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原发性椎间隙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并内固定治疗原发性胸腰椎间隙感染的外科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2006年2月收治的18例原发性胸腰椎间隙感染的疗效,其中胸椎间隙3例、T12L1间隙2例、腰椎间隙10例、L5S1间隙3例。所有患者均无椎间盘手术病史及脊柱封闭或穿刺史,纳入诊断均靠术中术后病理确诊。全部病例均因保守治疗无效后行病灶清除、植骨并内固定术。术中病灶清除后局部应用抗生素,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腰背部疼痛等症状缓解、神经功能恢复、脊柱矢状面平衡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体温正常。术前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6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18例中仅有3例术后脓液细菌培养结果提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其余均为无菌生长。所有病例术后标本病理结果均提示炎性改变,有中性粒细胞、浆细胞或巨噬细胞浸润,但未见结核性改变。随访13~45个月,平均26个月,感染均无复发,影像学检查提示:椎体序列良好,植骨节段均已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术前误诊为“脊柱结核”8例。[结论]病灶彻底清除、植骨并坚强内固定有利于治疗原发性椎间隙感染,内植物的应用对感染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椎间隙感染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椎间隙感染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2005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椎间隙感染19例(其中胸椎4例、腰椎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均无椎间盘手术病史及脊柱封闭或穿刺史,纳入诊断均靠术中术后病理确诊。全部病例均因非手术治疗无效后行病灶清除、植骨并内固定术。术中病灶清除后局部应用抗生素,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明显缓解,体温正常。术前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9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19例中仅有l例术后脓液细菌培养结果提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其余均为无菌生长。所有病例术后病理结果均提示有中性粒细胞、浆细胞或巨噬细胞浸润,考虑炎性改变。随访13~42个月,平均25个月,均无复发。影像学检查示椎体序列良好,植骨节段均骨性融合,无内固定器松动、断裂。术前误诊为“脊柱结核”8例。结论MRI有利于原发性椎间隙感染的早期诊断,但确诊需以病理为准;病灶彻底清除、植骨并加强内固定有利于治疗该疾病,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经右侧颈前路切口清理结核自取髂骨植骨前路钛板固定治疗颈椎结核的手术方法、疗效及5年随访结果.[方法]收集2008年4月~2013年4月全部采用右侧颈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病例,共10例,平均31岁.C45例,C53例,C62例.所有病例均采用一期病灶清除髂骨植骨内固定术,抗结核治疗9~12个月.[结果]平均随访30个月.颈椎生理弧度得以恢复,术后随访未见矫正角度明显丢失;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术后3~6个月植骨融合,内固定器械无断裂,无结核病灶局部复发.[结论]在抗痨治疗的基础上,右侧颈前路手术清除结核病灶取髂骨钛板固定治疗中下颈椎结核,恢复病灶破坏椎体的高度、同时达到矫正后凸畸形的目的、解除结核病灶对脊髓神经的压迫、重建颈椎的稳定,有利于结核病灶的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化脓性脊椎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4—2015-07诊治的20例化脓性脊椎炎。14例行后路病灶清除后,椎间隙植入自体碎骨粒或部分同种异体骨,再行椎弓根钉内固定。6例前后联合入路者,先俯卧位行后路椎管内病灶清除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再行前路椎体及椎间隙病灶清除,取髂骨块植骨或自体骨粒填充cage行椎体间的支撑融合。结果 20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患者局部疼痛均不同程度缓解,体温逐步恢复正常,术后复查实验室检查指标均下降至正常。20例中12例细菌培养的结果为阴性,8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4例术前合并脊髓神经损伤者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1例C级恢复至D级,3例C级恢复至E级;6例D级均恢复至E级;10例E级均未有神经症状加重。本组术后随访10~36个月,平均20个月,均无复发。术后3个月复查X线片提示植骨节段均达到骨性融合标准,内固定物位置正常、可靠。结论化脓性脊椎炎的早期诊断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影像检查(特别是MRI)及穿刺活检,在炎症得到控制的前提下积极行病灶彻底清除、椎管内有累及者行减压、椎间植骨或cage置入并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治疗上胸椎结核的手术术式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上胸椎结核病人5例,采用一期经颈胸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术,其中3例同时行钛板内固定术。结果平均随访26个月,所有患者上胸椎结核均治愈,无局部结核复发,植骨全部骨性融合,无手术并发症。结论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恰当术式,在结核病灶局部植骨及植入钛质内固定器械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并内固定治疗原发性腰椎间盘炎的外科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2008年5月收治的15例原发性腰椎间盘炎患者,其中L3,4间隙1例、L4,5间隙6例、L5、S1间隙8例。所有患者临床主要表现腰部剧烈疼痛,无法坐立,均无椎间盘手术病史及脊柱封闭或穿刺史,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后行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并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腰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病理结果均提示炎性改变,未见结核性改变,细菌培养均为无菌生长;1例术后9个月发生内固定断裂,其余14例随访6~48个月,平均28个月,感染均无复发,影像学检查示腰椎体序列良好,植骨节段均已骨陛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针对原发性腰椎间盘炎早期病灶彻底清除、椎问植骨并坚强内固定的手术方法疗效满意,并可减少抗生素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尚晖  皮海菊  王达义 《骨科》2016,7(2):82-86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并取自体骨植骨钛板固定术治疗颈椎化脓性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2例颈椎椎体化脓性感染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为41~71岁,平均56.7岁。