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Twist基因在SW480、HCT116和HT29结肠癌细胞系上皮-间质转化(EMT)中的作用,明确其对恶性肿瘤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重组质粒pTracer-CMV/BSD-Twist 和pGenesil1.2-Twist-shRNA转染SW480、HT29和HCT116;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率;Real time-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wist,E-cadherin和Vimentin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转染高表达Twist质粒后,各结肠癌细胞系中Twist和Vimenti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E-cadherin显著降低(P<0.05);转染低表达Twist质粒后,SW480和HT29中各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HCT116中Twist 和Vimenti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E-cadherin无显著变化(P>0.05);Transwell实验表明抑制HCT116细胞系Twist表达后,其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减弱(P<0.01)。结论:上调Twist表达可以促进EMT;抑制HCT116 中Twist表达能减弱结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敲低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Piezo2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和SW620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Piezo2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iezo2在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结肠癌细胞SW480和HCT116、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细胞SW620的表达;将HCT116、SW620细胞系稳定转染Piezo2敲低慢病毒载体,利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HCT116和SW620细胞的Piezo2表达情况;CCK-8法检测转染后HCT116和SW620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法和细胞划痕修复实验检测转染后HCT116和SW620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通过裸鼠皮下成瘤检测HCT116和SW620细胞敲低Piezo2后肿瘤大小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检测ki67表达。结果 RT-qPCR及Western blot实验显示,癌组织Piezo2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Wes...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结肠癌细胞系中miR-200a对高转移细胞系Lovo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6种结肠癌细胞系
HCT116、HT29, LS174T、SW480、SW620和Lovo中miR-200a的表达水平,在高转移细胞系Lovo中瞬时转染miR-200a mimics
使其高表达miR-200a,检测高表达miR-200a后Lovo细胞增殖、迁移、细胞同质黏附能力和凋亡等情况的变化。结果miR-200a
在6种细胞系中存在差异性表达,其中具有高转移潜能的Lovo中表达最低,成瘤但不转移的细胞系HCT116表达最高。在Lovo
细胞高表达miR-200a后,Lovo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减弱、细胞同质黏附能力增强且凋亡增加。结论miR-200a在结肠
癌细胞系中表达失常,其作用可能与结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有关,高表达miR-200a 能抑制Lovo细胞增殖和迁移、增强细胞
间黏附能力、促进凋亡,其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检测大肠腺癌细胞SW620、LS-174T、HCT-8中ARD1(arrest defective 1)的表达。方法应用RT-PCR、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ARD1在三株大肠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ARD1在三株大肠腺癌细胞中分别在
mRNA水平、蛋白水平和细胞水平上均有表达。定量分析显示,ARD1在SW620中表达高于其他两株(P<0.05)。细胞免
疫化学法染色显示,ARD1在三种大肠腺癌细胞株中,细胞膜及细胞浆中呈阳性表达,LS-174T细胞株中可见部分胞核呈
阳性表达。结论ARD1在HCT-8、LS174T和SW620三种腺癌细胞株中均有较高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FITM 3)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结肠癌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结肠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组织中IFITM 3 的表达水平。细胞转染si-IFITM 3 抑制IFITM 3 的表达,同时转染si-control 作为对照,MTT 检测转染后48 h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中Bcl-2、Bax、p-STAT3、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IFITM 3 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i-IFITM 3 组结肠癌细胞HT29 和HCT116 的存活率与si-control 组相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转染si-IFITM 3 后的结肠癌细胞HT29 和HCT116 凋亡率高于si-control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转染si-IFITM 3 后的结肠癌细胞HT29 和HCT116 中STAT3 蛋白表达水平没有变化,p-STAT3、Bcl-2 蛋白表达水平低于si-control 组,Bax 蛋白表达水平高于si-control 组。结论 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在结肠癌组织中过度表达。