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恶性胆道梗阻的介入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平面恶性胆道梗阻的介入治疗策略.方法 对15例胆总管中、下段梗阻患者,12例行经皮穿刺胆道引流,余3例由右肝管穿刺在胆总管内置人支架.对24例肝门区梗阻患者,20例行经皮穿刺胆道引流,其中15例经右侧腋中线穿刺在右肝管与胆总管之间经置入胆道引流管,3例经右侧腋中线穿刺在右肝管与左肝管之间置入胆道引流管,1例经剑突下穿刺在左肝管与胆总管之间置人胆道引流管;1例经双侧穿刺,分别在左肝管、右肝管与胆总管之间置入胆道引流管行全肝引流.4例经右侧腋中线穿刺在右肝管与胆总管之间置人支架.结果 全组病例术前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分别为(312.8±184.9)μmol/L、(198.9±115.7)μmol/L;术后2~48 d复查分别为(139.4±109.4)μmol/L、(99.4±80.1)μmol/L.表明手术前、后的总胆红索水平及直接胆红素水平之间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4.3×10-5、3×10-4).全组患者中35例术后总胆红索水平较术前下降超过30%,有效率为89.7%(35/39).结论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或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对肝门区肿瘤,宜根据Bismuth分型确定引流肝的范围及支架置入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胆道支架及十二指肠支架治疗胆道及十二指肠恶性梗阻的疗效。方法总结我院3例胆道及十二指肠恶性梗阻患者行胆道及十二指肠支架治疗的资料。1例胃癌复发患者,先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然后行胃镜下胃十二指肠支架置入;1例壶腹周围癌患者,十二指肠镜下胆道金属支架及十二指肠内金属支架同时置入,术后因再次黄疸,经十二指肠金属支架网眼再次胆道金属支架内置入胆道塑料支架。1例十二指肠癌患者,先行PTCD胆道内外引流管引流治疗,再通过胆道内外引流管窦道置入胆道金属支架,十二指肠镜下置入胃十二指肠金属支架。结果 3例患者术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上消化道梗阻症状明显改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多支架治疗胆道及十二指肠恶性梗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但多支架置入的方法应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结合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双途径介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4例恶性胆道梗阻的患者在经皮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的基础上,结合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双途径介入治疗,随访并观察近中期疗效和生存期.结果 24例患者共置入网状支架35枚;入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较置入术前明显下降(P<0.01);内支架置入术后进行动脉化疗栓塞术1~4次(平均2.2次);随访2~30个月,死亡16例,平生存期为12.9个月,8例仍存活;开通时间平均为249d,半年开通率为75%.结论 经皮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结舍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双途径介入可有效地疗恶性胆道梗阻,明显缓解黄疸,延长支架开通时间及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支架置入术对不同梗阻部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2010年9月-2014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介入科在DSA引导下行胆道支架置入治疗的7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梗阻部位不同,将患者分为高位梗阻组(30例)和低位梗阻组(42例),比较手术前后两组的总胆红素变化情况。结果:72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100%。两组术前术后总胆红素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梗阻组术后胆红素变化与高位梗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胆道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胆道支架置入术后疗效较高位更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金属胆道内支架置入治疗胆道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X线引导下对26例胆道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根据胆道梗阻狭窄的不同部位和狭窄的程度采用相应的放置方式.结果 26例患者共置入30枚金属支架,其中,20例置人l枚于肝总管和(或)胆总管,4例置入2枚于左右肝管-胆总管内,2例为支架内再狭窄后的重新置入.26例患者术前血清总胆红素(198.83±121.51)μmol/L,直接胆红素(136.74±79.36) μmol/L.术后2周复查,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到(93.52±59.60)μmol/L,直接胆红素下降到( 46.33±42.71) μmol/L( P<0.01).出现并发症2例(7.5%).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胆道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7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刺金属内支架置入术。结果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胆管支架均获成功,37例患者术前血清胆红素(388±153)μmol/L,术后1周复查血清胆红素下降至(170±99)μmol/L(P<0.01)。结论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是有效解除胆道恶性梗阻的方法,对中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为一种较好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放置导丝(PTC)治疗难治性恶性胆道梗阻的技术特点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胆道恶性梗阻ERCP治疗失败患者,先超声引导下PTC放置导丝入十二指肠,ERCP时经过此导丝行奥迪氏括约肌行胆道支架置入术,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18例均获得成功,其中右侧肝管穿刺12例,左侧肝管6例,主要并发症为胆道感染,7天后查血胆红素均明显下降。