所有患者均有较为严重的颈肩部疼痛,4例伴神经功能损害;术前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为7~10分,平均(8.1±1.5)分;按照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颈椎评分标准评分为7~11分,平均(9.2±1.5)分。所有患者诊断明确,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局部行闭式冲洗并结合敏感抗生素静脉治疗不少于6周。结果患者获得12~24个月的随访,平均18.5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末次随访复查植骨融合,无内固定物失败。所有患者感染病灶无复发,神经功能均完全恢复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出现,仅有1例出现伤口皮下积液故延迟1周愈合。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颈椎化脓性感染,结合后期规范的敏感抗生素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1年8月-2006年12月对48例腰椎结核患者进行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同定,在X线片上测量术前术后后凸角度(Cobb角),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应用Frankel分级评分评估恢复情况.结果 随访12-48个月,术后6-12个月所有患者均显示骨性融合,14例有神经症状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不同程度恢复,后凸畸形未见加重,无结核复发及切口感染.结论 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结合规范抗痨治疗腰椎结核,可以促进植骨融合,改善神经症状,防止后凸畸形,临床疗效显著、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成人颈椎结核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方法 2例枢椎结核患者,行前路经颈部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并Halo架外固定,其中1例1个月后再次行后路枕颈融合术.13例下颈椎结核患者, 9例采用经前路一期病灶切除、自体骼骨植骨融合并前路钛合金钢板内固定术,4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并自体髂骨植骨及Halo架外固定.15例均接受9~12个月的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6年,局部无复发,植骨均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3.9个月(3.5~4.5个月).6例脊髓损害患者中,4例恢复至E级,2例C级仅感觉改善,肌力无恢复.结论 颈椎结核应积极采用手术治疗.彻底病灶清除及有效稳定性重建是治疗颈椎结核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脊柱化脓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2例脊柱化脓性感染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均给予抗生素治疗,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结果术后脊柱无后凸畸形,无出现排斥反应,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脊柱化脓性感染患者血沉较白细胞计数敏感,C-反应蛋白是判断病情发展的重要指标,MRI对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颈胸段脊柱结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前后入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颈胸段脊柱结核的效果。方法对2003年以来8例患C6~T3椎体结核的病例,抗结核治疗2周后,进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术联合后路椎弓根固定术治疗,观察脊柱稳定性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术后随访植骨部位均骨性愈合,感觉、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胸背部疼痛或不适明显缓解,无复发,近期疗效均较满意。结论前路手术可有效清除病灶、植骨,后路手术可固定多节段颈胸段脊柱,前后路联合治疗多节段颈胸段脊柱结核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椎布鲁杆菌病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手术治疗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15例颈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患者,男11例,女4例;年龄48~78岁,平均54岁。病程6~21个月,平均10个月。其中3例合并腰椎病变;6例合并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采用一期颈前路病灶清除及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比较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 评分,评价预后及植骨融合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无复发及严重并发症发生,内固定可靠,植骨融合良好。 结论 颈椎布鲁杆菌病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如有骨质破坏、神经功能损害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椎布鲁杆菌病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手术治疗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15例颈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患者,男11例,女4例;年龄48~78岁,平均54岁。病程6~21个月,平均10个月。其中3例合并腰椎病变;6例合并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采用一期颈前路病灶清除及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比较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 评分,评价预后及植骨融合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无复发及严重并发症发生,内固定可靠,植骨融合良好。 结论 颈椎布鲁杆菌病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如有骨质破坏、神经功能损害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前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骶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采用前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骶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腰骶椎结核10例,术后抗痨治疗。结果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随访1-4年,植骨块均在4—6个月融合,无植骨块松动移位发生,所有患者腰痛、下肢麻痛症状消失。结论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是治疗腰骶椎结核的一种稳定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后腰椎间盘炎临床特点及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3例近期内接受过腰椎间盘手术或介入性治疗的继发性椎间盘炎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21例,另2例因感染蔓延到椎管行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及后路病灶清除加灌洗引流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均有缓解,术后1月内血沉基本恢复正常。