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容积超声造影评估兔肝VX2肿瘤射频消融效果的价值.方法 对22只新西兰白兔肝VX2肿瘤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二维及容积超声造影,所有动物肝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消融前5个病灶容积超声造影能显示肿瘤供血动脉行程的连贯性分布,二维超声造影仅2个病灶显示肿瘤供血动脉.消融后,19个病灶的疗效判断二维超声造影与容积超声造影结果相同;2个消融完全的病灶二维超声造影误判为消融不全;1个消融不全的病灶二维超声造影误判为消融完全;容积超声造影均判断准确.结论 容积超声造影能更好地评估肝肿瘤血管及消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射频消融治疗存在三维空间漏治的缺点,可能导致部分病灶残余而使肿瘤再次复发,故射频治疗后准确判断治疗效果对患者下一步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22只新西兰白兔VX2肝肿瘤射频消融前后进行二维及容积超声造影检查,探讨容积超声造影对射频治疗即刻疗效评估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肿瘤发现及定性诊断的价值及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后疗效的评价.方法 对20例肝肿瘤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病灶灌注及各时相强化特点,判断肿瘤性质并与增强MRI进行比较;对超声造影/增强MRI高度怀疑恶性的24个病灶,穿刺活检后射频消融治疗,消融术后2周对消融灶行二维及超声造影检查,并与同期增强MR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瘤节结28个,超声造影发现瘤节结36个(增生结节12个,恶性病灶24个),增强MRI发现瘤节结35个(增生结节13个,恶性病灶22个),病理(良性3个,恶性21个);二维超声与超声造影在检测肿瘤数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与增强MRI在测量肿瘤大小及检出肿瘤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穿刺活检为标准,超声造影与增强MRI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可以实时、有效显示肝肿瘤血管和血流灌注情况,对肝肿瘤定性诊断及评估肝肿瘤射频消融疗效果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实时谐波超声造影在肝肿瘤消融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目的探讨实时谐波超声造影在肝肿瘤消融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12例肝脏局灶性占位病变患者进行实时超声谐波造影、增强CT/MR和/或病理检查。34例进行了手术治疗,32例进行了射频消融治疗。结果实时谐波超声造影诊断肝脏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7.1%、95.3%和96.4%。超声造影显示病灶数增加,病灶范围增大;射频消融后10min和1个月超声造影分别有5例和3例患者见动脉早期病灶部分强化。病灶最大直径超声造影测值与手术标本测值无差异。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肝脏肿瘤非手术治疗适应证的选择,提高引导穿刺的准确性和确定治疗范围,以及术后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5.
肝脏恶性肿瘤局部消融治疗后即刻超声造影必要性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肝脏恶性肿瘤局部消融治疗后即刻是否有必要进行超声造影。方法对行射频或微波消融治疗的92个肝脏恶性肿瘤病灶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超声造影,19个病灶进行了术后穿刺活检。结果术前92个病灶超声造影均表现为早期动脉相高增强,术后14个病灶表现为早期动脉相局部不规则高增强,活检病理证实肿瘤残留;5个病灶外周环状增强,活检病理未见肿瘤存活。结论肝脏恶性肿瘤局部消融术后即刻超声造影有助于指导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6.
超声造影与增强CT评价肝癌射频消融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比较动态灰阶超声造影和增强CT在评价肝癌射频消融(RFA)疗效中的作用。方法 对54例病理证实的69个肝癌病灶进行RFA治疗,并与增强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如果以RFA治疗后消融灶各期均无增强为肿瘤完全灭活的依据,则超声造影和增强CT诊断肝癌灭活的敏感性分别为96.8%、96.7%、特异性为85.7%、83.3%、准确性为95.7%、95.5%;2种方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检验,P〉0.05)。病灶最大直径测值超声造影与增强CT无差异。超声造影显示新病灶数增多。 结论 超声造影是评价RFA疗效的有效方法,具有与增强CT同样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在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治疗疗效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49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168个病灶)在射频消融治疗后进行Sonovue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并与增强CT检查比较。结果 168个病灶中实时超声造影检查显示37个病灶有残留,增强CT检查显示39个病灶有残留。结论超声造影是评价肝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疗效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造影增强超声(CEUS)对判断肝恶性肿瘤射频消融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53例肝恶性肿瘤共71个病灶经射频消融治疗后行CEUS检查,其中原发性肝癌44例59个病灶、转移癌9例12个病灶。全部病灶采用超声造影剂SonoVue团注法行CEUS检查,并与同期常规超声及彩色超声、增强CT检查结果比较。超声仪为Technos DU8并使用CnTI实时超声造影匹配成像技术。结果CEUS观察71个病灶中,54个(76.1%)病灶在造影各时相均未强化,提示肿瘤完全灭活;13个(18.3%)病灶边缘局部动脉期增强,判断有肿瘤残存;4个(5.6%)病灶判断不清。最终诊断依据两种以上影像学检查并结合肿瘤标志物水平、穿刺活检、3个月以上随访进行综合判断。以最终诊断为金标准,CEUS诊断准确性91.5%(65/71),增强CT为93.9%(62/66),常规超声及彩色超声为67.6%(48/71)。CEUS与增强CT在评价肿瘤复发或残留方面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CEUS可较准确地判断射频消融后肿瘤灭活程度,是评价射频消融疗效的有效方法,可成为肝癌局部治疗随访的重要手段,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超声造影对肝肿瘤射频消融(RFA)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肝细胞肝癌(HCC)患者12例23个病灶、肝转移瘤1例2个病灶为观察对象.全部病灶RFA治疗后即刻至2个月采用超声造影检查评价疗效,并与彩超和增强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RFA治疗后超声造影显示19个消融灶各期均无异常增强区,提示肿瘤完全灭活;4个消融灶边缘局部有早期增强判断有肿瘤残存;2个可疑残存肿瘤.经CT、穿刺活检及12个月以上随访,证实超声造影正确诊断23个病灶(23/25),与增强CT检查结果相近.超声造影发现新生病灶23个,其中2例有9个直径为<1 cm的病灶,同期CT未能显示.结论超声造影是评价RFA疗效的一种有效方法,且能明确肿瘤残存部位引导补充治疗,并有助于发现微小新生病灶.  相似文献   

