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见习期是医学生从医学基础理论学习走向临床实习的重要环节。见习是对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深化,见习实践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对医学生接下来的临床实习甚至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1 正确认识儿科学的特点及见习在儿科学习中的作用儿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防治,在各个不同年龄阶段都有其特点,这也使得儿科疾病范围与成人不同。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应始终抓住这个特点,才能对小儿疾病进行正确诊断、预防、治疗和营养保健等指导,保证小儿的健康成长。儿科教学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两部分。儿科见习是儿科教学…  相似文献   

2.
《西北医学教育》2016,(5):816-818
为贯彻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提高儿科医学实习生临床胜任力,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实践教学中构建了"三阶梯型"病例讨论模式。该模式对儿科医学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循证医学观念的树立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作用。"三阶梯型"病例讨论模式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综合素质,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儿科临床医学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床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给儿科教学带来新的挑战。随着儿科教学时数缩短、小儿疾病谱变化、医学活动的法制化、临床教师高付出低收入的普遍化,儿科教学内容、师资及学生临床操作机会越来越不能满足医学生的需求。深化儿科教学内容改革,改进实习方式方法,稳定并强化教师队伍成为儿科临床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儿科临床带教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学科,一个医学生的职业素质、医德医风、临床思维、工作能力及操作技能方面的培养主要取决于临床实习阶段的教育,因此医学生毕业临床实习显得尤为重要。对儿科来说,既有临床培养的共性,又具有儿科培养的特殊性。结合我在儿科带教工作中的经验,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循证医学强调最佳临床研究证据、医生专业技能和病人价值、愿望的完美结合。为儿科实践教学的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在儿科实习带教中通过引入循证医学的理念和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终身自我教育能力,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张军琴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6):100-100
工作能力的培养是医学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检验医学生水平的方法之一。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的生长发育、卫生保健和疾病防治的医学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出生到14周岁的儿童。小儿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成人有许多不同之处,现在大多数儿童为独生子女,因此,医学生在儿科学实习中应考虑到这些因素,努力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为患儿和家属服务。  相似文献   

7.
谈儿科临床见习教学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文洁 《右江医学》2004,32(5):507-508
临床见习是医学院校后期教学的重要实践性阶段 ,它是联系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一座桥梁 ,目的是在这一阶段既加深医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强化 ,又同时起到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工作能力 ,促进医学生向 (实习医生 ) /医生角色的转变。因此 ,这一阶段直接关系到医学生能否顺利地从理论型向实践型转变 ,是打好未来 (临床实习 ) /临床工作职业生涯最初始的基石。而儿科有别于成人科室 ,如何进行这一阶段的儿科临床见习教学工作 ,不仅关系到见习能否顺利进行和完成 ,也关系到见习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及未来儿科临床工作者的培养问题。笔…  相似文献   

8.
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是医学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当前医疗环境下做好预防医学生的儿科临床教学工作是临床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笔者认为不断提高临床教师自身素质,根据不同预防医学生的心态,进行个体化教学,并在儿科临床教学工作中将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进行有机结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学习阶段。儿科学是重要的主干临床实习课目,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关键之一,而相当一部分的实习生尤其是男性实习生轻视、惧怕甚至逃避儿科临床实习,妨碍了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甚至失去宝贵的就业机会,故在带教工作中,应重视这些男性实习生的心理引导。1首先应掌握男性实习生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树立实习好儿科临床的信心,克服畏难及厌烦情绪多数医科大男生认为,儿科临床实习工作繁重,整天有写不完的病历,办不完的出入院及做不完的基础操作,加上患儿哭吵,家长唠叨,极易产生厌烦、畏惧心理,又因多数医院儿科效益不佳,更使一些男生产生轻视,鄙夷儿科的心理,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往往在带教儿科的第一课,就以一名聪明可爱的儿童作为实习对象,同时启发他们回忆起自己在童年期的患病感受和诊疗经历,使这些男生在愉快和谐气氛中接受和喜欢小儿,消除畏难和厌烦心理,同时展示多名危重儿在儿科医师悉心诊治下战胜病魔、康复在望的病例,帮助他们树立做好儿科临床实习的信心。并在此后的带教工作中,多传授各种医疗文献书写的知识经验及技巧,让他们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观察患儿及进行各种实用的临床操作,使他们能品尝到实习儿科的快乐...  相似文献   

10.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教研室在检验专业本科学生的儿科临床见习教学中,对小儿肾病综合征,小儿贫血、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见习采用以检验分析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调查。探讨了儿科临床见习中以检验分析为基础的教学使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加强了与儿科临床的联系,有利于其对儿科疾病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思路的掌握以及医学检验知识的临床应用,培养了自学能力,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人才。  相似文献   

