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为了适应现代临床检验对医学检验技术从业人员操作能力的要求,我院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检验实验课由传统的授课模式修改为模块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统筹实验课和临床实习课时安排,将微生物检验实验课分为五个模块:基本技能、应用、综合训练、扩展和临床实习模块。基本技能模块以学生学会观察微生物形态和掌握基本操作技术为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无菌观念和生物安全观念;应用模块注重学生对各种类型细菌的检测,让学生反复操练;综合训练模块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展模块积极引导学生扩散思维进而全面分析问题;最后的临床实习模块巧妙结合临床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其职业思维和习惯。五个模块紧密衔接、层层递进,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了他们动手能力不足的问题,提高了教学效果,为提高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质量提供了改革方法。  相似文献   

2.
根据寄生虫检验实验教学中学生出现的生物安全问题,结合临床实例、通过加强临床见习等途径,开展生物安全防护教育,使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对生物安全有切身体会与认识,为社会培养既懂临床检验,又懂实验室安全的合格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医学检验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还必须具备创新意识、科研能力,以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病原微生物检测成为临床检验的重要项目。为了使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更好地适应临床检验工作,在微生物学检验教学中,应使学生掌握规范的操作技术,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和独立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检验课间见习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学检验专业属临床医学分支,由于专业特点以及课程设置安排,学生临床综合能力欠缺。临床见习是医学基础课与临床之间的桥梁,是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逻辑思维与临床实践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阶段。我校在医学检验专业开展了临床医学检验课间见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5.
根据社会和检验医学发展的需要,以检验职业技术工作领域或岗位(群)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培养方案。在教学中,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验操作训练,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仿真练习、阶段见习、医院实习的“三习”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在临床检验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密思维、团结合作的工作作风,提高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医学检验系通过构建现代医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科研、创新见习模式等一系列措施,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创新性医学检验人才,提升了专业及学科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又是以实验技能培训为主要目标的专业课程.目前,检验专业临床见习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局限了学生的临床视野,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在探索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以知识为基础,能力培养为中心,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变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实践。近2年来,笔者对高职检验专科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的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1设置教学模块根据高职检验专科人才培养目标,对临床生化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重新确定其知识结构和教学内容,打破原有的课程设置,优化组合生物化学、临床生物化学及生化检验基本技术的教材内容,设置教学模块即临床化学实验室基本知识和技术模块,体液化学成分分析模块,器官功…  相似文献   

9.
医学检验水平对疾病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其水平的高低与医学检验工作者的实验能力密切相关,所以培养和提高医学检验学生实验能力至关重要。《临床基础检验学》的课程特征决定了它既能够综合前期的基础技能,又能够巩固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在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采取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临床见习期是医学生从医学基础理论学习走向临床实习的重要环节。见习是对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深化,见习实践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对医学生接下来的临床实习甚至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1 正确认识儿科学的特点及见习在儿科学习中的作用儿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防治,在各个不同年龄阶段都有其特点,这也使得儿科疾病范围与成人不同。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应始终抓住这个特点,才能对小儿疾病进行正确诊断、预防、治疗和营养保健等指导,保证小儿的健康成长。儿科教学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两部分。儿科见习是儿科教学…  相似文献   

11.
多元智能理论在儿科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儿科学临床见习教学的实践及其效果。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智能特点,采取适当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在见习过程中,优势智能得到充分发展,同时带动其弱势智能的发展。以学生问卷调查、考核成绩、教师自我工作评价结果作为多元智能理论应用效果的评估依据,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儿科学临床见习教学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能够启发学生的临床思维,激发学生对儿科学学习的自信心、积极性,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面试在儿科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意义。方法教师提供病例,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并提出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计划;教师针对病例提问,学生回答问题。面试的病例来源于临床的真实病例,教师可以随时更换。面试病例与教材及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相呼应,且与学生见习的疾病相关联。面试成绩占儿科学见习总成绩的40%。结果 面试能够较好地反映学生对儿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和临床思维能力,有利于考查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结论面试是评估学生儿科学见习效果的重要考查方法之一,且有利于提高儿科学见习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构化教学模式在儿科见习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在3年内对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对5、7年制5个班进行儿科结构化见习教学,包括常规见习、以学生为主的病例讨论式教学见习、模拟教学查房、临床技能见习等。结果:结构化见习教学法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好评。结论:结构化见习教学法适用于儿科学见习教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临床场景模拟教学方法 在儿科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对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部分儿科学见习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设计场景模拟病案和操作规划,在2年内对五年制和七年制4个班的学生进行教学.结果 所进行的临床场景模拟病案讨论和操作技能训练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结论 临床场景模拟教学应用于儿科学见习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墨  宪莹  张静  田杰  谭虹 《医学教育探索》2007,6(5):450-451
目的:探讨预见习教学方式在儿科临床见习中的作用。方法:在部分临床见习中实施预见习教学方式,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学效果。结果:绝大多数学生认为预见习在帮助理解大课内容、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提高学习兴趣上都好于传统的先上大课后临床见习的方式,赞成预见习教学的实施。结论:预见习对在见习阶段培养学生临床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检验医师的定位谈检验本科生实习教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姚磊 《医学教育探索》2006,5(5):429-430
本文以检验医师的定位作为切入点,从培养实习学员把检验数据变为有效信息的能力;加强循证医学教育,提供合理、必要的指标;参与临床病理讨论与会诊,提出合理建议;结合临床搞科研,拓展与临床的合作四个方面探讨检验医师实习教学过程中加强与临床联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提高本科生小儿外科见习课质量,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笔者近年在临床见习中采用了一些新的规范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临床示教与理论课有机结合、制定详细的临床课教案、从考题中提取教学要点、自制简易教具等,实施后效果较好,明显提高了临床见习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探讨儿科见习教学中基础与临床融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价值。选取2019年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见习的110名临床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56名学生采用基础与临床融合式教学模式,对照组54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比两组学生理论考试及实践技能考试成绩、学生对教学模式满意度、学生自评及专家测评评分。结果发现在儿科见习教学中应用基础与临床融合式教学模式,可有效增强学生理论及实践技能掌握水平,提高教学满意度,并有助于自学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值得在教学改革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儿科实习中应用基于PBL教学法的循证医学教育效果。方法将进入儿科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19人,分为对照组(59人)和实验组(60人),分别按LBL和基于PBL的循证医学教育法进行实习带教,通过出科考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自学以及问卷调查评价带教效果。结果学生出科考试成绩两组无差异;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实验组优于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所有实验组学生均赞成其教学方法,认为对临床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提高有帮助,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在儿科实习中应用基于PBL教学法的循证医学教育,对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提高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得到学生的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