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健康教育的培训效果,探讨我国城市社区的健康教育培训模式。方法于2009年1—11月,选取277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分为对照组140人和干预组137人。对干预组实施为期7个月的健康教育培训,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培训。分别于培训前后进行健康教育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培训前问卷答题正确情况,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607,P=0.014);培训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31,P<0.001)。培训后,干预组在健康生活方式方面的答题正确率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培训课程可有效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短期培训仅使受训人员的健康生活方式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健康教育需形成长期的、连续性的、系统性的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2.
陈洁  杜雪平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5):2794-2797
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探索不同级别医院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典型抽样调查的方法,选取北京市西城区分别由一级、二级、三级医院举办的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社区健康教育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网络组织及工作制度健全,硬件设施、人员配置基本达标。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健康教育的知晓率为58.9%,利用率为41.4%,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0.2%,对健康教育服务感到满意者占51.6%,不同级别医院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辖区居民的健康教育利用率、健康知识知晓率、满意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已被部分社区居民知晓和利用,并取得一定成效。三级医院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专家网络跟踪临床指导”的培训模式对提高社区医生高血压防治知识以及临床诊治水平的作用。方法2008年12月选择浙江省杭州市、嘉兴市、绍兴市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855名社区医生,进行高血压临床知识和病例诊治能力的基线问卷调查。以其中网络信息系统健全的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30名为干预组,采用知识培训结合网络指导的模式进行3年的全程跟踪指导;另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425名为对照组,仍用常规集中授课培训模式。干预后于2011年12月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两种模式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社区医生运用专家网络跟踪指导模式培训后高血压的知识和病例诊治能力均明显提高;对高血压防治基础知识、高血压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知识的正确回答率分别由37.0%(159/430)、45.6%(196/430)、42.8%(184/430)提高到66.8%(284/425)、81.4%(346/425)、77.6%(330/425);高血压诊治正确率由干预前的38.4%(496/1290)提高到73.3%(946/1290)(P〈0.01)。对照组医生培训后高血压知识和病例诊治水平也有所提高,但升高的幅度明显低于干预区。结论“专家网络跟踪指导”模式能更有效地提高社区医生高血压防治知识和临床诊治水平,有效地改善培训模式是提高社区医生高血压诊治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上海市社区全科医师对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简称《指南》)的掌握情况.于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对上海市徐汇区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的260名社区全科医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60名社区全科医师回答知道《指南》的有245人(94.2%).对调查问卷中有关高血压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双向转诊及社区管理5个方面的客观问题,260名医师回答正确率分别为49.2%、54.5%、60.6%、56.9%和32.3%,回答总正确率为56.2%.不同年龄、性别、学历和社区的全科医生对《指南》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35、0.000和0.000).教学基地组社区在“高血压流行病学知识”、“高血压治疗知识”两方面的回答正确率(分别为58.5%和62.6%)高于非教学基地组社区(分别为39.2%和58.4%),P值分别为0.002和0.040;但两组答题的总体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提示,目前社区全科医师对《指南》的掌握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和盲点,应发挥三级医院的作用,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系统、全面、持续、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社区医师对高血压病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社区全科医师开展高血压健康宣教情况及培训需求、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徐汇区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47名全科医师,以所在中心为单位分为干预组(78人)和对照组(69人),对干预组实施为期8个月围绕〈指南〉的专题培训,于培训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47名全科医师中有92.5%(136/147)曾经接受过相关知识培训,并希望继续接受培训者占87.8%(129/147).本次培训前后干预组的高血压知识问卷得分有明显提高(P=0.025),而对照组无变化(P=0.078);特别是高血压治疗方面的知识,培训前干预组的答题正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0.1%比59.3%,P=0.001),通过系列培训后干预组的正确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65.5%比 55.4%,P=0.000).