10.
超声背向散射积分评估肝脏肿瘤的消融治疗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超声背向散射积分(IBS)在肝癌射频或微波消融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3个肝脏肿瘤病灶,在微波或射频消融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肿瘤及消融区的IBS值,比较治疗前后的IBS值变化,并以增强CT/MRI检查作为对照。结果肿瘤消融后IBS值明显大于消融前,与增强CT/MRI确定的范围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通过观察IBS值的变化,超声背向散射积分为肝脏肿瘤消融治疗疗效评估提供了一种无创的量化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研究超声造影与增强CT评估射频凝固闭合性肝外伤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制小型撞击器撞击8头健康家猪肝区,建立闭合性肝外伤伴活动性出血模,分为治疗组(6头)和对照组(2头).治疗组在超声造影引导下进行射频凝固治疗,射频治疗前、后进行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对照组撞击后行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不进行任何治疗.实验结束后,剖腹验证疗效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治疗前超声造影和增强CT均检出治疗组和对照组全部动物模型的肝实质损伤病灶,超声造影检出全部猪肝活动性出血信号,增强CT检出6头猪肝活动性出血.射频治疗后,治疗组超声造影及增强CT均末检出肝活动性出血.对照组1头在撞击后30分钟内因失血过多死亡,另1头在撞击后1 h超声造影及增强CT均可见肝活动性出血.结论 超声造影与增强CT均能准确诊断闭合性肝外伤并对射频凝固止血疗效准确评估.  相似文献   

