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进一步研究G-CSF在维甲酸致高白细胞症中的作用.方法用RT-PCR、Northemblotting方法检测NB4细胞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用后G-CSF mRNA表达的变化,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G-CSF蛋白水平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NB4细胞经ATRA作用后G-CSF受体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ATRA可从基因水平上调NB4细胞中G-CSF表达,并可增加NB4细胞表面G-CSF受体的表达,G-CSF受体表达增加出现的时间虽然稍晚于G-CSF表达增加出现的时间,但仍然在较早期阶段,此时,细胞形态学和NBT实验均证实NB4细胞处于部分分化阶段.结论在ATRA治疗APL过程中,G-CSF及其受体表达增加可能协同参与了高白细胞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ATRA和雄黄对白血病细胞PML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PML基因及蛋白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和细胞内分布定位。方法经ATRA、雄黄处理后的NB4、HL-60、K562细胞为研究对象,细胞形态学观察采用Wright‘s染色及荧光染色法;PML蛋白细胞内分布定位采用免疫荧光技术;PMLmRNA表达采用RT-PCR法。结果1,ATRA处理后,NB4和HL-60细胞形态学上出现分化表现,K562细胞无变化;经雄黄处理后,各组细胞形态学上均出现凋亡特征性改变。2.ATRA处理后,NB4细胞内融合蛋白降解,PML蛋白恢复定位,HL-60、K562钠PML蛋白定位分布无变化;雄黄处理后NB4细胞内融合蛋白降解,PML聚积于POD结构,随后降解;在HL-60及K562细胞,PML发生相似改变。3.ATRA、雄黄处理后各组织细胞PMLmRNA表达均无显著影响。结论在不同诱导剂刺激下,PML基因在蛋白水平参与细胞终末分化及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机制;PML蛋白在POD中发挥诱导凋亡控制细胞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opoⅡβ在苦参碱诱导维甲酸耐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 locyticleukemia,APL)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以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敏感的APL细胞系NB4及其ATRA耐药细胞株NB4-R1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空白细胞对照组、ATRA组、苦参碱组、ATRA+苦参碱组.培养3d后,研究各组细胞形态的变化;用NBT还原实验分析细胞分化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的表达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拓扑异构酶TopoⅡβ亚型的表达变化.[结果]与ATRA组相比,0.1mmol·L-1苦参碱可协同1μmol· L-1维甲酸诱导NB4-R1细胞分化,使NBT还原阳性率明显增高(12% VS 41.33%),并能诱导NB4-R1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的表达百分率升高(32.776±6.610 VS 46.888±7.847)%;而对NB4细胞则无明显变化.单用苦参碱对NB4及NB4-R1细胞内TopoⅡβ均无明显作用;维甲酸联合苦参碱能降低耐药细胞株NB4-R1细胞内TopoⅡβ含量(P<0.05).[结论]苦参碱体外能协同ATRA使NB4-R1细胞分化成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opoⅡ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儿童卵黄囊瘤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及维甲酸β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在体外细胞培养的基础上,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变化,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细胞增殖活性,以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维甲酸β受体(RAR-β)mRNA的表达.结果:全反式维甲酸能使卵黄囊瘤细胞形态趋向良性分化,有效地抑制了肿瘤细胞增殖;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经不同浓度的ATRA处理后的卵黄囊瘤细胞的RAR-β mRNA表达水平均上调.结论:ATRA对卵黄囊瘤细胞有诱导分化作用,ATRA通过上调维甲酸β受体基因表达实现其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NB4细胞分化过程中,参与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α受体(PML-RARα)融合蛋白降解的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相关基因。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相关基因在ATRA诱导NB4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在基因和蛋白水平对基因芯片部分结果进行验证,同时对这些基因在ATRA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初诊患者原代细胞分化时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在ATRA诱导NB4细胞向粒系分化的过程中,发现许多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相关的基因主要在ATRA作用12h后表达上调,其中PSMB8和PSMB9这两个基因的芯片结果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得到验证。同时在ATRA作用于APL初诊患者原代细胞后,这些基因的变化情况也与作用于NB4细胞相似。结论在ATRA诱导APL细胞分化过程中筛选出一些受ATRA调控的参与PML-RARα融合蛋白降解的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分子。  相似文献   

6.