结论 通过高血压知识培训结果可以看到,采用定期讲座的形式对社区医师进行培训具有一定效果.三级医院应发挥自身优势,对基层医师定期开展针对〈指南〉的培训和指导,以提高其对高血压诊疗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识别技能强化培训对社区医生的培训效果。方法 于2013年6月-2014年4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和朝阳区自愿参加本研究的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取符合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社区医生63名。根据培训方法不同,将63名社区医生分为常规培训组(n=31)和强化培训组(n=32)。两组均接受集中授课,内容为AD筛查和诊疗技能,授课时长均为1 h。授课结束后,强化培训组进行每月1次的定期督导。比较两组培训前(t0)、培训后即刻(t1)及培训后3个月(t2)的知识得分、态度得分、病例分析正确率及AD筛查率。结果 (1)培训前,两组间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即刻、培训后3个月,两组间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即刻,两组知识得分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3个月,强化培训组知识得分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培训组知识得分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培训前、培训后即刻、培训后3个月,两组间态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3个月,强化培训组态度得分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轻、中、重度病例分析正确率,培训后即刻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3个月与培训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即刻,两组间轻度病例分析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3个月,两组间重度病例分析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AD筛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P=0.04)。结论 AD早期识别技能培训可以提高社区医生的AD知识水平,强化培训优于常规培训;强化培训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社区医生对AD患者的态度,提高AD筛查率,但对医生病例分析能力的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上海市社区全科医生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知识掌握情况和管理能力。方法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上海市3个区县的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52名全科医生进行调查。结果回收糖尿病肾病知识调查有效问卷138份,有效应答率90.8%;回收糖尿病肾病管理情况调查有效问卷152份,有效应答率100.0%。138名全科医生对糖尿病肾病相关知识的总体回答正确率为60.2%(1246/2070);对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和社区管理4个方面知识点的回答正确率分别为62.7%(173/276)、62.8%(520/828)、60.6%(502/828)和35.5%(49/138)。不同工作年限的社区全科医生,在治疗知识的回答正确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2);而不同学历、职称的社区全科医生,在4个方面知识的回答正确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52名全科医生中,113人(74.3%)表示会在临床工作中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肾病筛查;选择肾功能、尿常规和尿微量白蛋白进行筛查的人次分别为97(63.8%)、86(56.6%)和86(56.6%);就“如何干预糖尿病肾病患者”,回答人次前3位的项目分别是“控制血糖”“使用ACEI或ARB药物”和“优质低蛋白饮食”,人次分别为107(70.4%)、77(50.7%)和68(44.7%)。结论社区全科医生在糖尿病。肾病方面的知识和管理能力尚有欠缺,应从社区全科医生、培训者和社区卫生管理者三方面着手,提高社区全科医生的糖尿病肾病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社区康复资源现状;分析现阶段城区社区卫生是否能够提供“六位一体服务”中真正意义的社区康复服务;了解康复医学继续教育在社区全科医疗工作中的必要性。方法对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在岗人员的一般情况、专业背景、是否接受过康复培训以及对康复培训的需求、是否配备康复设施设备及使用程度等方面进行调查统计。结果乌鲁木齐地区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在岗人员共计136人,来自于护理专业的占53.68%,无康复专业毕业人员;本科以上学历24.26%;经过康复培训的人员占44.11%,其中仅3人接受过为期3~6个月的培训,占5%;希望今后接受康复培训的占97.79%,其中希望接受为期3个月的培训占24.81%,希望接受为期1个月的培训占24.06%,希望接受为期一周的培训占39.1%。结论乌鲁木齐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康复人员及设备设施紧缺,社区康复能力薄弱,需大力加强社区康复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社区全科医生健康教育知识水平,倡导社区健康科普精神,为健康教育的开展和普及提供依据。方法对海淀区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99名全科医生进行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于培训前后分别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和演讲比赛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培训前后研究对象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态度发生了明显改变,健康教育知识水平和健康教育演讲技能均有显著提高,与培训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受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社区全科医生普遍缺乏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经培训后在健康教育知识认知、态度、技能诸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特别是在实际演练技能方面普遍明显提高。建议各卫生行政部门和机构应加强对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对全科医生进行专项正规培训,树立新的社区健康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10.