抑制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 的表达,可以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促进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Bcl-2、Bax、STAT3 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hsa-miR-186在结肠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探讨hsa-mir-186对结肠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作用。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了miR-186 在12 对配对的结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和5 株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扩增包含
miR-186前体序列在内的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至PLVTHM载体,将PLVTHM- miR186质粒转染SW620细胞,流式分选慢病
毒感染的SW620细胞;CCK-8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检测细胞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靶基因
YY1 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与癌组织相比,12 例癌组织中miR-186 的平均表达量为0.0024±0.0027,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
0.066±0.068,P=0.008;miR-186 在高转移潜能的人结肠癌细胞SW620 和LOVO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18±0.138 和0.157±
0.001,与在低转移潜能HT-29 细胞中表达量1.000 ± 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质粒双酶切及测序鉴定
PLVTHM-hsa-miR186重组质粒构建成功;荧光定量PCR表明稳定过表达miR-186的结肠癌细胞株SW620构建成功,且过表达
miR-186后降低了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过表达miR-186的细胞中,miR-186的表
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未处理组,YY1蛋白质水平有所下降。结论hsa-miR-186在结肠癌组织以及在高转移潜能的人结肠癌细
胞SW620、LOVO中低表达,具有类似抑癌基因的作用;成功构建PLVTHM-miR186慢病毒重组质粒,并稳定转染结肠癌细胞
SW620,抑制了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miR-186调控YY1表达可能是抑制结直肠癌生物特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结肠癌干细胞中不同基因启动子的活性,寻找可能用于结肠癌干细胞靶向治疗的启动子.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分选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系中CD133+ CD44+标记的肿瘤干细胞.采用PCR技术获取Nanog、Muc1和Survivin基因启动子并分别克隆入pGL3-basic质粒.将含有启动子的pGL3-basic质粒和pGL3-control质粒分别与pRL-sv40共转染结肠癌细胞(HCT116、SW620、HT29)、结肠癌干细胞(CD133+ CD44+ HCT116)及人正常肝细胞(QSG7701),通过检测双荧光素酶活性以测定启动子活性.结果 pGL3-basic-Nanog、pGL3-basic-Muc1、pGL3-basic-Survivin经测序鉴定正确.HCT116细胞系中CD133+ CD44+细胞比率约占42.2%.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显示:在HCT116、SW620、HT29和CD133+ CD44+ HCT116细胞中,Muc1与Survivin均表现出了较强的活性,而在正常细胞QSG7701中活性较低.结论 Muc1、Survivin启动子可能是用于靶向结肠癌干细胞治疗的有效候选启动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型转录共激活因子Yes相关蛋白(YAP)的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及肿瘤转移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104例组织蜡块,其中80例为结肠癌组织,24例为结肠癌转移灶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癌原发灶及其多器官转移灶中YAP及N-钙黏蛋白的表达,应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YAP、N-钙黏蛋白及E-钙黏蛋白在6种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 结果 N-钙黏蛋白在结肠癌原发灶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结肠癌转移灶组织(P<0.05),而 YAP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AP与N-钙黏蛋白的共同表达仅在结肠癌原发灶中呈正相关(r=0.5003,P<0.001),在结肠癌转移灶中两者的表达没有相关性(r=0.0325,P>0.05)。YAP及N-钙黏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而与肿瘤发生部位、大体形态、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脉管内癌栓无关(P>0.05)。在SW480、SW620、SW1116、DLD-1、HCT116和HT29这6种细胞中,YAP表达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钙黏蛋白在HT29和SW1116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细胞,N-钙黏蛋白在HCT116和SW620中表达最高。 结论 YAP蛋白能够通过调控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促进结肠癌的发展及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结肠癌HT29、HCT116细胞增殖、凋亡情况的影响以及AKT/GSK3β信号通路的变化。