结论 PTCD与ERCP对接术是治疗ERCP失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另一新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对技术要求比较高,要严格把握其适应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肝胆道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梗阻性黄疸并探讨其疗效和技术要点。方法 :3 5例胆道狭窄接受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 ,其中胆管癌 18例 ,胰头癌 8例 ,肝门区转移癌 4例 ,和胆道术后狭窄 5例。结果 :支架释放技术成功率为 97 1%。 3例患者行左、右肝管双支架置入。近期 90 %以上患者总胆红素下降 >5 0 %。恶性梗阻 1年生存率达 65 7%。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超声导引下经皮穿肝胆道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胆管狭窄安全有效且操作简便 ,技术成功率高 ,可提高恶性梗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探讨胆管恶性梗阻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早期胆系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253例行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随访记录支架置入术后30d内患者是否发生胆系感染,以此计算胆管支架置入术后胆系感染率.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胆管梗阻原因(内生或外压)、支架放置位置(是否跨十二指肠乳头)等临床特点,并通过比较这些临床特点以确定其是否为早期胆系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术后30d内胆系感染率为20.6%(52/253).胆管内生性狭窄、胆管支架跨十二指肠乳头放置、术后结合胆红素下降不明显的患者术后均有较高的胆系感染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胆管支架放置位置及术后胆红素下降水平是术后发生胆系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术后有一定的胆系感染可能,胆管支架跨十二指肠乳头放置,术后结合胆红素水平下降不明显,是术后发生胆系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经验,探讨其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45例患者均采用X线透视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根据梗阻部位的不同解剖决定放置支架的方式。45例共置入胆道内支架53枚,其中8例每例置入2枚。结果经皮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技术成功率为100.00%。置入术后1周血总胆红素水平较置入前明显下降(P〈0.001)。并发症发生率24.98%,为主要包括胰腺炎和逆行胆道感染等。结论经皮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疗效可靠,是一种安全,可作为恶性胆管阻塞介入治疗的一种姑息性疗法。  相似文献   

11.
792例恶性胆道梗阻内支架引流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朱伟  张希全  潘晓林  董戈  郭锋 《当代医学》2009,15(17):345-347
目的评价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792例恶性胆管梗阻中,高位胆管梗阻398例。中低位胆管梗阻394例,采用单点位单支架及双点位双通道双支架置入,单点位单通道双支架置入或单支架置入配合外引流的治疗方法。测定术前、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并进行t检验,差异显著(P〈0.05),且均以直接胆红素下降为主。生存满6个月578例,73%(578/792);生存6个月以上505例,64%(505/792);生存一年或一年以上329例,45%(329/792)。结论①单点位单支架及双点位双通道双支架,单点位单通道双支架置入或单支架配合外引流,均能实现梗阻胆管全面充分内引流。②支架置入联合抗肿瘤治疗可提高病人生存率和降低支架再梗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金属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胆管癌胆肠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胆管癌胆肠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经皮穿刺胆管引流(引流组)或经皮穿刺胆管引流术联合金属内支架植入术(联合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胆红素、肝功能变化,以及患者的生存率。结果24例手术均获得成功,低位梗阻14例中10例患者放置支架,高位胆道梗阻10例中3例放置胆道支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黄疸指数和肝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中位随访时间为120 d,随访期间经皮穿刺胆管引流组11例死亡7例,联合组13例死亡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D联合支架治疗胆管癌胆肠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方法可行,低位胆道梗阻更适合胆道支架植入,与单纯PTCD相比,PTCD联合胆管支架植入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具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开腹手术放置胆道支架与内镜下支架置入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适应症选择。方法:回顾分析35例不能根治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金属记忆合金胆道内撑支架经开腹手术置入(n=23)、经 ERCP 置入(n=12)完成胆汁内引流,比较手术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胆管末端支架置入达到内引流的目的。支架置入术后胆红素均在术后第1周下降约100μmol/L;术后第2周胆红素仍有继续下降;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及谷氨酰转肽酶在术后第1周开始较术前明显下降。主要并发症有胆管炎2例,胰腺炎2例,胆道出血3例。结论:胆道支架经开腹手术置入与经 ERCP 置入均可有效解除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胆管梗阻,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临床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胆道支架置入方式,达到个体化治疗,以提高胆道支架置入的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胆道支架植入加化疗灌注治疗恶性胆道梗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建国  张坚  刘福忠  尚锦云 《当代医学》2009,15(17):313-314
