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斯钙素2 (stanniocalcin 2,STC2)在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患者外周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 time-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60例肾细胞癌患者(RCC组)和60例正常人群(对照组)血清中STC2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并结合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生存情况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RCC组患者血清中STC2在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均较对照组升高(P<0.001),外周血清STC2基因高表达者更多见于出现血尿、腰痛及腹部肿块等临床表现、肿瘤WHO/ISUP分级高、AJCC临床分期晚及出现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RCC患者(P<0.001),STC2低表达RCC组患者总体生存期长于高表达者(P>0.05).结论 RCC组患者血清中STC2表达升高,术前外周血STC2高表达RCC患者预后较差,STC2有望成为RCC患者新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蛋白1(MACC1)与舌鳞状细胞癌(T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65例TSCC和42例癌旁非瘤上皮组织中MACC1的蛋白表达,分析MACC1与TSC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另外,跟踪随访65例TSCC患者的生存情况,分析MACC1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生存预后相关。结果 MACC1在 TS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非瘤上皮组织( P <0.05)。MACC1在T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03),另外,MACC1高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比MACC1低表达患者短(P<0.05)。结论 MACC1的表达与TSCC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对TSCC的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骨细胞特异性因子2(Periostin)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90例肾细胞癌组织及相对应的癌旁肾脏组织中Periostin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76.67%(69/90)的肾癌组织的Periostin表达高于相对应的癌旁组织,65.56%(59/90)肾癌组织的Periostin mRNA表达高于相对应的癌旁组织,肾细胞癌组织Periostin高表达与肿瘤大小、肾盂侵犯、癌栓、淋巴转移相关(P<0.05),肾细胞癌组织Periostin高表达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显著短于Periostin低表达者(P<0.01)。结论 Periostin表达升高与肾细胞癌的增殖、转移、浸润与生存时间密切相关,Periostin可作为预测肾细胞癌转移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与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相关的新诊断指标及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侧68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按WHO肿瘤病理分级:Ⅰ级17例、Ⅱ级29例、Ⅲ级22例;临床分期按UICC标准:Tis-T1期36例、T2-T4期32例;有淋巴结转移者26例,有血管浸润者14例)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6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45.6%(31/68),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血管浸润、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1);对照组10例癌旁正常膀胱黏膜组织VEGF表达均为阴性;VEGF表达阳性生存超过5 a者(39.3%)明显低于VEGF表达阴性者(93.7%)(P<0.05).结论:VEGF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检测VEGF表达对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转移抑制基因nm23-H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应用SABC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了3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nm23-H1蛋白的表达。发现17例(44.7%)nm23-H1蛋白染色阳性,21例(55.3%)nm23-H1蛋白染色阴性。nm23-H1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而与其它临床指标无相关。nm23-H1蛋白染色性患者(P<0.05),而且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nm23-H1蛋白的低表达与短的生存时间相关(P<0.05)。结果表明:nm23-H1蛋白的表达可成为判断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其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HIF-1α在肾细胞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肾细胞癌、20例癌旁肾组织、5例非瘤正常肾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将表达结果与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转移和临床分期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HIF-1α蛋白表达与肾癌Robson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随临床Robson分期的增加,HIF-1α蛋白表达率随之升高(P〈0.01)。随组织学分级的升高,HIF-1α蛋白表达率随之升高(P〈0.05)。结论 HIF-1α蛋白表达与肾癌的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提示它可能与肾细胞癌的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肿瘤浸润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基因组的遗传学变异特征,探讨异常扩增基因PPFIA1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4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的6对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CGH)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基因组遗传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异常扩增基因PPFIA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分析PPFIA1基因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CGH分析结果发现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5号染色体p15.33和11号染色体的q13.3和q22.1变异较大。食管癌组织PPFIA1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 <0.05)。