12.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RFA)治疗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收集18例(22枚)甲状腺微小癌患者RFA治疗资料,所有患者于RFA前和RFA后即刻、1、3、6、12、24个月分别接受二维超声、CEUS和甲状腺功能检查,评估消融后疗效。结果 18例中,结节一次性完全消融率达100%,均未发生喉返神经损伤、出血等严重并发症。RFA前结节平均体积(0.08±0.07)ml,RFA后平均随访(14.21±8.72)个月,最后一次随访时微小癌平均体积为(0.004±0.020)ml,与消融后即刻相比,结节体积平均缩小(1.52±0.64)ml。随访期间,共20枚结节基本消失,且颈部未发现可疑转移性淋巴结。RFA前后所有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结论 超声引导RFA治疗甲状腺微小癌具有安全、疗效好等优点,可有效保留甲状腺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二维灰阶超声、CDFI和CEUS评价微泡诱导超声空化联合血凝酶对兔VX2肝癌微波热消融的增强作用。方法 将32只VX2肝癌荷瘤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空化假辐照+生理盐水)、血凝酶组(空化假辐照+生理盐水+血凝酶)、空化组(超声空化+微泡)和联合组(超声空化+微泡+血凝酶)4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相应空化治疗后行微波热消融治疗,并在治疗前后分别行二维灰阶超声、CDFI和CEUS检查,观察治疗前后超声表现,测量并比较肿瘤和消融区体积。结果 治疗前4组间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间消融区体积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联合组消融区体积大于其他3组(P均<0.05),空化组消融区体积大于生理盐水组和血凝酶组(P均<0.05),生理盐水组与血凝酶组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肿瘤均可见丰富血流信号;消融后联合组肿瘤实质内CEUS均未显示增强,生理盐水组、血凝酶组和空化组部分肿瘤实质消融区边缘可见少量残余活性组织,呈典型"快进快出"表现,与CDFI显示的点状血流信号相对应。结论 微泡诱导超声空化联合血凝酶可增强兔VX2肝癌微波热消融效果。  相似文献   

14.
超声造影和增强CT在肾实质良恶性病灶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比较超声造影和增强CT在诊断肾脏实质内病灶良、恶性中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患者共61个临床诊断为肾脏实质内占位性病灶进行超声造影(CEUS)和增强CT (CECT)检查,通过分析病灶CEUS和CECT各个时相中的灌注特点,比较两种方法 的诊断效能.结果 61个病灶中39个为肾脏恶性肿瘤,22个为肾脏良性病灶,CEUS和CECT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44%、90.91%、95.08%、95.00%、95.24%与89.74%、81.82%、86.89%、89.74%、81.82%.两种方法 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和CECT在诊断肾脏良恶性病灶中,具有相似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但CEUS在鉴别肾脏结构异常和反映肿瘤微循环灌注方面优于CECT.  相似文献   

15.
兔肝VX2肿瘤射频消融术后增强CT表现及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RFA)后兔肝VX2肿瘤炎性带及局部肿瘤进展(LTP)的增强CT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 建立兔肝VX2肿瘤RFA动物模型,于RFA后1(A组)、3(B组)、7(C组)、14天(D组)行增强CT及病理检查,观察不同时期炎性带及LTP的CT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 炎性带强化于RFA后第3、7天达到高峰,第14天明显减低;动脉期LTP表现为消融灶旁新月状、结节状异常强化影;延迟期D组炎性带CT值较LTP减低(P<0.05)。结论 兔肝VX2肿瘤RFA术后增强CT表现与病理表现一致,能准确反映RFA术后不同时期炎性带和LTP的血供特点及变化;RFA术后早期炎性带与LTP的增强CT表现存在重叠,RFA术后CT增强随访宜在炎症消退期。  相似文献   

16.

Purpose

We evaluated the efficacy of fusion imaging combining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CEUS) images and arterial phase contrast-enhanced CT (CECT) or hepatobiliary phas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with gadolinium ethoxybenzyl 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 (EOB-MRI) images for the early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 for small hypervascula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with iso-echoic or unclear margins on conventional US.