术后随访9~24个月,所有患者植骨均融合。结论结合术后腰椎间盘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结果可以作出诊断,早期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后经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并术后闭合式伤口灌注冲洗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西安市红会医院脊柱外科住院治疗的腰椎间隙感染患者36例,其中女性21例,男性15例,平均年龄61岁(43~68岁);所有患者均为单一的腰椎间隙感染,其中L_(2~3)3例,L_(3~4)11例,L_(4~5)18例,L_5S_14例;所有患者诊断明确后均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伤口闭合式灌注冲洗2~3周;术中留取标本行病理学检查及细菌培养+药敏检测,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结果所有3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平均(101±16.3)min,术中失血量180~550mL,平均(368±75)mL,细菌培养结果提示6例患者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患者为铜绿假单胞杆菌,1例为大肠埃希菌,其余27例患者均提示阴性,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符合急慢性炎性反应表现。术后3周,所有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均明显下降,血清降钙素原恢复至正常水平,术后3个月,患者炎性指标均恢复至正常。术后随访6~18个月,所有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无感染复发病例,椎间隙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伤口闭合式持续灌注冲洗治疗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具有病灶清除彻底、操作简便易行、避免二次手术创伤的优点,可使患者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椎结核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8例腰骶椎结核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26~39岁。病变部位:L131例,L452例,L5~S11例,L342例,L352例。术前按Frankal分级:D级5例,E级3例。四联抗痨治疗后,采用Ⅰ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前路减压及植骨融合术,观察术后结核治愈率、植骨融合、畸形矫正和神经恢复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所有病例切口均Ⅰ期愈合,神经功能恢复为E级,所有植骨块均骨性愈合,局部无复发,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植骨无移动、吸收。无后突畸形发生。结论:Ⅰ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前路减压及植骨融合术能有效清除病灶、矫正后突畸形、早期重建脊柱稳定性及促进椎体间植骨的融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椎体间植骨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7月~2013年9月,对36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均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后路内固定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病灶清除后采用结构性支撑,自体大块髂骨植骨9例,椎间融合器椎间植骨并自体髂骨骨粒植骨27例。结果平均随访22个月,所有病例植骨均骨性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3例有神经功能障碍者恢复良好。结论脊柱结核手术治疗中,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是安全有效的。后路植骨融合率高,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感染椎体次全切、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固定术治疗下颈椎化脓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17例下颈椎化脓性骨髓炎患者,男性14例,女性3例;年龄42~78岁,平均56.5岁。17例患者均有颈痛,9例伴发热,6例伴脊髓损伤,5例伴神经根性损伤。影像学检查13例有硬膜外脓肿形成,4例椎前脓肿形成伴椎体广泛破坏。均于广谱或敏感抗菌素治疗7~14d后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感染椎体次全切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术后抗菌素治疗12~14周,定期复查血白细胞计数、血沉和C反应蛋白、颈椎正侧位X线片及CT,术后12个月行MRI检查。结果:手术时间50~150min,平均110min,术中无血管及神经损伤发生;术后2例切口浅层感染,经换药后愈合,无食管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于术后1周内颈痛缓解,体温恢复正常。13例于术后12周前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均降至正常;4例白细胞计数正常,但血沉及C反应蛋白至术后9个月才降至正常。所有患者于术后12个月复查CT,16例植骨融合;1例融合失败,24个月随访时假关系形成。随访18~24个月,平均20.3个月,术前有脊髓和神经根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均完全恢复正常,感染均无复发。结论:在规范、有效、充分的围手术期抗菌素治疗期间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感染椎体次全切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是治疗下颈椎化脓性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Ⅰ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Ⅰ期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5月对12例胸椎结核患者行术前、术后常规抗痨治疗,Ⅰ期行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其中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45岁,平均病程15个月。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植骨融合、局部后凸畸形矫正、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病灶清除彻底,植骨融合良好。手术时间120~210min,平均170min;术中出血量200~1000ml,平均510ml。后凸Cobb角术前平均(28.7±9.2)°,术后平均(8.2±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无内固定并发症,无后凸矫正丢失,无结核复发。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恢复为E级。结论:单纯Ⅰ期后路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椎结核具有病灶清除彻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后凸畸形矫正明显、融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