11.
小儿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证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是儿科临床常见的肾脏疾病,多属于祖国医学水肿病范畴。肾炎、肾病虽成人、小儿皆有,但由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病理转归也就与成人有所不同。临床运用治水法则,需时时顾及小儿体质特点和病机  相似文献   

12.
陈艾  贾鹏  王珉  康兰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3):96-98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医学生临床工作所需的病例分析、检查患者、技术操作等职业能力。临床见习是医学生掌握临床技能的第一站。儿科有其特殊性,急需改革实习方法,规范带教程序,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儿科临床实习中的入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实习是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医学生由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桥梁,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临床实习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着医学生今后的工作与发展。如何提高儿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实习效果,成为广大儿科临床教师的一大课题[1]。结合我科近年来的做法,儿科临床实习带教工作从入科教育着手,在实习医师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医学生儿科学临床见习中存在的问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学教研室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开展多媒体网络教学,采用标准化病人和高质量的模拟人系统,推广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教学和双语教学,运用循证医学理论指导医学生临床实践等。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医学生儿科学临床见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尹晓文  李敏 《新疆医学》2007,37(5):340-341
儿科临床见习是医学生从一个单纯学生向一个医务工作者转变的一个起点,是从儿科医学理论学习过渡到临床实践的桥梁。在进入儿科见习前,医学生所接受的知识仅仅来源于书本,是纯理论知识,缺乏对儿科临床的感性认识,故如何提高见习的教学水平,通过见习培养同学们的科学临床思维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今后进入临床工作尤为重要,但目前儿科临床见习存在许多问题,对临床教学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影响了儿科临床见习教学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李芳君 《农垦医学》2001,23(1):60-61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主要专业课程之一 ,儿科临床实习时间占全部临床实习的 1 0 %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步 ,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 ,提高儿科临床实习质量 ,探索出一整套正确和实用的对策 ,是我们圆满完成临床教学任务的有效途径。1 教师良好的素质是提高质量的保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 ,社会对儿科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培养出医德高尚、医技精湛且又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儿科医学人才就必须有一支素质良好的教师队伍。作为一名合格的临床教师 ,不仅要具备…  相似文献   

17.
临床见习期是医学生最初接触临床的时期,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医学生的素质。为了培养合格的儿科专业医生,在小儿传染病的见习过程中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重点突出儿童时期传染病特点、逐步培养临床思维方式、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强化消毒隔离意识等多方面对教学进行探索,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培养医学生运用医学科普语言为患者家属答疑的能力,改善临床服务质量。方法给医学生系统讲解医学科普语言的掌握和运用,训练医学生用医学科普语言解答患者的咨询,最后组织80名在儿科实习的医学生(实验组40名,对照组40名)回答患儿家属的咨询,请患儿家属为其打分。结果通过患儿家属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医学生的评估取得如下结果:实验组获得患儿家属打分很满意者10名,较满意者21名,较不满意者9名,很不满意者0名;对照组获得患儿家属打分很满意者3名,较满意者16名,较不满意者15名,很不满意者6名。结论在临床教学中增设加强医学科普能力训练的内容,可以提高医学生临床服务质量,进一步改善医患关系。同时,由于这个教学环节能够促使医学生把曾经学习过的书本知识和临床知识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复习,从而也有助于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知识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加强对临床实习生的医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床实习是每一位医学生的特殊学习阶段,是医学生将医学理论用诸医学实践的过程,医学生将在这个阶段完成由学生到医师的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医学生开始接触病人,接触社会,开始与医院、医生和病人打交道,医学生将通过日常的诊疗、预防等工作开始培养和形成自身的职业道德和医疗风范,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树立起自身的职业信念.对每一个医学生来说,临床实习关系重大,意义深远.在临床实习阶段,注重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对培养一个合格的未来的医务人员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医学生临床见习是成为医生的必经之路 ,具有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技能相结合的双重性 ,又是医学生建立良好的医德医风、规范临床实践的开始。进入临床见习的医学生 ,由于心理以及社会经验的缺乏 ,其思想、行为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在强有力的医德制度和医德教育基础上 ,可避免医德医风的偏向。杜绝重技术轻医德的倾向 ,如没有严格的制度作保障 ,医学生的医德实践将成为一句空话 ,医疗实习也将收不到预期效果。由此可见 ,加强医学生的临床见习期间的医德教育 ,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是临床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1 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