Methods

Forty HCCs (22 iso-echoic and 18 unclear margin lesions) with mean diameters of 13.7 mm were treated using RFA under the guidance of fusion imaging with CEUS. The adequacy of RFA was evaluated using fusion imaging with CEUS 1 day after RFA. CECT or EOB-MRI was performed 1 month after RFA. We reviewed the images obtained using both modalities.

Results

When the 1-month CECT or EOB-MRI scans were used as the reference standard,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the 1-day fusion imaging for the diagnosis of the adequate ablation of these HCCs were 97, 100, and 98%, respectively; the kappa value for the agreement between the findings using the two modalities was 0.655.

Conclusion

Fusion imaging with CEUS appears to be a useful method for the early evaluation of the efficacy of RFA for the treatment of HCCs with iso-echoic or unclear margins on conventional US.
  相似文献   

17.
超声造影和增强CT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Meta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比较超声造影(CEUS)和增强CT(CECT)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检索PubMed和中国期刊网CNKI数据库关于CEUS及CECT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中英文文献,并对文献进行评价和筛选.应用Metadisc软件对纳入的试验结果 进行分析. 结果 CEUS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共纳入2041例,合并敏感度为89.00%,合并特异度为88.00%,加权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66.CECT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共纳入686例,合并敏感度为93.00%,合并特异度为84.00%,加权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10. 结论 CEUS与CECT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肝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与增强CT和MRI表现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肝局灶性病变CEUS与增强CT(CECT)、增强MRI(CEMRI)表现的异同,并分析差异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70例肝局灶性病变患者的影像资料,共75个病灶,包括肝细胞癌39个,转移性肝癌6个,胆管细胞癌6个,局灶性结节性增生6个,肝硬化结节5个,肝血管瘤4个,坏死结节4个,其他5个。阅片医师对各时相增强水平、增强类型、有无新发病灶等进行评价。采用Kappa检验评估CEUS与CECT/CEMRI表现及医师阅片结果间的一致性,并分析不一致的影像表现。结果 CEUS与CECT/CEMRI在病灶是否存在确切无增强的坏死或瘢痕区域方面一致性最高(Kappa=0.68);在门静脉期病灶相对于周围肝实质的主要增强水平方面一致性最低(Kappa=0.48)。44.23%(23/52)的恶性病灶及21.74%(5/23)良性病灶的CEUS与CECT/CEMRI表现不完全一致。结论 CEUS与CECT/CEMRI各时相表现一致性较好,差异性表现多集中于恶性病变。病灶影像表现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对比剂不同及病理组织特征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CEUS诊断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因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就诊于我院的患者, 将二维超声(US)、CEUS及增强CT影像学诊断结果与患者病理诊断进行对比, 分析每种影像学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45例病例中良性病变6例, 恶性病变39例。US、CEUS及增强CT对肝外胆管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1.11%(32/45)、88.89%(40/45)及91.11%(41/45), US与CEUS间(P=0.035)、US与增强CT间(P=0.0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CEUS与增强CT间(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EUS对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高于US, 与增强CT相近, 对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在评价正常肝脏射频消融后病理学动态变化中的价值。方法对20只正常兔肝脏进行射频消融后,将每5只随机分为4组:消融即刻,1周,2周,4周分别进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后,处死并取出肝脏进行大体病理和镜下病理学检查。结果消融即刻病灶中心为凝固性坏死,CT动脉期周边可见环形强化,病理消融灶周围肝窦充血;1~2周消融灶周围出现稍低密度环,密度低于其外围的肝实质,增强扫描可见环形强化,4周仍可见低或等密度环,但增强动脉期、实质期可清晰显示包膜强化程度减轻。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可反映消融的病理学变化,从而可用于评价肝脏肿瘤射频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