方法 HT29、HCT116结肠癌细胞经不同浓度罗格列酮(20.0μmol/L,40.0μmol/L,80.0μmol/L)处理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annexin-V FITC/PI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以及Akt、GSK3β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对HT29、HCT116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均有影响(P0.01),并且影响呈剂量依赖关系;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对HT29、HCT116细胞均有诱导凋亡的作用(P0.01),且诱导HT29、HCT116细胞凋亡呈剂量依赖性;罗格列酮处理细胞48 h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Bcl2/Bax表达水平、P-GSK3β、P-Akt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Akt、GSK3β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能通过抑制Akt/GSK3β通路的激活,改变Bcl2/Bax情况,发挥抑制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研究NKD1与YWHAE调控关系,分析NKD1促进肿瘤细胞增殖的新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分组:(1)对照组:转染pcDNA3.0质粒的HCT116细胞、转染NC-siRNA的SW620细胞、正常HCT116细胞、正常SW620细胞;(2)实验组:转染pcDNA3.0-NKD1质粒的HCT116细胞、转染NKD1 siRNA的SW620细胞、HCT116-NKD1细胞、SW620-nkd1-/-细胞、转染pcDNA3.0-YWHAE质粒的SW620-nkd1-/-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及qRT-PCR实验检测结肠癌细胞中过表达或敲除NKD1对YWHAE的蛋白及mRNA水平变化的影响。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技术检测NKD1是否结合YWHAE基因启动子区域。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NKD1对YWHAE基因启动子活性的调控作用。此外,采用免疫荧光实验分析NKD1与YWHAE相互作用情况。葡萄糖检测实验分析NKD1对肿瘤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调控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或敲除)NKD1不仅在蛋白水平增强(或降低)YWHAE的表达,还在mRNA水平增加(或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icroRNA-93(miR-93)及Tspan1在结肠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预测两者的靶向调控关系。方法 选取手术切除结肠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74例,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SW620、HCT116、CaCo-2、LoVo、HT29)及正常人结肠上皮细胞株(FHC),分别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miR-93、Tspan1 mRNA及Tspan1蛋白表达,观察两者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的表达差异,Pearson法分析miR-93与Tspan1 mRNA的相关性,采用TargetScan及GeneCard软件预测两者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miR-93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降低(P?<0.05),Tspan1 mRNA及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升高(P?<0.05);与正常人结肠上皮细胞比较,miR-93在结肠癌细胞株中表达降低(P?<0.05),Tspan1 mRNA及蛋白在结肠癌细胞株中表达升高(P?<0.05);miR-93在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阳性、血管浸润阳性及高TNM分期患者中低表达(P?<0.05),Tspan1 mRNA在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阳性、血管浸润阳性及高TNM分期患者中高表达(P?<0.05)。Pearson法相关性分析显示,miR-93与Tspan1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735(95% CI:-0.855,-0.535),P?=0.000]。生物信息学预测,miR-93及Tspan1在3''-UTR区可能具有靶向调控关系。结论 miR-93在结肠癌中低表达,Tspan1在结肠癌中高表达,miR-93及Tspan1具有靶向调控关系,两者可能成为结肠癌的肿瘤标志物或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synergetic effect of class ?A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s cata-lytic subunit p110β knockdown in conjunction with oxaliplatin treatment on colon cancer cells. Down-regulation of p110β by siRNA interference and oxaliplatin treatment were applied in colon cancer cell lines HT29, SW620 and HCT116. MTT assay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p110β knockdown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colon cancer cell lines. SubG1 assay and Annexin-Ⅴ FITC/PI double-labeling cytometry were applied to detect cell apoptosis. And cell cycle was evalu-ated by using PI staining and flow cytometry. The expression of caspase 3, cleaved PARP, p-Akt, T-Akt and p110β was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ting.