不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食管癌患者的PPFIA1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临床分期越高PPFIA1的阳性表达率也越高,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PPFIA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而不同性别、年龄、病理分级、分化类型、肿瘤大小、浸润深度食管癌患者的PPFIA1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FIA1高表达与低表达患者生存曲...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碳酸酐酶IX与Pten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8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15例正常肾组织中碳酸酐酶IX与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该两种蛋白的表达与肾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碳酸酐酶 IX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2.45%,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中的0( P<0.01),Pten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42.86%,明显低于正常肾组织中的100%(P<0.01)。碳酸酐酶IX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分布、肿瘤直径大小、TNM分期、Fuhrman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因素无关。在98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不同大小肿瘤、不同年龄方面的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Fuhrman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方面的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碳酸酐酶IX与Pten蛋白有助于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Pten蛋白的表达与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有助于肾透明细胞癌的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DAXX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3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DAX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以及相关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AXX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高表达108例(80.0%),癌旁组织高表达30例(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组织病理学分级、TNM分期、原发肿瘤、淋巴结的转移、远处转移以及胸膜侵犯显著相关(P均<0.05),Kaplan-Meier统计分析显示DAXX高表达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低表达组(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DAXX表达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为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DAXX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其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孙芸  吴海俊 《浙江医学》2021,43(20):2190-2193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血清miRNA-221、miRNA-45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嘉兴学院附属新安国际医院收治的PTC患者150例,另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血清miRNA-221、miRNA-451表达水平。比较PTC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清miRNA-221、miRNA-451表达水平;比较不同病理特征、不同预后PTC患者miRNA-221、miRNA-451表达水平;分析影响PT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PTC患者血清miRNA-221表达水平高于健康体检者(8.42±1.79比2.43±0.54,P<0.05),而miRNA-451表达水平低于健康体检者(0.87±0.18比3.25±0.54,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和TNM分期的PTC患者miRNA-221、miRNA-45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PTC患者相比,淋巴结转移者血清miRNA-221表达水平升高(P<0.05),而miRNA-451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预后良好PTC患者相比,预后不良患者血清miRNA-221表达水平升高(P<0.05),而miRNA-451表达水平降低(P<0.05)。淋巴结转移、miRNA-221高表达和miRNA-451低表达为影响PT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PTC患者血清miRNA-221表达上调而miRNA-451表达下调,且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并分析肾癌(透明细胞癌)组织中HDAC7mRNA和蛋白的表达差异,探讨其与肾癌的发生、发展以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法对60例肾癌组织及20例正常肾组织中HDAC7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通过对患者随访,探讨其蛋白表达水平与肾癌临床病理学指标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HDAC7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肾组织明显增高,且与肾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之间均呈负相关(P<0.05)。HDAC7低表达者的生存率低于HDAC7高表达者(P<0.05)。结论 HDAC7可能与肾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提示HDAC7可作为评估肾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MT1-MMPmRNA和MT5 -MMPmRNA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对 2 6例肾细胞癌 (RCC)组织中两种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MT1-MMP和MT5 -MMPmRNA在RC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并且同肿瘤的分期密切相关 ,不同病理组织类型之间的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 :MT1-MMP ,MT5 -MMP在RCC的进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不同病理类型肿瘤组织之间两种基因的表达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在肾细胞癌及肾盂移行细胞癌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中的表达情况,寻求有助于鉴别二者的方法.方法: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7例肾细胞癌及24例肾盂移行细胞癌病人肿瘤中EMA表达.结果:EMA在肾细胞癌和肾盂移行细胞癌中均有明显阳性表达,肾颗粒细胞癌表达随临床分期升高而降低,肾盂移行细胞癌随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3、T4期肾透明细胞癌和肾盂移行细胞癌中,EMA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MA在肾癌和肾盂癌中表达随细胞类型和分期分级不同而有差异,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EMA可以作为鉴别高分期肾癌和肾盂移行细胞癌的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杜春  刘勇  孙显路  仇鞠辉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3):195-197,I0004