ATRA对NB细胞增殖抑制及诱导分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神经母细胞瘤(NB)细胞系SH-SYT6和SMS-KCNR的体外实验,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NB细胞增殖抑制的可能分子机制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TrkB信号转导途径在NB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台盼蓝拒染计数活细胞,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加药处理前后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5μmol/L ATRA抑制NB细胞系SMS-KCNR和SH-SY5Y细胞增殖,而5nmol/L ATRA无此作用;ATRA可诱导SMS-KCNR细胞分化成熟,对SH-SY5Y细胞诱导分化作用极弱;BDNF可使经ATRA处理的SY5Y细胞发生显著形态学分化。结论:5μmol/L ATRA对人NB细胞系SMS-KCNR和SH-SY5Y细胞的体外增殖有抑制作用;ATRA能诱导人NB细胞系SMS-KCNR细胞分化成熟,ATRA与BDNF共同作用可使1SH-SY5Y发生显著形态学分化;BDNF-TrkB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可能是ATRA体外诱导NB细胞分化逆转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LMO4 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NB4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方法 利用 qRT-PCR和 Western blot法检测 NB4 中 LMO4 表达;利用慢病毒介导 LMO4 的cDNA感染NB4 细胞后,建立过量表达 LMO4 的 NB4 细胞株;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使用全反式维甲酸( ATRA)诱导NB4细胞分化0 ~48 h,瑞氏染色观察分化的细胞特性;流式细胞术分析NB4 细胞分化后产生CD11b阳性的细胞比例. 结果 qRT-PCR 和 Western blot 结果均提示 NB4中LMO4表达增加;ATRA诱导NB4分化时,LMO4的表达降低;MTT结果证实过量表达LMO4促进NB4增殖;瑞氏染色和流式细胞术结果均显示,过量表达LMO4能够促进ATRA诱导NB4细胞分化. 结论 LMO4参与调节NB4细胞的增殖,并能增加NB4细胞对ATRA的敏感性,促进其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蛋白磷酸酶抑制剂冈田酸(Okadaic acid,OKA)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NB4细胞分化及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选用ATRA、OKA、ATRA+OKA分别作用于NB4细胞,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瑞氏染色法和NBT还原实验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CD11b的表达,丝/苏氨酸磷酸化酶试剂盒检测细胞内PP2A活性。结果:(1)MTT结果显示,OKA对NB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不明显;ATRA、ATRA+OKA作用7天,对NB4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5.1%、38.4%,ATRA+OKA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细胞形态学、NBT及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加入OKA能促进ATRA诱导的NB4细胞分化。(3)酶活性分析显示,ATRA诱导的NB4细胞分化过程中,PP2A活性较对照组明显下降,ATRA+OKA作用后PP2A活性下降更加明显。结论:OKA促进ATRA诱导的NB4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可能通过抑制PP2A活性参与细胞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anshinone ⅡA, TanⅡA)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NB4)诱导分化及凋亡的协同效应.方法0.5 μg/ml TanⅡA分别联合0.5 μg/ml、0.25 μg/ml和0.125 μg/ml ATRA作用NB4细胞5 d,观察NB4细胞形态学变化,检测硝基蓝四氮唑(NBT)还原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b,CD33的表达,并进行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分析.结果TanⅡA联合ATRA可协同诱导NB4细胞分化和凋亡.联合作用组第5 d细胞生长抑制率均超过80%;90%左右的NB4细胞分化,其中杆状和分叶核细胞比例超过65%;NBT还原能力显著升高.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CD11b表达升高,CD33表达降低;G0/G1期细胞增加,有明显的细胞凋亡,与TanⅡA或ATRA单独作用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TanⅡA与ATRA(0.125 μg/ml~0.5 μg/ml)联合对NB4细胞的影响没有明显的浓度依赖倾向.结论TanⅡA联合ATRA对NB4细胞诱导分化和凋亡有协同作用;在ATRA一定浓度范围内,这种协同作用无ATRA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丹参酮 A(Tanshinone A,Tan A)联合全反式维甲酸 (ATRA)对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 (NB4 )诱导分化及凋亡的协同效应。