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down-regulation of p110β expression by siRNA obviously reduced cell number via accumulation in G0-G1 phase of the cell cycle in the absence of notablely increased apoptosis in colon cancer cell lines HT29 and SW620 (S phase arrest in HCT116). Moreover, inhibition of p110β expression increased oxaliplatin-induced cell apoptosis and cell cycle arrest in HT29, HCT116 and SW620 cell lines. In addition, increases of cleaved caspase-3 and cleaved PARP induced by oxaliplatin treatment were determined by im-munoblotting in p110β knockdown group compared with normal control group and wild-type group. It is concluded that down-regulated expression of p110β could inhibit colon cancer cells proliferation and result in increased chemosensitivity of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to oxaliplatin through augmentation of oxaliplatin-induced cell apoptosis and cell cycle arrest.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尼美舒利对体外培养的结肠癌细胞生长及E-cad表达的作用.方法以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HCT-116为研究对象,体外药物敏感实验(MTT)法检测尼美舒利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尼美舒利作用前后细胞E-cad表达的变化.结果尼美舒利对人结肠癌细胞HT-29、HCT-116生长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方式,对HT-29细胞抑制效果强于HCT-116细胞.尼美舒利上调HT-29细胞E-cad表达,而对HCT-116细胞E-cad的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尼美舒利可明显抑制COX-2表达阳性的结肠癌细胞HT-29生长,同时提示尼美舒利可能通过抑制COX-2酶活性而上调肿瘤细胞E-cad的表达,从而降低增癌细胞播散及转移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GINI筛选微卫星不稳定型大肠癌中新的突变基因.方法 采用NMD抑制药物emetine(依米丁)联合actmomycin D(放线菌素D),分别处理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型(MSI-H)大肠癌细胞株HCT116和微卫星稳定(MSS)的大肠癌细胞株HT29,以及对照的MSS乳腺癌细胞株,以全基因组cDNA芯片检测经药物处理和不经药物处理的细胞株的mRNA表达变化.经过芯片数据分析筛选在HCT116细胞中mRNA表达量特异性升高的基因,以DNA直接测序法检测突变,并在22个大肠癌细胞株及30例原发癌组织中验证.结果 在MSI-H大肠癌细胞株HCT116中筛选出新的突变基因ARV1和ZNF294,并在8个MSI-H细胞株中验证其突变率分别为37.5%和87.5%,在20例MSI-H原发大肠癌组织中突变率均为35%.结论 基于NMD抑制的新的基因筛选方法GINI,能够相对快速、有效的检出发生突变的基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方对大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水提法制作健脾解毒方提取物,利用超高效液相-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健脾解毒方的主要成分,MTT法检测健脾解毒方对大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Graphpad Prism5软件计算IC50值,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hospho-mTOR、Phospho-P53和P21的蛋白表达。结果健脾解毒方能够抑制大肠癌细胞增殖,处理24、48、72 h 后四种大肠癌细胞系的 IC50值分别为 HCT116(6.894、5.668、3.648 mg/mL)、LoVo(14.65、8.737、7.849 mg/mL)、SW48(8.029、7.026、5.740 mg/mL)及HT29(13.06、9.646、8.448 mg/mL);健脾解毒方使大肠癌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并能够下调Phospho-mTOR蛋白表达(P<0.05),上调Phospho-P53和P21蛋白的表达(P<0.05),使大肠癌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结论健脾解毒方可能通过mTOR-P53-P21途径抑制大肠癌细胞的增殖,这可能是健脾解毒方治疗大肠癌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人结肠癌细胞中血管生成拟态(VM)的形成及密度,阐明VM与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之间的相关性,为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切入点和理论依据。方法:体外三维培养人结肠癌细胞株HCT8、HCT116、LS174T和HT29,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VM形成情况,计算VM密度;采用划痕实验观察4株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法观察4株细胞的侵袭能力;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VM密度与肿瘤细胞迁移距离和穿膜细胞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HCT8和HCT116细胞在体外三维培养条件下均能够形成VM,其密度分别为(6.75±0.957)和(5.75±0.957)个/视野;LS174T和HT29细胞则不能形成VM。划痕实验,HCT8、HCT116和LS174T细胞在图片上的迁移距离分别为(3.833±0.831)、(3.967±0.975)和(0.817±0.333)cm,HT29细胞无迁移趋势。Transwell小室法,HCT8、HCT116、LS174T和HT29细胞在高倍视野下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71.6±4.506)、(22.4±1.517)、(0.6±0.894)和(0.2±0.447)个。VM密度与迁移距离呈正相关关系(r=0.934,P<0.05),VM密度和Transwell侵袭实验中的穿膜细胞数亦呈正相关关系(r=0.853,P<0.05)。结论:人结肠癌细胞中存在VM现象,VM可能与结肠癌的迁移、侵袭能力有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