目的评估胆道支架植入结合介入化疗在恶性胆道梗阻病人中的疗效。方法对49例植入胆道支架后同时进行选择性动脉插管化疗的病人,回顾性分析血清总胆红素(TB)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及支架阻塞发生率和存活时间。结果术后2周,血清总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在所有49例植入可膨式金属支架病人中,11例(28.2%)发生阻塞,中位阻塞时间为1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1年生存率为45%,2年生存率为10%。结论对高位恶性胆道梗阻病人,植入胆道支架同时辅以动脉插管化疗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金属内支架对胆道恶性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对4例胆总管癌、1例胰头癌和1例壶腹癌所致梗阻性黄疸进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5例经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后置入,1例经T管置入,共置6枚支架,支架直径为8 ̄10mm,长度为6 ̄8cm。术前及术后2周检测肝功能。结果 支架置入术后患者黄疸逐步产以、消失,肝功能明显好转。随访1a支架无移位及于再狭窄。结论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胆道恶性梗阻珠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皮经肝胆管引流及胆管支架置入术后严蕈并发症的介入处理方法 .方法 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13例恶性胆管梗阻的患者行经皮经肝引流和置入金属内支架,13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或采取特殊处理手段成功处理并发症.4例发生引流管部分滑脱并盘曲于肝脏与腹壁之间,4例支架放置位置过低或下移进入十二指肠腔造成小肠梗阻,5例术后经引流管引流出大量血性液体.结果 4例引流管滑脱患者,2例在CT扫描定位下、2例在DSA透视下成功实施胆道穿刺针固定引流管肝内部分后拉直盘曲部分并在导丝配合下将滑脱部分顺利推送入胆道系统;4例支架低位进入十二指肠造成小肠梗阻者,其中3例通过内镜顺利经口腔取出并在内镜直视下重新放置支架,1例取出支架后因患者拒绝再次放置支架而采取鼻胆管引流;5例引流出大量血性液体者经栓塞出血血管或置入带膜血管支架封堵血管瘘口后均成功止血.结论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及胆管支架置入术后严重并发症应采取积极态度和手段应对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置入胆管支架治疗恶性胆管狭窄所致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筛选胆管支架引流效果预测指标。方法采用ERCP技术对106例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胆管狭窄病人行胆管支架置入治疗。根据分析目的不同分为:恶性胆管狭窄肝门部与远端组;恶性肝门部胆管狭窄BismuthⅠ型与Ⅱ~Ⅳ型组;恶性肝门部胆管狭窄BismuthⅡ~Ⅳ型中单侧支架与双侧支架组;恶性远端胆管狭窄中塑料支架与金属支架组;支架引流有效与无效组。记录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比较术前术后及各组引流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筛选可能影响支架引流效果的相关指标。结果106例病人术后1周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 < 0.05),引流有效率70.8%。Bismuth Ⅰ型组、金属支架组引流有效率分别明显高于BismuthⅡ~Ⅳ型组、塑料支架组(P < 0.05)。恶性肝门部胆管狭窄较远端胆管狭窄的术后急性胰腺炎及急性胆管炎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 < 0.05)。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及术中回抽淤积胆汁量与引流效果呈明显正相关(P < 0.05)。结论经ERCP置入胆管支架的姑息性减黄治疗安全有效,但对于引流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相对风险较高之BismuthⅡ~Ⅳ型组应谨慎对待。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及术中回抽胆汁量可预测支架引流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胆道支架技术对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内镜下胆道支架治疗,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3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一次性成功行内镜下胆道支架内引流术(ERBD)20例,操作成功率为86.9%。失败3例,1例改用合适长度的支架后引流成功,总成功率为91.3%;2例改用PTCD。结论内镜下胆道支架植入术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创伤小、方便、经济、安全,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闫勇  戴睿武  汪涛  叶明辉  张生  江宗兴 《四川医学》2011,32(12):1876-1878
目的分析经PTC/ERC途径放置胆管支架的优势,制定放置支架的策略。方法本组经PTC放置支架68例和经ERC放置支架51例资料,总结两种途径的优越性。结果经PTC和ERC途径放置支架成功率分别为100%和96%,两组无明显出血、漏胆等并发症,生存时间相似。结论时失去手术时机和不能耐受手术的恶性胆管梗阻采取支架置入是有效解除梗阻,提高生存时间和质量的最佳办法,位于胆总管下端和壶腹部的梗阻首选以ERC途径放置支架,位于肝门部及以上的梗阻以PTC途径放置支架为宜。  相似文献   

20.
肝穿刺肝胆管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肝胆管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胆的术中及术后护理要点。方法23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肝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一丝不苟的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结果共置入23枚镍钛记忆合金内支架,技术操作成功率100%。1周后复查时引流通畅,支架扩张良好。术前血清总胆红素(386.3±232.5)μmol/L,术后23例血清胆红素降到(86.2±42.5)μmol/L,通过术中医护密切配合和术后严密观察,该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优质的护理可明显减少经皮肝穿刺支架置入手术并发症,提高支架置入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促进高龄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