目的分析肾癌中MMF9(一种蛋白水解酶,也称明胶酶B)与PCNA(一种核内蛋白,又称周期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5例肾癌及12例癌旁正常肾组织中MMF9及PCNA的表达。结果MMP9在肾癌及癌旁正常肾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20),MMP9表达在肾透明细胞癌及颗粒细胞癌间无显著性差异,随肾癌分级、分期升高而明显增高,MMP9阳性表达组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肾癌PCNA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P=0.008),肾癌的PCNA表达率随肿瘤分级增高而增高,各分期间差异无显著性(H=5.746,P〉0.05)。肾癌的PCNA表达与预后有关,与肾癌的组织类型无关(P=0.329)。结论MMF9及PCNA的检测可作为肾癌的辅助诊断及恶性程度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基质溶解素(MMP-7)的表达与肾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肾癌组织及其正常肾脏组织中MMP-7的表达, PCR产物的定量方法采用比较Ct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发现MMP-7平均模板量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正常肾脏组织的表达(P<0.01),且MMP-7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在无淋巴结转移的表达水平(P<0.01)。MMP-7蛋白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在正常肾组织的表达水平(P<0.01);肾癌MMP-7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期、肾包膜侵袭、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 MMP-7基因及蛋白的高表达与肾癌分化、浸润及淋巴转移有关,有望成为评判肾癌恶性程度、转移潜能及预后的新的有效指标。 [关键词] 肾肿瘤 MMP-7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侵润 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ki-67基因产物与肾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60例肾细胞癌和5例正常肾组织ki-67表达产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ki-67在正常肾组织中低表达。在全部肾癌中ki-67均表达,程序不同,与分期,分级密切相关(P<0.005),与组织学类型无关,ki-67高表达者预后差,提示ki-67可作为肾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估价性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果糖1,6二磷酸酶1(FBP1)在人肾透明细胞癌(RCCC)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在肾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手术切除的118例RCCC患者的石蜡切片和40例RCCC患者的新鲜标本,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Western 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肾癌及对应癌旁组织(阴性切缘)中FBP1蛋白及mRNA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发现78.81% (93/118)的癌旁组织中可见FBP1蛋白呈强阳性表达,仅39.83%(47/118)的肾癌组织中FBP1蛋白表达阳性.Western blot发现肾癌组织中FBP1的表达阳性率较其相应癌旁组织明显下降(P<0.01).RT-PCR法发现癌旁组织FBP1 mRNA表达水平亦明显高于肾癌组织(P<0.05).FBP1低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危险系数及是否复发明显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症状及肿瘤大小、部位、是否有坏死、是否有血管侵犯和肾上腺是否有累及无关(P>0.05).FBP1阳性表达的肾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于FBP1阴性表达者(P<0.05).结论 FBP1及其蛋白在人肾癌组织中低表达,与肾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可能成为肾癌预后的侯选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8.
One hundred and six cases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RCC) were studied with an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linical stages, histological patterns (grading), cell types, nuclear grading and tumor sizes on the postoperative survival time of the pati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the postoperative survival time among different histological patterns and among different cellular types, such as clear cell, granular cell and mixed cell. But those with either diffuse sarcomatoid pattern or undifferentiated cell type had poor prognosis. The patients with tumor size greater than 10 cm in diameter had poor prognosis. The prognosis-deciding factors for RCC patients were the clinical staging and nuclear grading. We suggest that the nuclear grading of RCC be noted in every pathological report,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evaluation of the prognosis and furthe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肾细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42例肾细胞癌、18例远离肿瘤的正常肾脏及 10例正常肾脏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 :VEGF在肾癌组织(6 4.2 9% )与正常肾组织 (2 1.43 % )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5 ) ,肾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组织类型无关 ,随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升高 ,Ⅰ、Ⅱ级与Ⅲ级间VEGF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Ⅰ期与Ⅱ期、Ⅲ期与Ⅳ期间VEGF表达无差异 ,低分期组 (Ⅰ、Ⅱ )与高分期组 (Ⅲ、Ⅳ )VEGF表达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VEGF的表达与肾癌的发展及转移相关 ,VEGF可作为肾细胞癌基因治疗的靶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