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9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科学、合理的监测手段对出生缺陷进行长期、持续的动态观察,有助于及时获悉缺陷发病率和疾病顺位的变化趋势,分析原因,为制定出生缺陷防控策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出生缺陷的监测模式、监测病种和监测期限的工作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晚期感染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例脑积水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出现腹腔源性感染及多发感染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4例术后晚期感染者均为交通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患者。其中2例患者表现为粘连性肠梗阻、1例患者为多发腹腔内脓肿,1例患者为肺部及泌尿系感染,均合并颅内感染。经拔除脑室-腹腔分流管、抗生素治疗后感染均得到控制,后期行二次分流手术,疗效满意出院。随访6个月以上,4例患者均无感染复发。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晚期感染,尤其腹腔源性感染临床相对少见,并常合并颅内感染。其治疗过程复杂,持续引流及系统性抗生素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再通临床标准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的临床标准的准确性。方法:以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对冠状动脉再通的临床标准进行双盲诊断试验研究。7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静脉溶栓治疗后2小时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以《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推荐的参考方案的标准判断40例再通,33例未通;以冠状动脉造影判断44例再通,29例未通。参考方案标准的敏感度为68.2%,特异度为65.5%,临床准确度为67.1%。结论:目前临床沿用的参考方案的标准是较好的判断标准。试图改变其中某些标准的方法不能增加其敏感度和准确度。在对假阳性及假阴性患者进行分析时发现:ST段在溶栓治疗后2小时内不能迅速下降是影响其临床准确度的原因;不同类型心律失常预报临床再通的价值不同,且与心肌梗死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再狭窄和临床易患因素关系的分析希望找出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60例(共67支血管)在我院成功进行了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并于术后6个月有完整冠状动脉造影随访资料的病人,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分析再狭窄与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总再狭窄率为31.3%(21/67)。单因素分析中发现冠状动脉内支架≥3.5mm组的再狭窄率较低,和再狭窄的关系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吸烟、有到病变远端侧支循环、最大球囊充气压和术后最小管腔开放直径较小组的再狭窄率较高,以上4因素和再狭窄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应用直径≥3.5mm冠状动脉内支架可降低再狭窄率,最大球囊充气压较大和吸烟可使再狭窄率增高。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直径大小、球囊最大充气压和吸烟为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单中心10年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中老年患者构成比变化趋势。方法利用医院病案登记系统,收集我院1995—2004年首次AMI发病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建立数据库。计算例数、均数±标准差和构成比,并做显著性检验。结果10年中首次AMI住院的患者共2590例,病例数逐年增加,从1995年143例增至2004年369例;患者平均年龄逐年增长,1995年为(61.7±11.5)岁,2004年为(65.3±12.6)岁(P<0.01);60岁以上老年人在AMI患者中的构成比逐年增高,1995年为64.3%,2004年69.6%(P<0.05);女性AMI患者中70岁以上老年人构成比呈明显增高趋势(25.0%对58.1%)。结论近10年来首次AMI患者例数持续增加,发病年龄有增长趋势;老年患者构成比明显增高,尤其是女性患者中老年人明显增多值得注意。老年人AMI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6.