刘钢  赵京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0):1218-1221
目的 了解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非中医全科医生和防保人员的中医素养及培训需求情况,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北京市16个区县各随机抽取3~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抽取6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抽中的6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随机抽取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共抽取6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在抽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中,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机构内部所有的非中医类全科医生与防保人员为调查对象。于2014-07-16至2014-08-16,采用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分为全科医生与防保人员两种,主要内容包括全科医生、防保人员的基本情况、中医素养、中医药培训需求。结果 非中医全科医生中医素养指数为(67.74±13.55)分,中医药适宜技术认知、中医药政策认知、中医临床知识认知、中医药基础理论认知4个维度的中医素养指数分别为(39.09±22.61)、(46.18±35.31)、(95.92±10.80)、(72.95±27.25)分。不同学历、是否参加"北京市全科医师中成药合理使用培训工作"的全科医生的中医素养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中医防保人员中医素养指数为(50.09±23.07)分,老年人健康管理中医药知识认知、孕产妇健康管理中医药知识认知、儿童健康管理中医药知识认知3个维度的中医素养指数分别为(33.80±33.75)、(44.71±29.98)、(71.22±34.60)分。不同区县性质的防保人员的中医素养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6.8%(1 060/1 198)的全科医生和78.1%(574/735)的防保人员认为有必要开展中医药知识培训。结论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非中医全科医生和防保人员的中医素养较低,对培训的需求程度较高。应加强中医素养指数研究,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政策等宣传,注重中医药临床知识、中成药应用等方面培训,以提升医务人员的中医药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应用《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对社区医生进行培训的效果,为社区高血压防治提供指导。方法2003年采用前瞻性干预试验研究方法,选取北京市城乡各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班医牛分为干预组(包括城市干预组、农村干预组)和对照组(包括城市对照组、农村对照组)。干预组医生接受以该规范为内容的培训,对照组医生不接受该规范及相关培训。分别在培训前和培训1年后采用相同问卷(满分32分)以闭卷考试形式对各组在班医牛进行2次横断面调查,分析医牛对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城市干预组培训前后分别为39人和33人,城市埘照组培训前后分别为15人和16人,农村干预组培训前后分别为30人和33人,农村对照组培训前后分别为21人和22人。培训后,干预组医牛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总体认知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城市干预组医生的得分率从平均45.6%(15/32)提高到81.O%(26/32)(P〈0.01),在扣除了对照绀的变化后,净升高28.5%(9/32)。农村干预组医生的得分率从40.7%(13/32)提高到62.6%(20/32)(P〈0.01),在扣除农村对照组的变化后净升高22.2%(7/32)。干预使城市和农村社区医生高血压防治的6个方面知识均得到了显著提高,其中城乡干预净效果最明显的均体现在医生对血压控制目标(得分率净升高51.7%和31.5%)和药物治疗原则(得分率净升高42.2%和27.6%)的掌握上。结论以《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为内容的培训能显著提高城乡社区医生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府谷县2015—2018年开展布鲁氏菌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首先在每乡镇随机抽取一个行政村,进行居民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高危人群健康行为形成率基线调查。从2015年开始,在逐年加大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对高危人群进行行为干预,并于次年初在每个乡镇随机抽取一个行政村,进行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的调查。结果 调查评价显示,总知晓率从2015年的74.84%上升到2018年的85.72%,呈逐年显著上升趋势(χ2=1432,P<0.05)。居民通过村医或熟人、兽医介绍途径获取布病知识明显高于其他途径(P值均小于0.05)。高危人群健康行为形成率从2015年的15.71%上升到2018年底的58.57%,虽然上升缓慢,但4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9.73,P<0.05)。结论 加大居民健康教育力度和开展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后,居民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高危人群健康行为形成率明显提高,人群感染率和发病率明显下降,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荆州市艾滋病重点建设示范区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态度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抽取示范区妇联干部、社区居民、在校学生3类人群共649人,调查基本情况、艾滋病的一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知识等。结果 3类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总知晓率为77.04%,妇联干部、社区居民、在校学生的知晓率分别为95.57%、80.66%、5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13,P0.01)。3类人群对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态度正确率较低,为49.77%,妇联干部、社区居民和在校学生对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态度正确率分别为65.02%、46.91%、3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07,P0.01)。3类人群获得艾滋病相关信息的途径电视所占比例最高,达76.43%。结论不同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和对待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态度正确率有差异,应强化艾滋病病毒非传播途径的宣传。尤其是在校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仍然是今后开展艾滋病宣传健康教育干预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统计分析佛山市顺德区2009-2010年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危害程度和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等,评价药物化疗及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措施的效果,为今后有效预防控制华支睾吸虫感染、减少其所带来的社会及经济负担提供依据和实践经验。方法根据历史资料,在感染率相近的两个镇各选择一个村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开展健康教育,但观察组除健康教育外还对感染人群进行群体性服药,观察组人群不服药。干预前后分别检查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并对部分人群进行B超、肝功能及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规范率等的检查和调查。