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5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137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25篇
口腔科学   40篇
临床医学   392篇
内科学   212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116篇
特种医学   1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54篇
综合类   782篇
预防医学   356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317篇
  2篇
中国医学   271篇
肿瘤学   143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细胞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但经常复发,很大一部分原因与微血管侵犯相关。因此,寻找一种无创的术前预测微血管侵犯的方法对于指导手术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等具有重要意义。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的多序列、多模态成像以及基于MRI的影像组学、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术前无创性地预测肝细胞癌的微血管侵犯成为可能并极具发展前景,本文将主要就此方面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固定铅门8野调强技术(8F-SJT)应用于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的剂量优势,并与常规6野调强技术(6F-IMRT)进行剂量参数比较。方法:对10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分别制定固定铅门8野调强放疗计划和常规6野调强放疗计划,在保证靶区(PTV)处方剂量前提下,尽量降低危及器官受量,比较两组治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估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参数。结果:2种调强技术计划之间比较,8F-SJT改善了靶区适形指数(C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F-SJT靶区最小剂量(Dmin)、最大剂量(Dmax)、平均剂量(Dmean)以及剂量均匀指数(HI)与6F-IMR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F-SJT左肺V20、V30及Dmean明显低于6F-IMRT(P<0.05),8F-SJT左肺V5、V10与6F-IMR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F-SJT心脏V5、V10、V20、V30及Dmean均明显低于6F-IMRT(P<0.05);8F-SJT右侧乳腺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的Dmax、Dmean均明显低于6F-IMRT(P<0.05)。结论: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固定铅门8野调强计划要优于常规6野调强计划,可以考虑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咀嚼槟榔引起的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ceRNA网络,探究其表达异常可能影响的调节通路改变。方法:对咀嚼槟榔的OSCC及癌旁组织进行miRNA测序和lncRNA微阵列分析,并建立了ceRNA网络。结果:lncRNA-miRNA-mRNA网络由308个lncRNA,41个miRNA和115个mRNA组成。结论:GO和KEGG分析表明,ceRNA网络参与了MAPK、凋亡、p53和PI3K/Akt等不同的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甘丙肽(Galanin,GAL)和甘丙肽2型受体(GALR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神经侵袭中的作用。方法:将SACC细胞与小鼠背根神经节(DRG)共培养。qRT-PCR、Western Blot检测SACC细胞GALR2的表达;CCK-8、流式细胞术、划痕、Transwell检测GAL对SACC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侵袭的影响;神经侵袭实验检测GALR2阻滞(M871)对SACC细胞神经侵袭的影响。结果:共培养SACC细胞GALR2表达显著升高(P<0.05);GAL促进了SA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抑制凋亡(P<0.05);M871可抑制SACC细胞神经侵袭。结论:神经来源GAL可激活SACC细胞的GALR2,促进其神经侵袭。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后路L4/5单节段融合术后椎间高度指数恢复情况对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radiographic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rASD)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自2008 年3月~2014年3月行L4/5节段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手术病例354例,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58例入组,将其按年龄分为青年组(20~40岁,16例,A组)和中年组(41~60岁,42例,B组)。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L4/5椎间高度指数(intervertebral height index,IHI)、脊柱-骨盆参数[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和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分析rASD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术中是否将IHI恢复至正常值范围,进一步将病例分为IHI恢复组(青年组与中年组分别为A1、B1组)和未恢复组(青年组与中年组分别为A2、B2组),比较各组rASD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59.3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指标(VAS、ODI及JOA)均显著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发生rASD者23例(39.7%)。A1组无rASD发生(0/6),A2组共发生rASD发生1例(1/10,10%);B1组发生5例(5/16,31.25%),B2组发生17例(17/26,65.4%),两组间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1)。rASD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年龄、随访时间、术后L4/5的IHI及术后LL,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L4/5的IHI是显著的危险因素(OR=17.1,P<0.001)。结论:后路L4/5单节段融合术后,对于41~60岁的患者,术中将IHI恢复至正常值参考范围,可以减少rASD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可视化穿刺经皮肾镜在治疗儿童肾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7年6月~2018年8月儿童肾结石15例,均在全麻下行可视化穿刺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评估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术后4周复查泌尿系统CT评估结石清除率。结果所有患儿均成功完成可视化穿刺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手术平均时间(68.43±11.45)分钟;术后血红蛋白下降(8.50±1.70)g/L,术后无输血患儿;术后住院时间(5.36±0.84)天;术后2例患儿出现发热,体温38.5℃,为Clavien gradeⅡ并发症,分别按照药敏结果给予加强抗感染治疗后好转;术后4周结石清除率为86.67%(13/15)。结论可视化穿刺经皮肾镜治疗儿童肾结石安全、有效,并发症低,可以达到满意的结石清除率。  相似文献   