职业紧张是指工作场所中的社会心理因素超出人体的调节能力时,或工作要求与能力、资源、需求不相匹配时所产生的有害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职业紧张已经成为重要的职业健康问题,并且成为经济损失的重要原因。职业紧张很可能是冠心病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探讨职业紧张与冠心病的关系对于冠心病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ST段最大偏移(maxSTE)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心肌组织灌注程度与左心室功能状态的关系。 方法: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后即刻采用TMP、maxSTE评价心肌灌注程度,术后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N端脑钠肽水平;住院期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值;临床评估Killip分级。 结果:无心肌灌注患者(TMP 0-1级)与心肌再灌注患者(TMP 2-3级)比较:N端脑钠肽水平升高、Killip分级增加,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值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TMP 0-1级、maxSTE高危为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子。 结沦:TMP、maxSTE评价的心肌组织灌注程度与左心室功能状态有关,TMP、maxSTE能预测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灌注的方法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联合应用TIMI心肌灌注分级 (TMP)、校正的TIMI画面记帧 (CTFC)、心电图ST段变化 (sumSTR)方法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后心肌灌注程度 ,探讨心肌灌注程度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77例AMI患者PCI后即刻采用TMP CTFC、TMP sumSTR、CTFC sumSTR三种联合方法评价心肌灌注程度 ,PCI术后 1个月检查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记录 6个月心脏事件。结果 评价心肌灌注程度 ,与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对比 ,TMP sumSTR敏感性 86 7%、特异性 85 7%、准确性 86 2 % ;TMP CTFC敏感性 80 %、特异性 77 1%、准确性 78 5 % ;多变量回归分析TMP 0 / 1级 sumSTR <30 %为 6个月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 (OR=2 1 5 ,95 %可信区间 2 7~ 6 5 7,P =0 0 0 3) ;Kaplan Meier分析曲线显示TMP sumSTR方法评价的心肌灌注不良组 6个月心脏事件高于心肌灌注良好组 (P <0 0 5 )。结论 TMP sumSTR、TMP CTFC能更好的评价心肌灌注程度 ;TMP sumSTR可预测 6个月心脏事件。  相似文献   
9.
背景 北京市出台多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而医联体作为推动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举措,在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评价医联体在此期间各项措施的实施情况,为医联体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可采取的措施和作用等提供参考。目的 本研究以北京市某医联体作为案例,对于该医联体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医联体在疫情期间如何发挥作用。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和目的抽样,从北京市某医联体中的核心医院和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取受访者17例,包括1例核心医院管理人员、4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人员、2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长、4例全科医生、6例患者。采用个人深度半结构式访谈,于2020年3月对17例受访者进行面对面访谈。访谈主要内容包括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联体采取的应对措施,并基于规范化过程理论和复杂干预过程评价整合出评价框架,从措施与现有工作价值一致性、措施实施覆盖程度、措施实施效果、措施实施阻碍和/或促进因素及对医联体发展的影响这5个维度对各个措施进行评价。访谈经知情同意后录音、记录,访谈资料在NVivo软件的协助下,采用主题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该医联体在疫情期间采取的主要措施为培训、加强社区转诊预约、核心医院患者输液下转。疫情期间共举办培训2次,加强了医联体成员单位对新冠肺炎的认知、诊疗和防护水平;但需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社区转诊预约在此期间覆盖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接收转诊患者50例,筛查出246例建议到发热门诊就诊的可疑人员;更多患者在此期间倾向社区就诊,促进了分级诊疗的实施;但转诊标准需更明确。核心医院输液患者下转380例,缓解了核心医院急诊输液压力,也为患者提供了更便利、安全的输液环境,增强了医联体内部的凝聚和协作;但信息共享需加强。结论 疫情期间该医联体各成员单元团结协作,体现出医联体分级诊疗的重要作用。同时发现医联体培训、转诊标准的明确及信息共享三方面仍需完善,为医联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某医院中各类人员对临床流行病学技术服务的需求和临床流行病机构提供技术服务的能力。方法采用工作总结,档案资料整理、工作记录资料统计分析等方法收集临床研究技术服务信息,分析总结该医院2008年各类人员对临床流行病学技术服务的需求和临床流行病学机构提供技术服务的现状。结果该服务机构在编职工3人,研究生3人。2008年共完成咨询272人次,咨询者中医生最多(147人次,54.0%)研究生次之(90人次,33.1%),其他人员咨询较少(35人次,12.9%)。咨询内容包括统计方法(106人次,39.0%),课题设计(96人次,35.3%),论文撰写(36人次,13.2%)和其他内容(24人次,8.8%)。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咨询服务者提供研究设计技术服务(71/139,51.1%)多于助理研究员(22/151,19.1%)和研究生(3/1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助理研究员(66/151,57.4%)与研究生(10/18,55.6%)提供统计方法技术服务的比例高于高级技术职称的咨询服务者(30/139,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院中的医生和研究生需要临床研究各阶段的临床流行病学技术服务。在医院设立临床流行病学机构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技术服务不收费的“暗补”政策有利于提高医院内临床流行病学技术服务的可及性和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