结果动脉瘤腔100%闭塞87例,95%闭塞11例,90%闭塞8例。95例破裂性动脉瘤病人术后GOS评分5分68例,4分10例,3分7例,2分4例,1分6例;11例未破裂性动脉瘤均达到临床治愈。本组病死率为5.7%。结论正确处理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提高栓塞技术是提高颅内动脉瘤治愈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微弹簧圈囊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27,自引:8,他引:19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常见的原因,破裂后的出血、迟发性脑血管痉挛以及再破裂出血是导致病人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因素。因此,早期诊断、早期病因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的关键。2000年6月至2004年3月作者对62例(65个动脉瘤)患者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急性出血期(7d)内,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进行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神经外科导航系统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微小占位病变的优越性。方法51例颅内微小占位病变患者被 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了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和显微手术。比较两组间手术头皮切口、骨窗面积、脑沟或皮层切口、手术 时间、脑内操作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手术切除程度和于术疗效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病人的临床资料基本均衡,无统计 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头皮切口、骨窗面积、脑沟或皮层切口较对照组小(P<0.01),手术时间、脑内操作时间、住院时间较 对照组短(P<0.01),输血量较对照组少(P<0.01);手术切除程度和手术疗效对比分析亦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手术全切除率、临床 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恶化率(3.13%)则低于对照组(21.05%),但是P>0.05,无病例末找到病灶。结论神 经外科导航系统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微小占位病变,定位及手术准确性高,对脑组织微侵扰。有助于顺利寻找和全切除病灶,改善 手术预后,减少手术并发症。减轻手术后反应,缩短住院时间,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小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小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以及血管内栓塞的技术要点与疗效。方法对45例小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或Trufill DCS Orbit微型三维填塞型水解铂金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45个动脉瘤中41个瘤腔100%闭塞,3个95%闭塞,1个90%闭塞。术后44例临床痊愈,其治疗结果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29例,Ⅱ级11例,Ⅲ级3例,Ⅳ级1例,Ⅴ级1例;全组死亡率2.2%。栓塞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6例。术后随访3-69个月均无再出血及复发。结论对小型颅内动脉瘤采用GDC或Truffill DCS Orbit微型三维填塞型水解铂金弹簧圈进行血管内囊内栓塞疗效可靠;根据小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进行栓塞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用可脱性球囊闭塞载瘤动脉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技术要点及远期疗效,并进一步评价该疗法对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不能手术夹闭或因故不能施行瘤腔栓塞的颅内动脉瘤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行可脱性球囊闭塞载瘤动脉,其中19例第1枚球囊同时闭塞了动脉瘤口.结果24例均成功地闭塞了载瘤动脉,其中20例病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全组术后并发脑缺血和脑梗塞各3例;术中及术后均无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死亡1例.结论用可脱性球囊闭塞载瘤动脉是治疗某些不可手术夹闭或因故不能行瘤腔栓塞的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费用低,疗效可靠,并发症少,但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常见的原因。但对破裂性动脉瘤进行血管内栓塞仅仅是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2000年6月至2006年3月我们对118例动脉瘤性SAH患者进行早期诊断(7 d内),并对已破裂的动脉瘤早期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进行囊内栓塞和对SAH早期进行围手术期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53例,女65例;年龄23-74岁,平均46岁;均以SAH为首发症状,表现为头痛、呕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