方法  0 .5 μg/ m l Tan A分别联合 0 .5 μg/ ml、0 .2 5 μg/ ml和 0 .12 5 μg/ml ATRA作用 NB4细胞 5 d,观察 NB4细胞形态学变化 ,检测硝基蓝四氮唑 (NBT)还原能力 ;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b,CD33的表达 ,并进行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分析。结果  Tan A联合 ATRA可协同诱导 NB4细胞分化和凋亡。联合作用组第 5 d细胞生长抑制率均超过 80 % ;90 %左右的 NB4细胞分化 ,其中杆状和分叶核细胞比例超过6 5 % ;NBT还原能力显著升高。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 CD11b表达升高 ,CD33表达降低 ;G0 / G1 期细胞增加 ,有明显的细胞凋亡 ,与 Tan A或 ATRA单独作用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Tan A与 ATRA(0 .12 5 μg/ m l~0 .5 μg/ m l)联合对 NB4细胞的影响没有明显的浓度依赖倾向。结论  Tan A联合 ATRA对 NB4细胞诱导分化和凋亡有协同作用 ;在 ATRA一定浓度范围内 ,这种协同作用无 ATRA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NB4细胞增殖过程中PRAM蛋白表达情况,并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进行干扰,观察其对PRAM蛋白的影响。方法:①细胞增殖抑制实验:体外培养NB4细胞共5天,用台盼蓝染色法筛选ATRA有效干预浓度后,选取ATRA(1×10-6mol/L)为目的干预浓度。②Western blot:ATRA(1×10-6mol/L)持续干扰NB4细胞1、2、3天后检测PRAM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4种浓度ATRA组细胞与NB4细胞的增殖率呈量效与时效关系;浓度越大,抑制率越高;于培养第4天出现最强抑制。②选取1×10-6mol/L ATRA干扰NB4细胞共3天,对照组及ATRA组PRAM蛋白的表达在时间上有规律性:第2天表达最强烈。③1×10-6mol/L ATRA使PRAM蛋白在第2天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低(P<0.05)。④1×10-6mol/l ATRA使NB4细胞PRAM蛋白在第2天出现最大表达量,同时该组细胞出现生长抑制。结论:ATRA能通过PRAM位点来达到抑制APL增殖分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深入研究维甲酸诱导基因G(RIG-G)表达中干扰素α(IFN-α)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两条信号途径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运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细胞和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STAT)1缺失的人纤维肉瘤细胞系U3A细胞,检测ATRA作用于NB4细胞后,细胞内STAT2的磷酸化水平,并测定NB4细胞培养液上清及转染了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的U3A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IFN-α水平,以及培养液上清对STAT2的磷酸化和RIG-G基因表达的诱导作用.结果 ATRA处理72 h后,NB4细胞内的STAT2磷酸化水平和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IFN-α浓度均明显升高[ IFN-α:( 7.6±0.3)pg/ml比(1.5±0.5)pg/ml,P<0.05].该培养液上清能够诱导STAT2发生磷酸化,并上调RIG-G的蛋白水平.U3A细胞转染IRF-1后,培养液上清中的IFN-α浓度也明显提高[(8.8±1.4) pg/ml比(3.4±0.4)pg/ml,P<0.05].结论 RIG-G基因的表达与ATRA和IFN-α这两条信号途径的协同作用密切相关,ATRA可以通过上调IRF-1的蛋白水平促进细胞分泌IFN-α,所分泌的IFN-α能诱导STAT2发生磷酸化,并进一步增强细胞内RIG-G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骨髓瘤细胞生长、分化及RARα2表达的影响,探讨两药联合用于临床治疗骨髓瘤的可能性。方法:以人骨髓瘤细胞RARα2阳性细胞株(OPM2)和RARα2阴性细胞株(U266)为研究对象,设对照组、G CSF单药组(1000、2000 U/ml)、ATRA单药组(10 μmol/L)及两药联合组共6个平行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凋亡过程,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早期凋亡;瑞氏姬母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术分析CD49e表达;逆转录PCR检测RARα2 mRNA表达。结果:ATRA可抑制OPM2细胞的生长(P<005),联合用药组生长抑制率均大于单药组(P<005);而在U266细胞这种作用不明显(P>005)。瑞氏 姬母萨染色显示在含ATRA的处理组中,OPM2细胞有细胞核缩小、染色质聚集浓缩、核仁数量减少、胞浆量增加并呈深蓝色改变;此类改变在U226细胞不明显。U266、OPM2细胞均弱表达CD49e。在OPM2细胞中,联合用药组较对照组、ATRA单药组RARα2表达均增加(P<005),对照组与G CSF单药组RARα2表达无明显差别(均P>005)。U226细胞的对照组、G CSF单药组不表达RARα2,ATRA单药组及G CSF+ATRA联合组弱表达RARα2。结论:ATRA对RARα2阳性骨髓瘤细胞有抑制细胞增殖作用;ATRA对RARα2阳性骨髓瘤细胞的分化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邱国强  江庭秀  顾伟英  魏江  罗光华  贺白 《右江医学》2012,40(2):147-151,298