7.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大连医科大学制定实施了“5+3”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方案,以导师制培养为载体,在医学本科教育全过程中,制定分阶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涵盖课程、讲座、实验设计、论文等基本科研能力训练,强化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通过对首届“5+3”学生阶段性培养成果的统计学分析发现,“5+3”学生发表中文期刊、SCI,主持国家级创新项目、省级创新项目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普通5年制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以导师制为核心的科研基础训练对提高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效果显著,对培养医学创新型人才具有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肝癌组织进行体外的三维(three-dimension,3D)组织块培养,通过添加PD98059和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CT)优化培养条件,建立一种高活性的肝癌组织体外培养模型。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科的肝癌组织标本,经清洗、冻存、复苏等处理后分为对照组、PD组、CT组、PD+CT组,同时进行体外的二维(two-dimension,2D)和三维培养。各组组织采用DNA断裂的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组织细胞凋亡情况,qRT-PCR检测BCL-2、BID、Caspase 3、Cyclin D1、CDK2、ELK-1、C-FOS、C-MYC、C-JUN等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BCL-2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筛选并确定最优的体外培养方法。结果:3D培养组的组织细胞凋亡均少于2D培养组;PD98059通过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激活MEK/ERK下游基因,从而减少体外培养的组织细胞凋亡,增强其抗凋亡能力;霍乱毒素通过上调Cyclin D1、CDK2的基因表达,促进其增殖。结论:我们开发了一种新型肝癌组织的体外三维培养模型,它可以作为进一步的药物试验和人源性异种移植(PDX)模型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可必特与博利康尼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AECOPD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对照组加以博利康尼治疗,实验组加以可必特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以及运动耐量(10 min步行距离)。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1.43%(32/35),对照组为82.86%(29/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和PEFR均较治疗前改善,实验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显著(P<0.05);实验组10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必特与博利康尼用于AECOPD的治疗有效率相当,但可必特对于改善肺功能及提高运动耐量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影响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相关因素,探讨优化ICU患者万古霉素给药方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东莞市人民医院ICU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使用并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出院患者。统计ICU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布情况,根据肌酐清除率(CrCl)将患者分为CrCl>90mL/min、CrCl 50~90mL/min、CrCl 10~50mL/min及CrCl<10mL/min 4组,分析不同肌酐清除率组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水平和达标率的影响以及比较指南推荐剂量与实际剂量的差别,并利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影响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相关因素。结果 99例ICU患者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共230例次,45例次(19.57%)达到目标浓度(15~20mg/L),72例次(31.30%)未达标(<15mg/L),113例次(49.13%)超标(>20mg/L)。 CrCl 50~90mL/min和CrCl 10~50mL/min组平均血药浓度[(20.16±7.51)mg/L, (23.12±9.37)mg/L]、血药浓度超标比例(45.45%,62.79%)显著高于CrCl>90mL/min组[(14.65±9.07)mg/L, 19.15%]。CrCl>90mL/min、CrCl 50~90mL/min组实际剂量显著低于推荐剂量,而CrCl 10~50mL/min、CrCl<10mL/min组实际剂量显著高于推荐剂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给药剂量(B=11.631,95%CI=7.030~16.232,P<0.001)、肌酐清除率(B=-0.064,95%CI=-0.097~-0.032,P<0.001)、白蛋白水平(B=-0.334,95%CI= -0.634~-0.035,P=0.029)是影响ICU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 ICU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达标率较低,在优化ICU患者万古霉素给药方案时应考虑给药剂量、肌酐清除率和白蛋白水平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