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4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开颅手术中右美托咪定作为罗哌卡因佐剂的阻滞的效果以及对血浆儿茶酚胺、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全部选自2018年3月—2019年11月期间在东莞市人民医院进行开颅手术的42例患者,按照不同的麻醉药物进行分组,其中21例使用0.9%氯化钠溶液的为对照组,21例使用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的为实验组,分析比较两种方式对两侧头皮神经的阻滞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术后24 h内感觉阻滞时间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术后苏醒时间、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 h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 h、12 h、18 h、24 h对比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1 h、6 h、12 h Ramsay评分对比差异较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18 h、24 h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麻醉诱导前的ET-1、去甲肾上腺素以及肾上腺素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 h、12 h对比差异较明显(P<0.05);两组术后高血压发生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作为罗哌卡因佐剂用于头皮神经阻滞的效果较好,不会升高ET-1和血浆儿茶酚胺.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老年全身麻醉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D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on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关系.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98例,年龄65岁~83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性别不限.所有患者分别于手术前3d及术后1、2、3、7d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ntreal cognitie assessment,MoCA)评估认知功能,并采集空腹静脉血标本测定血清ADP及MMP-9水平.根据术后3d是否发生POCD分为POCD组和无POCD组.结果 28例患者发生POCD,发生率为28.5%,POCD组患者术后1、2、3d及7d血清MMP-9水平[(537±68)、(481±64)、(432±64)、(393±48) μg/L]较术前[(293±50) μg/L]明显升高(P<0.05),血清ADP水平[(4.3±1.6)、(4.7±1.2)、(5.1±1.6)、(6.0±1.1) mg/L]较术前[(9.39± 1.36) mg/L]明显下降(P<0.05).无POCD组术后1、2d血清MMP-9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血清ADP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3d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组间比较,POCD组术后各时间血清MMP-9水平明显高于无POCD组[(439±53)、(387±66)、(301±67)、(296±54)μg/L](P<0.05);而ADP水平均明显低于无POCD组[(5.7±1.0)、(6.7±1.4)、(9.1±1.0)、(9.4±1.2)mg/L] (P<0.05).直线相关分析:POCD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833,P<0.01),ADP水平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0.513,P<0.01).结论 老年全麻患者术后血清ADP水平下降与MMP-9水平升高可能参与了POCD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抗细胞毒相关基因A(CagA)产物的粘膜IgA抗体和循环中IgG抗体的存在与活动期十二指肠溃疡和重度胃炎密切相关。近有报道称抗CagA IgG抗体在与慢性胃炎有关的胃癌患者中增高,因此有必要了解其存在是否与胃癌的癌前病变——胃粘膜萎缩有关。 方法:患者年龄18~70岁,均经内镜检查并在胃窦部和胃体部分别取6块和3块活检标本。胃窦部标本中的2块作Hp培养,1块作尿  相似文献   
4.
蜈蚣龙蛇汤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蜈蚣龙蛇汤联合甲氨蝶呤与青霉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与甲氨蝶呤联合青霉胺治疗结果做比较。 方法:①选择1996—10/2002—03湘雅医院和湖南中医学院附属衡阳医院内科门诊就诊和住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6例。按随机抽签法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27-60岁),对照组36例(男15例,女20例;年龄26~58岁)。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修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且对治疗方案和检测指标知情同意。②两组均采用甲氨蝶呤联合青霉胺,甲氨蝶呤每周10mg,一次口服,青霉胺口服250mg/次,2次/d。治疗组除此外,还接受蜈蚣龙蛇汤方药的治疗,该方药组成:蜈蚣1条(去头足,约1g),地龙10g,白花蛇1条(约1g。研末兑服),制川乌3g(先煎),制草乌3g(先煎),血竭3g(研末兑服),制天南星5g(先煎)。土鳖虫5g,大伸筋10g,威灵仙10g,乳香10g,没药10g,续断10g。白芷10g,透骨草10g,当归20g,川芎20g,甘草20g(由湘雅医院和湖南中医学院附属衡阳医院中药房提供),文火煎,分2次服,1剂/d。两组均以12周为1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订标准评定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双手握力。20m步行时间,压痛指数,肿胀指数。于治疗前后采用Western法测血沉;采用乳胶凝集法测类风湿因子;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免疫球蛋白IgM,IgG,IgA,C反应蛋白,血清补体C3。两组间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差异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 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2%和67%(P〈0.01)。