目的探讨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辛伐他汀(SV)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NB4细胞增殖、分化与凋亡的影响,以及载脂蛋白M(apo M)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以不同浓度辛伐他汀联合ATRA处理NB4细胞,取对数生长期各组细胞分别进行细胞形态观察;MTT法观察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测定NB4细胞分化指标CD11b和细胞凋亡指标AnnexinⅤ/propidium iodide变化;Real-time RT-PCR测定apoM基因表达。结果重复三次实验结果显示:15μmol/L SV,10μmol/L SV和5μmol/L SV单独处理NB4细胞,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胞抑制率增加(F=7.15,P=0.000),CD11b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F=3.41,P=0.014),AnnexinV表达水平逐渐增高(F=43.38,P=0.000),apo M基因表达水平逐渐增高(F=50.31,P=0.000),其中以15μmol/L SV组NB4细胞变化最明显。辛伐他汀和ATRA两药合用CD11b表达协同升高,具有明显交互作用(F=4.09,P=0.025)。ATRA处理NB4细胞后其apo M基因表达水平逐渐下降(F=46.05,P=0.000),而辛伐他汀联合ATRA处理NB4细胞后培养不同时间,apo M基因表达水平不如辛伐他汀和ATRA单药处理变化明显,15μmol/L SV联合ATRA处理NB4细胞72hapo M基因表达水平(32.87±3.60)较24h(24.73±1.78)升高(P<0.05),提示ATRA可以拮抗辛伐他汀引起NB4细胞apo M基因表达水平代偿性升高。结论辛伐他汀以剂量依赖方式体外抑制NB4细胞生长,诱导NB4细胞的分化,促进凋亡,升高apo M基因表达,而ATRA可以拮抗辛伐他汀引起apo M代偿性升高,两药具有协同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潜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表达人Jagged1基因的骨髓基质细胞系,并研究Jagged1基因表达在HL-60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构建含有人全长Jagged1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MSCV-Jagged1/neoR,将其导入包装细胞PT67并收获病毒上清,用病毒上清转染骨髓基质细胞系HFCL,经G418筛选得HFCL-pMSCV-Jagged1细胞,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Jagged1基因的表达;将HL-60细胞与HFCL-pMSCV-Jagged1细胞、HFCL细胞在含有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培养液中共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间点HL-60细胞CD11b的阳性率.结果:Western印迹方法证明HFCL-pMSCV-Jagged1细胞Jagged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FCL细胞;HL-60细胞与HFCL-pMSCV-Jagged1、HFCL共培养48和72 h后,CD11b阳性率在Jagged1组明显低于HFCL组(P<0.05).结论:Jagged1基因表达可以较为显著地抑制ATRA诱导的HL-60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蟾蜍灵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NB4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细胞存活率测定采用锥虫蓝拒染法,诱导分化采用形态学分析、四唑氮蓝(NBT)还原试验及细胞分化抗原CD11b的流式细胞仪解析。结果蟾蜍灵5 nmol/L与ATRA30 nmol/L联合明显诱导NB4细胞向成熟粒细胞分化、联合应用较单独应用ATRA时NBT还原率增加了59.7%及CD11b表达增加了22.4%。结论蟾蜍灵与ATRA联合应用可显著增强ATRA对NB4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TouseNB4,anauthentichuman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celline,aswelasthemarowcelsfrompatientswithacutepromyelocyticleuk...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雷公藤红素对ATRA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成熟的影响。方法用细胞形态学、生化指标、分子标志等指标,观察雷公藤红素/&ATRA同处理组NB4分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TRA诱导后,NB4细胞呈现中性粒细胞分叶核形态;NBT还能力明显增加;分化抗原CD13和CD33表达下降,而CD11b和CD15表达增加。雷公藤红素与ATRA联合应用,结果与ATRA处组相似。结论雷公藤红素不影ATRA诱导NB4胞分化成熟作用,提示雷公藤红素作为分化综合征的治疗和预防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