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ATP导致共伴侣分子细胞分裂周期蛋白37(Cdc37)从人热休克蛋白90(HSP90)复合体解离的可能机制,为抗肿瘤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免疫共沉淀法(IP)捕获人组织淋巴瘤细胞(U937细胞)中HSP90复合体后,进行以下实验:(1)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经过ADP、17-烯丙基胺格尔德霉素(1...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雷公藤红素对ATRA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成熟的影响。方法用细胞形态学、生化指标、分子标志等指标,观察雷公藤红素/&ATRA同处理组NB4分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TRA诱导后,NB4细胞呈现中性粒细胞分叶核形态;NBT还能力明显增加;分化抗原CD13和CD33表达下降,而CD11b和CD15表达增加。雷公藤红素与ATRA联合应用,结果与ATRA处组相似。结论雷公藤红素不影ATRA诱导NB4胞分化成熟作用,提示雷公藤红素作为分化综合征的治疗和预防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前,血小板一般以22℃振荡保存为标准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存在血小板制品污染的风险,使得血小板的保存期仅仅只有5d。探索血小板4℃低温保存已成为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课题。本文对血小板冷藏保存损伤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观察雷公藤红素对β淀粉样蛋白142导致SHSY5Y细胞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HT5”H〗方法〖HT5”K〗用 Aβ142刺激SHSY5Y细胞,建立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的细胞模型。加入雷公藤红素干预,Western印迹法检测Aβ142导致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的变化,同时检测pNFSymbolkA@B表达情况;siRNA法下调TLR4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Aβ142导致的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下调TLR4后,Aβ142刺激对pNFSymbolkA@B表达的影响。〖HT5”H〗结果〖HT5”K〗Aβ142刺激SHSY5Y细胞,导致Tau蛋白Ser199/202、Ser396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增加,而雷公藤红素能降低这两个位点磷酸化水平;Aβ142导致细胞pNFSymbolkA@B表达增加,雷公藤红素干预后pNF SymbolkA@B表达下调,且NFSymbolkA@B抑制剂BAY117082同样能降低Aβ142导致的Tau蛋白异常磷酸化;下调TLR4表达,Aβ142导致的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及pNFSymbolkA@B表达下降。〖HT5”H〗结论〖HT5”K〗雷公藤红素降低Aβ142导致的SH SY5Y细胞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可能与其抑制TLR4/NF SymbolkA@ B通路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雷公藤红素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与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的关系和分子机制,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靶点。方法 4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 8226、U266、SKO、KMS-11,经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增殖实验0.0~10.0 μmol/L、凋亡实验0.0~4.0 μmol/L、周期阻滞实验0.0~1.5 μmol/L)处理不同时间(增殖实验1~3 d、凋亡实验1 d、周期阻滞实验1 d)后,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周期阻滞情况;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肌醇需求酶1(IRE1)、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ERK)和活化转录因子6(ATF6)3条UPR信号通路中主要分子的表达,包括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ATF6、PERK、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磷酸化eIF2α(p-eIF2α)、C/EBP同源蛋白(CHOP)、IRE1、磷酸化IRE1(p-IRE1)。用慢病毒包被的含短发夹RNA(shRNA)载体对eIF2α表达进行干扰,观察雷公藤红素对干扰eIF2α表达后的RPMI 8226细胞UPR信号分子表达、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雷公藤红素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抑制4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其中RPMI 8226细胞对雷公藤红素最敏感。在RPMI 8226细胞,雷公藤红素处理浓度在0.5~2.0 μmol/L作用30 min~24 h时均能使UPR的PERK通路中p-eIF2α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其下游CHOP表达也相应增加(P<0.05或P<0.01),而对其他2条通路ATF6和IRE1影响不明显。用慢病毒干扰eIF2α表达后,雷公藤红素上调CHOP表达、诱导凋亡和周期阻滞的作用均减弱或消失。结论 雷公藤红素能抑制多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活化UPR的PERK信号通路中eIF2α分子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IIT)对严重创伤预后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41例严重创伤伴应急性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CT)组(n=21)和IIT组(n=20),两组均予以创伤常规治疗,CT组静脉注射常规胰岛素(RI)将血糖控制在10-11.1mmol/L;IIT组将血糖控制在4.4-6.1mmol/L。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h、48 h、72 h、1周血浆TNF-α、IL-10、外周血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凋亡率,APACHⅡ评分,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IIT组治疗后24 h、48 h、72 h、1周血浆TNF-α、IL-10水平,1周时APACHⅡ评分、住院期间病死率均明显低于CT组(P均0.05);ⅡT组治疗后48 h、72 h及1周时外周PMNs凋亡率显著高于CT组(P均0.01)。