②临床症状、体征:两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压痛指数、肿胀指数、功能指数、20m步行时间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0.01),双手握力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1,0.05)。③实验室检查指标:治疗组治疗后各项实验室指标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只有血沉、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A明显降低(P〈0.05~0.01)。 结论:蜈蚣龙蛇汤联合甲氨蝶呤与青霉胺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效,效果优于单纯甲氨蝶呤与青霉胺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双气囊电子内镜(DBE)在诊断小肠间质瘤中的价值,并比较DBE结果与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法(MSCTE)。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62例经DBE检查确诊为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痛、腹部肿块和不完全小肠梗阻。62例小肠间质瘤患者中,原发于十二指肠者6例,空肠34例,回肠22例;发生远处转移者4例。58例局限性小肠间质瘤中,极低度危险者1例,低度危险者49例,中度危险者3例,高度危险者5例。62例患者经DBE检查诊断为小肠间质瘤57例,诊断率达91.9%;23例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法(MSCTE)检查,诊断为小肠间质瘤20例,诊断率达87.0%。58例局限性病变患者手术完全切除后平均随访18个月,有2例患者复发,其中1例死亡。结论:DBE和MSCTE对小肠间质瘤均有较高的诊断率,两者结合有助于小肠间质瘤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对胃溃疡复发有较好疗效的健胃愈疡颗粒对溃疡黏膜乳腺癌相关肽和血小板活化因子表达的影响,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07/2006-07在湘雅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SD大鼠110只,雌雄各半,随机抽签法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雷尼替丁组、健胃愈疡组,各20只;模型组30只。以Okabe改良法复制大鼠实验性胃溃疡,假手术组仅以生理盐水代替乙酸注入玻管内。造模后24h,雷尼替丁组、健胃愈疡组大鼠分别灌服盐酸雷尼替丁和健胃愈疡颗粒(药物组成为:柴胡、党参、白芍、延胡索、白芨、珍珠层粉、青黛、甘草,湖南湘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药液10mL/kg,分别相当于2.70,1.62g/kg,1次/d。假手术组、模型组灌服蒸馏水10mL/kg。10d后各组中随机取出10只大鼠剖腹取胃(处死前大鼠禁食24h),90d时将模型组20只大鼠再分为模型复发组和模型非复发组,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非复发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白细胞介素1,1μg/kg;在注射48h,大鼠禁食24h后,剖腹取胃。观察其对胃溃疡大鼠胃黏膜氨基己糖及磷脂含量、溃疡指数和胃黏膜血流的影响,并用RT-PCR观察乳癌相关肽乳癌相关肽和血小板活化因子表达的变化。结果:实验动物11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组10,92d胃黏膜血流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健胃愈疡组同期胃黏膜血流均高于模型组(P<0.01)。②健胃愈疡组和雷尼替丁组10d溃疡指数均低于模型组(P<0.01,P<0.05);模型复发组、健胃愈疡组和雷尼替丁组92d溃疡指数均高于模型组(P<0.01);健胃愈疡组10,92d溃疡指数及复发率均低于雷尼替丁组(P<0.05,P<0.01)。③模型组10,92d氨基己糖和磷脂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健胃愈疡组10,92d氨基己糖和磷脂含量均高于模型组和雷尼替丁组(P<0.01)。溃疡指数与氨基已糖、磷脂含量呈负相关(r=-0.957,-0.960,P<0.01)。④健胃愈疡组和雷尼替丁组10d乳癌相关肽mRNA表达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提高,血小板活化因子mRNA的表达下调(P<0.01),健胃愈疡组两指标表达变化较雷尼替丁组显著(P<0.01);模型复发组、健胃愈疡组和雷尼替丁组92d乳癌相关肽mRNA、血小板活化因子mRNA的表达同组10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组乳癌相关肽mRNA、血小板活化因子mRNA的表达同组10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健胃愈疡颗粒可提高乳癌相关肽mRNA及下调血小板活化因子mRNA的表达,影响胃黏膜氨基己糖及磷脂含量,可能是其促进溃疡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构建人肺鳞癌体外类器官培养的实验方法,并对成功建立的类器官模型进行组织层面评估。方法:收集早期肺鳞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原位肿瘤标本,在以基质胶凝固液滴为基础的培养基中进行体外类器官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类器官生长情况;将培养的类器官用Histogel包埋并制成石蜡标本,切片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成功建立了肺鳞癌类器官的体外培养方法,HE染色提示细胞核浆比高,核异型性符合肺鳞癌细胞特征;免疫组化显示细胞P63阳性,TTF-1阴性,与肺鳞癌分子病理特征相符。结论:本实验初步建立了人肺鳞癌患者的体外类器官培养平台,将为肺鳞癌的基础研究和靶向药物的筛选提供新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研究肝病患者血清IGF-Ⅰ、IGF-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89位肝病患者分成三组,其中肝炎组10例,肝硬化组66例,肝癌组13例;另设对照组38例.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IGF-Ⅰ、IGF-Ⅱ的含量.结果:肝硬化患者组血清IGFⅠ、IGFⅡ的测值分别为65±14 mg/L,328±86mg/L;肝癌组为49±14 mg/L,194±61 mg/L;两组测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61±75mg/L,1094±119mg/L).肝硬化Child A级患者的血清IGF-Ⅰ、IGF-Ⅱ水平较ChildB/C级患者均明显增高(P<0.05).血清IGF-Ⅰ、IGF-Ⅱ值在不同病因的肝硬化患者之间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IGF-Ⅰ一样,血清IGF-Ⅱ水平的测定同样可作为评价肝硬化、肝癌患者肝功能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10.
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判断肝硬化患者肝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