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及行为规范率均显著提高;观察组人群干预前后华支睾吸虫感染率由63.0%下降至32.2%(χ2=165.64,P<0.05);B超检查肝胆异常率由85.5%下降至62.8%(χ2=17.58,P<0.05);肝功能异常率由22.7%下降为12.0%(χ2=4.33,P<0.05),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人群上述检测指标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人群防治知识和行为水平,若结合药物化疗等综合防治措施可真正降低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减少华支睾吸虫对人体的危害,从而减少由此带来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两个城市居民对心理卫生知识的了解程度,进一步了解不同经济水平城市居民对心理卫生知识的了解。方法采用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编制的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问卷对河北省686项目两个示范区的3 854位居民进行调查,以上海市2 697人的调查结果为对照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统计发现上海市、保定市居民心理卫生知识基本知晓为17.09%vs.6.10%,部分知晓为31.85%vs.36.22%,较少知晓为51.06%vs.57.68%;男性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χ2=321.89,P<0.05;女:χ2=-453.10,P>0.05)。结论心理卫生知识在中小城市要加强宣传,示范区居民更应进行心理卫生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农村和城镇各抽取4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0.50%,城镇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50%vs 87.50%,χ2=51.62,P<0.001)。除"与艾滋病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有可能得艾滋病吗?"外,其他7条知识点、美沙酮替代吸毒疗法、无偿献血和艾滋病治疗知识回答正确率在农村和城镇居民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美沙酮替代吸毒疗法知识回答正确率低于无偿献血和艾滋病治疗知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文化程度和宣传栏广告栏为知识掌握程度的促进因素,而性别为阻碍因素。结论: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并根据人群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或方式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外来农民工和常住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为制定更有效的宣传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自行设计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 018份,其中外来农民工1 606份,本地户籍人口412份;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及知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外来农民工艾...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学龄前儿童蛲虫感染情况,为蛲虫病防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用透明胶纸粘贴法,对506名3~6岁儿童进行蛲虫感染检查,并用问卷调查法了解512名儿童和家长的蛲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结果 506名学龄前儿童的蛲虫感染率为2.96%,男女童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6,P=0.444);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儿童感染率高于城区幼儿园(χ2=11.220,P=0.001);年龄越大感染率越高(χ2=10.380,P=0.001);发现有班级聚集感染的现象。512名居民的蛲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97.26%,小学生高于成人(χ2=4.386,P=0.036),而城区与城乡结合部居民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5,P=0.851);蛲虫病防治健康行为形成率为88.08%,学生与成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91,P=0.181),而城区居民高于城乡结合部居民(χ2=9.933,P=0.002)。结论海珠区学龄前儿童蛲虫感染率较低,卫生条件、卫生习惯的好坏与蛲虫感染率有关,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是进一步控制蛲虫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成都市快食简餐类外卖商家营养知识和技能掌握现状,为开展外卖餐饮从业人员营养素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4月至9月抽取成都市832名提供快食简餐类外卖餐厅的厨师和配餐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快食简餐类外卖商家营养知识知晓率为77.28%,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成人每日油的用量、成年人每日饮水量和成人每日盐的摄入量回答正确率分别为17.43%、22.60%和25.36%。具备一餐食物推荐摄入量估量能力、调味品估量能力、营养标签解读能力的商家比例分别为8.77%、8.77%和15.02%。≤25岁的调查对象营养知识知晓率最低,为71.47%,26~39岁最高,为8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4.419,P=0.001);汉族调查对象营养知识知晓率(78.45%)明显高于少数民族(57.14%)(χ 2=10.346,P=0.001);文化程度越高的调查对象,营养知识知晓率越高( χ 趋势 2 =20.458,P<0.001);从事餐饮行业时间越长,营养知识知晓率越高( χ 趋势 2 =8.503,P=0.004)。不同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从业时间、工作岗位、证书持有情况的调查对象间一餐食物推荐摄入量估量和调味品估量的正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营养标签解读正确的比例(18.69%)明显高于女性(9.86%)(χ 2=12.335,P<0.001);≥40岁的调查对象营养标签解读正确率最低,为9.91%,26~39岁最高,为1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228,P=0.044);文化程度越高的调查对象,营养标签解读正确率越高( χ 趋势 2 =36.514,P<0.001);厨师营养标签解读正确的比例(17.86%)高于配餐员(12.82%)(χ 2=4.068,P=0.044)。结论 成都市快食简餐类外卖商家营养知识知晓情况总体较好,但部分营养知识知晓情况仍不容乐观,营养相关技能掌握情况欠佳。应重点加强外卖餐饮从业人员膳食指南和营养标签相关知识培训,根据不同对象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营养知识培训,全面加强营养相关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深圳市入境人员的甲型H1N1流感知信行情况和满意度,为进一步善深圳市入境口岸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法采取系统随机抽样,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和SAS8.1进行χ2检验。结果本次调查共拨打489个电话号码,有效号105个,无效号384个,应答率为86.7%(91/105)。深圳市入境人员的甲型H1N1流感疾病知晓率为97.8%,其症状、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知晓率分别为91.2%、79.1%和79.1%;33.7%的入境人员表示担心感染甲型H1N1流感,且外籍人员较中国公民更为担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0,P〈0.01);61.5%表示因甲型H1N1流感减少外出,28.6%表示自服药物预防,91.2%表示若出现流感症状,首选医院就诊;93.4%的入境人员满意深圳市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结论深圳市入境人员的甲型H1N1流感疾病知晓率高,但对其相关的呼吸道症状、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的知晓率则相对较低,仍需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目前尚未出现明显的恐慌行为,入境人员较为满意深圳市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