结论:IIT可改善严重创伤病人的预后,其作用机制除了降低应激性高血糖的直接毒性作用外,还可能通过促进严重创伤后PMNs凋亡,降低血浆促炎细胞因子,调节过度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4^+FOXP3^+、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5例胃癌患者及17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4^+CD25^+、CD4^+FOXP3^+、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率及细胞数目;收集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术后随访,分析调节性T细胞表达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无瘤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4^+FOXP3^+及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比率与健康对照者间有显著差异(P〈0.01),CD4^+FOXP3^+及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数目与健康对照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率[(2.57±1.50)%]高于对照组[(0.68±0.67)%],并与TNM分期及肿瘤大小有明显相关(P〈0.01)。CD4^+FOXP3^+、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率与无瘤生存率相关,有显著差异(P〈0.01),CD4^+FOXP3^+及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数目与无瘤生存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FOXP3^+及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可能在胃癌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其比率及数目对于判断胃癌的病期及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低温液态条件下血浆对保存于葡萄糖甘露醇腺嘌呤(GMA)血细胞添加液中血小板体外质量的影响。方法取白膜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PCs)7单位。每单位等分成3份,分离部分血浆后,按比例加入GMA血细胞添加液,制成10%血浆-PCs、35%血浆-PCs和100%血浆-PCs,置4℃冷藏5d。检测0d和5d的血小板计数、pH、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HSR)、血小板形变能力(ESC)、P-选择素(P—selectin)、磷脂酰丝氨酸(PS)、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Ibα以及乳酸和RANTES(Regulated On Activation,Normal,T—cell Expressed,and Secreted)的生成。结果4℃冷藏5d后,35%血浆-PCs与100%血浆-PCs比较,血小板计数、pH、MPV、HSR、P—selectin、GPIbα和PS以及乳酸和RANTES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10%血浆-PCs与35%血浆-PCs和100%血浆-PCs比较,P—selectin和PS表达的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HSR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9);10%血浆-PCs与100%血浆-PCs比较,血小板计数下降,乳酸的生成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GMA保存液4℃保存血小板时,35%ACD血浆可维持冷藏血小板的膜的完整性、正常代谢和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雷公藤红素在鼻咽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终浓度为1.8 μmol/L的雷公藤红素处理人鼻咽癌HNE1、CNE2细胞,并设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用CCK-8法检测HNE1、CNE2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克隆形成数,细胞黏附与分离实验检测细胞的黏附、分离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蛋白(E-钙黏蛋白、β-连环蛋白、N-钙黏蛋白、波形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DMSO对照组比较,采用1.8 μmol/L雷公藤红素处理24、48、72 h后,HNE1细胞的增殖能力均降低(P均<0.05),处理48、72 h后,CNE2细胞的增殖能力均降低(P均<0.05);处理48 h后,HNE1、CNE2细胞的迁移能力均下降(P均<0.05);处理2周后,HNE1、CNE2细胞的克隆形成数均减少(P均<0.05);处理1 h后,HNE1、CNE2细胞的黏附率降低(P<0.05);处理24 h后,HNE1、CNE2细胞的分离率降低(P<0.05);处理6 h后,HNE1、CNE2细胞中E-钙黏蛋白、β-连环蛋白的表达升高(P<0.05),N-钙黏蛋白、波形蛋白的表达降低(P均<0.05)。结论 雷公藤红素可抑制鼻咽癌HNE1、CNE2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雷公藤红素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微晶型尿酸钠(monosodium urate monohydrate crystal, MSU)关节腔内注射诱导SD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同时用雷公藤红素(1 mg/kg)进行干预,测定关节肿胀度、关节浸出液中炎症因子、细胞因子的转录和蛋白水平,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同时观察雷公藤红素对关节滑膜和软骨组织NF-κB表达和活化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雷公藤红素组、MSU诱导的模型组和雷公藤红素干预组(MSU+雷公藤红素),每组4只大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尿酸钠晶体模型组大鼠踝关节明显肿胀,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雷公藤红素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没有观察到雷公藤红素对尿酸钠晶体导致的足肿胀有抑制作用(P>0.05)。雷公藤红素能抑制尿酸钠导致的模型鼠炎性介质IL-8、COX-2和NO的释放,并能抑制IL-8的mRNA转录。雷公藤红素能显著抑制尿酸钠导致的模型鼠关节滑膜和软骨组织的NF-κB表达和活化。结论雷公藤红素在体内能抑制MSU导致的炎性介质IL-8、COX-2和NO的释放,这种抑制效果与其能抑制MSU导致的NF-κB表达和活化有关。雷公藤红素作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候选新药,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